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H2O2浸种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的物质代谢,为适应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生产需求,研究H2O2浸种对不同播期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晚直播油菜产量。2017年以南农油4号为材料,设置播期(早播10月5日,晚播10月25日)和0.05%的H2O2浸种两个因素,采用露天盆栽试验观察油菜在越冬期的光合特性及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1)晚播使油菜苗期延长而蕾薹期缩短,初花前可利用积温从1349.5℃·d减少至1095.5℃·d,导致油菜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减少,而生殖生长期活动积温升高,相比早播的1042.5℃·d升高为1119.5℃·d。由于晚播生育期缩短,活动积温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最终显著减产8.3%。(2) H2O2浸种处理对早播油菜萌发出苗及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地下部生物量及光合能力,降低了越冬期干物质积累,继而影响后期产量形成,最终造成油菜显著减产,降幅为10.9%。(3) H2O2浸种处理促进了晚播油菜萌发出苗,增大叶面积,促进了油菜干物质积累使产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5.7%。因此在油菜晚直播条件下,可通过H2O2浸种处理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2017-2018年以早熟(鑫鑫1号)、中熟(富民985)和晚熟(沈玉21)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3个播期对不同熟期品种玉米子粒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早播子粒产量最高,比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增加7.6%和28.4%。中熟品种早播,茎秆拉力(SBF)、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TI)和第4节间压碎强度(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10.0%~24.7%和15.1%~57.3%。晚熟品种早播,SBF、RPSTI和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27.2%~33.8%和34.0%~70.7%,中熟和晚熟品种播期推迟倒伏率最大增幅分别达49.2%和61.2%。综上,推荐采用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以提高玉米产量和生理成熟后茎秆质量,降低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3.
迟播对早熟大豆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黑龙江省5个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8个播期,研究了迟播对早熟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救灾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后,早熟大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变化节律是先是略有升高然后降低,单株粒数降低,蛋白质含量呈升高,脂肪含量下降。产量与晚播早熟品种的播期呈负相关,随着播期的延后,熟期越晚的品种产量下降的越快,当晚于一定播期时,出现早熟品种的产量超过晚熟品种的现象。早熟品种晚播,在不同的播期应选择熟期不同的品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河下游地区的热量资源并设计青贮-子粒新型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基于位于黄河下游灌区的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1961-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玉米可能生长期日数、初始日序、终止日序、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的历史趋势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熟期青贮-子粒玉米的组合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比较青贮-子粒新型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与传统双季玉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禹城地区玉米积温与可能生长期日数在近60年内的年际增加趋势显著。根据可利用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熟期,禹城地区双季玉米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早熟青贮-早熟子粒玉米、早熟青贮-中熟子粒玉米和中熟青贮-早熟子粒玉米,夏播子粒玉米的可调整弹性播期有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小麦/春玉米/秋玉米”要实现三熟公顷产19500kg(其中小麦3000kg,春玉米10500kg,秋玉米6000kg)的指标,必须做到品种选择瞻前顾后,管理措施优化配套。小麦宜选用矮秆、抗倒、早熟高产品种“南大016—2894”或扬麦9号;春、秋两季玉米均应选用株型紧凑、透光性强的中熟品种掖单13。在技术措施上注重间作共生期的综合协调,处理好当季增产与全年高产的关系。小麦播幅不宜过密,空幅应达到95~100cm;春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促进早熟高产;秋玉米宜适期早播,7月15~20日播种为宜,其出苗后与春玉米的共生期掌握在10d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协调产量潜力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研究高原气候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选用3个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4个播期,分析不同播期下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参试油菜生育期间的温度升高,达到有效积温的天数较少,参试油菜生育期缩短;其中苗期、蕾薹期和花期较早播呈缩短趋势,角果成熟期有延长趋势。晚播油菜的茎秆伸长期雨热充足,参试油菜的株高较早播有增加,而茎粗有降低;晚播造成参试油菜前期营养生长不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较早播下降。晚播油菜生育后期遇持续降雨造成成熟期油菜的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重的降低,较早播油菜明显减产。播期改变了参试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早熟品系NY16在B2播期(2021年3月15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081 g·MJ-1和1.017 kg·hm-2·℃-1;中熟品系NY28和晚熟品系NY52均在B1播期(2021年3月8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1 g·MJ-1 、1.282 kg·hm-2·℃-1和0.134 g·MJ-1、1.712 kg·hm-2·℃-1。同一播期下中晚熟品系的光、温利用效率大于早熟品系。因此,适时早播可促进甘蓝型春油菜光温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产量形成,早熟品系在3月15-22日,中晚熟品系在3月8-15日播种适宜。西藏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下,为充分协调生态条件与生产潜力关系,一定无霜期范围内,中晚熟品系的选育和利用可有效提高甘蓝型春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熟期油菜品种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的适宜播期,以早熟品种"1358"、中熟品种"中双11号"和晚熟品种"浙双8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1358"具有很好的耐迟播性,适宜的播期为10月中下旬;中晚熟品种在4个播期内均以9月30日和10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适播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8.
特早2号是以自选系太早1001作母本,R综57—3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特早熟品种,需≥10℃积温2300℃左右,播种生育期90~95d。2009---2010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为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高淀粉和耐深播。适宜春播特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60000~67500株/hm2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相似文献   

9.
淮北平原宜子粒机收夏玉米品种的播期与收获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建立淮北平原玉米主产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吐丝后有效积温与子粒含水率预测模型,基于当地气象数据,确定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适宜子粒机收的合理播期与收获期。结果表明,播期越早,产量越高。庐玉9105产量显著高于迪卡517,迪卡517子粒脱水速率快于庐玉9105。迪卡517与庐玉9105子粒含水率降至28%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873.0℃·d和943.9℃·d,降至25%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914.1℃·d和992.3℃·d。为保证子粒机收与丰产,6月5日种植与庐玉9105熟期相当的品种,收获期为10月5日,100%的年份可以保证子粒机收;播期推迟至6月15日,种植与迪卡517熟期相当的品种,10月5日收获,72.7%~90.9%的年份可以保证子粒机收。因此,在淮北平原玉米主产区将品种与播期合理运筹搭配,可兼顾玉米子粒机械直收与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疆棉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棉花品种的耐寒性,分别在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对28个棉花品种的叶片进行-2 ℃、-4 ℃、-6 ℃、-8 ℃、-16 ℃的低温胁迫,测定其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发现28个棉花材料LT50的范围为:苗期-9.07~-0.12 ℃;盛蕾期-4.43~4.25 ℃;花铃期-4.02~9.69 ℃;吐絮期:-15.76~3.06 ℃。所有材料不同生育期的LT50平均表现为花铃期>盛蕾期>吐絮期>苗期,且差异显著。中J9645和新陆早35号属于全生育期高耐寒品种,新陆早26号属于全生育期冷敏感品种。研究探讨了LT50在棉花耐寒性鉴定上的应用,筛选出了不同生育期耐寒的棉花品种,提出分别以-4 ℃、-2 ℃、2 ℃、-4 ℃为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棉花耐寒性指标的临界温度,并建立了不同生育期棉花耐寒性标准,对棉花耐寒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沈甜6号和沈甜7号两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为试材,通过7个播期处理对其播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鲜穗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果穗性状、叶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早熟品种株高受播期影响较大而晚熟品种受影响相对较小;晚播可使叶片数减少1~2片;单株总叶面积在第4期以后明显下降,鲜穗产量随播期的延迟而下降,但前3个播期下降幅度较小。晚熟品种的播期适应性明显好于早熟品种,随播期延迟而减产的幅度较小。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沈甜6号的适宜播期接近1个月,沈甜7号可达1个半月左右并可作为夏播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扬州地区稻麦两熟制下,以不同生育期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呈减少的趋势,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期延迟,全生育天数缩短,总体表现为播期每推迟1 d,全生育期缩短0.5 d左右。各类型品种的适宜播期中熟中粳稻和早熟晚粳稻为5月中旬,迟熟中粳稻为5月中旬至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3.
鲁棉6号是我县的当家品种。但它铃期长,后期结铃性强,成熟偏晚,必须适时早播,才能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而我县历年因受干旱或浇水后遇雨的影响,造成迟播晚熟,减产降质,为探索鲁棉6号在当地生态条件下,争早熟,保优质,低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以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B1~B5共5个处理,对应播期分别为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和10月15日,分析了不同播期下油菜毯苗的出苗状况、植株生长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以寻求最适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出苗天数延长且出苗率下降,存苗数、苗高、充实度、干物质积累量均下降,其中B2、B3播期下出苗较快且存苗数、绿叶数、叶面积较高,苗高适宜、充实度好,符合毯苗机械移栽的要求。因此,扬州地区油菜毯状苗最适播种期为9月15至25日。由Logistic拟合曲线推算出油菜毯苗从播种至出苗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99.5℃,根据回归系数可知毯苗每生长一张叶片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17.1℃。综上所述,可以根据移栽时需要的叶龄以及当地历史积温推算出从播种到移栽的天数,从而制定合理的播期。  相似文献   

15.
历史概况及发展从山西省各棉区的热量资源来看,中熟棉区年平均气温13℃,≥10℃的积温4200—4500℃,热量资源较充分。中早熟棉区年平均气温11℃—12℃,≥10℃的积温3800—4100℃,热量资源稍差。特早熟棉区年平均气温9℃,≥10℃的积温3200—3600℃,热量资源稍差。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何针对棉花生长发育,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它对热量的要求,而使棉花早熟高产呢?经过  相似文献   

16.
新玉28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2005年选育审定的玉米新品种,表现为早熟、高产、品质优,抗性好.需≥10℃的活动积温2400℃左右,该品种为新疆南疆播及冷凉山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试验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从5月6日至6月7日共设7个播期,研究春旱条件下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各阶段生育进程加快,播种期推迟30 d,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4 d;出苗至抽雄天数各品种间表现不同,先玉335缩短11 d,郑单958缩短8 d,浚单20缩短3 d。随播期的推迟株高和穗位高增高,总叶片数和穗上叶片数不变;秃尖增长,行粒数减少,穗长、穗粗和穗行数不变;子粒长度减小,宽度不变,千粒重和容重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容重。产量与玉米生长期有效积温呈正相关,浚单20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先玉335,郑单958最小。研究结果表明,浚单20播期最迟为5月16日(有效积温2752.9℃.d),先玉335播期最迟为5月23日(有效积温2624.4℃.d),郑单958播期最迟可至5月27日(有效积温2560.9℃.d)。  相似文献   

19.
保加利亚棉花生产发展与改进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关系十分密切。棉花早熟能保证获得高产稳产;同时也有利于棉花机械化收获和后作、1972年A·Low曾强调指出:棉花早熟性问题是摆在棉花生期有效总积温不超过4500℃;的国家一个问题。尤其是保加利亚在棉花生育期有效总积温仅3567℃;因此,选育棉花早熟品种具有首要意义。保加利亚对棉花要求选育早熟、抗寒,高产(单产45—50公担/公顷)纤维长度30—31mm,衣分为35%,适宜机械化收获,抗棉花黄、枯萎病等优良品种。棉花品种的抗寒性,其指标是相对的。它要求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棉花能正常生育,生长期有效总积温在3200℃上下能正常吐絮。  相似文献   

20.
以中熟品种湘油15号为对照,2010~2011年在长沙对3个早熟油菜材料杂1613、005和G7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材料比中熟品种现蕾、初花和终花都早,具有苗期短、蕾薹期和角果发育期长的特点。各油菜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早熟材料苗期越短,功能叶片中的GA3含量越高,ABA的含量越低。营养生长期,各个早熟材料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湘油15号低;生殖生长期,仅杂1613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早熟材料的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期均低于对照湘油15号,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湘油15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