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芝的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3)
我国的灵芝栽培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大棚栽培方式上,采用传统灵芝栽培方法生产的灵芝在质量和产量方面已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一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已开始灵芝的工厂化栽培。详细介绍了灵芝工厂化栽培的特点及实际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广东粤北山区传统灵芝栽培模式,以及企业和菇农合作的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以减少投资、提高效率.此外,描述了林下栽培灵芝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从事灵芝林下栽培的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灵芝主要活性成分与营养物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种不同品种灵芝为试材,比较了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粗蛋白质、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等主要活性成分与营养成分的含量,以期为灵芝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在0.53%~3.05%,含量高的品种依次为易县采集的"野生白灵芝""野生云芝""泰山3号";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在0.47%~1.47%,野生灵芝三萜含量多数高于人工栽培灵芝;人工栽培的灵芝粗蛋白质含量多数高于野生灵芝,"美芝"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2.05%,易县"野生赤芝"粗蛋白质含量仅为7.52%;野生灵芝的灰分显著高于人工栽培灵芝的灰分;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根据品种不同,所含粗纤维、粗脂肪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灵芝工厂化栽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灵芝栽培分代料栽培和短段木栽培两种模式,短段木栽培多以收集孢子粉为目的。代料栽培分传统季节性栽培和工厂化栽培。详述工厂化代料栽培灵芝的管理要求及与其他木腐菌管理的区别,指出工厂化瓶式栽培灵芝不可行及其原因。以图片形式说明灵芝短段木栽培模式,指出其限制性因素是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5.
灵芝盆景的栽培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灵芝品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专用菌种的制作、菌种培养条件及栽培方式、盆景塑型及装饰手段等介绍了灵芝盆景的栽培学原理及灵芝盆景的制作方法,以期为灵芝盆景的培育与制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的灵芝在外观形态、硬度、色泽、有效成分含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从灵芝生长的基质,环境等方面出发,利用仿自然生态条件的栽培模式,从而使人工栽培灵芝在产量、外观品质及有效成分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大棚模式栽培为对照,以灵芝菌盖直径、单朵鲜芝重量、孢子粉产量、灵芝孢子粉的总多糖、总三萜、蛋白质和有机锗含量为指标,开展膜下滴灌对灵芝孢子粉栽培的效果研究,为灵芝孢子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栽培的单朵鲜芝重量、孢子粉产量、总三萜含量、蛋白质含量、有机锗含量分别比常规大棚模式提高了42 g/朵、90 g/m~2,1.2%、1.71%、0.001μg/100 g,差异显著。灵芝菌盖直径和灵芝孢子粉总多糖差异不显著,说明膜下滴灌技术在灵芝孢子粉栽培良好的应用效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正>灵芝,俗称灵芝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在江西栽培灵芝有短段木熟料栽培和代料栽培2种生产模式。由于各地禁止砍伐阔叶林,栽培者大都采用代料栽培。现将我所多年总结的灵芝覆土栽培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灵芝代料栽培高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湖生  余建美 《食用菌》2009,31(4):57-57
目前灵芝栽培的方式主要有短椴木栽培、代料栽培两种,其中短椴木栽培生物转化率低,需消耗大量林木资源,不适合保护环境的要求。代料栽培产量高,周期短,原材料来源广泛。近年来,我所开展了代料栽培灵芝生产,表现出灵芝菌袋发茵快,成活率高,芝盖大,色泽鲜艳等特点。现将灵芝代料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茶园套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仿生栽培过程中,研究不同灵芝菌株、不同培养料配方、高效栽培工艺等对出芝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LZ-6或LZ-7灵芝菌株以及配方6(棉籽壳40%、玉米芯32%、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2%),通过高效栽培工艺建立了茶园套种灵芝仿生栽培模式。该模式在江苏地区推广示范,技术简单,易管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正灵芝(Ganodema lucidum)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名贵真菌,素有"仙草"、"瑞草"之美誉,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随着灵芝开发应用的不断深入,市场对灵芝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确保灵芝产品的质量,控制影响灵芝质量的各种因素,规范灵芝栽培过程,引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的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对灵芝进行GAP栽培。灵  相似文献   

12.
正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是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的一种野生药用真菌,因其所含有效成分对人体有显著的保健和医疗功效,日益受到业内科研人员的关注。笔者经过野生品种驯化、栽培原料及配方筛选和栽培模式及季节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总结集成了立体覆土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树舌灵芝俗称赤色老母菌,树舌扁灵芝、平盖灵芝等。隶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亚纲,多孔菌目,灵芝科,灵芝。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室内灵芝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梅州无公害灵芝室内栽培技术特点,包括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季节、菌种、室内栽培技术、产品包装与保藏要求,供各地灵芝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有粉灵芝"沪农灵芝1号"和无粉灵芝"龙芝2号"两个品种采用新鲜泥土和细沙进行覆土栽培,并与传统的栽培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沙处理出芝率和孢子粉、子实体的平均产量比覆新土处理高,且都十分接近于传统栽培方法。此法可用于解决灵芝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5.
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多孔菌科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一直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是传统的名贵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1-2]。目前在鲁西南、闽西、浙西南、粤东北等多地灵芝都作为主要推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室内赤灵芝代料栽培技术在梅州推广时间长、范围广、数量多,特别是当前提倡精准扶贫形势下,灵芝作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对贫困地区脱贫有着重要作用。但灵芝栽培模式多样,亟待建立完善可推广栽培模式。笔者总结梅州室内灵芝有机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室内袋栽灵芝的优质、高产和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彭兰 《中国食用菌》1998,17(5):15-15
目前,我国灵芝栽培方法普遍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灵芝墙式袋栽和墙式仿野生栽培。为了比较这两种栽培模式的优劣,并找寻相对适应本地区推广的栽培模式。本所于1996年6~9月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及方法11试验菌种韩芝2号。12栽培模式1...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5,(1)
<正>近年来为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确保山区优质段木灵芝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缓解长期依靠大量木材进行食用菌生产的"菌林矛盾"。福建建宁县利用梨修剪离体枝条栽培灵芝,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开创了灵芝等食用菌生产发展新路子,解决了农村废弃料的处理问题,同时额外增加了收益。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利用梨枝短段木畦式覆土栽培灵芝技术,供同行参考。1梨枝短段木熟料栽培灵芝的优势灵芝的营养主要是碳素、氮素和无机盐。灵芝在含有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展灵芝生产 ,本人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室内“井”字形堆叠栽培灵芝的优质高产技术模式 ,现简介如下。1 栽培季节 野生灵芝常在夏秋季节萌生。人工栽培可选择日平均气温在 2 5℃左右时栽培 ,江西一般在 4月接种 ,5~ 7月出芝或 7月接种 8~ 1 0月出芝。2 选用良种 目前较好的灵芝种有韩国灵芝、日本灵芝、泰山灵芝。3 原料配方3.1 棉子壳 78%、麦麸 1 7%、玉米粉 2 %、糖、石膏粉、过磷酸钙各 1 %。3.2 杂木屑 74 %、麦麸或米糖 2 4 %、糖、石膏粉各 1 %。3.3 棉子壳 6 8%、麦麸 30 %、糖、石膏粉各1 %。3.4 棉子壳 4 4%、…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灵芝品种外观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灵芝不同品种外观性状的差异,为灵芝栽培品种的选择评价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不同品种灵芝进行段木栽培,统计测量子实体的菌盖直径、厚度,菌柄的长度、粗度等外观性状。结果:灵芝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外观数据性状差异明显。结论:高产灵芝菌株的一般特点是出芝性能良好,出芝率高,形成的单芝较大,较重,菌柄长中等;韩2、野1、明1的栽培综合表现良好,较适合在丽水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灵芝栽培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我国灵芝栽培的研究进展,包括产业现状,品种分布,栽培原料开发,不同栽培模式的产生。指出存在的问题有:野生资源问题,标准化栽培技术问题,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为: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行进,育种技术向先进化迈进,栽培产业走上工厂化之路。进而分析目前我国灵芝人工栽培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