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本研究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以日本血吸虫mRNA为模板,RT-PCR方法分别克隆基因片段Sj22.6ku和LHD-Sj23,以重叠延伸PCR方法将两个片段连接,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Sj22.6-LHD-Sj23;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表达后所获得的融合蛋白Sj22.6-LHD-Sj23分子量约为35 ku。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制日本血吸虫病分子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检测水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Sj23/pGEX和SjCL/pET-28a( )作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水牛日本血吸虫病。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病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3%(42/45)和95.6%(43/45),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3.3%(42/45)和80%(36/45)。和以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和虫卵(SEA)抗原作为诊断抗原获得的结果差异不明显。同时将上述两种基因重组抗原混合作为诊断抗原,检测水牛血吸虫病,结果阳性符合率为88.9%(40/45),阴性符合率为33.3%(15/45)。结论:由于基因重组抗原制备简便、价廉,有利于诊断技术的标准化。因此,基因重组抗原在血吸虫病诊断领域有着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32KD抗原基因研究,探讨其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力。方法应用PCR方法克隆Sj32KD抗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进行表达,利用H is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并应用重组的Sj32KD抗原检测羊日本血吸虫病。结果克隆了ORF为1 272bP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32KD抗原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质粒Sj32-pET28 a,并在BL21(DE3)菌株中获得了分子量为47KD的特异性表达产物。应用Sj32KD重组抗原应用于检测羊日本血吸虫病,结果阴性血清的特异性为85.71%,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5.45%。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日本血吸虫Sj32KD抗原,原核表达融合蛋白有一定的诊断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PDIA3(Sj PDIA3)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本研究以日本血吸虫c DNA文库为模版,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PDIA3 ORF全长,并克隆到p ET28a(+)载体中,将得到的重组质粒p ET28aSj PDIA3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His-Ni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Sj PDIA3重组蛋白,利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扩增得到长为1482 bp日本血吸虫PDIA3的ORF序列,该序列编码493个氨基酸,含两个硫氧还原蛋白结构域和一段信号肽,无扩膜结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得到大小为55 k Da的Sj PDIA3重组蛋白,分析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大量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本文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不同的培养温度、种子液接种量、IPTG浓度、IPTG诱导时间等培养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发酵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分别用Bradford法和比浊法分析重组蛋白Sj28GST的浓度和重组大肠杆菌的密度.优化应用发酵罐高密度发酵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的培养温度、种子液接种量、IPTG浓度、IPTG诱导时机等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37℃、种子液接种量7%、溶解氧浓度保持20%以上、pH 7.2左右、用0.7mmol/L IPTG在重组大肠杆菌TB1开始培养后5 h进行诱导,细菌密度明显提高,获得的重组蛋白Sj28GST的表达产量最高,为74.32 mg/L发酵液,菌体密度达到13 OD左右.  相似文献   

6.
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四跨膜孤儿受体(trispanning orphan receptors,TOR)受体可以结合补体C2a,可能在血吸虫免疫逃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日本血吸虫TOR受体的特性和功能,利用PCR扩增到Sj TOR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克隆了Sj TOR基因N端第一个膜外区(ed1)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8a-Sj TOR-ed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后用组蛋白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Sj TOR-ed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 Sj TOR-ed1能被日本血吸虫阳性小鼠血清识别。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日本血吸虫TOR受体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将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 (Sj2 3抗原 )基因从原核表达载体 p ET2 8(c)中亚克隆入转移载体 p Bac PAK- His1,构建了 p Bac PAK- his1- Sj2 3转移载体 ,并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 PCR鉴定得到重组病毒 ,经过蓝、白斑筛选得到纯化的重组病毒 ;SDS- PAGE显示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基因在家蚕细胞中实现表达 ,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6 0 0 0 ;重组 Sj2 3经 Western- Blot鉴定能够识别血吸虫感染多克隆兔血清  相似文献   

8.
应用Sj23基因重组抗原诊断牛、羊血吸虫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Sj23/pGEX(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pGEX载体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黄、水牛和绵羊血吸虫病。结果对黄、水牛的阳性符合率为94.0%(79/84)和85.5%(53/62),阴性符合率为82.7%(81/98)和95.1%(77/81),对绵羊的阳性符合率为86.04%(111/129),阴性符合率为100%(9l/91)。以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及虫卵抗原(SEA)作为诊断抗原获得的结果差异不明显。对锥虫感染绵羊血清不出现交叉反应。由于基因重组抗原的制备比虫体抗原制备简便、价廉,同时由于基因重组抗原的应用有利于诊断技术的标准化,以基因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诊断抗原具有良好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假想蛋白SJCHGC068068编码基因(暂命名为Sj06868)并观察重组抗原的免疫预防效果。应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7 d童虫、14 d童虫mRNA反转录制备的cDNA中克隆到Sj06868基因的46-438 bp DNA片段,BLASTn分析未发现其他物种中的同源性序列,也未发现其保守序列和相关功能结构域。以pET32a为表达载体、Sj06868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rSj068068分子量为36 kDa,能被感染血吸虫14 d兔血清识别。将纯化的重组抗原与佐剂ESSAI ISA 206 CELL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与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了31.63%、29.19%减虫率以及55.63%、56.27%肝脏虫卵减少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抗rSj068068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免疫组在攻击感染前、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在感染后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本研究结果说明,Sj068068是日本血吸虫特有的童虫期高表达基因,rSj068068在抗血吸虫疫苗和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方面均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到日本血吸虫C1q BP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Sj C1q BP,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将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评估其免疫保护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原性,ELISA检测其特异性抗体水平,应用补体溶血试验分析重组蛋白对补体溶血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C1q BP基因含729 bp的编码序列,在大肠杆菌中BL21(DE3)中表达后,用His-Bind亲和层析纯化可获得50 k Da的重组蛋白r Sj C1q BP。应用重组蛋白r Sj C1q BP免疫BALB/c小鼠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 G抗体,诱导36.08%的减虫率和43.45%的肝脏减卵率;补体溶血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能够抑制补体溶血。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日本血吸虫Sj C1q BP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技术扩增日本血吸虫Sj CHGC06822 ORF全长序列,以p 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His-Ni柱层析纯化r Sj CHGC06822/His蛋白后,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可能结构,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利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评估其免疫效果,ELISA分析血清抗体亚型变化。结果显示,获得日本血吸虫Sj CHGC06822的完整ORF序列591 bp,编码192个氨基酸,序列aa37~aa72含一个EF-hand手性域结构,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获得的Sj CHGC06822/His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在2次独立BALB/c小鼠实验中,与PBS对照组相比,Sj CHGC06822/His蛋白免疫组诱导小鼠获得30.36%、40.26%减虫率和30.14%、12.28%肝脏减卵率,血清Ig G抗体免疫及感染后持续增高,Ig G2a和Ig G1水平随免疫次数增高,感染后出现下降,但Ig G2a/Ig G1(1)水平持续增加。本研究成功克隆了Sj CHGC06822基因,并成功表达纯化了r Sj CHGC06822/His蛋白,且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良好。Sj CHGC06822蛋白免疫可以诱导BALB/c小鼠产生一定的保护力,诱导宿主的免疫应答更偏向于Th1型。  相似文献   

12.
IL-18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Sj23的免疫保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鼠IL-18基因和日本血吸虫Sj23膜蛋白基因分别插入pVAX1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mIL-18和pVAX/Sj23,联合或单独免疫小鼠,以pVAX1空载体作对照,免疫2次,间隔2周,2次免疫后4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体液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WAP)IgG,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2.攻虫试验表明,联合免疫小鼠成虫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达41.6%和49.4%,明显高于pVAX/Sj23单独免疫组(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26.5%和41.4%).以上试验结果表明,IL-18能明显增强Sj23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并且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技术扩增日本吸血虫凋亡相关基因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并构建重组质粒。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在日本血吸虫非易感宿主大鼠和易感宿主小鼠来源、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BAK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克隆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BAK编码基因Sj BAK,其ORF含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79.3 k Da,理论等电点为4.9。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至少3个BH结构域,属于Bcl家族成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小鼠来源4个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均有表达,其中大鼠来源虫体Sj BAK的表达水平都高于小鼠来源虫体,在感染后32 d和42 d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推测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Sj BAK在血吸虫生长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钙网质蛋白(Schistosoma japonicum calreticulin protein,Sj CRT)活化小鼠巨噬细胞的功能,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所表达的真核重组的Sj CRT蛋白与巨噬细胞共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收集Sj CRT蛋白刺激72 h后的巨噬细胞,抽提RNA并反转录为c DNA,利用RT-PCR检测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COX-2)、磷脂酶A2(phospholipases A2,PLA2)、TNF-α和IL-1β基因的表达。Sj CRT与巨噬细胞共孵育72 h后收集上清,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的含量,Griess法测上清中NO的含量。流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j CRT蛋白刺激组的巨噬细胞表面CCR7的表达量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Sj CRT蛋白刺激组巨噬细胞的COX-2、c PLA2、TNF-α和IL-1β表达量显著升高。ELISA结果显示,Sj CRT能够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致炎性因子TNF-α。Griess法表明Sj CRT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本研究结果表明Sj CRT能活化小鼠巨噬细胞,为阐明其在RA血吸虫疫苗中的功能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将Cp23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Cp23。将其转化至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SDS-PAGE结果表明,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目的蛋白高效表达,且为包涵体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被微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本研究为抗微小隐孢子虫疫苗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jPP)的免疫功能,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SjPP,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用重组蛋白进行了小鼠免疫保护试验,免疫剂量为每次20μg/只,共免疫3次。结果表明,pET28a(+)-siPP/BL21(DE3)在0.1mmol/L IPTG诱导2h时,每1g菌体可产生17.8mg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了高效价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并获得了部分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和显著的粪便减卵率,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Protean软件对犬细小病毒南京株(CPV-GN)VP2蛋白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潜能的部分片段(VP2′片段),利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一对引物,用以该片段的扩增。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了pMD-VP2′重组质粒。双酶切回收目的条带,将之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VP2′。转化宿主菌BL21,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34ku的融合蛋白。免疫转印显示,目的蛋白可被CPV-2b抗血清所识别,证明其具有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抗原性,为CPV亚单位疫苗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把编码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的DNA片段亚克隆到pGEX载体上进行表达,并用重组抗原和载体pGEX表达蛋白分别免疫了二批BALB/c小鼠,结果与未免疫小鼠和载体pGEX表达蛋白免疫小鼠相比,重组抗原免疫小鼠分别获得了57.80% ̄70.30%和52.63% ̄62.96%的减虫率,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攻击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多个BVDV-1序列的比较分析结果设计引物,应用RT-PCR及套式PCR克隆得到包含Changchun184(CC-184)株E2基因的片段F2/R2,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大小为1391bp,软件分析结果表明CC-184株E2基因长度为1122bp(GenBank accession number:AF526380).通过基因操作构建得到表达完整E2蛋白和去除E2蛋白C-端疏水区的重组质粒pET28a-BE2和pET28a-BE2m,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目的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能表达目的蛋白,其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6.25%和35.7%.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正实表达蛋白为CC-184株E2蛋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血吸虫编码Akt蛋白的cDNA并对编码该蛋白的cDNA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日本血吸虫存在两个Akt蛋白。利用PCR将其中一个Akt蛋白催化功能域的编码cDNA进行了克隆,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此蛋白片段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了重组蛋白的纯化,将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能被日本血吸虫Akt重组蛋白特异性识别。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