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2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以活脑灵0 .2 g加入5 %葡萄糖2 5 0 m L 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共14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0 m L 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治疗组有效率为85 .7% ,对照组有效率为5 5 .0 % ,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10 .35 0 2 ,P<0 .0 5 )。结论:活脑灵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林本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48-249,25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2例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按 0 .0 1mL/kg每 12h皮下注射。对照组 40例用传统中药血栓通注射液 75mg× 4支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或生理盐水 2 5 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 1次。治疗时间均为 10d。 10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4.760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 10d及 3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且以治疗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相对延长 (P <0 .0 5 ) ,纤维蛋白原下降 (P <0 .0 5 ) ,而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10 8例 DAI患者按纳入时间顺序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 (治疗组 ,n=5 4)和对照组 (n=5 4) ,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予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于治疗前后行 GCS评分 ,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 (除治疗后 10 d外 ) GC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增加 (P<0 .0 1) ,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 ;治疗组的病死率为 2 2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 .7% (P<0 .0 1) ,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改善 DAI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其神经功能 ,降低病死率 ,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SAH)的疗效。方法 :将 16 9例S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脑脊液置换治疗组 ) 84例与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 ) 85例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脑积水的发生率、血肿的吸收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7.1%vs2 9.4 % ) ;(18± 8)dvs(2 7± 9)d ,P <0 .0 1];治疗 3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3.4± 4 .0 )分vs (13.9± 4 .3)分 ,P <0 .0 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 .5 %vs 6 5 .9% ,χ2 =9.15 ,P <0 .0 1) ;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4 .8%vs 14 .1% ,χ2 =4 .314 ,P <0 .0 5 ) ;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19.5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可促进SSAH患者脑内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治疗在病程的第l一7d开始,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8d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 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1 1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46)和观察组 (n=72 )。对照组按分级护理制度 ,由医生决定护理级别 ,护士按医嘱执行护理 ;观察组则按 Orem自我护理模式 ,依护理程序 ,实施护理计划。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 30 d行 MES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入院后 30 d观察组 MES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运用 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 ,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结合醒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83例VD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 4例)用尼莫地平结合醒脑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2 9例)用尼莫地平单独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2 0例,有效2 5例,无效4例;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1)。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实验实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或P<0 .0 1)。结论:尼莫地平与醒脑胶囊联合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恢复期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75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5例,给予其常规内科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5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ADL、NIHS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提高中风恢复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但临床需谨慎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24 g于5%葡萄糖500 mL中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21 d。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呈下降趋势。可改善血液流交学多项指标,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36例中重度HIE患儿中的15例(对照组)按照三支持、三对症原则治疗;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GM1 20 mg/d,稀释于10%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对两组的疗效及神经测定(NBN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M1治疗HIE,疗效好,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金黄骨伤膏外敷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 :5 42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79例和对照组 2 6 3例均经闭合整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组加用本院自制的金黄骨伤膏局部外敷治疗 ,比较两组的消肿、止痛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痂生长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消肿、止痛、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 (3.8±0 .9)、(6 .2± 1.1) (35 .6± 2 .4) d,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1) ;治疗组的骨痂生长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金黄骨伤膏具有消肿止痛快 ,能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外敷治疗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对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 180例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 88例 )和对照组 ( 92例 )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具可比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 (脱水、吸氧、脑保护剂等 ,脑梗死尚予抗凝或降纤 ,大量脑出血尚予颅穿抽血 )的基础上 ,给予降温床降温 ,使体温降至 3 2~ 3 6℃之间 ;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存活 84例 ,死亡 4例 ;对照组存活 79例 ,死亡 13例 ,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8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血软化灶、梗死软化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 14 .2± 4.4)分vs ( 2 3 .1± 5 .2 )分 ;( 10 .3± 6.5 )mLvs ( 2 8.0± 6.8)mL ;( 18.8± 7.5 )mLvs ( 2 8.4± 9.3 )mL ,P值均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刘帮慧  张祥海 《长江大学学报》2005,2(6):135-136,141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70例(治疗组),初始及治疗10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70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不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1),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明显好转,SPECT结果亦提示病灶区脑血流改善.结论:电刺激小脑治疗可选用于不同病情程度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112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各56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4.8±1.6)较治疗前(21.4±4.1)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5.1±2.3)与治疗前(20.4±3.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运动及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法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HAMD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语言功能评分(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均显著上升,HAMD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刺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语言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替洛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并心力衰竭 ( HF)的疗效。方法 :1 0 6例 AMI并 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阿替洛尔治疗组 (简称阿尔组 ) 5 6例 ,对照组 5 0例。阿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洛尔 6.2 5~ 1 2 .5 mg每天 2次口服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心率 ( HR)、血压 ( BP)、射血分数 ( EF)、心功能。结果 :阿尔组显效 2 2例 ( 39.3% ) ,有效 2 6例 ( 4 6.4% ) ,无效 8例 ( 1 4.3% ) ,总有效率 ( 85 .7% ) ;对照组显效 1 1例 ( 2 2 .0 % ) ,有效 1 8例 ( 36.0 % ) ,无效 2 1例 ( 4 2 .0 % ) ,总有效率 ( 5 8.0 % )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两组治疗后心率均有明显降低 ,EF提高 ,心功能改善 ,但以阿尔组改善更为显著 ( P<0 .0 5 )。结论 :小剂量阿替洛尔对 AMI并 HF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LMWH注射液治疗,每次0.4mL,每日两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0000)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500 mL,静脉滴注,2h内滴完,连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滞度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36例和对照组 40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 1 0 0 mg,每天 1次 ,同时予退黄、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 ;对照组除不用拉米夫定外 ,余同治疗组。疗程均为 6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及好转率为 9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 .5% (P<0 .0 5) ;治疗组病死率为 1 3.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 .0 % (P<0 .0 5) ;两组的 AL T、SB、P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ALB则明显升高 ,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 (P<0 .0 1 ) ;治疗组的 HBV阴转率及 HBe 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快速抑制病毒复制 ,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可降低病死率 ,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选择 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1 ) EH患者血浆 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 ;且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 ,血浆 ET升高及 NO降低均越明显 (P<0 .0 1或 <0 .0 5)。 (2 )经治疗后 EH患者的 ET浓度明显降低(P<0 .0 1 ) ,NO浓度明显升高 (P<0 .0 1 )。 (3) EH患者血浆 ET与 NO呈负相关 (r=- 0 .51 4 6,P<0 .0 1 )。结论 :ET和 NO均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血浆 ET和 NO变化可作为判断 EH患者病情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四海之腧取穴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采取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为最佳(P<0.01)。结论 “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可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