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茎尖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的以草甘膦为选择剂的棉花茎尖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中棉35号、中棉27号、石远321和珂字312号4个陆地棉品种茎尖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结合草甘膦筛选,探讨了影响棉花茎尖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棉花茎尖对草甘膦极为敏感,所有品种棉花茎尖均在60μmol/L草甘膦浓度下停止生长。对茎尖用OD600=1.0菌液浸染20min、预培养2d、恢复培养1周和共培养72h的处理能显著提高棉花遗传转化效率。对所有成活转基因棉株进行PCR检测的结果表明,所有植株均能扩增出目的基因aroA—M1 1.3kh的特定条带。[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加速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获得棉花转基因植株的新方法。[方法]以棉花感受态萌动的上胚轴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有筛选标记NPTII(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及GFP(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导入棉花,研究了农杆菌介导法用于棉花感受态萌动上胚轴转化的预培养时间,浸菌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抗生素处理浓度等。[结果]在新疆棉花离体培养植株直接再生植株基础上,经3~5d预培养处理过的棉花上胚轴,在浸菌15 min共培养2 d后,经50 mg/L kan筛选,用1 000 mg/L头孢霉素抑菌,并用相对高含量细胞分裂素和低含量生长素的组合对其进行直接出芽培养,从而获得抗性小苗。[结论]用农杆菌转化处理棉花上胚轴是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非基因依赖型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绿色棉花再生体系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花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包括茎尖外植体最佳苗龄的筛选,激动素(KT)最适浓度的筛选,卡那霉素(Kan)敏感浓度的筛选,农杆菌菌液最佳侵染浓度的筛选以及真空渗透条件的优化筛选。[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4.
侍福梅  王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06-2808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 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 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 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 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5.
选用两种不同基因型陆地棉华抗6号和06S62为材料,以无菌黄化苗茎尖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对不同的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和负压处理等进行了比较试验,探讨农杆菌介导对两种不同基因型棉花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棉花转化的适宜条件是:对于华抗6号,菌液浓度OD600达到0.7、浸染时间10 min、负压处理10 min时,转化效果较好;对于06S62,菌液浓度OD600达到0.9、浸染时间15-min、负压处理15 min时,转化效果较好;华抗6号的转化率高于06S62,其最高转化率为8.81%.通过该茎尖遗传转化体系,将bar导入上述两种基因型棉花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6.
秦烟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烟草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陕西地区广泛种植的烟草品种秦烟98为试材,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介导法,将从酿酒酵母细胞中克隆到的具有较强耐盐表型的HAL1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用50 mg/L卡那霉素(Kan)筛选转化外植体用800 mg/L羧苄青霉素(Cb)除菌可以获得理想的筛选和除菌效果。以优化的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的遗传转化条件为:将未经过预培养(预培养0 d)的外植体用稀释150倍的农杆菌菌液(OD600=0.5)浸泡1min,转至MS1培养基上共培养48 h,用无菌水冲洗后于体积分数2%NaClO中浸泡15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置800 mg/L Cb+质量分数0.1%的甘露醇中浸泡约12 h除菌。【结论】获得了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遗传转化的最佳优化条件,有效地减少了外植体的污染率,提高了抗性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7.
雪莲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binding family protein, PBP)基因表达产物与细胞膜的冷稳定性有关,可能在植物抗寒方面起一定作用。本研究将XLPBP基因以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新陆早17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1号3个品种陆地棉,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和浸菌时间等因素对转化培养物的影响以及茎段外植体对卡那霉素(Kan)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探讨,确定了新陆早13号外植体材料(茎段)的最佳转化条件,即:在OD600为0.4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min,在茎段最适培养基(含0.1mg/LKT和0.1mg/L2,4-D,pH5.8)上进行预培养2d,共培养2d,转至不含选择压的培养基(含Cef 500 mg/L)上进行延迟培养7d,再进行选择培养,茎段愈伤分化达25%(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占接种的外植体数)以上;茎段转化适宜的选择压力为Kan 50 mg/L;在获得的抗性愈伤中8%左右经检测为GUS阳性。  相似文献   

8.
反义AcInv基因转化马铃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马铃薯反义AcInv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选用生产上推广的9个普通四倍体栽培种,对影响转化的各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卡那霉素(Km)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生根过程中为50 mg/L。外植体的预培养为:茎段2 d,叶盘3 d效果较好;农杆菌浓度当OD600值为0.5时对茎段和叶盘的转化效果均较佳;茎段和叶盘侵染时间分别达8 min和10 min时转化率较高;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分别为2 d和3 d时,茎段和叶盘的转化率较高;各个品种的外植体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上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只有1号(“大西洋”)最后从愈伤组织上分化成苗,形成正常植株,植株再生率为11.2 %,PCR扩增检测表明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介导,对海岛棉的茎尖再生体系及其转化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茎尖培养与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相比,不同基因型的茎尖再生频率差异不明显;在9种不同的激素组合中,以6-BA0.5 mg/L NAA0.1 mg/L与1/2MSB5 IBA 0.1 mg/L对茎尖的再生效果较好;获得较高转化频率的海岛棉培养条件为:海岛苗茎尖在OD600值为0.6~0.8农杆菌菌液中感染20~30 min,共培养3 d后进行转接,在含有不同激素和抗生素的各类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和筛选继代培养,选择压以50~150 mg/L梯度进行;农杆菌以EHA105菌株的转化效果较好;抗性苗用SDS-CTAB法提取其总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有7株PCR检测呈阳性反应。由此,初步证明外源抗虫基因已经进入到再生植株的细胞核中。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FGF基因导入木立芦荟中,通过对农杆菌介导芦荟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优化的芦荟转化体系.用继代培养获得的粗壮的芦荟单株茎段作为转化外植体,以OD=0.55~0.68的EHA105农杆菌工程菌液侵染25min,在MS+蔗糖10g/L+100~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体培养基上培养3d,在MS+...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辽宁棉花品种的耐盐性,利用农杆菌介导上胚轴外植体转化法,将来源于盐生植物獐茅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lNHX1)导入棉花辽棉19号中,分析影响棉花上胚轴外植体农杆菌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该品种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农杆菌侵染的最佳时间为90s,共培养过程中乙酰丁香酮最适浓度为100 mg/L,筛选培养基中潮霉素最适浓度为30 mg/L,生根培养基中吲哚乙酸IBA的最适浓度为10mg/L;2)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耐盐基因AlNHX1已导入辽棉19号中;3)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电导率,渗透势都显著低于未转化植株。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并优化转化体系,辽棉19号品种的耐盐性有较明显的提升,为沿海滩涂地区种植棉花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葡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LEAFY基因的研究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葡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起高频再生体系,随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主栽品种玫瑰香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将携带拟南芥菜LEAFy基因的pDC202载体转化到农杆菌菌株GV3103中,与茎段共培养3 d后,在附加利福平的培养基GS+ZT(2.0mg/L)上选择培养4周.经压力选择培养初步筛选到转基因植株,且可以直接获得生根转化试管苗;从初步鉴定的转化植株上选取壮幼嫩的新叶作为材料,提取葡萄基因组DNA,借助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LEAFy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葡萄染色体DNA上,且转化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茎尖遗传转化效率,建立黎平杂边禾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贵州地方水稻品种黎平杂边禾茎尖为材料,遗传转化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以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作为报告基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菌液OD_(600)值、真空处理时间和真空渗透压强对黎平杂边禾茎尖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植株GUS基因表达率和植株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真空处理时间和菌液浓度;农杆菌介导黎平杂边禾茎尖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是真空处理时间为11 min、农杆菌菌液OD_(600)为0.8和真空渗透压强为8kPa。通过优化影响遗传转化体系的条件,初步建立了建立黎平杂边禾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对黄萎病具有抗性。为明确该基因在棉花中抗黄萎病功能,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陆地棉Coker312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法对GhGST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共获得132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利用PCR检测以及胶回收测序进一步确定了11株稳定的转基因阳性棉植株。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后续GhGST基因功能研究及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为试验材料,对农杆菌转化体系中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培养基中AgNO_3浓度、农杆菌侵染时的菌液浓度、共培养基pH值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确立了优化的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前预培养3 d,可明显提高子叶外植体和下胚轴外植体出愈率和抗性芽苗分化率,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在基因转化中,AgNO_3的最佳使用浓度为30μmol/L,最佳的农杆菌侵染菌液OD_(600)为0.4,共培养基pH值5.4是油菜农杆菌介导转化中优化的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向日葵茎尖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将草酸氧化酶基因(OXO)导入向日葵,对影响转化频率的因素:卡那霉素浓度,头孢霉素浓度,农杆菌感染时间和浓度等进行了探讨。当卡那霉素浓度为50 mg/L,头孢霉素浓度为500 mg/L,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3~0.4,感染时间为9min~10 min时,抗性芽比率可达7.4%。对抗性苗进行PCR检测,初步证明草酸氧化酶基因(OXO)已整合到向日葵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以‘陇东苜蓿’茎尖生长点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并结合漩涡振荡,将双元基因溶菌酶(Lyz)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导入其中,并对转化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和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mg/L的卡那霉素对陇东苜蓿转化植株的生长具有抑制效应;250mg/L头孢霉素能够有效地抑制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陇东苜蓿’茎尖生长点经携有pBI121-Lyz-GFP的农杆菌LBA4404(D600值0.5~0.6)漩涡振荡侵染30min,培养4~5d后,转化材料生长良好,其转化率为24.47%.试验成功获得了含有该双元基因的‘陇东苜蓿’转基因植株,通过荧光检测和PCR扩增分析,转化植株有较强的荧光表达和GFP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一些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外植体选择、预培养、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茎段和叶片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在转化前对外植体预培养2d,再用OD600为0.5的农杆菌菌液侵染10min,共培养3d,转化效率较高。利用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核酶基因已导入了马铃薯。  相似文献   

19.
葡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LEAFY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葡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起高频再生体系,随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主栽品种玫瑰香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将携带拟南芥菜LEAFy基因的pDC202载体转化到农杆菌菌株GV3103中,与茎段共培养3 d后,在附加利福平的培养基GS+ZT(2.0mg/L)上选择培养4周.经压力选择培养初步筛选到转基因植株,且可以直接获得生根转化试管苗;从初步鉴定的转化植株上选取壮幼嫩的新叶作为材料,提取葡萄基因组DNA,借助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LEAFy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葡萄染色体DNA上,且转化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培育高油酸的花生新种质。【方法】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将含有油酸脱氢酶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FGC/2nd转入花生外植体丛生芽,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器官发生再生转化植株;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结果】丛生芽外植体于OD600为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8~10 min后,在MS培养基上暗培养3 d效果较好。诱导筛选培养3个月左右,共得到16株转化植株,其中11个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进一步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有4个植株基本上不表达或表达量很低。【结论】建立花生丛生芽遗传转化体系;RNA干扰对内源的油酸脱氢酶基因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