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7,≥21~37,≥12~21,≥6.4~12,≥3.6~6.4,≥2.0~3.6,≥1.1~2.0,1.1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12.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36~68,72~135,108~203,144~270,180~338,216~405,252~473 kg/hm~2。说明在黄淮海平原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2~6级的适宜施磷量为68~338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和速效钾(NH_4OAc-K)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11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0,39~22,21~12,11~6,5.9~3.2,3.1~1.7,1.6~1.0,0.9~0.5,0.49~0.30,0.29~0.15,0.15 mg/kg;速效钾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04,203~100,99~49,48~24,23~12,12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9.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11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27~68,54~135,81~203,108~270,135~338,162~405,189~473,216~540,243~608,270~675 kg/hm~2;当钾肥当季利用率为50%、目标产量为9.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级别第1~6级的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54~135,108~270,162~405,216~540和270~675 kg/hm~2 。  相似文献   

3.
为了初步建立我国北方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NH_4OAc-K)丰缺指标,并确定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钾量,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本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区第1,2,3级和4~11级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依次为≥262,≥88~262,≥30~88,30 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2,3级和4~11级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依次为≥480,≥148~480,≥46~148,46 mg/kg。当紫花苜蓿干草目标产量为15 t/hm2时,第1,2,3级和4~11级土壤的适宜施钾量(K_2O)依次为0,90,180,≥27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肥奠定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和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开展了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11级指标依次为≥39,22~39,12~22,6.7~12,3.7~6.7,2.1~3.7,1.2~2.1,0.7~1.2,0.4~0.7,0.2~0.4和<0.2 mg·kg-1;当目标产量为9~18 t·hm-2、磷肥利用率为20%时,丰缺级别第1~11级的紫花苜蓿推荐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27~54,54~108,81~162,108~216,135~270,162~324,189~378,216~432,243~486和270~540 kg·hm-2。本研究建立了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西北荒漠绿洲区苜蓿测土施磷系统研究,以期为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6mg/kg、20~46mg/kg、9~20mg/kg、4~9mg/kg、2~4mg/kg、1~2mg/kg和<1mg/kg;当目标产量为12~27t/hm^2、磷素利用率20%时,第1~7级土壤之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36~81kg/hm^2、72~162kg/hm^2、108~243kg/hm^2、144~324kg/hm^2、180~405kg/hm^2和216~486kg/hm^2。  相似文献   

6.
施磷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及磷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磷量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吸磷量及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磷素水平下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布特征。试验设4种施磷梯度,分别为施P_2O_5 0 kg·hm~(-2)(CK)、50 kg·hm~(-2)(P_1)、100 kg·hm~(-2)(P_2)、150 kg·hm~(-2)(P_3),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平均分4次分别在返青后的分枝期、第1茬、第2茬、第3茬刈割后3~5 d施入。结果表明,各茬次苜蓿植株叶片、茎秆磷含量在P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叶片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23%,0.275%,0.292%和0.218%;茎秆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02%,0.223%,0.201%和0.146%。苜蓿叶片磷含量大于茎秆磷含量。滴灌苜蓿植株的干草产量、吸磷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第1茬P_2处理达到最大值,数值分别为6.54 t·hm~(-2)和13.78 kg·hm~(-2)。土壤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各施磷处理显著大于未施磷处理(P0.05),滴灌苜蓿总干草产量在P_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达21.24 t·hm~(-2)。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_1处理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在第1茬达到最大值为28.37%。滴灌苜蓿植株吸磷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当施P_2O_5为100 kg·hm~(-2)(P_2)时,能够有效促进苜蓿根系对土壤速效磷的吸收,提高苜蓿磷素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滴灌苜蓿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我国大麦测土施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大麦土壤钾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麦土壤速效钾第1~3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41、165~341和<165 mg/kg;土壤全钾第1~5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5、19~85、4.1~19、0.9~4.1和<0.9 g/kg。当钾肥当季利用率40%~60%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大麦第1~5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13~47、25~94、38~141和50~188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大麦第1~5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16~60、32~120、48~180和64~24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大麦第1~5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14~63、28~126、42~189和56~252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大麦土壤钾素丰缺指标推荐施...  相似文献   

8.
依托2014年晋西南开展的田间试验,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小麦单播、苜蓿单播和小麦-苜蓿混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及其养分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0~60cm土层内,3月份苜蓿单播速效氮含量高于小麦单播和混播,6月份苜蓿单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整个生育期60~200cm层苜蓿单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与单播相比,小麦-苜蓿混播不仅提高了小麦植株氮含量,还增加了作物系统植株养分积累量,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小麦-苜蓿混播净增产高达2903.9kg/hm~2,作物系统产量较小麦单播提高了22.4%,较苜蓿单播提高了44.8%,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间套作种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9.
测土施肥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之不同丰缺级别土壤适宜施肥量的确定变得简易便捷,利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适宜施用养分量=(1-缺素处理相对产量)×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结合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均等化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为10%,以95%作为最高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下限),建立了氮、磷和钾不同丰缺级别土壤、在若干肥料利用率情形下、以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作为变量的适宜施肥量检索表,并以上述3个适宜施肥量检索表为依据,分析了适宜施肥量与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探讨了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及其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的终极趋向点及其与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肥各按4个水平完全组合、形成64个处理,进行了燕麦施肥试验,结果不同水平氮、磷、钾的燕麦种子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水平磷、钾的燕麦草产量差异显著。氮、磷、钾用量分别为50kg/hm~2、65kg/hm~2、105kg/hm~2时燕麦种子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5000kg/hm~2、5095.5kg/hm~2、5069.4kg/hm~2;磷、钾用量分别为135kg/hm~2、135kg/hm~2时,燕麦草产量达最大10902.8kg/hm~2和10295.1kg/hm~2。氮、磷、钾的最大农学利用率分别为:40.28,28.85和24.07,分别出现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50kg/hm~2、65kg/hm~2、75kg/hm~2时。  相似文献   

11.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铁、锰和锌丰缺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坝上地区的17个土壤样品中选取养分梯度差异较大的5个地点的土壤,安排全肥(施Fe、Mn、Zn肥)、缺铁、缺锰、缺锌和不施肥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铁、锰、锌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铁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4.9、4.9~15.1、15.1~35.3、35.3~46.9和46.9mg/kg;有效锰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3.3、3.3~13.1、13.1~36.9、36.9~52.0和52.0mg/kg;有效锌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0.4、0.4~1.2、1.2~2.9、2.9~3.9和3.9mg/kg。  相似文献   

12.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相似文献   

13.
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一个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的相对完美方案,在对我国历史与现行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方案系统评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良措施:1均等化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2选择10%作为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3确定95%作为最高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下限。获得一个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划分为11级,第1~11级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范围依次为≥95%、≥85%~95%、≥75%~85%、≥65%~75%、≥55%~65%、≥45%~55%、≥35%~45%、≥25%~35%、≥15%~25%、≥5%~15%和5%。本改良方案优化了各丰缺级别的推荐施肥精准度,将降低减产损失或肥料投入成本增加负担,同时避免大幅度提高实施难度;为各种肥力土壤均提供了精准度较为适宜的丰缺级别,能够满足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需要;被调整应用的可能性较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使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不仅利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而且利于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耕地面积的宏观统计、推荐施肥的宏观指导和肥料生产和供应的宏观决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施硫肥对苜蓿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不同施硫肥水平对苜蓿生产和土壤有效硫(NaHCO3浸提)含量变化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硫肥显著增加了苜蓿的生长和发育,延长了第4茬的生长期;养分缺乏导致更多光合产物分配到茎部,使茎叶比增加.施硫肥增大了苜蓿最新展开的三出复叶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升高,最终提高苜蓿干物质产量30%左右.在相同或相近的密度下,苜蓿初花期的高度可以很好地预测其干物质产量.生长季结束时不施硫肥的土壤有效硫含量显著比生长季前的低,土壤中各层次有效硫含量与苜蓿干物质总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总体上,0~45 cm土壤中以NaHCO3浸提的有效硫含量在20~30 mg/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黄骅市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光武  刘治波  孙洪仁  沈月  曹影  刘琳  吴雅娜 《草业科学》2012,29(12):1805-1809
为给河北省黄骅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2011年在该地区选取有效磷含量差异较大的11个地块的土壤,进行全肥和缺磷处理盆栽试验,依据不同有效磷含量土壤的缺磷处理的相对产量,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表明,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5%、85%~95%、75%~85%、65%~75%、55%~65%和45%~55%相对应的黄骅市紫花苜蓿的第1至第6级土壤有效磷含量指标分别为>47.5、27.2~47.5、15.6~27.2、8.9~15.6、5.1~8.9和2.9~5.1 mg·kg-1。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量(15.0kg/hm~2、22.5kg/hm~2、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适宜品种、发展精准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播种量对每一年度的同一茬次干物质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不同播量和品种的干物质产量总体表现出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第5茬第6茬第7茬的趋势,而且前两茬产量约占全年干物质产量的50%左右。这就提示我们,在苜蓿生产中,应加强前期水肥管理措施,以提高产量。(2)综合3年干物质产量,为获得高产,从品种角度考虑,应选择排名前3的先行者(78.60t/hm~2)、WL525(76.73t/hm~2)和WL903(75.10t/hm~2)。(3)播种量在15.0~30.0kg/hm~2范围内对年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为减少种子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建议选择低播量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性质的施肥措施,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施肥措施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增加苜蓿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但增加的地上生物量也影响了苜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33.3%和4.5%~30.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6%~144.4%和4.4%~24.8%,土壤水分下降了4.4%~11.8%.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下苜蓿增产率达到15.4%~19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169.6%.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苜蓿产量与0-200 cm土壤水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施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其中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表现出的增产作用最为突出,化肥配施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最佳.该研究可为苜蓿种植过程中适宜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提高苜蓿 (Medicago sativa)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性质的施肥措施,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施肥措施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增加苜蓿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但增加的地上生物量也影响了苜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33.3%和4.5%~30.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6%~144.4%和4.4%~24.8%,土壤水分下降了4.4%~11.8%。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下苜蓿增产率达到15.4%~19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169.6%。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苜蓿产量与0 ? 200 cm土壤水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施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其中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表现出的增产作用最为突出,化肥配施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最佳。该研究可为苜蓿种植过程中适宜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科尔沁沙地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的施肥技术,设置N_0(不施氮)、N_(45)(45 kg/hm~2N)和N_(90)(90 kg/hm~2N)3个氮素水平;P_0(不施磷)、P_(90)(90 kg/hm~2P_2O_5)、P_(180)(180 kg/hm~2P_2O_5)和P_(270)(270 kg/hm~2 P_2O_5)4个磷素水平;K_0(不施钾)、K_(100)(100 kg/hm~2K_2O)、K_(200)(200 kg/hm~2K_2O)和K_(300)(300 kg/hm~2K_2O)4个钾素水平,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组合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茎叶比、干鲜比在不同氮磷钾处理下无显著性差异,而N_(45)(45 kg/hm~2N)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苜蓿株高和苜蓿产量,全年总产量从12.21 t/hm~2增至13.19 t/hm~2;(2)磷钾肥的施用均会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品质,而施氮会显著降低第1茬、第3茬中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P<0.05),而显著提高第2茬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3)与不施肥相比,在第1茬中,P_(180)(180 kg/hm~2P_2O_5)处理下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从18.22%提高至20.11%;而在第2茬中,N_(90)P_(270)K_(300)(90 kg/hm~2N,270 kg/hm~2P_2O_5,300 kg/hm~2K_2O)处理下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为25.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94%;同样地,在第3茬中,P_(270)K_(200)(270 kg/hm~2 P_2O_5,200 kg/hm~2 K_2O)处理下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为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87%;(4)氮磷钾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苜蓿植株磷的含量,氮、钾的施用会显著提高苜蓿钾的含量。综上所述,在缺磷少氮低钾科尔沁沙地苜蓿施肥最佳氮磷钾组合为N_(45)P_(270)K_(200)。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特征和光合生理参数对磷添加的响应,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70、140、210 kg·hm~(-2)),分析不同施磷强度对羊草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磷量在70~210 kg·hm~(-2)范围内对羊草株高和生物量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在140 kg·hm~(-2)时促进效果最明显。2)羊草光合作用对土壤施磷强度的响应不同,随着施磷强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荧光在施磷强度为70~140 kg·hm~(-2)范围内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活性、初始荧光(Fo)出现最大值,而Fo/Fm出现最小值。拟合方程分析表明,施磷强度在148.75 kg·hm~(-2)时更加有利于羊草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