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傲 《乡村科技》2019,(14):52-53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粮食危机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重点话题。我国从2004年开始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稳抓三农问题,确保粮食的产出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本文通过计算我国粮食安全的各项指标,阐述我国存在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分析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预测我国粮食安全的未来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和新要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粮食安全”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73年,当时,它是针对“世界粮食危机”提出的一项政策目标。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举行了世界粮食会议,建立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并加强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的工作,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粮食生产;呼吁各国在“公平、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粮食贸易,建立国际谷物储备,保障粮食供应;设立粮食安全委员会,定期监测世界粮食形势,交流有关经验。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推动各国政府重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国家政策措施,进而把粮食安全落实到“国家粮食安全”之上…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当今世界,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十四五”规划中更是首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行着深刻检验。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具体分析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当年结余量等指标,发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向好,但从粮食外贸依存度指标分析来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在于仍未将进口依赖程度控制在良好范围内。为此,中国应深化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靠政策落实、技术采纳提高生产能力,完善供应链体系,优化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未来,中国仍应加强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当今世界,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  相似文献   

6.
一、小麦良种补贴的必要性(一)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指标。随着工业用地和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粮食总产量也随之下降,已出现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苗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二)改善小麦品质的需要。当前小麦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专用品种少,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有关报告中获悉,我国将制定粮食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产业,建议制定粮食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和调控记者从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有关报告中获悉,我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2009年,农垦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再创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与社会稳定、和谐和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粮食安全范畴是狭义的,与国际上定义的所有能满足人类营养需求的粮食和其他食物的广义的食物安全不同,通常只包括谷物、豆类、薯类等粮食自给。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粮食供需处于偏紧平衡,生态环境的形势也相当严峻。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粮食安全是前提,生态安全是基础,粮食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炳生 《中国农垦》2006,(12):27-29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宏观把握的角度,对我国粮食需求、粮食发展与国际粮食贸易等问题进行了研穷分析与预测,进而提出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路,值得关注。本文的一些观点和研究结论,对于农垦粮食发展的安排,亦深具重要参考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谈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是从国情出发 ,保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需要 ,是国家通过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可以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程度的提高。提高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措施:进口部分粮食,推进土地整理战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14.
粮丰十年 播撒科技的种子 收获丰收的果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据统计,粮丰工程执行十年来,带动我国粮食生产面积累计增加16.75亿亩,粮食增产累计9908万吨,累计增收1693亿元,为我国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6月17日,新华社传来消息,目前我国夏粮收获已经超过九成,专家分析称,今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粮"十一连丰"是当前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5.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决定》部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中央和省级政府还将强化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粮食加工、流通、储运等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形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大面积农用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粮食供求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安全成为稳定社会经济的焦点问题。运用边际分析等方法从粮食安全要素角度对粮食安全主要架构,如: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城市化加速期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粮食供给价格、农民种粮意愿和城市居民粮食消费偏好的函数,并提出达到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亚洲国家粮食安全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有很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在目前全球粮食供给粮食安全领域开展了一些合作,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规划、投入更多资金,制定细致可操作的配套措施,促进中国偏紧情况下,亚洲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与亚洲国家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和亚洲国家粮食安全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宏观战略物资。我国是人口大国,显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为此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约束指标;耕地不能少于15.8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少于12.7亿亩。粮食的生产能力要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要实现这样一个宏观的“钢性指标”,尤其是现在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加之水资源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匮乏,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为此在有限的耕地上能够安全的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尚需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乔一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45-6047
据报道,2012年我国已成为纯粮食进口国,粮食进口达6 589万t,粮食进口已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的11%,超过红线6个百分点。粮食安全问题是维系国家安全民族生存的问题。该研究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等相关数据的大量分析与计算,针对大豆这一高进口量的农作物,计算得出为保证我国粮食自给的安全的农村人力资本及农业耕地的基本保有量,研究提出刺激更多农民工返乡务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是我国13个粮食大省之一,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使命。基于粮食产业链视角,立足湖南省,分析湖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湖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十分显著,但也存在着粮食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弱、仓储技术落后、粮食流通整体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从而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