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地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3℃/10年和0.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6mm/10年和-23.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比50~70年代升高了0.4~0.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减少了87.5mm;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加99mm和114mm.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猖獗,草畜矛盾加剧,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地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3℃/10年和0.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6mm/10年和-23.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比50-70年代升高了0.4-0.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减少了87.5mm;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加99mm和114mm,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猩獗,草畜矛盾加剧,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兴海县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三江源区兴海县草原区46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兴海县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46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6℃,平均每10年升高0.35℃;年降水量变化总体上呈不显著的增加态势,增加幅度为2.1mm/10a;草地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兴海草地干物质生产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2%~4%,而"冷干型"气候对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为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3%~7%.若气温升高1~2℃、降水量增加10%~20%,则兴海草地的气候生产力将增加2%~4%.  相似文献   

5.
利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右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9年牧草生长季逐月实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检验,模拟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961-2010年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与26个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生长季内逐月地上生物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0.53,斜率b=0.94,误差平方根值为72.07 g/m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8.02%。检验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这类草原的季节动态和年际变化。在过去的50年中,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温度增加,降水略增,ANPP增加。相关分析表明,ANPP与生长季降水量(r=0.37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地面气温、年平均气温、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风速(r=-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气象因子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应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的2021-2050年气候情景数据分析得出,在SRES B2、A2和A1B情景下,未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将呈显著升高趋势,降水量略增,ANPP虽然在年际间存在波动,但总体呈明显增加态势,分别较基准时段增加了67.14%,69.65%和76.58%,增加速率分别为16.51,17.34和16.42 g/(m2·10 a)。在3种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均会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生产力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3℃/10年和0.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6mm/10年和-23.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普遍比60~70年代升高了0.4℃~0.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可减少87.5mm.同时牧草返青期和枯黄期气温升高,使牧草生长期天数增多.气温升高导致地面蒸发量增多,两个牧区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多99mm和114mm.气候变暖干旱,造成天然草地产草量下降.曲麻莱县年降水量减少1mm时,0.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6kg;夏河县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0.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22.6kg.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猖獗,使草畜矛盾不断加剧,已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 3℃/10年和0 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 6mm/10年和-23 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普遍比60~70年代升高了0 4℃~0 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可减少87 5mm。同时牧草返青期和枯黄期气温升高,使牧草生长期天数增多。气温升高导致地面蒸发量增多,两个牧区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多99mm和114mm。气候变暖干旱,造成天然草地产草量下降。曲麻莱县年降水量减少1mm时,0 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 6kg;夏河县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0 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22 6kg。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猖獗,使草畜矛盾不断加剧,已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建立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6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29 ℃/a的速率升高,年降水量以1.38 mm/a的速率增多,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以0.013 t/(hm2·a)的速率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是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化变化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开始明显增长的“突变点”。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 ℃或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4%~5%。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牧草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生育期观测数据,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57a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2)海晏牧草返青期以10d/10a趋势提前,刚察以9d/10a趋势显著推迟,天峻以4d/10a趋势推迟,在空间上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呈推迟趋势。黄枯期均表现为推迟趋势,推迟趋势海晏2d/10a、刚察10d/10a、天峻5d/10a,没有明显的经向和纬向特征。生长季均呈延长趋势,海晏11d/10a、刚察2d/10a、天峻1d/10a,在空间上表现出与返青期相同的走向。3)海晏牧草返青期主要受上年秋季(8~10月)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返青期提前2.4d;天峻与刚察牧草返青期与返青前≥0℃积温正相关,积温每增加10℃,返青期分别推迟1.2d和0.7d。4)牧草黄枯期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海晏、天峻、刚察黄枯期分别推迟1.3d、1.3d、0.5d。5)生长期受同期气温和降水增加的影响均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5~2013年的西藏阿里地区气象数据,依据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出阿里草地气候生产力的数值,分析了西藏阿里气候变化和草地气候生产力变化趋势和草地气候生产力与降水、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近29年来,阿里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的趋势明显,其倾向率为0.588℃/10a,年平均降水呈现减少的趋势,其倾向率为-2.926 mm/10a,草地气候生产力向减少趋势发展,其倾向率为-71.181kg/(hm~2·10a),年际变化188.04~2572.19kg/(hm~2·a)之间,当温度每升高1℃草地气候生产力下降15.526kg/(hm~2·a),降水每升高1mm草地气候生产力升高21.269kg/(hm~2·a)。在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的趋势下,气候向"暖干化"发展趋势明显,降水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将更加明显,草地生产力下降趋势给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草地,是世界上高寒类牧草的种质资源库。青海天然草地上多种野生牧草的抗寒、抗旱等抗逆基因和特殊种性是在世界其他地区所无法寻觅的,也是弥足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保护青海天然草地上极具挖掘潜力的牧草种质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优质牧草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具有青海高寒牧区特色的设施畜牧业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大明 《青海草业》2003,12(1):29-32
根据青海高寒牧区畜牧业生态环境特点和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结合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牧业防灾抗灾、发展高效畜牧业等实际情况,探讨性地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具有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的设施畜牧业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掌握刚察县草地蝗虫分布现状,研究草地蝗虫的成因,掌握其危害与防治现状,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刚察县草地蝗虫的分布区域,分布面积,为害特点。经过近几年推广使用的植物源和微生物药品防控草原害虫效果较为理想,对人、牲畜及天敌较为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柱  李长慧 《草业科学》1994,11(1):50-52,70
介绍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的自然状况、资源现状和生产力水平。分析了影响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到2000年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高寒牧区应用现代化机械防控草原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红妍  侯秀敏 《青海草业》2019,(3):12-14,22
通过采用直升飞机、无人机,AJ-401大型喷雾器绿色防控高寒牧区草原毛虫效果和地上生物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先进的防治技术与绿色防控相结合,其防治效果显著,优良牧草和可食牧草产量提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掌握青海省草原生态管护员履职与管理情况,加强草原生态管护员的考评和管理工作,2017年底由青海省农牧厅草原处牵头,抽调省草原总站和省草原监理站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省草原管护员队伍的组织现状、履职情况、管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政策措施,推动草原生态管护员发挥更大的管护作用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食用菌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海草地资源生态功能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防风固沙、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天然草地是高寒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青海大农业经济的支柱,是青海藏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赖以当存的基础。据草地资源调查,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总价值为4068.03×10^8元(人民币)/年,其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948.90×10^8元(人民币)/年,是全省草地经济服务价值的17.60倍。  相似文献   

20.
在海拔3267m的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分别移植和播种禾本科、豆科植物,观测其移植成活和出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利用移植植物恢复植被的成功率高于种植恢复,且禾本科类优于豆科,有机肥好于无机肥,带原土处理更有利于植物成活,而利用种植方式恢复植被的难度较大,仅从土壤质地和养分条件看,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土壤质地等级和养分含量远远低于环湖北岸草地等级,青海湖北岸近湖湿地自东向西土壤条件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