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川西北高原的乳用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麦洼牦牛乳腺组织中的氨酰-Co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氨酰-Co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1、2(acyl-CoA synthetase short-chain family member 1、2,ACSS1、ACSS2)和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成员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等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全泌乳期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整个泌乳期均持续表达;分娩后30 d(30 d )ACSL1、ACSS1、ACSS2和FABP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比分娩前15 d(-15 d)显著增加(P<0.05),且达到最大值后逐步下降。产乳量测定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产乳量在120 d达到峰值,比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峰值表达水平晚90 d,其后产乳量逐步下降。结果表明,牦牛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全泌乳期的表达规律可能与牦牛对青藏高原生存环境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游离α-亚麻酸(LNA)对细胞脂肪酸代谢相关靶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胎牛血清为对照组,BSA与不同浓度LNA为试验组,试验培养36 h,采用RT-qPCT对目的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其表达丰度.结果显示:1)0.625~5.000μmol/L LNA极显著上调了脂肪酸转运基因中CD36的表达(P<0.01),而较高浓度(≥5μmol/L)的LNA下调了另2种转运蛋白,即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基因(ACSL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的表达(P<0.01);2)LN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较高浓度(≥5μmol/L)的LNA极显著降低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和硬脂酰去饱和酶(SCD)基因mRNA转录水平(P<0.01);3)LNA的浓度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所有浓度的LNA均极显著降低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F1)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P<0.01).本试验结果证实,长链脂肪酸LNA对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关键合成酶的基因转录具有抑制作用,而CD36在长链脂肪酸转运进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血症奶牛乳腺组织中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的变化。选取12头荷斯坦奶牛,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奶牛血清中主要生化指标,根据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是否升高将奶牛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取奶牛乳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及油红O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脂滴蓄积情况。提取乳腺组织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乳腺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高脂组奶牛乳腺组织中脂代谢指标TC、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呈降低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病理学观察可见高脂组奶牛乳腺腺泡上皮细胞脱落,乳腺腺泡壁明显增厚,细胞肿胀,部分细胞脂滴增多,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移、细胞轮廓不清。油红O染色可见正常组奶牛乳腺组织细胞核明显呈蓝色,红色区域较少,主要集中在细胞边缘,仅有少量脂滴聚集,而高脂组奶牛乳腺组织有大片红色区域,小叶间结缔组织密度增加,乳腺上皮可见脂滴相互融合形成大的空泡状脂肪细胞。3)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奶牛乳腺脂代谢内源合成关键酶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以及活化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摄取和转运关键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分化抗原簇36(CD36)、脂蛋白脂肪酶(LPL),去饱和酶关键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脂肪酸去饱和酶1(FADS1)以及乳酯化关键基因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AGPAT6)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高脂血症促使奶牛血脂水平升高,引起乳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同时,乳腺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程菲  潘坛  张飞  曾鑫  罗军  李聪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7):2291-2301
研究旨在获得西农萨能奶山羊长链脂酰CoA合成酶6(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6,ACSL6)基因CDS序列,初步探究其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以西农萨能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为试验材料,对ACSL6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ACSL6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针对ACSL6基因的碱基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NA干扰技术改变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ACSL6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CSL6基因CDS区全长为2 169 bp,编码72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CSL6蛋白为碱性不稳定蛋白。组织表达分析显示,ACSL6基因在奶山羊乳腺组织中高度表达,其次为脾脏。将设计合成的siRNA转染乳腺上皮细胞,发现干扰ACSL6基因的表达使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yl-CoA dehydrogenase 1,SCD1)、脂肪酸转运蛋白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1,SREBP1)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本研究结果为从蛋白及个体水平上研究ACSL6基因对奶山羊乳腺脂质代谢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3(ACSL3)基因是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Ls)家族成员之一,ACSL3能促进卵磷脂的合成和细胞内脂滴形成,参与脂肪酸氧化和维持脂滴形成的两种代谢途径,ACSL3基因在脂肪酸代谢及癌症等疾病方面都发挥作用。目前,在国内关于ACSL3基因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对国内外该基因的研究现状及牛ACSL3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对ACSL3基因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及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乳腺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乳汁体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明乳脂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分子机理,为反刍动物原料乳的优化,特别是为乳脂肪的营养调控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奶牛初乳、常乳和末乳中的乳汁体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参,对初乳、常乳和末乳中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ACC、FASN、SCD、ADFP、XDH和BTN1A1 mRNA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发现,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和BTN1A1 mRNA在初乳、常乳和末乳中均有表达,而ACC和FASNmRNA只在初乳中表达,常乳和末乳中均不表达;半定量结果表明,与初乳相比,常乳和末乳中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和BTN1A1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常乳与末乳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初乳期乳腺脂肪合成能力明显高于常乳和末乳期乳腺,且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内脂转运和代谢的生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开展奶水牛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fatty acyl-CoA 1,ACSL1)基因的编码区克隆、组织表达分析、过表达及干扰等实验,旨在探究该基因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CSL1在水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暗示该基因可能与泌乳期水牛乳脂合成有关。鉴于此,本实验成功克隆了水牛ACSL1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由此构建了相应的过表达载体,并合成了干扰片段。水牛乳腺上皮细胞ACSL1超表达和干扰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感染AdpcDNA3.1+)相比,实验组(感染Ad-ACSL1)CLIC1、ELOVL1和PNPLA2显著上升,ELOVL6表达量极显著上升,ACSL1、CPT1B、CPT1C和DDR1表达量极显著上升,FADS2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感染siRNA-NC)相比,实验组(感染siRNA-ACSL1)ELOVL1和FADS2表达量显著下降,ACSL1、CLIC1、CPT1C、ELOVL6、DDR1和PNPLA2表达量极显著下降,CPT1B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ACSL1基因的过表达或干扰可能影响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部分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从而影响乳脂合成。  相似文献   

8.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Ls)是长链脂肪酸通过硫代酯化进而合成酰基辅酶A衍生物所必需的酶,也是脂肪酸代谢的第一步。哺乳动物ACSL家族由ACSL1、ACSL3、ACSL4、ACSL5和ACSL65个不同的成员组成,ACSL1是主要的异构体之一。为探讨黄羽肉鸡ACSL1基因作为腹脂性状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黄羽肉鸡ACSL1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黄羽肉鸡ACSL1基因第17到第18外显子区域(1295 bp)SNPs位点较丰富,T32126C、C32013T、A31958G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且A31958G突变位点、T32126C突变位点与腹脂重、腹脂率不相关,C32013T突变位点对鸡的腹脂重与腹脂率有显著影响,提示能够利用C32013T突变位点对黄羽肉鸡腹脂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20,(2):7-12
为了研究猪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在脂肪沉积中的作用,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猪ACSL1基因的理化性质、序列特征和蛋白结构,并且检测了猪ACSL1基因在皮杜长大杂交猪皮下和肌内脂肪高低组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二花脸猪皮下脂肪性状的关联。结果显示:猪ACSL1基因是一种稳定蛋白,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存在1个跨膜结构域和真核长链脂肪酸辅酶A合成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ACSL1基因在皮杜长大杂交猪皮下和肌内脂肪高低组中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ACSL1基因上游调控区c.-33A>G位点的二花脸猪AA基因型个体在活体肩胛后沿处、胸腰结合处、腰荐结合处和活体平均背膘厚度上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提示:ACSL1基因可以显著影响二花脸猪的活体皮下脂肪沉积,结果可为ACSL1基因应用于猪脂肪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 ACSLs)属于多基因家族编码的酶,是机体内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主要催化12~20个碳链长度的脂肪酸、三磷酸腺苷和辅酶A形成长链酰基辅酶A。ACSL4是ACSL家族中的一员,参与对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调控。本文结合近年来对ACSL4基因作用的研究,就ACSL4在分子育种、癌症治疗、神经发育等方面的作用做出综述,并对今后ACSL4基因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长链脂酰CoA合成酶(ACSL)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链脂酰Co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ACSL)属于多基因家族编码的酶,在体内催化合成脂酰CoA是哺乳动物利用脂肪酸的第一步反应,因此ACSL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从ACSL家族的命名和分类、ACSL基因表达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不同ACSL对底物的选择性、转录调控因子对ACSL的调控及当前家畜ACSL的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ACSL研究的重点及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对山羊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etyl-CoA synthetase 2,ACSS2)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山羊不同泌乳时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以山羊乳腺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山羊ACSS2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ACSS2基因在山羊不同泌乳时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羊ACSS2基因CDS区序列长2 106 bp,编码701个氨基酸;山羊ACSS2基因与牛、马、人、犬、猪、小鼠和鸡的同源性分别为97.8%、92.0%、91.3%、91.3%、91.1%、88.1%和73.3%。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ACSS2蛋白分子质量为78.72 ku,理论等电点为6.03,属于酸性蛋白;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分析表明,ACSS2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结构域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1个乙酰辅酶A合成酶N端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主要分布在内质网(44.4%)、线粒体(33.3%)、细胞质(11.1%)和细胞核(11.1%)中。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ACSS2蛋白含有α-螺旋(29.10%)、延伸链(21.54%)、β-转角(9.84%)及无规则卷曲(39.52%)。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ACSS2基因在不同泌乳时期均有表达,其中在泌乳中期表达量最高,在干奶期表达量最低。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山羊ACSS2基因在脂质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及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体外原代培养的奶牛肝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Aceticacid,AcOH)和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A)共培养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代谢关键酶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1,ACSL1)、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α,ACCα)mRNA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细胞脂肪酸活化及氧化途径关键酶ACSL1和CS的转录,而高浓度AcOH能够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关键酶ACCa的转录;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细胞ACSL1、CS和AcCα的转录。结果表明,血液中适当浓度的AcOH能够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并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高浓度BHBA能够抑制肝脏脂氧化和合成,影响乳脂前体物的供应,进而影响乳脂合成。  相似文献   

14.
鹅肥肝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鹅肥肝与鲟鱼子酱、黑菌被西方人誉为世界三大美食。对于肥肝产业而言,加强对鹅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产肝鹅新品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依据肥肝形成机制,综述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影响肥肝形成的相关基因,包括主要参与脂肪合成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肝X受体(LXRα)、脂肪酸长链延伸因子6(ELOVL-6)、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1c(SREBP-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基因,参与脂肪转运的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以及参与脂肪氧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胆固醇7a轻化酶(CYP7A1)基因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摄取与转运相关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试验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c9,t11-CLA与t10,c12-CLA作用乳腺上皮细胞48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相关基因mRNA的转录。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均显著降低了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P<0.05);2)150μmol/L c9,t11-CLA显著上调分化抗原簇36(CD36)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其转录水平随t10,c12-CL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3)150μmol/L c9,t11-CLA和不同浓度的t10,c12-CLA均可显著上调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的转录(P<0.05);4)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均显著下调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说明两种CLA均显著下调LPL mRNA和FABP3 mRNA的转录水平,150μmol/L的两种CLA异构体上调CD36和ACBP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外源添加长链脂肪酸油酸和硬脂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确定油酸和硬脂酸的最佳浓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75 μmol/L 12 h和100 μmol/L 36 h。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添加油酸和硬脂酸后FABP3表达和脂滴分泌的情况,为进一步揭示FABP3在乳脂合成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绵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fatty acyl-CoA 1,ACSL1)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ACSL1基因过表达载体及干扰载体到前体脂肪细胞中,经过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绵羊ACSL1mRNA水平变化,结果发现过表达载体和RNA干涉载体Ⅰ可有效对ACSL1基因进行转录和调控。检测过表达、沉默ACSL1基因后以及未转染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 ACSL1基因过表达后可显著提高绵羊前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的含量,抑制ACSL1表达后也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的含量;表明ACSL1基因可能在调节动物脂肪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后的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GF-Ⅰ受体基因(IGFIR)、IGF-Ⅰ结合蛋白-3基因(IGFBP3)、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和κ-酪蛋白基因(CSN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IGF-Ⅰ添加浓度的增加,β-酪蛋白基因(CSN2)、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ACA)、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基因(FABP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上调(P<0.05)。提示,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ELOVL6基因CDS区,利用在线软件对蛋白的疏水性和跨膜区进行预测,合成并筛选靶向ELOVL6基因的有效siRNA,将有效siRNA转染乳腺上皮细胞,qRT-PCR检测干扰ELOVL6基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1)克隆得到全长为795 bp的奶牛ELOVL6基因(GenBank 登录号:MW960011)的CDS区|经序列比对发现,奶牛的ELOVL6基因序列与牛(NM_001102155.1)、山羊(NM_001314257.1)、大羚羊(XM_040237469.1)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6.73%、96.35%|ELOVL6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94,疏水最大值为2.467,最小值为-2.411,具有6个跨膜区域。(2)成功筛选到靶向ELOVL6基因的siRNA,干扰效率达到90%以上(P < 0.05)。(3)将筛选出的siRNA转染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qRT-PCR技术检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干扰ELOVL6基因显著抑制了脂肪酸从头合成及去饱和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6(AGPAT6)和甘油三酯水解相关基因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表达量(P < 0.05)。(4)干扰ELOVL6基因后,乳腺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 < 0.05)。上述表明,ELOVL6基因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通过影响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进而对奶牛乳腺的脂代谢产生调控作用。 [关键词] 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小干扰RNA|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亮氨酸(Leu)对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Leu对乳脂合成的影响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6个处理培养液中Leu浓度分别为0.45、0.90、1.80、2.70、3.60和7.20 mmol/L,37℃、5%CO2培养48 h后测定BMECs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及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Leu浓度对BMECs内TG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适宜浓度的Leu显著促进脂肪酸合成酶(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基因的表达(P0.05),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1.80~2.70 mmol/L Leu处理、ACAC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1.80~7.20 mmol/L Leu处理较高。Leu浓度显著影响BMECs内SREBP1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以1.80 mmol/L Leu的促进效果最好。虽然Leu显著抑制BMECs内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脂蛋白脂酶(LPL)、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AGPAT6)、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M)和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1(BTN1A1)基因的表达(P0.05),但只有高浓度(3.60~7.20 mmol/L)的Leu抑制作用较大。综合来看,Leu浓度影响BMECs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及PPARγ和SREBP1蛋白的表达。Leu浓度为1.80~2.70 mmol/L时,对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及调控因子SREBP1蛋白表达的促进效果较好,对TG合成及脂滴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