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以及不同栽培区火炬松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Richards函数是福建省火炬松优势木生长的最佳模型 ;对树高曲线方程而言 ,h=a0 da1 最符合火炬松树高随直径变化的规律。随着栽培区适宜程度的降低 ,火炬松胸径生长量随之降低 ,胸径平均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年龄也随之提早。  相似文献   

2.
湖南黄丰桥林场杉木树高曲线模拟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高曲线在森林经营和收获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用湖南省黄丰桥林场40块杉木样地资料,对10个非线性树高曲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和检验。结果表明:Kozak函数是模拟树高曲线的理想模型。经检验,建立的杉木人工林树高预测方程可在研究区内应用。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优势木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并且是立地和年龄的函数这一特性以及直径生长的多因子效应等生物学规律,将优势高作为独立变量引入其它相关模型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杉木工林自然生长和伐后生长模拟,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和直径与断面积相容性预估模型以及间伐模拟系统,推导出了由于间伐而引起的非生长性增长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1984年,在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中,设置了一块面积为677m~2的标准地。通过标准地的每木纵剖解析,一次性获得了年龄为30年的杉木林分的真实生长信息。本文以此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林分各径阶的直径生长过程和各生长级的树高生长过程,提出了林分直径生长的综合数学模型和树高生长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多方程选优,配合了直径一树高相关曲线的数学模型,同时,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研究了株数按直径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固定样地多期直径测定数据,拟合直径与年龄相关的生长模型,为异龄林年龄结构的确定提供估计方法。通过为第一期林木设置不同年龄初值的方法采集样地内各树种的直径与年龄坐标信息,采用不同直径生长方程对数据进行模拟,依据树高生长至1.3 m时的年龄t0,将拟合曲线在坐标内准确定位并用生长方程估计单木、径阶以及林分的平均年龄,对结果进行适用性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运用Richards方程分别拟合青冈栎、杉木、马尾松的直径与年龄的生长关系时,模型的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3、0.91、0.97,剩余标准差分别为1.18、0.78、0.37,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0、0.61、0.31;该估计方法预测林分平均年龄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2 a,相对误差最大值为8.2%;预测径阶年龄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3 a,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2.5%,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5.1%;预测单木年龄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7.0 a,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9.3%,平均绝对百分误差最大值为14.8%。Richards方程在参数生物学意义以及模型拟合精度方面能较好地反映出各树种的直径与年龄生长的关系。研究提出的依据林木多期直径测定数据估计异龄林年龄的方法,预测林分平均年龄与径阶年龄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小于10%,预测效果较好,其估计方法可以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利用连城县杉木人工林的树高进行理查德曲线方程的拟合,得出其各立地质量等级的理论树高,并分析立地质量等级及经营管理水平对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南县306块标准地资料和41株解析木资料,对多个树高生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生长函数H=a+blnA作为该县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结合杉木人工林不同年龄林分平均树高分布情况,采用树高的估计量标准误差为分配单位,调整各级指数曲线间距,编制了广南县立地指数表.分析结果表明,所编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精度较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收集豫南杉木不同立地指数级标准地资料,利用Richards等经典方程拟合豫南杉木生长的基本模型.编制生长过程表。并对树高、蓄积量等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为豫南地区杉木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省杉木主要栽培区的92块标准地优势木解析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7种理论生长方程以及其中5种模型的差分方程进行优势高生长模型的拟合,选择较优树高生长模型分别采用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通过检验和对比分析选择较适于本地区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方法和类型。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及其差分方程构建的树高生长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两者的决定系数分别超过了0.85和0.98,经模拟检验和残差分析,后者拟合精度明显优于前者,而理查德理论模型及其差分方程均优于其他生长方程构建的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和考尔夫模型差分方程为基础方程,以20a为标准年龄和2m为指数级,分别采用相应的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单形和多形立地指数表,两者均达到了显著性检验,但多形立地指数表预测精度更高,更适于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评价。  相似文献   

10.
收集德化县138块人工杉木林标准地(样地)及34株解析木资料,选取5种数学模型对杉木林分各类生长因子(胸径、树高、断面积)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相关系数最大、剩余标准差最小的 Y=a(1-e~(-kx))~b 曲线作为杉木林分各类生长因子的生长模型,制定出不同时期的杉木林分树高、胸径生长指标,同时根据所拟合的断面积曲线,以公式 N=4∑G/D~2·π确定林分密度,并在配合林分形数方程的基础上,以公式 M=F·H·∑G 计算出不同时期的林分蓄积量,从而确定了德化县人工杉木林分的各类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11.
Sloboda树高生长模型及其在杉木人工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德国著名生物统计学家B.Sloboda的树高生长模型。本研究将该方程应用于杉木人工林的优势高生长模拟中,获得良好的模拟效果。分析结果认为,用Sloboda树高生长方程拟合多形指数曲线,不会导致指数年龄时的树高与指数级不符的矛盾,同时能确保拐点参数的生物意义,并且用非线型二乘法解方程参数时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2.
会同杉木人工林的树高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会同县170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用Weibul分布函数模拟出直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树高曲线理论模型,推导出树高分布预估模型,同时进行了精度分析和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福建省沙县水南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地径、胸径、树高与材积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树高、材积随地径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杉木的地径与树高和材积的回归模型,利用几种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拟合曲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方程可靠有效,可用于林木蓄积量的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14.
区域尺度杉木生物量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发表的我国南方不同地点的杉木林生物量数据和方程进行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建立适合大尺度的杉木生物量估算通用相对生长方程。结果表明: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拟合杉木树干、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数据程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2),根生物量的拟合较好(R20.87),叶和枝的拟合较差(R20.78)。仅用胸径(D)作为自变量与引入胸径、树高因子(D2、H)相比,拟合的相对生长方程的相关系数相差不大。估算的各组份生物量叠加后,与地上部分和全株树木生物量方程估算值的相容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方程检验结果与发表的全株生物量方程比较表明,整合分析数据拟合的通用相对生长方程能满足估算大尺度杉木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的精度要求,可以用来估算区域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  相似文献   

15.
Richards函数拟合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讨论了不相交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的拟合。解决了标准年龄时树高与指数值不一致的问题;给出了根据树高和年龄求指数的实用迭代公式;探讨了标准年龄不同,指数曲线形状是否会变化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本文所用的杉木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貌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生长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景宁县杉木人工林的生长情况,采用4种生长方程分别拟合杉木胸径树高生长情况,并选择最优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项式方程能够较好的拟合景宁地区杉木林的生长情况,平均决定系数高达0.889;地形因子对杉木生长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南宁近郊国有七坡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不同立地下胸径与树高关系,采用标准地法对杉木的胸径树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值0.95g/cm~3立地下杉木胸径树高拟合曲线为S形曲线:Y=e~2.818-(5.664/X),土壤容重值≥0.95g/cm~3立地下杉木胸径树高拟合曲线为幂函数曲线:Y=1.969*X~(0.626);总体精度极高,对于杉木边缘产区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减轻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量,满足蓄积量调查的精度要求,利用广西276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标准地资料,选用理查德函数变型的固定参数式和可变参数式建立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综合考虑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百分比误差(MPE)和预估精度(P)等指标,选择表现较好的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为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将利用模型估算的林分蓄积量与利用二元材积表估算的林分蓄积量形成成对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二者均值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精度达到99.46%。利用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建立的杉木相对树高曲线方程预估精度高,可在广西区内应用,整体区域模型函数为■,中心产区模型函数为■,一般产区模型函数为■。  相似文献   

19.
甘肃小陇山白皮松树干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6):94-99
以甘肃小陇山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分析其生长指标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去皮材积的总生长量的变化均呈现递增趋势。胸径和树高在幼年时期生长较慢,随年龄的增长生长速度先增加后减缓,呈现"慢—快—慢"增长趋势。材积总生长量在0~15 a增长缓慢,15 a后开始增长迅速,到63 a仍保持增长趋势,未结束生长期。白皮松胸径、树高、去皮材积与胸径生长模型均以三次曲线函数为最佳,而"胸径-树高"模型则以幂函数方程拟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固定标准地调查材料,对杉木人工林胸高断面积、胞径、树高、立木材积的自然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林分,上述各因子的自然生长是一组Richards函数或Richards函数的多形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