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用菌病虫害危害分析与防治关键控制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有些食用菌基地使用农药现象比较严重,食用菌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的瓶颈。本文在全面分析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从食用菌生产工艺、食用菌病虫害关键控制点、规范使用农药和食用菌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建议,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和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席雪琴  崔玉萍 《种子科技》2023,(10):136-138
食用菌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国内外日光温室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果,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用菌栽培日光温室终端控制技术,将推进食用菌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信息化,有效解决食用菌栽培“光、温、水、气、肥”等精准管理问题,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栽培现状,旨在为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素对食用菌有性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营养、保健价值的绿色食品,同时食用菌产业又是一项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笔者简述了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等化学因素,温度、光照、通气等物理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对食用菌有性发育的影响。指出食用菌有性发育启动和产量都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同时提出食用菌有性发育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对食用菌覆土机理和调控环境因素的主要功能基因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对北京市食用菌主题园、菌种研发中心、区域菌袋生产基地、规模生产示范园区、食用菌种植农户、工业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并对北京市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机械装备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5.
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生物学效率相对较低、新型氮源研究少、机理探讨少、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不够、缺乏系统深入分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工艺尚未确立等,并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笔者提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研究重心应从传统的可行性研究、配方筛选、成分分析,转向新型基质适宜食用菌生长的作用机理、菌株筛选、食用菌的营养品质、食品安全、新型基质菌糠的再利用,以及工厂化生产的栽培工艺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杨永彬 《中国种业》2023,(12):44-46
菌种是食用菌产业的芯片,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高质量种业发展是福建食用菌产业可继续发展的前提。本文从福建食用菌种质资源、种质创新技术及成果,以及种业创新发展支持政策等方面概述了福建食用菌种业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因其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低脂肪,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受到人们的喜爱。对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目前食用菌栽培原料短缺、价高、破坏环境的问题,也能实现甘蔗综合利用的难题,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利用甘蔗渣替代传统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及其利用现状的综述,并针对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相关技术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时展望了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的前景,以期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食用菌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现阶段中国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出发,结合食用菌自身生长特性以及目前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食用菌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中的可行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从食用菌对动植物生产中废弃物的利用、生物转化率的高低、菌体蛋白生产的高效性以及生产食用菌后菌渣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证实了食用菌生产能够实现生物链中生物质的多层级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来源、重金属污染对食用菌自身以及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以及减少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与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食用菌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不同食用菌种类在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筛选和培育食用菌重金属积累低的品种是在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地区持续生产安全食用菌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病害问题直接影响其质量安全,基于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从树立预防意识、选择优质菌种及配料、净化生产环境、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分析和探讨食用菌病害综合防治对策,为食用菌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水产饲料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福建主要水产饲料及原料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产饲料样品中铅含量在0.05 ~3.52 mg/kg;汞含量在<0.00~0.912 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5.40 mg/kg;镉含量在0.08~3.05 mg/kg;铬含量在1.28~20.46 mg/kg。原料样品中的铅含量在<0.01~7.51mg/kg,汞含量在<0.001~0.476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1.43mg/kg,镉含量在<0.01~1.39mg/kg;福建部分水产饲料中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重金属污染和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欧丁香的主要香气成分及比较不同欧丁香品种间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5种欧丁香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从‘瓷蓝’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从‘麦肯’中检测出41种芳香成分,从‘沙萱’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是它们的主要芳香成分;从‘裘利’中检测出40种芳香成分,从‘莫斯加’中检测出46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和芳香烃类化合物为主要芳香成分。将‘瓷蓝’和‘裘利’、‘麦肯’和‘沙萱’、‘莫斯加’分为3种不同的香气类型,并推测出欧丁香的最主要香气成分为烯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为试材,研究复配保鲜剂对半熟化马铃薯丝低温贮藏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5)℃贮藏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用复配保鲜剂处理能明显抑制半熟化马铃薯丝的呼吸强度,降低PPO和POD的活性,减少失水率,延缓VC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可使马铃薯丝的保鲜期达到30 d以上,并保持其正常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方法检出限对水质量评价等级制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仪器、方法对同一水样检测的结果是否有明显差异,是否得到不同的评价参数,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各3个样本,分别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法)检测同一样本中6种金属元素的浓度,并进行检测的差异性分析;评价其水质等级。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6对检测结果数据均有明显差异,其中14个指标的污染等级不同。仪器与方法检出限较高,导致所得监测结果受检出限限制,不是真实、准确测得的结果,而是取检出限的一半的值得出,影响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真实程度,影响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应当选择检出限低于最高评价等级数值的仪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冀西北收集到的50份地方食葵资源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性状间相互影响,有5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2对呈显著性相关,其中只有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其余均为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分别为株型因子、粒型因子和产量因子,这3个因子所解释方差占全部方差的75.704%。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地方资源划分为5类,类群之间差异明显。地理来源相同的材料被归为不同组群,主要由于不同地区间的品种交换。  相似文献   

17.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果汁中果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果糖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危害,深入研究了果汁中果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对人们经常饮用的果汁进行了实验分析,测定了果汁样品中的果糖含量,并得出了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EST-SSR信息分析与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对大白菜及芸薹属中与抗性有关的EST序列进行了搜索和SSR筛选,并根据SSR两端的序列设计引物,以1对大白菜TuMV抗、感材料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上述引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132条大白菜EST和895条芸薹属抗性EST序列中,共筛选出166个符合条件的SSR(16.2%)。其中包含6种核苷酸重复基元,占主导地位的分别是二核苷酸重复(33.7%)和三核苷酸重复(50.0%),其余重复类型所占比例较小。根据上述SSR两翼的序列,共设计引物196对。引物筛选结果表明,能够进行成功扩增的有156对,占79.6%,其中35对引物在2份材料中具有多态性。因此,利用芸薹属中抗性有关的EST序列设计SSR引物,可用于大白菜TuMV抗性有关基因的标记。  相似文献   

19.
旨在为福建省菜用大豆育种、生产提供参考。通过对2015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9个参试品种在福建省不同生态区7个地点试验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在福建省春播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试9个品种春季种植采青日数79.4~88.4d,鲜荚产量8268.45~9190.50kg/hm-2,标准荚产量5942.70~7498.80kg/hm-2,株高23.79~46.89㎝,主茎节数7.0~9.7节,有效分枝数2.8~3.4个,有效荚数19.0~24.4个,荚重48.22~61.00g,鲜百粒重73.39~89.86g,标准荚长×宽5.18~6.07×1.29~1.46,标准荚数280.8~373.7个/kg;根据福建省菜用大豆品种审定标准,推荐‘交大127’、‘闽豆7号’续试。  相似文献   

20.
鄂北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分析了影响鄂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