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大熊猫阴道源的3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GPV0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PV02和Lactobacillus saerimneri GPV03)作为试验组,用人阴道源3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WAV01、Lactobacillus crispatus WAV02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AV03)作为对照组,进行产过氧化氢能力、耐酸性、耐热性、抗菌活性、药物敏感性及黏附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L.salivarius GPV01、L.plantarum GPV02和L.saerimneri GPV03的产H2O2能力和耐热能力不及L.acidophilus WAV01、L.mcrispatus WAV02和L.plantarum WAV03。L.salivarius GPV01、L.plantarum GPV02和L.plantarum WAV03具有很好的酸耐性,在培养基pH为2~3之间时,3株菌的D值在0.2~0.55之间,其中L.plantarum GPV02的D值最高,达到0.55。同时,6株乳酸杆菌的培养上清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株乳酸杆菌对3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远弱于pH 3.5的乳酸。6株乳酸杆菌对多西环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莫西林高度敏感,而对四环素和利福平一般敏感。6株乳酸杆菌对链霉素、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异恶唑表现出耐药。6株乳酸杆菌均能黏附到Hela细胞上,GPV01、03,WAV01、03对Hela细胞的平均黏附数为18.8~32.8·cell~(-1)。WAV02黏附能力最强(54.75±2.40)个·cell~(-1),而GPV02黏附能力最弱(6.83±0.33)·cell~(-1)。  相似文献   

2.
黄文强  王永娟  张龙  朱善元  秦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41-12543,12545
[目的]分离和鉴定狼山鸡消化道乳酸菌,为开发新型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厌氧菌分离技术,从狼山鸡肠道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耐酸性、抗菌活性等筛选。[结果]分离到5株乳酸菌LCr-01、LCr-02、LCe-01、LCe-02、LCe-03,经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植物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其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抗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5株菌乳杆菌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与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从疑似感染的成年散养鸡蛋壳和发病雏鸡的肝脏、脾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结果、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等,2株分离细菌均被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AH-DY01和AH-DY02。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AH-DY01对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12种抗生素耐药;AH-DY02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敏感,对其他7种药物耐药,2株沙门氏菌均表现多重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均可致死雏鸡。对分离菌的16S r DNA进行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H-DY01与标准菌株ATCC-1592和ATCC13311的同源性最高,而AH-DY02与日本分离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木薯叶片上分离纯化病原菌,对纯化的病原菌进行菌落形态、致病性及生化特性的测定,并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木薯致病菌为黄单胞菌(Xanthomonas sp.)。  相似文献   

5.
一株高效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解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岛区盐碱地采集土壤样品,分离和筛选高效解磷菌,并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从盐碱地中分离到6株解磷菌,其中PC02解磷能力最高,有效磷含量为80.3mg/L;结合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解磷菌PC02具有降低盐碱地p H值和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离鉴定一株疑似乳酸粪肠球菌.通过对表型特性包括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等鉴定,同时结合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株革兰氏阳性菌能在10℃和45℃生长.接触酶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可生长于6.5%NaCl和pH9.6的环境等,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与粪肠球菌有最高同源性.结论表明分离株为乳酸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并鉴定菜豆花中的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方法]从菜豆花中分离出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 DNA及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为变形杆菌科不动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其生理生化特征符合假单胞杆菌特性;该菌定植于菜豆花中,生长温度为20~43℃。[结论]该菌是菜豆基因工程生防菌宿主菌的良好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德国鸢尾的组培过程中,内生菌引起的污染制约着其进行快速繁殖工厂化育苗,针对引起德国鸢尾组培苗污染的内生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比较6种常用药剂对该菌株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最佳防治药剂,为德国鸢尾组培快繁过程中有效控制内生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115325),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纸碟抑菌圈法测定6种常用药剂对供试菌株的抑制效果。【结果】供试菌株115325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与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基本相同。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解糖葡萄球菌S.saccharolyticus(L37602)进化关系最为密切,聚在同一个系统发育分支,与表皮葡萄球菌的同源性最高,为99.86%。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头孢菌素和庆大霉素对供试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综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供试菌株115325被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头孢菌素和庆大霉素可作为抑制德国鸢尾组培苗内生菌污染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对侗族传统发酵腌鱼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从产品中分离得到乳酸菌疑似菌株16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为消化乳杆菌(8株)、植物乳杆菌(4株)、草乳杆菌(2株)和发酵乳杆菌(2株)。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对样品中分离出的ZZY-6、CJY1-1、ZZY-3和CJY2-3等4株分离菌株进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经分析可知,ZZY-6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CJY1-1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ZZY-3为草乳杆菌(L.graminis),CJY2-3为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生长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所得菌株均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产酸性能和耐盐性,但均未检测到脂肪酶活性,仅植物乳杆菌表现出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从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的生猪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SSgd0511),通过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革兰氏染色法镜检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能利用乳糖、七叶苷、棉子糖、菊糖阳性;16S r DNA基因序列与BLAST比对,结果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同源性最高,表明本试验分离得到一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相似文献   

11.
番茄灰霉病高效拮抗菌株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于淄博感染灰霉病的大棚番茄土壤样品中的6株拮抗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和拮抗活性分析。结果显示,6株细菌形态均为直的杆状,有鞭毛能运动,能生成抗热的芽孢,芽孢椭圆形,革兰氏染色均为阳性,通过对菌株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同源性比对,发现与芽孢杆菌同源性达99%,结合生理生化特性确定B-01、B-02、B-03、B-04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0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07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滤液抑菌活性测定,B-02、B-06滤液对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稀释不同倍数时均能抑制灰霉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从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到4株纤维素降解菌,分别命名为NC016612、NC012914、NC021171和NC020990.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鉴定,分离的菌株分别为克雷伯菌、类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和白色链霉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对菌株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雷伯菌、类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和白色链霉菌的酶活性分别为18.642、9.234、23.125和24.732 U·μg-1,类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和白色链霉菌对纤维素的降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患烂鳃病银龙鱼开展病原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YY-2017-3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柱状黄杆菌相一致;YY-2017-3菌株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支,对多种药物显示耐药。[结论]菌株YY-2017-3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柱状黄杆菌引起银龙鱼烂鳃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具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斑点叉尾鮰100%发病;经再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可从发病鮰鱼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  相似文献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进行16S rRNA序列鉴定。【方法】从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细菌培养、纯化、分离、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11株,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其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注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共分离到致病菌株60株,有代表性的11株细菌归类为:SD01为琼氏不动杆菌,SD02为粪肠球菌,SD0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D04为中间葡萄球菌,SD05为溶血葡萄球菌,SD06为鲁菲不动杆菌,SD07为无乳链球菌,SD08为芽孢杆菌,SD09为枯草芽孢杆菌,SD10为大肠杆菌,SD11为假单胞杆菌。【结论】通过国际公认的16S rRNA序列鉴定技术,准确鉴定出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种类,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沈阳某规模化养猪场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病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根据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副猪嗜血杆菌16s r RNA的PCR检测以及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比对显示该分离株与Gen Bank中的Hps同源性为99%,因此将分离菌株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药物较敏感;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四环素耐药。16S r RNA遗传进化关系显示: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2株血清5型的16S r RNA序列位于一个分支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相近,核苷酸同源性在97.4%~100%之间,可初步鉴定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并命名为SY-1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获得适宜杏皮渣醋发酵的醋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杏皮渣醋质量及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固态发酵醋醅和杏园的土壤中分离醋酸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产酸曲线的测定及生理生化鉴定,对产酸量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6株菌,其中Ac01、Ac02、Cp01、Cp02和Tr01属于醋酸菌属.初步判定,在杏皮渣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的Ac01和Ac02可能属于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菌株Ac02醋酸产量在分离菌株中最高,可达到3.04 g/100 mL,其16S rDNA序列与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 16S rDNA序列相似度大于99;.[结论]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Ac02为醋杆菌属(Acaobacter)的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是一株在杏皮渣醋生产中有应用潜力的醋酸菌.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地衣芽孢杆菌,开展后续研究,试验采集塔里木盆地的土壤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台盼蓝平板方法,对分离培养得到的单菌落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鉴定。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并送测序。结果表明,从塔里木盆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说明该土壤中存在地衣芽孢杆菌,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牛奶中分离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对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分离病原菌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分析。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鉴定,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为志贺氏菌。通过提取DNA及16S rRNA序列的分析,得到该分离菌与GenBank上发表的志贺氏菌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池塘养殖湘华鲮暴发性死亡的原因,并对分离的病菌进行鉴定和回归感染试验。【方法】取濒死湘华鲮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采用细菌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优势菌的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和药敏试验评价优势菌的毒力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分离获得优势菌XHL-01和XHL-02,经鉴定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结果表明:两菌株对湘华鲮均具有致病性,感染发病症状与临床症状类似;药敏结果显示:两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耐药,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多西环素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从发病湘华鲮中分离获得的致病菌XHL-01和XHL-02对湘华鲮都具有致病性,可能为此次暴发性死亡的细菌性病原,药物敏感结果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