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Th1/Th2平衡漂移中IL-4、IL-10、TGF-β表达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9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IL-4、IL-10、TGF-β染色,观察肿瘤不同区域IL-4、IL-10、TGF-β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HIPAS100图象分析软件获取各指标表达水平灰度值,综合分析3种指标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发展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以及部分间质浸润淋巴细胞表达IL-4、IL-10、TGF-β,3种指标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差别,中央区阳性细胞较多,呈现高水平表达,肿瘤浸润前沿内阳性细胞较少,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区域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IL-10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β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体积、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肿瘤中央区IL-4、IL-10、TGF-β表达水平之间两两密切相关(IL-4、IL-10间r=0.6617,P<0.05,IL-10、TGF-β间r=0.8862,P<0.05,IL-4、TGF-β间r=0.5731,P<0.05),肿瘤浸润前沿组织中IL-4、IL-10表达存在明显相关(r=0.7529,P<0.05)。结论口腔鳞癌及其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与肿瘤相互作用使Th1/Th2平衡向Th2漂移,肿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并且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浸润前沿的关系.方法采取患者外周血,利用CD133、CD34、VEGFR-2标记内皮祖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外周血同时表达CD133、CD34、VEGFR-2的内皮祖细胞,均值648±102个/mL,其数值与子宫颈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明显相关(P<0.05、P<0.05、P<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与子宫颈癌浸润前沿的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明显相关(P<0.05和P<0.01).结论肿瘤血管新生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展的重要结构基础,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动员是关键环节;浸润前沿的生物学特性与内皮祖细胞动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食管鳞癌标本及2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食管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②nm2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nm23的表达下降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nm23可作为评价食管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 R-155及CD44v6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q RT-PCR检测32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 R-155及CD44v6 m 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蛋白表达,分析两者间相关性及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CD44v6蛋白及CD44v6、mi R-155m RNA较癌旁组织表达升高(P〈0.05),IIIIV级及侵犯脉管的癌组织中mi R-155和CD44v6 m RNA表达较高(P〈0.05)。mi R-155和CD44v6 m 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 R-155和CD44v6均参与HCC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TGF-β受体(TGF-βRⅠ、TGF-βRⅡ)mRNA组织表达谱及其表达水平与湖羊排卵数的关系,研究TGF-β受体对湖羊排卵数的影响。【方法】挑选16头经产母羊,其中8只产多羔的为高产组,8只产单羔作为对照组,使用氯前列醇钠法进行同期发情,发情后48~60 h内屠宰,测定排卵数;分离取高产组母羊的下丘脑、垂体等组织样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湖羊卵巢TGF-βRⅠ和TGF-βRⅡ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TGF-β受体表达水平与湖羊排卵数的关系。【结果】TGF-βRⅠ在生殖器官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肺和肌肉(P<0.01),TGF-βRⅡ在生殖器官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1),是卵巢高表达基因;高产组湖羊卵巢组织TGF-βRⅠ与TGF-βRⅡ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与显著(P=0.011)高于对照组;湖羊卵巢组织TGF-βRⅠ和TGF-βRⅡ基因mRNA表达量与排卵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 (P>0.05)和0.711(P<0.05)。【结论】TGF-β受体在卵巢组织中表达高,其中高产组TGF-βRⅠ和TGF-βRⅡ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与排卵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苯并芘诱导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因此,期望在苯并芘暴露阶段通过阻断TNF-α来改善肺部炎症微环境从而延缓甚至预防肺癌发生发展。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小鼠肺部病理改变与炎症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部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苯并芘暴露小鼠肺部巨噬细胞浸润增加,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与MHCⅡ水平增高;经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后,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阻断TNF-α的表达可改善苯并芘诱导的肺慢性炎症状况,延缓肺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duced gene,TGFBI)和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联系及其与肿瘤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标本及3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GFBI和TCTP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食管癌耐药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I和TCTP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分化程度越低,TGFBI和TCTP的阳性表达越明显,呈负相关性(P0.05);且TGFBI和TCTP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I和TCTP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TGFBI和TCTP可为进一步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逆转耐药机制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癌细胞中MMP-9、P53的表达及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患者腋淋巴结及远处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通过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9、P53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在显微镜下计算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值,观察其与患者腋淋巴结及远处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MP-9主要分布在胞浆,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细胞均未表达MMP-9,乳腺癌细胞内随同侧腋淋巴结转移量的增多,MMP-9阳性级别增加(P<0.01);P53主要表现为核阳性,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细胞中18例未表达P53,随同侧腋淋巴结转移量的增多,P53表达级别增加(P<0.01);随同侧腋淋巴结转移量的增多,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肿瘤细胞中MMP-9、P53蛋白的高表达及MVD值可以作为评估患者腋淋巴结转移及其它部位远处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大鼠为模型,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CD34免疫组化法,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对大鼠皮肤组织内肥大细胞与微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OVA刺激后,大鼠皮肤内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从33.6和77.2个/mm2升高至67.2和180.0个/mm2,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且多聚集在微血管周围;黄芪多糖(APS)对OVA诱导的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升高有显著下调作用,分别降至39.7和99.7个/mm2;且显著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结果表明,通过下调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减少肥大细胞在微血管旁的聚集与脱颗粒,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黄芪多糖(APS)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苯并芘诱导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因此,期望在苯并芘暴露阶段通过阻断TNF-α来改善肺部炎症微环境从而延缓甚至预防肺癌发生发展。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小鼠肺部病理改变与炎症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部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苯并芘暴露小鼠肺部巨噬细胞浸润增加,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与MHCⅡ水平增高;经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后,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阻断TNF-α的表达可改善苯并芘诱导的肺慢性炎症状况,延缓肺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105在宫颈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Mab),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宫颈癌手术切除标本及40例对照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并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作相关性分析。结果:MVD及VEGF在宫颈癌组织与对照组织间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宫颈癌组织MVD和VEGF的表达均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CD105在宫颈癌组织新生血管有良好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以CD105测得的MVD可能是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CD15s和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14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5s和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率、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CD15s和PTEN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和33.6%。PTEN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低(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高(P0.05);CD15s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CD15s的表达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结论 CD15s和PTEN的表达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15s和PTEN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食管癌、胃癌和大场癌组织中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张家口地区187例消化道癌中Bcl-2表达率。结果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51.16%(22/43);胃癌中阳性率为44.12%(30/68);大肠癌中阳性率为75.00%(57/76)。Bcl-2在大肠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癌和胃癌(P<0.05)。Bcl-2的表达与消化道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癌细胞深肌层浸润外膜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Bcl-2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张家口地区,Bcl-2与消化道肿瘤的细胞凋亡有关,在癌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作为消化道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其对癌微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MMP-2阳性表达率为59.8%(52/87)。MMP-2的阳性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结论:MMP-2与胃腺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判断胃癌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 癌的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 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浸润肌层深度无关。结论: 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赵佳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0,28(1):18-19,22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COX-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计算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值,观察它们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OX-2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胞浆,Ⅰ期胃癌细胞均未表达COX-2,随淋巴结转移站别的增高,阳性级别增加。随淋巴结转移站别的增高,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胃癌TNM分期的增高,COX-2表达增多,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随淋巴结转移站别的增高,COX-2表达增多,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LeX和CK19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1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SLeX和CK19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LeX和CK19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和96.1%,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存在浸润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SLeX和CK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LeX与CK19表达具有一定正相关性(r=0.30)。结论 SLeX和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呈强阳性表达,两者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61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及生存率呈显著相关(P0.05)。证明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存密切相关,VEGF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以异型失控性增生、浸润转移为特征,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宏观诱发因素与微观结构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发现:β-catenin作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枢纽,在细胞内异常分布尤其是在核内异常聚集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TopoⅡ与ki67作为细胞核内与细胞核增殖密切相关的两个分子,二者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失控性增生程度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综述了β-catenin、TopoⅡ和ki67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三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并且对三者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20例癌旁胰腺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胰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6.0%,VEGF蛋白表达及MVD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P〈0.01);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间的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间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胰腺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