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旅顺口区观测站2004—2016年13年的逐月浅层地温观测数据,分析了旅顺口区浅层地温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规律。结果表明,2004—2016年近13年各浅层(5、10、15、20 cm)地温年变化呈现先降低再上升的趋势;各浅层地温的月变化总体呈现抛物线类型变化,即从1月的0℃以下逐月上升到7—8月的25℃左右,然后再逐月降低至0℃左右,且4个浅层地温月变化特征相似;各浅层地温四季变化基本一致,差别不超过1℃。春季平均地温为11、12℃;夏季平均地温为24℃;秋季平均地温为15℃;冬季平均地温为0、1℃。各浅层地温总体是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在中间,且春季比秋季平均低5℃,这也符合旅顺口区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瓦房店观测站2004-2017年14年完成的月浅层地温的观测数据,分析了瓦房店浅层地温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规律。结果表明:2004-2017年近14a各浅层(5cm 、10cm、15cm、20cm)地温各浅层地温年变化呈现先降低再上升的一个过程;各浅层地温的月变化总体呈现抛物线类型变化,且2010年是寒冬,浅层地温历史最低。月变化来看,1月的零下逐月上升到7、8月份25℃左右,然后再逐月降低到12月0℃以下,且4个浅层地温月变化一致;各浅层地温四季变化来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春季平均地温在10.9℃;夏季平均地温在24.5℃;秋季平均地温在13.7℃;冬季平均地温在-2.3℃。各浅层地温总体就是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在中间,且春季和秋季相差不超过3℃,这也符合瓦房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2017年瓦房店观测站月浅层地温的观测数据,分析了瓦房店浅层地温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规律。结果表明,2004—2017年各浅层(5、10、15、20 cm)地温年变化呈现先降低再上升的过程,且2010年是寒冬,浅层地温历史最低。从月变化来看,各浅层地温的月变化总体呈现抛物线形变化,1月的0℃以下逐月上升到7月、8月25℃左右,然后再逐月降低到12月0℃以下,且4个浅层地温月变化一致。从各浅层地温四季变化来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春季平均地温均10.9℃;夏季平均地温约24.5℃;秋季平均地温约13.7℃;冬季平均地温约-2.3℃。各浅层地温总体就是冬季最低,夏季最高,且春季和秋季相差不超过3℃,这也符合瓦房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孪井滩气象站2007~201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年浅层地温,年沙尘暴天气日数,年降水量,最后结论如下:a.年平均气温值变化在0.1~0.8℃之间,整体小幅波动呈上升的趋势;b.从2007~2019年平均浅层地温分析结果来看,平均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基本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0 cm年平均地温变化在平均值周围0.0~1.8℃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5㎝地温年平均值变化在平均值周围0.1~0.7℃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10 cm地温年平均值在平均值周围0.1~1.1℃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15 cm地温年平均值在平均值周围0.1~0.6℃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20㎝地温年平均值在平均值周围0.1~0.6℃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C.从2010年开始,孪井滩地区的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逐年减少的趋势。d.年极端高温值在平均值周围0~2.8℃范围内波动变化,年极端低温值变化在平均值周围0.0~7.5℃范围波动变化。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变化幅度不明显。e.从2007~2019年年降水量分析结果来看,最多降水量为288.0 mm,出现在2007年,最少年降水量为120.9 mm,出现在2013年。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1—2016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巢湖市国家基本站逐日气温、地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地温的关键气象因子,运用MATLAB软件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浅层最低地温预报模型,并比较不同层模拟精度。结果表明,0~20 cm地温日变化均呈正弦曲线变化,越向深层地温变化幅度越小,位相逐层滞后。相关性分析表明,浅层最低地温与前一日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0~20 cm各层平均地温和最低地温成显著正相关,与前一日日照时数成显著负相关。模型模拟结果显示0、5、10、15、20 cm最低地温预报的标准误差和绝对误差逐层减小,20 cm层预报准确度明显优于0 cm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城市化进程对气象站旧站地温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北省霸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新址和旧址2012年及前后5年0~320 cm地温平均值、差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前后5年月平均地温进行了均值t检验。结果表明,迁站同期和迁站前后5年对比,两站址0~320 cm均表现为冬季和春季新址比旧址地温低,夏季和秋季新址比旧址地温高;两站址0~20 cm年平均地温日变化呈正弦曲线,40~320 cm四季日变化曲线较平缓;新址和旧址前后5年月平均地温资料大多数月份差值较小,资料连续性较好,但两站址地温差值变幅较大,且两站深层地温比地面及浅层差异显著,应订正后使用。  相似文献   

7.
刘明芝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21-17023
利用1958—2009年本溪县5~20cm地温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浅层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县浅层地温呈波动性升高趋势变化,春季、秋季浅层地温升温明显,夏季变化不大;利用Mann—Kendall检测方法对浅层地温进行突变检测,秋收期和生长季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0—2019年高淳国家气象站0~20cm浅层地温资料,分析了地温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以来地温增温明显,较浅深度地温增速大;0、5、15和20cm年代际平均地温均为10年代最高,且上升趋势一致.(2)浅层地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春季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春季0、5和10cm地温在00年代上升趋势最大;夏季0cm地温在各年代际的上升趋势越来越小,其余各层与之相反;秋季变化趋势与夏季相同;冬季上升趋势最大均为20世纪90年代.(3)春季、秋季与冬季浅层地温的异常年份基本一致,冬季与全年异常年份一致性较差.0cm气候突变出现时间较早,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快.因地温测点与耕种田块存在差异性,更准确反映耕种状态有待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宁阳县气象站为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为该站迁址后的地温观测资料序列延续和订正提供依据,对2019年新、旧气象站观测的0cm地温、浅层(5cm、10cm、15cm、20cm)地温和深层(40cm、80cm、160cm、320cm)地温的月平均及年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全年新、旧站地温差异较小,月平均总体差值在―3.5~1.6℃;地温差异深层较0cm、浅层略大,其中,2月和3月160cm、320cm深层地温月平均值差异较明显,温差大于2℃。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浅层地温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抚顺市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005—2017年逐日平均5、10、20 cm浅层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分析地温的年际和四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月5、10、20 cm浅层地温呈单峰分布,1—7月呈上升趋势,8—12月呈下降趋势,7月最高,8月次高,1月最低;年平均5、10、20 cm浅层地温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分别为0.6、0.7、0.7℃/10 a;四季中除秋季外,其余季节均为增温趋势,其中以春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71--2010年沧州市逐年及季平均浅层地温资料,采用折线图、气候变率等分析方法.对40年来沦州市浅层地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0年沧州市5、10、15、20cm地温的月变化、年变化均为上升趋势,年变化以15cm地温上升速度最为明显:春季5~20cm地温均呈升温趋势,以15cm地温上升较为明显;夏季5~10cm地温呈降温趋势,10cm降温速率最快,15~20cm呈升温趋势,15cm地温升温速率最快;秋季5~20cm地温均呈降温趋势,以5cm地温降温速率最快;冬季5—20cm地温均呈升温趋势,以15cm地温升温速率最快。该研究为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地面及浅层地面温度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地温异常对比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张海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4-18817
利用辽宁省12个台站2006~2009年的不同层次自动站日地面温度的数据,用单站多要素、多站单要素和历年单站单要素的对比分析方法,对苏家屯和岫岩台站的地温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地温异常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2009年5月苏家屯台站浅层地温(5、10、15、20 cm)变化异常是由于浅层地温传感器下沉使浅层地温连续多天或整月地温变幅异常,为避免数据异常应及时查看地面温度传感器的浅层地温传感器的埋设情况,浅层地温安装支架的零标线是否与地面齐平。2008年9月岫岩台站80 cm地温整月数据异常,是由于深层地温硬胶套管内含有积水使地温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深层地温连续多天或整月数据异常。在审核地温时,要进行单站多要素的对比,还要进行多站单要素对比,如有疑义还要进行各年单站单要素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1981—2010年海口市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法、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海口市近30年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海口市浅层地温年平均呈正趋势变化,趋势率为0.18~0.34℃/10 a,浅层地温增温最大出现在冬季,增温率为0.46~0.62℃/10 a。浅层地温平均值在1998年发生突变,由一个相对偏冷期演变为一个偏暖期,平均值上升0.4~0.6℃,达到α=0.001的显著水平。气温、降水是影响浅层地温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亚哲  高业新  汪丽芳  张冰  冯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78-15679
地下水工程与试验基地是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其自动气象站采集小区域的气象数据。选取2007~2011年自动观测地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深层地温变化则不明显;0~320 cm整层地温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各层次最高(低)值的出现时间均随土壤深度的递增而推迟;夏季与冬季、春季与秋季地温垂直分布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辽宁CIMISS获取大连气象站2004-2017年浅层(5cm 、10cm、15cm、20cm)土层温度,根据月值获取季值和年值,对年、季、月进行数值统计分析,获取相应的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气象站近14年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变化规律如下:年分布规律先降低后升高确实,2010年是拐点年,且不同深度土层浅层地温变化趋势一致。月分布变化规律如下:月变化跟个月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大关系,具体1-7逐月升高,8-12月逐月降低过程趋势,土层深度跟太阳辐射呈负相关性,各月温度变化率在5度左右。季分布变化规律如下:季变化跟月变化符合一致,土层深度和土层温度在冬季、春季和夏季是呈负相关,秋季呈正相关。各个季节均值和季节太阳辐射强度一致,夏季辐射强度最大,所以平均地温值最高,冬季辐射强度最低,所以平均地温值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自动站浅层地温传感器校准后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时间,2006年4月4日莱芜自动站浅层地温传感器校准后,观测员进行了10次自动站和人工站的对比观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浅层地温传感器校准后大约需要5h的时间才能与周围环境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7.
喀左县近30年春播期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喀左站1986年~2016年逐4~5月浅层地温观测记录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近30年春播期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播期浅层地温平均值呈随土层深度加深依次降低的垂直变化;近30年春播期浅层地温整体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气候倾向率随着土层变深而逐渐减小;春播期浅层地温波动幅度较大;喀左春播期浅层地温在1992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并整理陈巴尔虎旗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和其近30年浅层地温(即40厘米)数据,对陈巴尔虎旗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地形起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近30年的浅层地温变化规律,分析浅层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分析浅层地温气候异常变化年份其前后气温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地区浅层地温近30年来在逐步变暖,这与其气候变化的特点基本一致。分析其月浅层地温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可知,其变化规律一致,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地形的起伏对浅层地温的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张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80-6382
利用1961~2012年卫辉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2年卫辉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近52年卫辉市年平均浅层地温除地面外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07~0.18℃/10a,15 cm升温率最大;四季浅层地温中,冬、春季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尤其是15~20 cm,升幅为0.17~0.34℃/10a,夏、秋季升高趋势不显著。浅层地温冬季、春季和年平均分别在1976、1986年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夏、秋季无突变;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异常偏低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一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区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著,气温、地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依次为1、11、4月,7月最小,季节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比温棚外冬季气温提高13.9~25.9℃、湿度提高13%~40%、地温提高16.1~22.8℃,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O%~t1%、地温提高1.8—8.8℃;年变化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O~21.4℃、地温提高5.1~34.3℃、湿度提高2%~54%。[结论]该研究为西宁市区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