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将小反刍兽疫病毒M蛋白基因截短表达后用于特异性单抗制备及临床抗体水平检测。方法:用在线分析软件BepiPred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M蛋白潜在的B细胞线性表位,以本实验室构建的pCR2.1T-PPRV M质粒为模板,扩增三段截短的M基因,纯化后的PCR产物分别与克隆载体pCR2.1T连接,筛选出的阳性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分别与表达载体pET-32a(+)及pGEX-6p-1连接,再将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菌株诱导表达,并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连接克隆载体及表达载体的重组质粒双酶切后,均出现与预期一致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片段序列与小反刍兽疫Nigeria75/1株M蛋白基因完全一致。重组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证明所构建的重组蛋白均获得高效表达,并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成功表达了小反刍兽疫截短M基因的蛋白,为制备特异性单抗及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腺病毒穿梭载体介导NcSAG1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技术扩增牛源新孢子虫NcSAG1基因,构建pMD-18T-NcSAG1克隆质粒和腺病毒重组穿梭质粒pCR259-NcSAG1,将鉴定正确的pCR259-NcSAG1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CR259-NcSAG1重组质粒在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扩增的牛源新孢子虫NcSAG1基因长度为982 bp,与GenBank中发表的NcSAG1(AF132217)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IFA检测构建的pCR259-NcSAG1重组质粒在293细胞中得到瞬时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33 ku,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为NcSAG1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依据Genbank中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本实验室分离到的病毒株中扩增获得约1 230bp的N基因,并将N基因片段克隆插入pMD18-T载体获得pMD18-T-N;采用酶切(Eco RI、XhoI)的方法从已构建的T克隆质粒pMD18-T-N上获得IBVN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N。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可稳定、高效地表达N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以终浓度为1mmol/mL的IPTG在37℃进行诱导,5h后表达量最高。这一原核表达载体pET32a-N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核酸疫苗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法合成了stx2基因上游和下游的2个同源臂序列分别为1635,1655bp。2个同源臂序列被克隆到载体pCR2.1-TOPO上,两臂中间插入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855bp),构建了stx2基因敲除盒子pCR2.1-B-Gm-A。将含2个同源臂和Gm抗性基因片段的扩增子电转化到含质粒pKM208的感受态细胞EHECO157:H7中,通过λ-Red重组系统产生了stx2基因敲除突变菌株。用Verocell试验检测了突变株的产毒能力并进行了细胞黏附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同源臂利用λ-Red重组系统可以有效的敲除EHEC毒素基因,stx2基因敲除后的突变株不产stx2毒素,对真核细胞CaCo-2和Hep-2的黏附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克隆到的MDPV-Q和MDPV-26的VP2基因片段,经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clI和Kp-nl的酶切,将酶切产物再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中,得到表达重组质粒pPICZαA-M-Q VP2和pPICZαA-M-26 VP2.将这两种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X-33)中进行表达,经甲醇诱导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MDPV-QVP2和MDPV-26 VP2基因片段的表达产物大小约为73kD,与理论预计相符.此外,本研究还意外地发现,重组质粒转化到酵母菌进行表达,在表达VP2结构蛋白的同时,还表达了一条大小约为60kD的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技术扩增牛新孢子虫NcSRS2基因,纯化PCR产物后与克隆载体pMD18-T Simple Vector连接,将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正确的pMD-18T-NcSRS2重组质粒进行EcoRⅠ和XbaⅠ双酶切,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CR259中,再将PCR、酶切鉴定正确的pCR259-NcSRS2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应用IF-AT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在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扩增的牛新孢子虫NcSRS2基因长度为1 227bp,与GenBank中发表的NcSRS2(AF06124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构建的pCR259-NcSRS2重组质粒在293细胞中得到瞬时表达,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为新孢子虫病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牛源犬新孢子虫NcGRA7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本实验采用PCR技术扩增牛源犬新孢子虫NcGRA7基因,并连接至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MD 18-NcGRA7,经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将NcGRA7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NcGRA7,转化大肠杆菌BL21,筛选阳性克隆,将PCR和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扩增的NcGRA7基因片段大小为701 bp,编码23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NcGRA7(AF17664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western blot分析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52 ku,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实验为犬新孢子虫NcGRA7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54-257
PCR扩增牛源犬新孢子虫NcAMA1基因,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将鉴定正确的NcAMA1基因亚克隆至pCR259腺病毒穿梭载体,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CR259-NcAMA1;依次转化HighQ-1Transpose-AdTM294和HighQ-1TM感受态细胞,构建Nc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T294-NcAMA1;PacⅠ酶线性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至QBI-HEK293细胞,包装Ad5-NcAMA1重组腺病毒。结果表明,获得Ad5-NcAMA1重组腺病毒滴度为5.6×109 TCID50/mL;经PCR检测到重组腺病毒NcAMA1基因;经IFAT和Western blot检测NcAMA1基因在QBIHEK293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d5-NcAMA1重组腺病毒,为牛源犬新孢子虫Nc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获得纯化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dRp的功能奠定基础.以RdRp基因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出RdRp基因片段,应用定向克隆策略将扩增后片段与高效表达载体pET32a(+)重组,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IPTG诱导高效表达.PCR法扩增出720 bp的片段,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正确的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LB21中表达得到分子质量约为46 ku的融合蛋白.成功克隆及表达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dRp基因.  相似文献   

10.
UL36USP是马立克病毒UL36基因编码的蛋白UL36上具有去泛素化酶活性的N-端部分片段(UL36USP),本试验以提取MDCC-MSB1细胞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获得目的基因,将UL36USP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并酶切鉴定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UL36USP。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E.coli中,IPTG诱导表达并使用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目的蛋白。应用纯化后的UL36USP免疫獭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使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的UL36片段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成功制备特异性的UL36USP抗体。  相似文献   

11.
用RT—PCR从经ConA刺激的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扩增出马白细胞介素18(Equine interleukin-18,EIL-18)前体蛋白(precursor EIL-18,pEIL-18)基因的cDNA,然后克隆至载体pCR2.1-TOPO中,鉴定并命名为pCR2.1-pEIL-18。自pCR2.1-pEIL-18中扩增马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mature EIL-18,mEIL-18)基因,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诱导表达并纯化其表达产物。结果表明,mEIL-18基因全长474bp,含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57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0ku,且具有免疫生物学活性。mEIL-18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在非变性和变性条件下采用Ni^+亲和层析纯化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mEIL-18,为探究马白细胞介素18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SA-2株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DNA为模板,PCR法扩增出1条1.39kb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R^TM3-Uni,得到重组质粒pTA-gD,另将克隆到pBluescript SK质料中的gC基因酶毁后,插入到pCR^TM3-Uni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TA-gC,经电泳分析、酶分、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隆禽腺联病毒(Avian adeno-associated virus,AAAV)全基因组用于构建基因转移载体研究,以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作为辅助病毒与AAAV共接种SPF鸡胚进行AAAV的增殖,将AAAV约4.7kb双链基因组DNA与pCR2.1载体连接,构建了含AAAV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AAAV并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AAAV YZ-1株的基因组为4684bp,两端具有141bp的末端倒置重复序列和Rep蛋白结合位点特征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AAV DA-1株和VR-865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0%和92.2%。将pAAAV质粒转染CELO病毒感染的鸡胚肝细胞系,获得了感染性AAAV病毒粒子,结果证明克隆的AAAV基因组中存在与病毒复制和包装相关的正确关键序列,可用于重组AAAV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扩增鸭瘟病毒(DPV)生长非必需区的TK基因,并在其中间引入Bgl II酶切位点,再之克隆到pUC19载体,获得载体pTK。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已有质粒pcDNA-LacZ上切下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SV40及LacZ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到pTK的TK基因中,获得质粒pTCL。用质粒T-VP1做模板,扩增出I型鸭甲肝病毒(以前称为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克隆到质粒pTCL表达盒的多克隆位点KpnI与XbaI之间,构建含LacZ及VP1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T-CL-VP1。将此转移载体与鸭瘟病毒C-KCE毒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蓝斑克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表达I型鸭甲肝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重组鸭瘟病毒技术,构建了鸭瘟病毒转移质粒。在对鸭瘟强毒和弱毒株TK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后,将鸭瘟病毒TK-UL24DNA片段克隆于pUC18载体中,构建了质粒pTK;将PCR扩增的GFP真核表达盒插入pTK质粒的TK基因内部,获得转移载体质粒pTK-GFP。鸭瘟病毒TK-UL24测序分析表明鸭瘟强、弱毒株TK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转移载体携带Pcmv-GFP-SV40pA表达盒,测序验证其序列与源序列一致。pTK-GFP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肾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质粒转染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重组鸭瘟病毒的研究和构建具有遗传标记的鸭瘟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制备针对鸭维甲酸诱导蛋白Ⅰ(RIG-Ⅰ)全长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从鸭脾脏cDNA中扩增鸭RIG-Ⅰ基因N端长度均为900 bp的a(1-900 bp)和b(751-1650 bp)2段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重组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将获得的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出17株与分段表达的鸭RIG-Ⅰ蛋白有良好反应性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克隆抗体上清效价均为1:512;间接免疫荧光(IFA)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10H7C3和2A10A2 2株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鸭RIG-Ⅰ全长蛋白有良好的反应性。本研究制备了特异性鼠抗鸭RIG-Ⅰ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IG-Ⅰ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本试验将克隆到 p BLG中的牛流行热病毒 (BEFV)糖蛋白 G基因亚克隆到含有 CMV启动子和 Poly(A)信号尾的 p CR3- Uni载体上 ,获得 p CR3- G重组体 ,酶切后将含有 CMV、G基因和 Poly(A)的目的片段 (约 3.6 kb)插入通用转移载体 pd TK- CMB中 ,获得 pd TK- CMB- G重组体 ;再将含 SV4 0启动子的 L ac Z报告基因也亚克隆到该载体中获得表达 BEFV G基因的pd TK- L ac Z- G转移载体 ,为开发 BEFV/IBRV二联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