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核细菌引发树木冻害,造成重大损失。树木防冻防病膜剂根据农药学原理研制而成。以菠萝泛生氏菌、丁香假单胞菌为冰核细菌代表,108杨和中辽1号杨树无性系为接种对象,农用链霉素为对比药剂,结合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模拟试验检验树木防冻防病膜剂效果。结果表明:树木防冻防病膜剂抑制菠萝泛生氏菌有效,抑菌效果优于农用链霉素;对菠萝泛生氏菌、丁香假单胞菌防治有效,甚至完全消除两种冰核细菌引发的108杨、中辽1号冻害,防治效率因菌种、无性系而存在一定差异。总之,树木防冻防病膜剂能够有效防治冰核细菌危害。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杨树上普遍存在着冰核活性(INA)细菌,经测定它们能在-4℃~-6℃温度下产生冰核活性。它们分属于3个属5个种或变种,即:菠萝泛生氏菌(PantoeaananasSerano1928)、噬夏孢子欧文氏菌(Erwiniauredovora(Ponetal.)Dye1963)、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VanHal1902)、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Bryan)Dye1978)和丁香假单胞菌未定变种(P.syringaepvs.)。自然条件下INA细菌增加了杨树的冻害;冻害的主要时期是在早春杨树萌芽阶段。在由真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多;而同一真菌引起的水泡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少。在杨树干上接种INA细菌并经冷冻处理后,增加了D.gregaria的侵染,形成大斑型溃疡。证明冻伤和其它伤口是D.gregaria形成大斑型溃疡病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INA细菌造成的杨树冻害和真菌性溃疡病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3.
选用自然界中杨树上分布最广泛的2种冰核细菌(INA):丁香假单胞菌(编号"2090")、菠萝泛生氏菌(编号"1332")做为接种菌。于秋季,在"中阳九""108""北京杨""3016""中绥12""沙兰杨""小黑杨""小叶杨""小美旱""辽育3号""191""192"和"146",共计13个无性系的1年生苗的芽附近,自然越冬后,于次年芽萌发后的4月25日调查接种芽萌发芽数。通过接种芽萌发率反映不同杨树品种对冰核细菌的抗性。结果如下:不同杨树品种的抗冰核细菌能力不同,"小叶杨""小美旱"和"中绥12"的抗冰核细菌能力较强,"108""中阳九""辽育3号"抗冰核细菌能力较差,"3016"处于中档水平。由此可以看出速生黑杨派品种抗冰核细菌能力弱于乡土树种。另外,不同杨树品种对"2090"和"1332"的抗御能力不同,总体看"2090"的致病能力比"1332"强。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茶树上冰核细菌的种类和分布规律及消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茶树上可分离得到三种冰核细菌,分别为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和黄单胞菌属。茶树上不同部位存在的冰核细菌的密度和频率是不同,芽叶上分离得到的冰核细菌的密度是最高的,也较易分离得到,其次为嫩叶和老叶;茶树品种和不同的茶树栽培区域同样也会影响冰核细菌的分布,如在青岛地区分离的冰核细菌的密度要大于泰安地区,不同品种上存在冰核细菌的密度也不同。此外,在雨水较多、湿度较大的春秋季节茶树上冰核细菌的密度较高,而在干燥寒冷的冬季则较难分离得到冰核细菌。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松材线虫携带的两株荧光假单胞菌GcM5-1A、ZM4A和恶臭假单胞菌ZpB1-2A具有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首先对供试的8个细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3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接着对细菌培养液及滤液、死细菌及活细菌进行生物测定;最后对细菌代谢物的性质进行生物测定.实验证明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成分为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杨树感病寄主美×青Populuspyramidalis×P.cathayana分离培养冰核细菌,初步确定其优势种为欧文氏菌Erwiniasp.1个菌株,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p.3个菌株,室外杨树幼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冰核细菌引起杨树冻害,诱发肿茎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箬竹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水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八叠球菌(Sarcin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7种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对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 mm,水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也达到10 mm,但对霉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2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1%,对其它几种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也都不超过3.125%,但对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要高于细菌,并且水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普遍高于丙酮提取物;2种提取物对水果和豆腐干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红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水溶性多糖,从中分离纯化了3个组分(R1、R2、R3),研究其对多种敏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组分R1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强于革兰氏阳性菌,对酵母和霉菌无抑制效果;而R2无抑菌活性,R3抑菌活性弱。组分R1对各供试菌株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mg·mL-1,藤黄微球菌10mg·mL-1,蜡样芽孢杆菌5mg·mL-1,枯草芽孢杆菌10mg·mL-1,大肠杆菌1.0mg·mL-1,铜绿假单胞菌1.25mg·mL-1,痢疾志贺氏菌1.25mg·mL-1;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较宽的pH适用范围,在80℃处理30min和pH6~10都能维持很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方式是杀菌,对菌体无溶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来源于俄罗斯(E2),中国江西(JX2)、四川(SC)的3个拟松材线虫虫株,接种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1个月后分离线虫体表携带的细菌。经API/ATB细菌自动鉴定系统鉴定:28个菌株中,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1woffii有10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赫氏埃希菌Escherichia hermannii各有4株,其余10个菌株包括3株耳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icularis、2株泛菌Pantoeu agglomerans某些种、2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2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1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对黑松切根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强、弱、无致萎性菌株分别有10,15,3株。以强致萎活性菌SC5,SC7,E211和无致萎活性菌E25,JX23为代表,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C5为嗜水气单胞菌,SC7为荧光假单胞菌,E211为恶臭假单胞P.putida,E25为约翰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JX23为欧文氏菌Erwinia cypripedii。在此基础上,挑选SC7和E25为代表菌株,SC为代表虫株,对3年生黑松苗野外接种,结果为:强致萎病菌单独接种黑松不发病,无菌线虫单独接种也不发病,两者混合接种病情严重,说明拟松材线虫引起的松萎蔫病是该线虫与细菌复合侵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拮抗微生物不仅能有效防治植物病原细菌,而且对环境友好。该研究中,拮抗菌株 XZQ- 20 分离自健康杨树根际土壤,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 16S rDNA 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 深层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rofundus),XZQ-20 具有蛋白酶活性,其对 4 种植物病原细菌欧美杨细 菌性溃疡病菌(Lonsdalea quercina)、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和核桃黄极毛杆菌(Xanthomonas juglandis)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圈大小分别 为(11.75±1.06)mm、(13.3±2.26)mm、(16.75±0.07)mm 和(7.55±1.06)mm。 此 外, 对 拮 抗 菌 株 XZQ-20 的无菌培养滤液的拮抗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其无菌培养滤液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拮抗活性,对 4 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8.18±0.75)mm、(7.63±0.88)mm、(8.03±0.93)mm 和 (8.60±0.53)mm。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株 XZQ-20 可用作为潜在的高效防治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防制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拮抗微生物不仅能有效防治植物病原细菌,而且对环境友好。该研究中,拮抗菌株XZQ-20分离自健康杨树根际土壤,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深层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rofundus),XZQ-20具有蛋白酶活性,其对4种植物病原细菌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onsdalea quercina)、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和核桃黄极毛杆菌(Xanthomonas juglandis)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1.75±1.06)mm、(13.3±2.26)mm、(16.75±0.07)mm和(7.55±1.06)mm。此外,对拮抗菌株XZQ-20的无菌培养滤液的拮抗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其无菌培养滤液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拮抗活性,对4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8.18±0.75)mm、(7.63±0.88)mm、(8.03±0.93)mm和(8.60±0.53)mm。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株XZQ-20可用作为潜在的高效防治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防制剂。  相似文献   

12.
PF7-5对烟草角斑病的室内及大田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荧光假单胞杆菌PF7-5对烟草角斑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设计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F7-5对烟草角斑病菌的室内和大田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荧光假单胞杆菌PF7-5代谢产物对烟草角斑病的抑菌效果达到71%,大田试验中PF7-5活菌的50倍稀释液田间防治效果达87.34%,说明荧光假单胞杆菌PF7-5对烟草角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 mg/m L和8 mg/m L;乙酸乙酯相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4和8mg/m L,仅水相对5种供试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对5种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氯仿相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其EC50分别为3.54、6.42、8.45、3.63和5.90 mg/m L;乙酸乙酯相对多主棒孢霉的抑制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51 mg/m L,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65.43mg/m L,石油醚相和水相对5种真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竹叶提取物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测定了竹叶提取物对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测定了浓度、温度、pH值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竹叶提取物对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而热处理对其抑菌效果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油茶根际硅酸盐细菌拮抗菌筛选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提取的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由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引起的油茶根腐病,导致植株不能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干枯死亡,给油茶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硅酸盐细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肥料菌种,同时具有一定的生防功效。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硅酸盐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油茶根腐病原菌层生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73株硅酸盐细菌,有7株具有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K56抑制效果最好,平板对峙抑制率达到85.9%;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该菌抑菌活性物质经过热处理以后,基本失去生物活性;在pH值5.0~8.0时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pH值6.0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8.8 mm;紫外线照射60 min后,抑菌圈直径为8.6 mm。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的生防效果较专性。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病程中树体内线虫和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 ,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非接种枝上 ,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 ,能有细菌检出 ;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 ,线虫才开始出现 ,细菌开始增多 ;至发病后期 ,病树基本枯死时 ,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 ,发病中期 ,细菌种类比较单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 ,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 ,而且种类也增多 ,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17.
对钩吻营养和繁殖器官进行解剖学方面研究,并对植物体内的生物碱的分布位置进行定位,此外,还探索了钩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钩吻结构符合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典型特征,叶为异面叶,茎圆形,表皮有气孔,髓中有淀粉粒沉积。组织化学染色研究显示,钩吻全株含有生物碱,生物碱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叶的叶肉组织中,尤其栅栏组织含量较多,维管束中少或无;在茎中,生物碱类物质主要分布在茎的表皮、皮层细胞、韧皮薄壁细胞中,另外,在茎髓周围的薄壁细胞及髓射线细胞中也分布有生物碱类物质;在钩吻根状茎的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通过滤纸片法、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钩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钩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性,对李斯特氏菌ATCC19115、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003、大肠杆菌ATCC25922、大肠杆菌O157、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CMCC10104这7种供试菌都具有抑菌活性,且随着生物碱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也随之加强,其中对李斯特菌抑菌效果最明显。选择革兰氏阳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杨树冰核细菌分离培养、活性测定和室内外接种试验,研究了冰核细菌的种类、分布、数量、致冻性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冰核活性(INA)细菌普遍存在于东北地区杨树上,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造成杨树冻害,是杨树冰核活性细菌溃疡病发生的主导因素。通过对不同杨树品种品评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选出了适合东北不同地区的优良杨树抗病品种、品系。壮苗试验表明,将杨树插穗进行沙藏处理和地膜覆盖育苗可避免杨树霜冻害和旱害,减轻冰核细菌对杨树苗木的侵染,又能提高苗木的生长。利用强冰核活性细菌专化性抗血清技术,采用环状界面凝集法可早期检测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采用链霉素等诱导剂浸泡杨树插穗进行育苗,有明显的诱导抗病效果。在早春杨树萌芽前喷洒防冻保护剂对该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挥发油和纯露的抑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左旋、右旋)、柠檬醛型、油樟型和龙脑型樟树叶挥发油和纯露,使用试管法和纸片法比较挥发油和纯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芳樟醇型樟树叶出油率较高,分别为2.02%(左旋)和1.95%(右旋);油樟型樟树叶纯露得率最高(0.52%);芳樟醇型(右旋)和油樟型挥发油抑菌效果最好,对试验所检验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μL/mL;油樟型挥发油的杀菌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5μL/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脓假单孢菌的MBC均为250μL/mL。芳樟醇型(右旋)纯露有抑菌效果,对所有试验菌的MIC为500μL/mL;其他纯露只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所有纯露均未...  相似文献   

20.
细菌嗜铁素、DAPG和PCA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养基(BA)中,WCS358r对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JM218几乎没有抑制效果;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 FeCl3后,WCS358r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显著降低,证明WCS358r产生的嗜铁素是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在PDA培养基中,WCS358r对病菌无抑制效果。在上述三种培养基中,产生抗生素2,4-二乙酰间苯三酚(DAPG)的转基因菌株WCS358::phl与原始菌株WCS358r相比,抑菌效果明显增强,而产生酚嗪-1-羧酸(PCA)的WCS358::phz的抑菌能力无明显提高。培养基中添加铁对WCS358::phl的抑菌活性无影响,但能降低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由此说明,嗜铁素和DAPG对抑制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而PCA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