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云南大叶茶资源的机能性物质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云南大叶茶优异种质资源,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生化分析、感官审评等方法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圃”的LL2份茶树资源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优质红碎茶资源32份;高茶多酚(TP>38%)资源10份;低咖啡碱(Caf<1.00%)资源两份,高咖啡碱(Caf>5.00%)资源两份;高茶黄素(TFs>1.3%)资源23份;超常规水平ECGG(> 13%)资源5份;红碎茶感官品质鉴评总分>90分的资源16份.[结论]云南大叶茶资源生化成分丰富多样,是选育红碎茶、特色茶树品种的优异种质,筛选出的优质红碎茶、特异资源可为下一步茶树良种选育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使古茶树优异特异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云南景洪市20个代表茶区的50份古茶树(普洱茶C.sinnensis var.assamica)为研究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生化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测定。根据4项常规指标分析,对50份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特异性资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茶多酚29.02%~44.02%、氨基酸1.95%~5.20%、咖啡碱2.37%~5.17%、水浸出物42.82%~62.85%。变异系数分别为茶多酚10.97、氨基酸21.15、咖啡碱16.49、水浸出物5.60。有25份为优异特异资源,其中11份研究材料的茶多酚质量分数40%,为高茶多酚资源;14份研究材料的氨基酸质量分数3.30%,为高氨基酸资源,其中2份研究材料是高茶多酚高氨基酸茶树资源,分别为JH-049和JH-059。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几年对云南地区高茶多酚、高咖啡碱、低咖啡碱、高茶黄素及抗性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性茶树种质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苦茶碱)等主要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筛选出高CI、高苦茶碱的种质。【结果】66份云南茶树种质的GC、EGC、C、EC、EGCG、GCG、ECG、咖啡碱和可可碱等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H'除EC、ECG外均大于1.80,EGCG的H'最高(2.06);C(66.07%)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可可碱的变异系数(15.68%)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37%,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14个生化成分,可以将66份茶树种质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在CI、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3份CI > 0.60的茶树种质,其中有4份大于0.90(2份大于1.00);另外,还鉴定到4份(其中有3份还具有低咖啡碱性状)高苦茶碱茶树种质。【结论】云南省茶树资源的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到高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云南省景洪地区大茶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以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含量为筛选指标,为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景洪地区49株大茶树的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景洪地区大茶树儿茶素总含量的变化范围为9.500%~21.137%,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85%~10.045%,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717%~8.977%。非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297%~4.346%;咖啡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55%~4.76%;14株大茶树的EGCG含量均大于7.000%,其中10株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咖啡碱含量≤1.50%)。[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云南地区选育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68-2072
为研究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40份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理茶18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为8.91%~51.70%,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1.70%,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1%;13项主要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小,为4.05%,ECG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5.93%;18个农艺性状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其中,第2类、第3类发芽密度高,芽叶茸毛多,芽叶色泽呈绿色,叶质柔软,可用来选育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存在着高EGCG、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EGCG、低ECG、低咖啡碱的大理茶资源,可以用来选育高咖啡碱、高氨基酸、高多酚,低多酚、低咖啡碱等特异品种。  相似文献   

7.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  相似文献   

8.
茶树花青素及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和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特异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树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国家种质勐海茶树资源圃中的96个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EGCG含量,用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4个生化指标对高EGCG茶树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6个茶树资源EGCG含量变幅为1.39%~11.77%,平均含量6.18%,高EGCG含量(≥10.00%)的特异茶树资源有5份,即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结论]通过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5个高EGCG且品质优良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0.
低咖啡碱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保存于勐海国家茶树种质分圃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2份低咖啡碱茶树种质,咖啡碱含量分别为0.07%、0.06%,植物学分类上属厚轴茶(C.crassicolumna);其鲜叶加工的绿茶品质正常,可直接利用或作为低咖啡碱茶树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评价浙江省丽水市茶树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良种选育及茶产业发展提供丰富材料。【方法】从浙江丽水市收集到13份茶树种质资源,并在丽水市松阳县进行统一栽培管理,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特征特性、生化成分、绿茶感官品质展开鉴定评价。【结果】 13份供试种质中,子松种和丽早1号的春季萌芽期分别较对照早10和22 d,属于特早生资源;丽白1号、丽黄3号、梯田白、梯田白2号和水晶白的芽叶均表现为黄白化,丽紫1号的芽叶表现为紫化; JN-1的花瓣颜色为粉红色。13份供试种质均具有较强或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茶多酚含量13.87%~20.77%,水浸出物含量41.65%~48.93%,咖啡碱含量2.86%~3.74%,游离氨基酸含量4.51%~8.77%,酚氨比1.59~4.77。除丽早1号和JN-1外,其余11份种质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5.00%,为高氨基酸种质,且5份白化种质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种质。儿茶素品质指数以JN-3最高(518.2),芽王、丽白1号、丽黄3号、梯田白和梯田白2号均高于对照(340.5),以子松种最低(235.3)。13份供试种质所制绿茶整体上表现为条索紧、汤色明亮、香气较高(部分种质具有花香或栗香)、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显芽,且年均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均适制绿茶,其中以JN-3最高(92.4分),丽紫1号最低(89.8分)。JN-3在香气、滋味得分和感官品质总分上均为最高。13份供试种质中,高氨基酸(≥5.00%)特异种质11份,特早生资源2份,叶色特异资源6份,花瓣颜色特异资源1份。除梯田白、水晶白和丽紫1号仅属于特异种质资源外,其余10份种质均同时为特异种质资源和优良种质资源。【结论】供试的13份茶树种质均属于特异种质,其中10份属于优良种质,可用于茶树良种选育及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重庆茶树种质资源,了解重庆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已保存的3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30个农艺性状和5个主要生化成分指标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重庆茶树资源在农艺性状与主要生化成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1.01%~53.54%,平均变异系数29.13%;多样性指数介于0.32~2.04,平均多样性指数1.16;主要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介于11.87%~28.56%,平均变异系数19.4%;多样性指数介于1.91~2.07,平均多样性指数2.00;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5%,包含了35个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进行综合评价重庆茶树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重庆茶树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第Ⅱ类群属于红绿兼制类型,第Ⅲ类群是开发红茶的优质原料;筛选出芽色变异材料1份,芽叶绒毛特多类型材料3份,特早生茶树材料10份,高茶多酚特异资源21份,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挖掘利用茶树地方种质资源,对收集保存的32份西乡县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观察及特征性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西乡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树型绝大多数为灌木型、中叶种,叶型为椭圆或长椭圆,树姿为半开张,茸毛中等;主要内含成分变异幅度较大,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13.97%,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1.72~2.01,均值1.90。对32个地方资源及4个对照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群,其中第2类群为红绿兼制型资源,第3类群为适制绿茶型资源。筛选出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适制绿茶优良资源30份,红绿兼制型资源2份。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七舍古茶等19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为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份茶树资源的鲜叶为试材,粗提咖啡碱合成酶,体外进行咖啡碱合成的酶促反应并用高效液相检测各反应体系的咖啡碱含量,比较不同茶树嫩叶的咖啡碱合成酶的活性。【结果】七舍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高,为0.386 U/mL;其次是保靖黄金茶、黄金叶,分别为0.661和0.090 U/mL;盘县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低,为0.038 U/mL;龙井长叶等其余15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差异不大,在0.043~0.07 U/mL。【结论】盘县古茶树可以作为低咖啡碱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掘新的茶树种质资源,对陕西省10个地区88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8.00%,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96~2.08,均值为2.01。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5时,88份资源可分为4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根据生化成分含量,可以从中初步筛选出高咖啡碱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和低茶多酚资源1份,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是一类以可可碱为代表性生物碱的稀有茶树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与挖掘利用价值。从生化成分组成特征、生物代谢途径和可可碱在茶树体内富含的分子机理,对可可茶、红芽茶、秃房茶和厚轴茶4份新近发现的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进行比较研究与综述。结果发现,可可碱占茶叶干重的质量分数高达2%~6%,咖啡碱则低于0.5%;优势儿茶素单体为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低;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位点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使N-甲基转移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咖啡碱合成酶终止合成咖啡碱并使得可可碱在茶树体内富集。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资源丰富了茶种的多样性,但开发利用度尚有限,结合当前茶树育种技术的发展状态,对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种质的繁育与资源挖掘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出适宜广西推广种植的优异茶树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几年来在广西不同区域采集茶树样品200多个进行生化成分测试,结果表明:部分株系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均达到国家制定的特异资源生化成分标准,可作为入选新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豫南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6种性状对豫南地区115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其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47%、17.96%、29.78%、28.57%,平均值为21.7%。聚类分析茶树资源被分为3类,第一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高,第二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中等,第三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偏低。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茶树育种的依靠、品种创新的前提,因此,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促进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调查、试验观测等方式梳理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科研现状、育种方向现状,对我国茶树品种登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体来说茶树品种选育更倾向于中叶种,早生种,高产,树姿半开张,新梢少绒毛,绿茶适制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