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巧芳  许波  黄遵锡 《饲料工业》2007,28(14):20-23
角蛋白是一种抗性强和难降解的硬性蛋白,角蛋白酶具有专一降解天然角蛋白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角蛋白的消化率。地衣芽孢菌株K-19具有很强的羽毛角蛋白分解能力,本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摇瓶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羽毛粉1.5%、玉米粉1%、黄豆粉1%、NH4Cl0.05%、NaCl0.05%、K2HPO40.03%、KH2PO40.04%、MgCl2·6H2O0.01%、酵母膏0.01%,pH值7.5~8.0;250ml三角瓶里装发酵培养液30ml,37℃,接种量4%,200r/min摇瓶发酵72h,该菌株产角蛋白酶的酶活可达246.8U/ml,比初始酶活128U/ml提高了93%。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对已构建枯草芽孢杆菌WB600角蛋白酶重组菌WB600-K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以期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的产量;同时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间的组合优化获得成本低廉的重组菌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当发酵液D_(600 nm)=1.0时添加0.5%木糖诱导发酵WB600-K分泌表达角蛋白酶酶活最佳(P0.05);山梨醇作为碳源可显著提高WB600-K角蛋白酶酶活(P0.05),但成本较高不宜作为混合碳源来源;不同种类碳源(葡萄糖、玉米粉、糖蜜、甘油)组合添加能显著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酶活(P0.05)。不同种类氮源(蛋白胨、酵母粉、豆粕粉、尿素)组合添加对于重组菌提高角蛋白酶酶活效果不如单一氮源(蛋白胨)(P0.05)。在诱导发酵48 h时WB600-K产角蛋白酶酶活最高(P0.05)。对发酵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WB600-K在玉米粉5.1 g/L、葡萄糖5.9 g/L、糖蜜5.9 g/L、甘油3.0 g/L、蛋白胨20 g/L、NaCl 10 g/L,发酵液D_(600 nm)=1.0时加0.5%木糖诱导发酵48 h能显著提高角蛋白酶酶活(P0.05),达到56.9 U/mL,较初始培养条件提高49.74%。综上,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发酵及不同种类碳源间组合能提高WB600-K角蛋白酶活性,可为角蛋白酶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对已构建枯草芽孢杆菌WB600角蛋白酶重组菌WB600-K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以期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的产量;同时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间的组合优化获得成本低廉的重组菌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当发酵液D600 nm=1.0时添加0.5%木糖诱导发酵WB600-K分泌表达角蛋白酶酶活最佳(P<0.05);山梨醇作为碳源可显著提高WB600-K角蛋白酶酶活(P<0.05),但成本较高不宜作为混合碳源来源;不同种类碳源(葡萄糖、玉米粉、糖蜜、甘油)组合添加能显著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酶活(P<0.05)。不同种类氮源(蛋白胨、酵母粉、豆粕粉、尿素)组合添加对于重组菌提高角蛋白酶酶活效果不如单一氮源(蛋白胨)(P<0.05)。在诱导发酵48 h时WB600-K产角蛋白酶酶活最高(P<0.05)。对发酵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WB600-K在玉米粉5.1 g/L、葡萄糖5.9 g/L、糖蜜5.9 g/L、甘油3.0 g/L、蛋白胨20 g/L、NaCl 10 g/L,发酵液D600 nm=1.0时加0.5%木糖诱导发酵48 h能显著提高角蛋白酶酶活(P<0.05),达到56.9 U/mL,较初始培养条件提高49.74%。综上,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发酵及不同种类碳源间组合能提高WB600-K角蛋白酶活性,可为角蛋白酶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短小芽孢杆菌B-15产酶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实验室分离短小芽孢杆菌B-15能降解羽毛角蛋白生产角蛋白酶,本试验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羽毛发酵培养基中,B-15产酶的最佳辅助碳源为葡萄糖.最佳辅助氮源为酵母粉,最佳接种量为2%,培养基最佳初始pH值为7.0,产酶最佳温度为30℃,最佳培养时问为48 h.在以上条件下培养,角蛋白酶活力可达2.03 U/mL,是优化前的2.5倍.对B-15所产的角蛋白酶进行了粗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佳反应温度为55℃;最佳反应pH值为7.0;pH 5.5~8.0时酶活力较稳定,可达最大酶活力的70%以上.Mg2 对酶有激活作用,Fe3 对酶有抑制作用.羽毛被降解后,其残渣和发酵后的液体可以作为动物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5.
高效脂肪酶产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筛选高产脂肪酶活性的菌株,并鉴定其菌属及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采集富含油脂的土壤,通过溴甲酚紫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并采用橄榄油乳化法测定脂肪酶活力。利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Blast比对,并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通过筛选得到1株产脂肪酶的真菌菌株GW-1,经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0.5%、黄豆粉2.0%、橄榄油1.0%、MgSO4.7H2O 0.1%、pH值9.0、接种量8%、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4 d。在此发酵条件下,其产酶活力可达39.82 U/(ml.min)。试验结果显示,访菌株在产脂肪酶能力上具有显著优越性,且菌株GW-1产酶活力较优化前高出19.96 U/(ml.min),提高了100.50%。  相似文献   

6.
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酶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酶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 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 CMCase 酶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 pH 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 CMCase 酶活达到454.69 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 CMCase 酶活,且酶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种类丰富、生物学功能多样的微生物。试验研究将黄豆中筛选出的1株酶活力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内生菌HD-1,在摇瓶发酵培养水平,对发酵pH值、温度、转速、接种量、发酵时间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5℃、pH值7.0、转速200 r/min、发酵72 h、接种量5%;发酵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魔芋粉3%、(NH4)2SO40.375%;最优的离子浓度分别为FeSO40.001%、NaCl 0.5%、MgSO40.01%,此时HD-1的产酶水平达到98.3 U/ml,约是初始酶活力的1.8倍,发酵罐验证试验得到酶活高达193.12 U/ml。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并以滤纸酶活力(filter paper activity,FPA)作为响应值对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VHb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P-B试验,筛选出影响Tu6-VHb菌株发酵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吐温-80含量、发酵液体积(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运用响应面B-B试验设计确定3个显著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Tu6-VHb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吐温-80含量0.39%,发酵液体积61.32mL(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0.87%。经优化后,Tu6-VHb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达51.72U/mL,与模型预测值51.94U/mL相近,较优化前该菌株酶活力(39.984U/mL)提高了29.35%,是未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菌株酶活力(35.904U/mL)的1.44倍。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0132为材料,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温度对该菌株产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0132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8℃,产酶pH值为5,最佳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以8%麸皮为碳源、0.5%硫酸铵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发酵3d后发酵液中植酸酶活力高达35.5U/ml。  相似文献   

10.
利用3种诱变方法对黑曲霉3.316进行诱变,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编号为Ch2),并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变菌株Ch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氮源为蛋白胨,质量浓度2%,碳源为麸皮,质量浓度2%,表面活性剂吐温-80加入量2 mL,培养温度35℃,通气量200 r/min,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培养72 h,诱变菌株Ch2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302.96 U/mL,比优化前的酶活力提高了6.4%,比诱变前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86.5%。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并以滤纸酶活力(filter paper activity,FPA)作为响应值对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VHb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P-B试验,筛选出影响Tu6-VHb菌株发酵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吐温-80含量、发酵液体积(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运用响应面B-B试验设计确定3个显著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Tu6-VHb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吐温-80含量0.39%,发酵液体积61.32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0.87%。经优化后,Tu6-VHb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达51.72 U/mL,与模型预测值51.94 U/mL相近,较优化前该菌株酶活力(39.984 U/mL)提高了29.35%,是未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菌株酶活力(35.904 U/mL)的1.44倍。  相似文献   

12.
以一株产耐热纤维素酶放线菌为材料,研究了该菌固体发酵培养基组分的改良及固体发酵工艺的优化,同时探讨了该菌与酵母混菌发酵时的产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稻草粉与麸皮比为1、豆粕30%、KH2PO41%、MgSO4·7H2O0.2%。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35℃、培养基固与水体积比为0.8、菌株接种量为5%。该菌固体产酶发酵过程中第72h接入酵母菌的效果较好,酵母菌最佳接种量为1%,浓度为4.6×105cfu/ml。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高产β-甘露聚糖酶饲用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MYB-2,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该菌的产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魔芋微粉10.0 g/l,大豆蛋白胨10.0 g/l、CaCl_2 0.6 g/l、K_2HPO_4 0.8 g/l、MgSO_4·7H_2O 1.0 g/l,pH三角瓶,37℃、220 r/min发酵36 h,酶活力达355.75 U/ml,是初始酶活力的3.5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和5.5。在45~55℃内酶活力稳定,55℃保温30 min和3 h后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2%和57%;在pH值5.0~10.0内酶活力稳定,在pH值9.0和10.0的环境下处理2 h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5%和81%。Li~+和K~+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碱特性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根霉脂肪酶产生菌筛选及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脂肪酶能力较强的根霉菌种MHL4.07,对MHL4.07菌摇瓶发酵产酶培养基组成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培养时间为84h,最佳发酵培养基(g/l):玉米浆40.0、橄榄油12.5、豆饼粉20.0、NH4Cl20.0、MgSO4·7H2O0.5、K2HPO41.0、KCl0.5。用最佳培养基发酵产生的脂肪酶活力为41.91U/ml,该产量比初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408%。  相似文献   

15.
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Tu-115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葡萄糖含量4%,黄豆饼粉含量1.5%,接种量4%,温度35℃,发酵时间72 h,装瓶量75 m L/250 m L;确定葡萄糖含量、黄豆饼粉含量和接种量对Tu-115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最显著。根据Box-Benhnken设计原理设计试验,建立以CMC酶活力为响应值的回归方程模型,利用Design-Expert得到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葡萄糖含量4.7%,黄豆饼粉含量1.1%,接种量3.2%,温度35℃,发酵时间72 h,装瓶量75 m L/250 m L时,供试菌株相应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高,为(18.43±0.91)U/m L。与最初发酵条件对应的(0.67±0.01)U/m L相比,发酵条件优化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26.5倍,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6):52-56
试验利用药食兼用的大型真菌蛹虫草菌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菜籽粕为原料,物料比为3:1,诱导物为1%的刺槐豆胶,培养基初始pH值为6,料水比为1:1,在23℃培养96 h,优化条件下产酶活力为5.03 U/g,较优化前产酶活力(1.23 U/g)提高了约4倍。试验通过优化有效地提高了蛹虫草菌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MB22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对MB22菌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培养基组成是:以玉米芯粉和麸皮为碳源,麸皮120g/l,玉米芯280g/l,(NH4)2SO44g/l,CaCO31.5g/l,Tween80,2.0g/l,MgSO4·7H2O1.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5.0,摇床培养温度30℃,转速160r/min,振荡培养84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MB22菌的最高产酶活力可达898.23U/ml。虽然与一些高产菌株相比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微生物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歌丽  韩甜甜 《饲料工业》2012,33(18):53-58
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一株产β-呋喃果糖苷酶活力较高的突变株YA03,其产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1.66倍,且遗传稳定性良好。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该突变株产β-呋喃果糖苷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产酶培养基:蔗糖11.86%、牛肉膏0.53%、MnCl2.4H2O 0.14%、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5%,此条件下β-呋喃果糖苷酶活力可达96.58 U/ml。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强烈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牛源肠道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BN-10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结合培养基组成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正交试验,利用SPSS软件进行极差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考察培养基组成对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酵产蛋白条件。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黄豆粕粉5%、ZnSO40.01%、KCl 0.02%,初始pH值6.0,种子液按2%接种量接种至装瓶量为30 ml/250 ml的三角瓶中,200 r/min、37℃培养24 h。优化后,表征抗菌蛋白产量的抑菌圈面积增大了65.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获得了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抗菌蛋白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VHb)与未转入该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研究。结果表明,Tu6-VHb菌株比Tu6菌株具有更强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配比(即麸皮与稻谷杆的比例)为2.89,营养液氮源配比(即尿素与硫酸铵的比例)为0.90,初始pH值为5.02。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每克培养基可以产纤维素酶123.81 U/g,与预测最大响应值129.61 U/g接近,且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活力较未优化前提高了3.0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