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受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湖北省部分河流出现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趋势,以上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北省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在流速法的基础上考虑环境流量指数因素,计算河流生态需水,并联合Tennant法生态需水计算结果,对二者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综合条件下的生态需水量,为...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国际上常用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几种计算方法:历史流量法、水力学法、栖息地法、综合法;在其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Montana、7Q10法和多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法。并利用上述三种方法计算了诺敏河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最终结果选用Montana法的计算结果。计算诺敏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诺敏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为流域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以解决河流生态问题与水量优化配置问题,提高流域的综合效益,处理好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增加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年内展布法更合理的计算季节性河流的生态流量,对原年内展布法进行了改进。以松花江支流西北河为例,基于西北河水文站1956-2016年逐月径流量资料,以90%保证率下各月的径流量代替各月最小径流量,并依据季节、丰枯月份、径流量3种标准分别划分时段,从而计算各划分标准下各时段的同期均值比,结合各月多年平均径流量进而对其生态流量进行计算,得到3种标准下最好的改进方法,使其与原年内展布法进行对比分析,并用Tennant法以及逐月最小径流法和90%保证率法对其结果验证。结果表明,3种标准下计算得出的生态流量与原年内展布法计算得出的生态流量年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总体趋势为:改进方法一(按季节划分)>改进方法三(按径流量划分)>原年内展布法>改进方法二(按丰枯月份划分);与Tennant法及其他水文学方法(逐月最小径流法、90%保证率法)进行对比,改进方法一计算的生态流量较原年内展布法有了较好的改善,其既能够满足鱼类繁衍生存的需求和河流生物生长的需要,又能够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态功能,因此对年内展布法的改进是合理可行的。综合来看,用改进方法一改进的年内展布法计算生态流量,更能体现河流的变化特征,更符合北方季节性河流生态流量的计算,更适用于西北河生态流量的计算,可以作为河流生态流量研究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R2CROSS法在南方小型河流生态流量计算中的适用性,分析了R2CROSS方法中湿周率参数的适用条件、典型断面的选择,以及其他水力参数的合理取舍,并提出优化建议。对于R2CROSS方法中的湿周参数,鉴于该方法中对浅滩式河流临界状态的假定前提,在受人类改造影响较大的河道断面中,湿周率参数适宜作为评价因素而非计算因素考虑;对于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两个参数,在逐一分析不同水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参数取值的优化方法:通过推求水深和流速间的量化关系建立了h 23~u曲线,配合同步约束区间,可以较为方便和快速的确定R2CROSS法中平均水深、平均流速参数的合适取值,并从多个断面中选择出适合生态系统水力条件的典型断面。  相似文献   

5.
流量测量是开展水文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的必要任务,有助于了解河流的水量变化,预测洪水风险,优化水资源分配。传统接触式测流方法装置布设复杂、测量效率低,以视频测流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方法极大地提高施测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对测流结果的误差分析不足,导致测流结果在水文分析与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存在风险。为分析视频测流误差,在通过视频图像法计算断面水位、时空图像法(Space-time Image Velocity,STIV)计算断面流速的基础上,假定单次测量的误差分布,推求了水位和流速测量误差、流量测算误差及其主要来源。并定义了误差平均带宽(EAB)来定量评估误差的大小。以栾川县养子沟流域为对象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位或流速快速上升阶段,测量误差区间较小;仅考虑水位的不确定性、仅考虑流速的不确定性,以及同时考虑水位和流速的不确定性时流量测量误差平均带宽(EAB)值分别为4.98%、10.83%和15.83%,流速测量不确定性对流量的影响比水位测量不确定性对流量的影响更大。考虑水位与流速不确定性影响的视频测流方法有利于提高流量测量准确性,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在需要对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为拓宽Tennant法的适用性,针对北方地区补水城市河流与未补水河流定位存在较大差异,提出了使用流量还原或还现的方法对不同类型河流流量进行修正,同时利用典型年流量代替多年平均流量并考虑了鱼类产预期最低流速,对Tennant法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Tennant法应用到小清河、沂河等河流,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Tennant法应用于未补水河流能够更好地反映天然水文情势,有助于保障河流流速及水面宽度、河水深度等生物指标的良性发展;应用于补水城市河流能够更好地体现了补水区河段的用水特点,易于满足流域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需求。综合结果表明:改进的Tennant法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同时兼顾了不同类型河流的需水要求,拓宽了Tennant法的适用范围,为河流生态基流量的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Imperial灌区进行了H-ADCP现场试验,同时采用便携式微型ADCP测验流量。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断面平均流速与指标流速的关系(数学模型)并用来计算流量。并且采用数值法(无需率定)计算流量。指标流速法和数值法计算水量与微型ADCP实测水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14%和1.64%。指标流速法和数值法计算的在H-ADCP采样期间(历时3h 44min)该渠道输运的总水量分别为17590.6m3和17949.31 m3,两者相对误差仅为1.0%。试验结果证明了指标流速法和数值法的有效性,表明H-ADCP为实现灌区在线流量监测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需水量的研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以蒲河流域为例,根据北方河流生态需水量在年型和年内的变化规律,分析河流生态环境功能。利用基流比例法和近10a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分别计算河道生态需水量和河道的自净需水量,得到生态基流范围在0.57~7.64m3/s;经分析得出保持河道需水量和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的河流最小生态基流量为0.57m3/s。试验结果可为流域规划和生态调度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水文部门对河流流速流量测量多种的要求,在旋浆式流速仪基础上,设计了以P98V51为核心的高性能低功耗智能流速流量仪系统,介绍了该仪表的原理和软硬件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上位机系统.应用表明,该流速流量仪实现了提高测量精度,降低仪表功耗,提高测量数据时效性,无纸记录,差水质条件下测量的要求.符合国家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河流生态径流,对维持河流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梧桐河主要控制站-宝泉岭站1951-2013年逐月天然径流为基础,采用逐月次最小(大)值法、频率排位法分别计算该站最小(大)生态径流,参考RVA法,以逐月频率法计算河流适宜生态径流阈值,运用Tennant法评价上述计算值,并分析河流生态径流满足程度;同时,分析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以及未来水利发展对河流生态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率排位法计算的最小、最大生态径流过程更利于维持河流生态健康和稳定;在非汛期的1-2月和12月,河流容易遭受极端流量条件,但大部分月份河流的流量条件对河流生境都是比较有利的;关门嘴子水库及关门嘴子灌区的建设会进一步提高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同时宝泉岭站断面4-11月的最小生态径流和敏感期(4-8月)正常生态需水可能得不到满足,未来可尝试通过关门嘴子水库及细鳞河水库的综合调度,以确保下游河流生境尽量处在一个较为有利的流量条件下。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流域科学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用信息扩散风险分析模型计算了北部湾经济区的水资源干旱风险率,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程度等方法对北部湾经济区6市水资源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1953—2010年崇左市和防城港市干旱风险率呈上升趋势;南宁市、玉林市、北海市和钦州市干旱风险率呈下降趋势。②1980年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的的干旱风险以上升为主。③南宁市、崇左市的多年平均干旱风险率比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城市大。④除了崇左市,其他5市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均有上升趋势,会增加北部湾经济区的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12.
液力减速器充液过程瞬态特性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得到紧急充液过程中的液力减速器瞬态内流场特性及制动外特性,基于瞬态流场计算方法建立了某型液力减速器相应的仿真模型。结合实际车用工况确定了入、出油口的流速,设置了精确的初始流场作为边界和初始条件,运用CFD技术对液力减速器紧急制动工况的充液过程进行流场分析及制动外特性仿真计算。以动轮初始转速2 640 r/min紧急充液过程为例分析了液力减速器流道内腔速度、总压、湍流动能分布特点,并对制动外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仿真误差为12.7%。表明仿真模型和方法较为合理、准确,瞬态流场仿真方法能更全面地反映液力减速器充液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流场内特性及制动外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半圆形渠道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揭示半圆形渠道沿壁面法线方向平均速度特征位置的分布规律,为非标准断面渠道测流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不同水力条件下渠道断面流速的量测结果,从流速分区理论出发,利用经典对数公式推导半圆形渠道断面测速法线上平均流速特征位置点的理论计算公式,考虑侧壁对摩阻流速的影响,基于测定特征位置的流速从而得到整个半圆形渠道断面的平均流速。【结果】本研究提出半圆形明渠在过圆心的测速法线上平均速度特征位置的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相比,该公式计算结果所得平均误差在10%左右,该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半圆形明渠测速法线平均速度特征位置的分布特性;沿测速法线方向分析半圆形明渠断面流速分布精度更高,流速分布规律的分析也更加合理。【结论】平均流速特征位置点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公式精度较高,工程中可通过测量特定位置的点的流速进而推求断面平均流速,达到快速准确确定渠道断面流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CFD技术的核电站上充泵全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核电站上充泵内部流动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采用Reynolds时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压力、速度耦合使用SIMPLEC算法,对1 000 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全流场的三维定常湍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上充泵各级叶轮-导叶内部的速度、静压以及湍动能分布图,并对其内部流动状态进行分析.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之上,对4级上充泵样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并且换算成12级实型泵的性能,将性能试验结果和模拟性能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轮、导叶间隙处出现局部低压区;叶轮出口和导叶进口交界区域速度分布不均匀,局部区域有逆流和旋涡,造成部分水力损失;叶轮出口和导叶进口处的湍动能较大,且分布极不规律,有较大的能量损失.从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得到上充泵内部流动水力损失严重的区域,为进一步优化上充泵的设计提供参考.数值模拟和试验两者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和换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景观生态学的“驱动因子-景观变化-生态影响”模型分析小水电开发带来的景观生态影响。在景观生态规划中,提出合理配置景观要素来优化小流域景观生态格局、结构和功能,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加强水电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并制定环境与生态恢复预案,预留足够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本底,保障河道环境与生态用水,重塑河流自然水文水力状态,挖掘其自我恢复能力。同时柔化处理自然基质、重新连接断裂河流廊道、恢复重建生物生境。  相似文献   

16.
挟沙水流中的泥沙颗粒运动是随机的,所以在水流中的某一位置的泥沙组成有粗有细,同时不同位置粗细颗粒的均匀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泥沙浓度及水流条件对泥沙颗粒均匀性沿垂向分布规律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泥沙浓度或者水流条件较小的情况下,非均匀系数沿垂向分布是逐渐增大的,即越接近床面,颗粒越均匀,非均匀系数越接近1.0,然而在浓度较高和水流条件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在床面附近出现了非均匀系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潜水搅拌机主要依靠经验来选型以满足工程需求的问题,将潜水搅拌机设计与轴流泵相结合,利用轴流泵的水力设计方法--流线法对潜水搅拌机进行设计.采用多面体网格和边界棱柱层网格的混合网格划分方式,经CFD数值计算验证,得到的初始模型水力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统计初始模型速度环量分布规律,通过改变潜水搅拌机的出口安放角来改变速度环量沿径向的分布,对叶片翼型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5种优化后的潜水搅拌机水力模型.在恒功率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性能评判标准,最终发现环量分布规律1是潜水搅拌机搅拌效果最佳的翼型特征.研究可为潜水搅拌机叶片优化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闸坝工程建设对北运河水量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运河流域闸坝工程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情势和水环境状况。以北运河重要水文站通县站1931—1990年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于闸坝修建前后水文情势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北运河干流关键控制性闸坝断面2004—2009年实测监测资料进行了水质评价,并对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闸坝工程拦蓄导致流量减少,其中4月份流量减少最明显,非汛期较汛期下降明显;北运河水体环境质量整体上较差,基本上均为超V类水体,上游和下游水质相对优于中游水质情况,其中水质指标氨态氮、高锰酸盐指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