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杏鲍菇多肽对染铅大鼠氧化损伤的影响,将27只(55±5)g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蒸馏水)、染铅组(基础饲料+0.2%醋酸铅水溶液)和试验组(基础饲料添加2%多肽+0.2%醋酸铅水溶液)。饲养60 d后,检测血清、心脏、肝脏和肾脏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酶)、GSH-Px及MDA(丙二醛)的水平。结果表明,铅会导致血清及脏器(肝脏、肾脏、心脏)的SOD、CAT及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或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补充杏鲍菇多肽后,血清及心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脏及心脏的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肝脏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脏及肾脏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说明补充杏鲍菇多肽可缓解铅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多肽对染铅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基础饲料,蒸馏水)、染铅模型组(基础饲料,0.2%醋酸铅水溶液)和多肽组(添加2%多肽的基础饲料,0.2%醋酸铅水溶液),饲养60d后,观察大鼠脑部海马组织形态变化,测定海马组织中铅含量、camk2a、erk2和homer1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铅会导致海马组织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层变薄、细胞间隙增大、camk2a、erk2和homer1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与染铅模型组相比,多肽组海马组织的铅含量显著降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核变大、细胞间隙缩小,同时海马组织中NMDAR和mGluR5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amk2a、erk2和homer1mRNA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表明刺芹侧耳多肽可减轻铅对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6种常见金属离子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a~(2+)、Mn~(2+)、Fe~(2+)、Mg~(2+)对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其中K~+激活效果最强;Fe~(2+)能明显抑制漆酶活性;Mn~(2+)、Ca~(2+)、K~+、Mg~(2+)和Fe~(2+)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抑制作用,Na~+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白牛肝菌(Boletus griseus)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30只大鼠,分为安静组、运动组、运动给药组,每组10只。运动给药组大鼠每天灌服牛肝菌多糖溶液,剂量为50mg·kg~(-1)d~(-1)。安静组不运动,其他2组大鼠进行隔天1次的力竭游泳运动。测定大鼠体质量、末次力竭运动时间、骨骼肌组Na~+/K~+-ATP、Ca~(2+)/Mg~(2+)-ATP活性。结果发现,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运动给药组体质量、Na~+/K~+-ATP、Ca~(2+)/Mg~(2+)-ATP活性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组相比,运动给药组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Na~+/K~+-ATP和Ca~(2+)/Mg~(2+)-ATP活性均升高(P0.05)。白牛肝菌多糖能提高ATP酶的活性,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同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提升其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25个葡萄砧木品种或株系和1个栽培品种"红地球"的盆栽植株为试材,通过浇灌浓度为20%饱和石灰水的方法模拟碱胁迫,在胁迫5、15、30、42 d后,分别调查叶片的碱害指数并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碱性。同时,测定了相应土样中有效态Ca~(2+)、Mg~(2+)和Fe~(2+)含量及土壤pH,旨在揭示葡萄碱害黄化与土壤中3种离子及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碱胁迫下,葡萄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5BB’等11个品种(株系)的叶绿素总量先上升后下降,‘SO4’等15个品种(株系)则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表现高耐碱的是‘5BB’‘YT32’‘YT48’‘YH58’;耐碱的是‘3309’‘SO4’‘225Ru’‘5C’"河岸(♀)"‘1103P’‘188-08’"河岸-2"‘00-1-5’‘00-1-10’‘6-12-4’‘6-12-6’"河山-1"和‘YH39’;中等耐碱的是‘110R’‘101-14’"抗砧3号"和‘6-12-1’;不耐碱的是"贝达""北醇"和"红地球";极不耐碱的是"燕山-1"。土壤中有效态Ca~(2+)、Mg~(2+)和Fe~(2+)离子含量为波动变化,处理后第42天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态Ca~(2+)含量升高,有效态Mg~(2+)含量变化不大,有效态Fe~(2+)含量降低;处理组土壤pH达到8.89,比对照(7.55)高出1.34。  相似文献   

6.
3个葡萄株系在盐胁迫下的离子运输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100 mmol·L~(-1)NaCl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葡萄株系矿质离子运输和分配的特征,揭示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葡萄株系的耐盐机制。【方法】以‘左山一’×SO4杂种砧木F1代的2个株系(A17、A38)以及砧木1103P的1 a(年)生盆栽扦插苗为试材,进行1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处理20 d后测定各株系根、茎和叶中的离子含量;以A17、A38和1103P继代30 d的组培苗为试材,用1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24 h后,利用多通道植物离子检测系统(Younger USA)进行根系Na~+流变化的检测。【结果】(1)盐胁迫处理下,砧木株系A17叶片及整株中Na~+积累较少,胁迫后的Na~+总量分别是对照的4倍和2.24倍,其根系Na~+平均净流量为1 513 pmol·cm-2·s-1;而1103P胁迫后的叶片和整株的Na~+总量较高,是对照的14.65倍和2.86倍,其根系外排Na~+的平均净流量较低,为863 pmol·cm-2·s-1。(2)A17和A38株系叶片中能够保持较高的K~+、Ca~(2+)、Mg~(2+)和Fe~(2+)总量以及K~+/Na~+、Ca~(2+)/Na~+和Mg~(2+)/Na~+比值,维持相对较高的SK,Na、SCa,Na和SMg,Na值。【结论】耐盐性强的砧木株系吸收钠离子含量少,外排Na~+的能力较强,且根系具有较强的Na~+截留作用,并且保持叶片内K~+、Ca~(2+)、Mg~(2+)和Fe~(2+)等离子含量较高,维持植株内部的离子平衡。  相似文献   

7.
银杏(Ginkgo biloba L.)种子中UDPG PPlase最适温度为29-30℃,最适pH为7.5-80,二价阳离子中Zn~(2 )、Ba~(2 )对其活性影响较小.Mn~(2 )、Mg~(2 )、Ca~(2 )对其有明显影响,而Cu~(2 )、Pb~(2 )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银杏种子幼小至膨大期,UDPG PPlase活性较低;种子成熟期至贮藏初期,活性迅速而显著地增强;贮藏过程中活性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野生食用菌中筛选出一株漆酶高产菌株F0027,依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r DNA ITS序列分析得出该菌株属于黄色金针菇。对子实体培养料中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其产漆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 H分别是35℃和4.8。抗坏血酸可以完全抑制该漆酶的活性;Fe~(2+)、草酸和EDTA对漆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K+、Ca~(2+)、Mn~(2+)、Zn~(2+)、Mg~(2+)对漆酶活性几乎无影响,Cr~(2+)、Al3+对漆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2+)对漆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该漆酶对溴百里香酚蓝、依来铬黑和孔雀石绿3种实验室染料有不同程度的脱色作用,其中对依来铬黑染料的脱色率可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漆酶活性为指标,利用不同果皮为基质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固态发酵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产漆酶进行纯化,研究纯化后漆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柚皮为培养基质(5g柚皮、25mL水、20μL吐温-80),30℃固态发酵10d,糙皮侧耳产漆酶的活性最高,比活力为21800U/g;在该条件下将糙皮侧耳所产漆酶的粗酶液用硫酸铵沉淀、透析、浓缩、DEAE-纤维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漆酶蛋白单一条带,SDS-PAGE检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6000;该漆酶命名为Lac h2,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4.5;在30~50℃,pH 4.5~6.0范围内稳定;金属离子Zn~(2+)、Mn~(2+)、Cu~(2+)和Mg~(2+)对纯化的漆酶Lac h2的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而Ca~(2+)、Ag~+和Fe~(2+)对Lac h2的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莲藕H_2(花藕品种,盐敏感)为材料,利用NaCl与Ca(NO_3)_2处理3片立叶的幼苗,研究外源Ca~(2+)对缓解植株盐胁迫的生理作用。结果显示:采用NaCl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降低,而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利用不同浓度的Ca~(2+)进行缓解处理,发现外源施加低浓度的Ca~(2+)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较之前升高幅度更大,而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后期显著降低,说明Ca~(2+)对缓解莲藕盐胁迫具有较好的效果。当Ca~(2+)浓度增加时,缓解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温度和氮形态营养条件下荔枝根系吸收K~+、Ca~(2+)和Mg~(2+)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黑叶荔枝实生苗为材料,进行水培实验。设置6个温度处理(10、15、20、25、30和35℃)和3种氮营养形态处理(硝态氮、1/2硝态氮+1/2铵态氮和铵态氮)。研究荔枝吸收K~+、Ca~(2+)和Mg~(2+)养分离子的动力学参数(最大吸收速率I_(max)、亲和力A_m和离子补偿点C_(min))变化,比较根系吸收营养能力的差异。【结果】除温度与氮营养的交互作用对荔枝吸收Ca~(2+)的A_m无显著影响外,温度、氮营养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荔枝吸收K~+、Ca~(2+)和Mg~(2+)均有显著影响(p 0.05)。硝态氮和1/2硝+1/2铵处理下荔枝吸收K~+的3个动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而波动变化,而铵态氮处理下动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硝态氮处理下荔枝吸收Ca~(2+)的I_(max)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其他营养下随温度升高而波动变化;荔枝吸收Ca~(2+)的A_m均随温度升高而先降低后提高,而C_(min)随温度及氮营养变化的趋势与A_m的相反。不同氮营养下荔枝对Mg~(2+)的动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波动变化。【结论】在秋梢生长和果实膨大期,硝铵混合氮源比单一形态氮源更有利于荔枝对钾、钙和镁营养的吸收。在秋梢老熟期至开花前可以叶面喷施钙肥和镁肥为荔枝补充钙和镁营养。  相似文献   

12.
选取新疆阿克苏市柯柯牙城郊防护林5种造林类型,包括红枣林Ziziphus jujuba、香梨林Pyrus sinkiangensis、苹果林Malus pumila、杨树林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s、新疆杨+胡杨+沙枣混交林,以周边裸露沙地为对照,测定不同造林类型下土壤的总盐分含量、pH、可溶性盐分离子等特征,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不同造林类型林地表现出一定的压碱抑盐效应,其中混交林地压碱抑盐效果好于其它造林类型林地,而红枣林与香梨林地的则较差;不同造林类型林地土壤中,各盐分离子含量变化总体表现为Cl~-Ca~(2+)SO■Mg~(2+)K~++Na~+HCO~-_3,土壤中的总盐分含量与Cl~-、Ca~(2+)、Mg~(2+)的存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g~(2+)、Cl~-、SO■是研究区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新疆杨+胡杨+沙枣为主的混交林改良土壤即降低盐分的效果最好,因此,在营建城郊防护林过程中建议多考虑种植乡土混交林树种。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土施不同钙肥对红灯甜樱桃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施用多肽螯合钙肥和硝酸钙镁肥使红灯甜樱桃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Ca~(2+)浓度增加,裂果率降低。以多肽螯合钙对红灯品质的改善作用最明显,单果重增加18.4%,可溶性固形物增加8.7%,Ca~(2+)浓度提高了12.0%,裂果率降低至5.0%以下。因此,在生产中建议红灯甜樱桃花前施用多肽螯合钙肥,以增加果肉Ca~(2+)浓度,降低裂果率。  相似文献   

14.
张敬敏  隋申利  魏珉 《北方园艺》2016,(20):175-177
以种植年限3年的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土柱淋溶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和配比的KCl和MgCl_2营养液对土壤盐渍化离子的影响,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K~+、Mg~(2+)、Cl~-含量提高,Na~+、Ca~(2+)、HCO_3~-的含量降低,土壤中总盐分增高。与原土壤相比,土壤中K~+、Na~+、Ca~(2+)、Mg~(2+)、Cl~-和土壤盐分总量下降,HCO_3~-和SO_4~(2-)较原土壤有所提高。从土壤盐分离子总电荷变化来看,在1∶1型的营养液配方中各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2∶1型营养液配方中,随施钾用量的增加使土壤阳离子的存留量降低。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平衡及低浓度的施用量可缓解土壤盐渍化,降低养分的淋溶作用,促进离子间平衡。  相似文献   

15.
研究红颊草莓在水培条件下,以山崎草莓配方为基础的营养液中,调节P~(5+)、S~(3+)、Mg~(2+) 3种元素的浓度,调查草莓叶数、叶宽、株高、株径的增长情况,分析其对草莓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5+)、S~(3+)、Mg~(2+)在浓度0.5mmol/L时草莓植株总体生长最好,S~(3+)在0.7mmol/L时新叶增长最多,Mg~(2+)也在浓度0.7mmol/L时展叶宽度增长最大。3种元素在过低浓度时有不同程度的缺素症状,浓度也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刘兵 《中国食用菌》2021,(1):146-149
研究杏鲍菇冻干粉对机体运动的健康调节作用。介绍了鲜杏鲍菇制备杏鲍菇冻干粉工艺,利用大鼠建立非健康模型进行分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中剂量试验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和体脂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3个试验组大鼠血清中的LDL-C、TG、TC、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CA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合大鼠跑台运动的共同作用,杏鲍菇冻干粉中的生物活性肽等物质,能够控制大鼠运动机体的体重、体脂等指标;具有降低运动机体血脂、血糖指标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杏鲍菇冻干粉中的生物活性肽等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对枸杞内生真菌(GQ-16-1)所生产的红棕色素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组织块法、平板划线法,从中药材枸杞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棕色天然色素的菌株(GQ-16-1),采用固体培养,萃取,离心提取色素,采用比色法、单因子研究法初步研究色素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红棕色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酸乙酯,最大吸光值出现在350nm处。该色素耐酸碱,耐高温,在p H值2~10稳定,偏碱性颜色加深,在温度20~100℃稳定。金属离子Ca~(2+)、Na~+、Cu~(2+)、Fe~(3+)、Fe~(2+)、Mg~(2+)、Ba~(2+)、K~+(只含一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Al~(3+)对色素稳定性有不良影响,强氧化剂Na Cl O对其有明显增色效果,在K_2Cr O_7、Na_2Cr O_7、NaCl O、Fe Cl_3、浓H_2SO_4、浓HCl、浓HNO_3、K_2Mn O_4(只含1种氧化剂)中稳定存在。试验所发现的红棕色素稳定性良好,是对产色素菌的进一步丰富,可以为微生物天然色素特别是真菌色素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次采用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rose、CM-Sepharose和SP-Sepharose)和凝胶过滤层析(Superdex 75 HR10/300)从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渣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漆酶,该酶比活力为176.1 U/mg,纯化倍数为90.7;采用EDMAN降解法和HPLC-LTQ-Orbitrap测序得到该漆酶的N端和3条肽段序列分别为LHGTHAAIGP和PGVLVQGNKGDN、ISMSCDPNFTFS、DSIQIFAGQRYSFVLNAN;对该漆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4,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4.0,具有较好的酸耐受性,在pH 2~4孵育1 h后能保持90%以上的活性。Cd~(2+)、Pb~(2+)、Hg~(2+)、Zn~(2+)、Fe~(3+)、Cu~(2+)和Fe~(2+)在1.25~10 mmol/L浓度下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Barlexas)种子为试材,分别在12.5、25.0、50.0、100.0mg·L~(-1)的ZnSO_4溶液中进行培养,分析了不同浓度Zn~(2+)胁迫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幼苗和植株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处理条件下,高羊茅种子的萌发率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高羊茅幼苗根长呈下降趋势,且高浓度条件下根毛基本消失。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活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取江苏省昆山市连年旱作大棚,研究了大棚蕹菜淹水栽培前后耕作层土壤盐分及pH值的变化,并与常规旱作栽培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土壤淹水栽培后,耕作层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降低了80.9%;Na~+、Ca~(2+)、Mg~(2+)、K~+含量分别下降了42.9%、16.2%、4.5%、27.5%;土壤pH值较常规旱作栽培少降了0.17。说明大棚种植水生蔬菜可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水旱轮作对改善设施土壤盐渍化及土壤酸化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