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采用多头高接换种技术改造枣树,嫁接的接穗多,成活后树冠恢复很快,如把价格低廉的金丝小枣换成市场潜力大的冬枣,1~2年便能大量结果.现把枣树的多头高接换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成龄梨树高接换种技术,包括接穗选择与处理、嫁接、接后管理等内容,以供广大果农参考利用,提高种植梨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枣树多头高接换种技术,包括接穗的选择和处理、稼接时期、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红枣的产量和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枣树过去大多采用根蘖苗或根蘖倒圃苗进行建园栽植,其建园品种混杂,收获果实质量不高。枣树高接接头是纯化品种、发展优良品系、生产优质果品的一个重要方法,枣树高接接头后,通过选择早果品种,采取夏季摘心及喷赤霉素等措施,高接树可当年嫁接、当年成型、当年结果、当年恢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接换种技术可以快速改良荔枝品种和优化荔枝品种结构。‘紫娘喜’荔枝高接换种技术包括锯砧、接穗的采集、切接法嫁接和嫁接时期;嫁接后要做好接后管理和树冠培养;投产后配套栽培技术主要有促秋梢、防控冬梢和促花、重施保花保果肥和综合防治病虫等。  相似文献   

6.
旱地密植苹果贴干定位换种同步成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渭北密植苹果园进行贴干定位高接快速成形系列技术研究表明,按细长纺锤形树体要求,主干截留200cm,主干每隔15cm确定新主枝位点,于春季4月中下旬单枝单芽嫁接,全树高接头数10~12个,嫁接时砧枝留长5~8cm,依据断面与位置选用皮下接、切腹接和舌接等,接后封闭接枝剪口加套塑料袋,可使嫁接成活率达94.1%以上,当年成形,树冠恢复率97.5%。高接后第2年结果,第3年丰产。该技术经大面积示范推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果农采用高接换头技术调整品种结构,但多在春季进行,常用方法为劈接、皮下接和腹接;砧树仅嫁接三个主枝基部和中心干(接4个头),此法嫁接部位少,伤口大,愈合慢,砧树萌芽多,接芽萌发晚,适宜嫁接的时间短,树冠恢复慢.从1997年起,我们采用秋季多点嵌芽,翌春剪砧更新进行换头.与春季嫁接相比,此法具有嫁接时间长、接芽萌发早、新梢生长健壮、原品种萌芽少、嫁接成活率高、树冠恢复快、方法简单易行、群众易掌握等优点.几年来,我们在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用此法进行高接换头,达到嫁接当年基本恢复树冠,第二年有果,第三年基本恢复原树产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渭北特定气候条件下,对核桃高接时期、高接方法和高接保护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核桃高接技术体系.研究表明,核桃树幼叶长到2 cm至雌先型品种幼果形成时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砧木粗度选用适宜的嫁接方法(砧木直径<3 cm用双舌接,3~12 cm用插皮舌接,>12 cm用嵌皮钉穗接法)进行高接,将接口及接穗用农膜型塑料袋密封保护,外包报纸遮阳,可使头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并根据树龄及树冠大小确定合理的嫁接头数,能迅速恢复树冠,增加产量.该技术经大面积示范应用,效果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9.
攀西地区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 %;嫁接30 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 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 %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 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芽接法的高接换冠的嫁接成活率在90 %以上;砧木粗度和接穗生长量有极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342+19.753x(P=0.001);接穗粗度和接穗长度有较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73+35.442x(P=0.001).该嫁接育苗技术适合于该树种优良品系的无性系繁育和低产低效林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10.
高接是嫁接的一种形式,通过高接将一个品种的树冠换成另外一个品种的树冠。是否需要嫁接呢?从长远观点来看,究竟是重新栽树还是进行高接更合算?我们发现,通常年幼及生长势强的树高接后能很好的恢复不致过于延迟结果,一株成年树做了较大的嫁接手术之后,通常需要2~4年就能恢复到正常产量,很好的结实。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环剥与玉泉冬枣树生长、果树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关系,选取高接换冠3 a生(梨枣/酸枣)玉泉冬枣树进行了不同的环剥时期、环剥部位和环剥宽度试验,分别测定各环剥处理对果树生长、果实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树花开到45%时环剥最佳,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9%、30.1%、350.1 mg/100g,而可滴定酸最低,只有0.21%,愈合时间为32 d,其坐果率高达2.66%,平均产量最高达8.3 kg/株;环剥II级主枝+留营养枝虽然坐果率不及I级主枝,但单果重、产量、可溶性糖均为最高,分别达到22.8 g、9.7 kg/株、23.9%,环剥II级主枝+留营养枝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效果优于其他环剥部位;环剥宽度为1/6时对果树产量、果实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果树生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适宜的环剥宽度应结合树体的长势根据需要来判定,长势差的树环剥宽度应窄,长势好的树环剥宽度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几年对洪洞县冬枣花期坐果率比较低现状的观察分析,提出改善冬枣花期坐果率,必须采取调控冬枣自身营养的运输及分配、花期灌溉或喷水、花期喷硼、花期喷赤霉素、花期追肥等综合措施,以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枣品种枣股有效结果年龄与丰产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枣股的有效结果年龄,把调查的125份枣品种分为4个类型:1~3龄枝结果为主;2~9龄枝结果为主;1~9龄枝结果为主和2~6龄枝结果为主,它们分别形成各类品种产量的85%以上。“1~3”型品种早果性强,早丰性好.但成龄树立体结果能力极差;“2~9”型品种早果性差,但开始结果后产量上升快丰产稳产:“1~9”型品种多数为小果型品种,虽早果性强,但早丰性差,盛果期树立体结果能力强;“2~6”型品种早果性较差,并有不同程度的大小年现象。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2种不同树龄枣树的枣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数量变化,应用回归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枣园节肢动物群落在时间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幼龄枣树节肢动物群落中,无论物种数、还是个体数均大于老龄枣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节肢动物群落中的物种数与个体数也发生不同的波动。老龄枣园中,影响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个体数量,而幼龄枣园中,影响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个体数量和均匀性。老龄、幼龄枣园节肢动物群落前2个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均在85%以上。可见不同树龄枣树空间结构的差异,可导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时序动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冬枣水肥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并综合近10a文献,对冬枣当前的施肥管理技术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冬枣的最佳施肥时期和最佳施肥量,春季“晚追肥”等新的栽培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沾化冬枣产地土壤地球化学环境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土壤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冬枣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对调查区内表层土壤的地球化学环境与冬枣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区内土壤营养元素中的Cd、Ni等重金属元素对于冬枣的营养成分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根系土中的B、Mn、MgO、Cd、Zn、K2O等对冬枣果实中Cr、Hg元素的富集起较大作用,可通过改善施肥方法对冬枣根系吸收重金属的过程进行干预,以降低有害元素在冬枣果实中的富集。  相似文献   

17.
冀东地区发展设施冬枣栽培的前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设施果树栽培及冬枣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冀东地区大力发展冬枣设施栽培的重大意义,全面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为规模化发展设施冬枣栽培,突破冬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冬枣和雪枣园害虫的系统调查分析,明确了2个品种枣园的主要害虫为枣瘿蚊、棉蚜、枣星盾蚧、枣镰翅小卷蛾、斑衣腊蝉、麻皮蝽、褐刺蛾、榆紫叶甲、黄曲条跳甲和大青叶蝉等。2个品种之间只有麻皮蝽差异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害虫多数发生在5-7月份的枣树萌芽期至青果期。  相似文献   

19.
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柱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53-13654
[目的]研究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以期减少冬枣用药,为冬枣绿色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枣丰素”叶面肥由滨州海大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制,水溶性、分子量为30000的壳聚糖,络合氮、磷、钾、腐殖酸及铁、锌、硼等微量元素。试验设置3个浓度处理(100、125、150mg/kg),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不同浓度“枣丰素”对冬枣叶片抗锈病、黑斑病的影响。[结果]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4个时期喷施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增强冬枣的抗锈病和抗黑斑病性极为显著,喷施100和150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增强冬枣的抗病性不显著,但比对照要有所提高。[结论]喷施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防治冬枣锈病、黑斑病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