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任华  蓝泽桥  兰大华 《河北渔业》2011,(6):44-45,53
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利用工厂化车间培育达氏鳇、欧洲鳇亲本,经过多年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和1尾欧洲鳇雄鱼杂交成功,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82%,孵化率87.5%,亲鱼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人工饲养的达氏鳇和欧洲鳇的杂交繁殖技术,利用工厂化养殖车间人工驯养达氏鳇和欧洲鳇.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于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与1尾欧洲鳇雄鱼进行杂交,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共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为82%,孵化率87.5%,亲鱼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3.
辛玉文 《海鲜世界》2005,(3):48-48,50
达氏鳇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市场前景看好,越来越成为理想的养殖对象.但苗种培育技术并不成熟,苗种成活率不高,特别是仔稚鱼阶段.笔者对达氏鳇仔稚鱼培育做了研究,并取得了76%的成活率.现把达氏鳇仔稚鱼培育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达氏鳇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样本系黑龙江野外采集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亲体经人工受精后孵出的子一代,对刚出膜的仔鱼[0日龄,体长(12.08±0.68) mm]到早期稚鱼[60日龄,(129.21±7.69) mm]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形态发育上看来,达氏鳇仔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阶段,即从刚出膜(0日龄)到初次开口摄食(9日龄);晚期仔鱼阶段,即从初次开口摄食到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体透明特征消失,鳍褶和颌齿彻底消失(50日龄),之后进入早期稚鱼期.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和分化明显较晚期仔鱼和稚鱼快,运动、呼吸、感觉和消化等器官在此期间发育与分化快速同步协调,且速度快,使得仔鱼获得避敌与摄食能力,提高了成活率.晚期仔鱼发育主要表现为各骨板的分化和完善,鱼鳍游泳器官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鳔的发生和发育,表明此阶段游泳和躲避敌害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达氏鳇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产了2组达氏鳇。雄体重136、45kg,雌体重55、75kg,2组雌鱼全产,共获受精卵51.4 万粒,获苗49万尾,受精率88.3%,孵化率95.3%。详细讨论了达氏鳇人工繁殖中有关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果表明:3种鲟雌亲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差异显著,施氏鲟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杂交鲟与达氏鳇(P0.05),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质量则显著小于达氏鳇(P0.05)。施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雌亲鱼的成熟系数(GSI)和繁殖力差异显著,杂交鲟的GSI和平均绝对繁殖力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达氏鳇(P0.05),而施氏鲟与达氏鳇的G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鲟的相对繁殖力(Fw)显著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3种鲟雌亲鱼产卵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以10%~15%为主,该比值范围内雌性施氏鲟个体数约占同龄雌性个体的42.66%,杂交鲟为42.91%,达氏鳇为41.93%。施氏鲟和杂交鲟的卵多为棕色,而达氏鳇的卵为棕灰色。达氏鳇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与杂交鲟。杂交鲟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及成熟系数均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7.
圆口铜鱼仔幼鱼驯养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4日至10月8日,以采自金沙江的34尾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出膜3~4d)为驯养试验对象,仔鱼阶段分别以蛋黄和水蚯蚓碎浆作开口饵料,稚鱼、幼鱼阶段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圆口铜鱼仔鱼、稚鱼、幼鱼均能主动摄食。经107d驯化培育,总体成活率64.71%,幼鱼平均体长(70.5±4.6)mm,平均体重(5.9±1.3)g,表明圆口铜鱼仔幼鱼易于驯养。  相似文献   

8.
鱼类的摄食感觉是决定鱼类摄取食物与否的关键,也是鱼类营养学研究的基础.文章简要介绍了鱼类的摄食感觉器官--嗅觉、味觉、侧线、视觉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感觉器官在鱼类摄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在摄食过程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生长、性腺发育以及性激素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雌达氏鳇体质量和体长显著增加(P<0.05),体质量与体长关系式为:W=8E-0.7L3.46,(R=0.99)。不同年龄雌鱼的肥满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氏鳇血清雌二醇(17β-E2)和睾酮(T)水平随雌鱼年龄的增加而升高,9龄雌鱼血清的17β-E2和T水平显著高于2~8龄雌鱼,分别为36594.4pg·m L-1和77.97ng·m L-1(P<0.05)。2~9龄达氏鳇血清的E2/T比值的变动范围为0.283~0.469,而6龄雄达氏鳇血清的17β-E2/T比值则为0.014。其中,6龄雄性达氏鳇血清的T水平显著高于2~7龄雌鱼(P<0.05),而与8龄雌鱼血清的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2~3龄达氏鳇的性腺已发育至第Ⅰ期,其中4~5龄雌鱼的卵巢以第Ⅱ期时项的卵母细胞为主,而6~7龄的卵巢以Ⅲ时项的卵母细胞为主,8~9龄达氏鳇的卵巢以Ⅲ期末的卵母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实验研究。在水温15.0~17.5℃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化学感觉和机械感觉与鱼类摄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摄食行为是多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不同生态习性的鱼类在摄食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是不同的。对于底层活动、夜间活动、深水活动的鱼类,由于生存环境光线较弱,非视觉器官,如化学感觉器官、电觉器官和侧线机械感觉器官等在摄食行为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化学感觉和机械感觉与鱼类摄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嗅觉化学感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在鱼类捕食行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鱼肉弹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使用高精密度的TA-XT2i物性仪测定鱼肉弹性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的弹性数据与感官对照值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用一次压缩过程的最大力来表示鱼肉的弹性较为合理,弹性测量值与感官对照值有很好的相关性。(测试条件为:测试探头p/0 5s,压缩过程中测鱼肉的反作用力,测试时探头下行速度设为2 0mm/s,探头返回速度也设为2 0mm/s,探头下压距离设为4 0mm;一次数据采集量pps=200)  相似文献   

13.
王小健  陈漪  刘力 《畜禽业》2009,(12):8-9
为了调查腌腊肉制品的卫生质量状况,试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北碚城区市售的香肠、腊肉进行了感官和亚硝酸盐残留的检验,并与家庭自制腌腊肉制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检测的30份样品,其亚硝酸盐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感官检查仅有一份样品为二级新鲜度,一级新鲜度样品所占比例为9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对半滑舌鳎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特殊感受器的感觉生理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刺激时,无眼侧特殊感受器神经产生诱导放电信号,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能对机械刺激产生反应;化学物质刺激时,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无眼侧特殊感受器神经的诱导信号的反应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对化学刺激产生反应;不同化学物质刺激强弱顺序:沙蚕提取液>L-精氨酸>L-甲硫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二甲亚砜>L-甘氨酸>L-丙氨酸。实验表明,无眼侧特殊结构具有对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产生反应的双重感觉功能。据推测,这种皮肤感觉器官可能是一种与摄食有关的,在摄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体表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teral line system, the inner ear, the olfactory epithelium and the taste bud of the wild adult anchovy Engraulis japonicus was examined by photo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Hematoxylin solut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line canals to show the arrangement of the lateral line system. The lateral line system has well-developed supraorbital, infraorbital and preoperculomandibular canals on the head, dense canal branches on the operculum, lateral line canals on the trunk, and no free neuromasts. The inner ear comprises three semicircular canals and three otholithic end organs: the sacculus, the lagena and the utriculus. The olfactory organs and taste buds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aired olfactory organs on the snout have rosettes of lamellae, whose sensory epithelium consists of receptor cells of both the ciliated and microvillous type. The taste buds are distributed only inside the mouth, and mostly between the teet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jaws, and between the gill teeth on the gill rakers. Well-developed lateral lines on the head are advantageous for schooling, and the taste buds in the mouth and on the gill rakers are advantageous for filter-feeding on plankton.  相似文献   

16.
17.
水硬度对七彩神仙鱼幼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硬度的水对七彩神仙鱼幼鱼进行饲养。6周龄幼鱼在硬度为7.94°dH±0.30°dH时饲养84d后,比在硬度为14.71°dH±0.23°dH水中的幼鱼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表明较高硬度的水有利于七彩神仙鱼幼鱼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通过肉眼观察、镜检,进行干露、饥饿、盐度突降、福尔马林等抗性试验,并采用病毒检测等方法,以期建立评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虾苗活力和质量标准。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健康虾苗具有趋光性、集群性,体表光洁,肌肉透亮,肠胃食物充盈等特性。测试虾苗干露时间以15min为宜,健康虾苗干露后能立即恢复活力,而病弱虾苗多出现死亡、昏迷现象;虾苗的成活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福尔马林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降低,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加而降低。健康虾苗能忍受100~200μL·L^-1福尔马林溶液30min,成活率近100%;在盐度20~30下虾苗的成活情况较好,而其在淡水中仅能存活1h。对虾苗进行病毒检测,可以避免养殖中因虾苗携带病毒而可能导致的病毒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选取具有多态性的6对微卫星引物对构建的2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完全双列杂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9个家系36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Ne)为1.758 7~3.586 5,观测杂合度(Ho)为0.144 4~0.488 9,期望杂合度(He)为0.432 0~0.722 2,Shannon指数(I)为0.691 9~1.507 4。9个家系都有单态位点,平均Ho为0.129 2~0.466 7,平均He为0.155 0~0.439 6,平均I为0.248 5~0.712 2。有19个位点(占35.19%)极显著地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各家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9 0~1.137 2,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0 7~0.896 8。家系L4B46与L4B48的遗传距离最大,与D3D313的遗传距离最小。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9个家系分为3支,L4B48单独成一支,B4D426、B4D427与D4B445聚成一支,其余家系聚成一支。该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家系选择育种的亲本选择与交配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耳石是位于平衡囊内起平衡作用的一对钙化组织,它是头足类的加速度感应器,记录其生命周期内的生物和生态信息。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头足类耳石的相应研究也逐渐兴起。目前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和有机大分子、微量元素、同位素、微化学标记等方面,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在头足类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及栖息环境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头足类微量元素在与栖息环境尤其水温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被认为是测定头足类生活水温的温度计。然而,涉及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以及与盐度和食物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且多集中于Sr/Ca的研究。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按时间和空间序列从日轮水平分析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