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棉酚又名棉毒素或棉籽醇,是棉属植物内形成的一种黄色的酚型物质.棉粕中的有毒成分有游离棉酚、棉酚紫和棉绿素3种色素,其毒性以棉绿素最强,游离棉酚次之.但游离棉酚的含量远比另2种色素高,因此棉粕的毒性主要决定于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9,(24):32-35
试验旨在研究对比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影响,从而评定棉酚降解酶对棉籽粕脱毒的效果。利用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分别进行酶解与固态发酵。检测原棉籽粕及处理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含量及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棉籽粕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游离棉酚的含量与原棉籽粕相比极显著降低,棉籽粕的脱毒率为92.67%,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脱毒率上升了4.46%,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棉籽粕,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未检测到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蛋白质的现象。棉酚降解酶可以很好的代替热带假丝酵母ZD-3应用于棉籽粕的脱毒,同时棉酚降解酶酶解脱毒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固态发酵能够极大地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年产棉籽粕600万t,其中新疆地区是棉籽粕主产地,占总产量60%以上,资源丰富且蛋白质含量较高,棉籽蛋白的生物效价与豆类蛋白相近,是畜牧业、水产业中物美价廉的蛋白来源,且棉籽糖也是优质的食用功能性糖类,但棉酚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棉籽粕的利用,因为动物食用过量棉酚物质后,会出现中毒症状.20世纪80年代,国内棉花主产区棉籽浸出粕抽样检测游离棉酚518 mg/kg,20世纪90年代在新疆建设兵团主产棉区所测样品中游离棉酚平均含量为608 mg/kg;2001年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为760 mg/kg;2009年,王安平收集的中国5个不同主产区棉粕样品游离棉酚平均含量为1021 mg/kg.主要原因是随着油脂提取工艺的改进,降低了棉油中FG含量,将更多棉酚保留于棉粕副产物中,因而棉粕中棉酚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进一步研究我国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及棉酚特性,开发具有经济效益的棉酚降解技术,对于促进棉籽粕及棉籽蛋白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棉仁饼(粕)是棉籽去壳榨油后的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8%左右,并有较丰富的磷、铁、锌等矿物元素,是一种植物性高蛋白饲料。但棉仁饼(粕)中含有0.04~0.08%的游离棉酚毒性物质。它是由棉籽的子叶基部色素腺分泌的黄色色素,为一种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棉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叫结合棉酚,因  相似文献   

5.
棉籽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饲料,棉籽粕的有效脱毒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本实验建立了快速准确地测定棉籽粕游离棉酚的HPLC方法,并采用不同的脱毒方式对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进行降解,筛选最优脱毒方法。结果显示:(1)HPLC法测定棉籽粕中棉酚含量,棉酚色谱峰出峰稳定性良好、分离效果好、峰型理想、灵敏度高,可以高效地检测棉酚含量;(2)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粕脱毒效果不同,棉酚脱毒率大小排序为:微生物法硫酸亚铁法尿素法高温高压法。最优的方法为微生物法,酵母菌发酵48 h后的发酵棉籽粕棉酚降解率高达93.86%;化学法(硫酸亚铁法和尿素法)脱毒率在53.64%~78.18%,物理法(高温高压)脱毒率最低为41.00%。  相似文献   

6.
棉籽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质饲料,棉籽粕的有效脱毒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棉籽粕游离棉酚的HPLC方法,并采用不同的脱毒方式对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进行降解,筛选最优脱毒方法。结果显示:(1)HPLC法测定棉籽粕中棉酚含量,棉酚色谱峰出峰稳定性良好、分离效果好、峰型理想、灵敏度高,可以高效的检测棉酚含量;(2)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粕脱毒效果不同,棉酚脱毒率大小排序为:微生物法>硫酸亚铁法>尿素法>高温高压法。最优的方法为微生物法,酵母菌发酵48 h后的发酵棉籽粕棉酚降解率高达93.86%;化学法(硫酸亚铁法和尿素法)脱毒率为53.64%~78.18%,物理法(高温高压)脱毒率最低,为41.00%。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了大豆粕及棉籽粕中大豆分离蛋白(SPI)及棉粕分离蛋白(CPI),并分别测定了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和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结果显示,60目及80目大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39.82%和44.95%(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1.07%和71.35%;60目及80目棉籽粕中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23.22%和35.39%(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03%和82.44%;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及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分别为2182.54、522.79和503.87mg/kg(P<0.01)。综上所述,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碱溶酸沉法显著降低了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低棉酚棉籽粕可非常令人满意地用以取代后备母鸡日粮中的大豆粕.低棉酚棉籽粕中能量含量虽然令人满意,但其中存在的棉酚以及氨基酸的不平衡却是很大的缺陷,将适当的其它原料掺入棉籽粕中可以克服这一缺陷。较大量地应用低棉酚棉籽粕有助于降低日粮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植物蛋白资源中,棉籽粕所占的地位不容忽视,年产量超过600万t,其资源量全球排第一,棉籽粕已经成为我国用量仅次于豆粕、菜籽粕的粕类蛋白原料。但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对动物有毒害作用,是棉籽粕中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微生物发酵技术是改善棉籽粕营养价值、提高棉籽粕饲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棉酚的毒性,在棉籽粕、全棉籽中的含量,饲料中安全限量,微生物发酵对棉籽粕棉酚脱毒的效果、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发酵棉粕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生产单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棉粕是棉籽榨油处理后的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畜禽日粮中的蛋白来源.由于棉粕中棉酚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抗营养特性,限制了其在畜禽日粮中的使用.因此,脱酚处理对于棉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棉粕与脱酚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及其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棉粕在畜牧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棉籽粕是一种高蛋白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可达38%~45%.但因棉籽粕中所含游离棉酚是一种细胞性、血管性、神经性毒物,使畜禽中毒甚至死亡.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饲料资源,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在探索棉籽粕的有效利用途径.目前,已有许多脱毒方法问世,并应用于生产.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对多种脱毒方法的效果和实用性方面进行比较,确定棉籽粕合理、有效的脱毒方法,为棉籽粕在饲料工业中的大量使用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棉籽粕中因含有棉酚等有毒物质,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成本低、效果好、较安全的脱毒方法。本实验利用实验室常用菌株芽孢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指标如活菌数、酸溶蛋白、中性蛋白酶活性、pH和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效果的菌株排序为芽孢杆菌优于酵母菌优于乳酸菌,其中芽孢杆菌BLCC1-0039组发酵棉籽粕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93.89%(P0.05),酵母菌BLCC4-0327组发酵棉籽粕发酵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72.72%(P0.05),本研究的5株乳酸菌几乎都没有降解游离棉酚的能力。芽孢杆菌各菌株发酵棉籽粕均可以提高酸溶蛋白含量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发酵24 h时,芽孢杆菌BLCC1-0039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54.80%(P0.05),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4111.40U/g(P0.05);发酵24 h时,酵母菌BLCC4-0327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23.20%(P0.05);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发酵24 h时,乳酸菌BLCC2-0092组发酵料的p H降至5.47(P0.05)。这说明,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影响棉籽粕脱毒效果和饲料营养品质的首要条件,这为下一步棉籽粕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了大豆粕、棉籽粕中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及棉粕分离蛋白(CPI),并分别测定了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和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结果显示:60目、80目大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39.82%和44.95%(P〈(1.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1.07%和71.35%;60目、80目棉籽粕中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另4为23,22%和35.39%(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03%和82.44%;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及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分别为2182.54mg/kg、522、79mg/kg和503.87mg/kg(P〈0.01)。这表明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碱溶酸沉法显著降低了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棉籽粕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素的饲料蛋白源,蛋白含量高达30─50%,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氨基酸组成接近理想蛋白质。我国是产棉大国,棉籽粕资源丰富。然而,棉籽粕含有棉酚毒素,其中游离棉酚有很强的生理活性,是主要毒性物质。试验证明,棉酚除对反刍动物没有影响外,对人和其它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这就限制了棉籽粕的利用。世界各产棉国都在研究棉籽粕脱酚方法,但是都未见有工业化生产的报道。我们根据国内外有关脱酚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产品:TG─l型脱酚剂。这种脱酚剂以FeSO_4为主要原料并配以少量增效剂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棉粕中的有毒成分有游离棉酚、.棉酚紫和棉绿素3种色素,其毒性以棉绿素最强,游离棉酚次之。但游离棉酚的含量远比另外2种色素高,因此棉粕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游离棉酚的含量.棉粕中棉酚的含量通常为0.15%~0.18%。新疆是棉花主产区,棉粕产量很大,各猪场时常发生棉酚中毒事件.现就棉酚的毒性、危害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棉酚? 棉酚是棉花植物化学御防昆虫而生成的一种多酚化合物。棉花植物根、茎和种籽中均含有棉酚。棉酚含在棉籽色素腺内。棉酚含量随棉花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变化。在平均气温较高和降水较多地区生长的棉籽中,棉酚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棉粕中的有毒成分有游离棉酚、棉酚紫和棉绿素3种色素,其毒性以棉绿素最强,游离棉酚次之。但游离棉酚的含量远比另外2种色素高,因此棉粕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游离棉酚的含量,棉粕中棉酚的含量通常为0.15%~0.18%。现就棉酚的毒性、危害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棉粕及棉籽是奶牛常用蛋白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该类饲料存在着棉酚毒性问题。本文对棉籽及棉粕的脱毒处理及棉酚的特性进行了系统描述,并综合各类文献资料证明牛奶中棉酚的残留量远低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P0.05),厌氧发酵72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厌氧发酵72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需氧发酵24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0.
棉籽粕中粗蛋白的含量较高,是较好的蛋白饲料资源之一。但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FG)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棉籽粕的应用,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脱毒方式可显著降低棉籽粕中FG含量,提高其饲用价值。文章对棉籽粕的营养特性、常用的脱毒方法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棉籽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