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昌明 《乡村科技》2019,(5):109-110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包含多个内容,其中湿地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功能。雷州半岛滩涂面积近100 000hm2,属于少有的滩涂连接成片的区域,其湿地资源丰富,环境地质条件良好,为沿海鸟类的迁徙提供能量补给和栖息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森林植被连年减少,水资源被污染,珍稀动植物不断消失,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广东省雷州市生态现状出发,探讨雷州半岛恢复湿地生态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促进区域内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提高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何昌明 《乡村科技》2019,(5):109-110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包含多个内容,其中湿地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功能。雷州半岛滩涂面积近100 000hm2,属于少有的滩涂连接成片的区域,其湿地资源丰富,环境地质条件良好,为沿海鸟类的迁徙提供能量补给和栖息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森林植被连年减少,水资源被污染,珍稀动植物不断消失,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广东省雷州市生态现状出发,探讨雷州半岛恢复湿地生态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促进区域内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提高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何昌明 《乡村科技》2019,(5):109-110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包含多个内容,其中湿地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功能。雷州半岛滩涂面积近100 000hm2,属于少有的滩涂连接成片的区域,其湿地资源丰富,环境地质条件良好,为沿海鸟类的迁徙提供能量补给和栖息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森林植被连年减少,水资源被污染,珍稀动植物不断消失,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广东省雷州市生态现状出发,探讨雷州半岛恢复湿地生态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促进区域内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提高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宏忠 《中国农垦》2012,(12):55-57
海岸滩涂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间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和最具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海岸滩涂是受陆地、海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具有典型生态边缘效应的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发生环境变迁或导致局域生态系统的退化。  相似文献   

5.
许建林 《农技服务》2009,26(10):90-92
沼泽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维持系统。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阐述了湿地的作用,分析了晋江市湿地的现状,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被水淹没或含水饱和的土地,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丹江口市水系众多,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但是当前对湿地资源的滥开发及不合理开发,使得湿地资源破坏极为严重。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的生态旅游开发及其产业发展正好迎合了湿地开发的需求。通过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潜力,提出了适合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与社会发展及人类福祉关系密切。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影响,湿地正面临着面积减少、功能减弱、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也得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结合湿地属性及政策保障有针对性地对湿地进行保护与修复,对区域的湿地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湿地恢复理论及湿地恢复原则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主动恢复模式和被动恢复模式;从生境恢复技术、生物恢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植被恢复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湿地恢复的技术及案例,最后提出了出台政策、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鸿勇  张峰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62-6565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1959~2009年黑河流域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近51年来,黑河流域湿地气温、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近20年来增温、增湿趋势更加显著;气候变化使黑河流域地表向干旱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山区尤为显著;与气候密切相关的湿地生态环境也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具体表现为地下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减少、农业种植结构改变、气象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结论]该研究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生态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因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面积急剧减少,功能日益退化.如何合理地配置资源、营建可持续的生态景观体系,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生态潜能, 是湿地保护与恢复景观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生态规划理念、原则和细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用生态设计原理来构建湿地生态景观体系,达到保护、恢复和利用湿地的目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影响及其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将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影响,反过来湿地通过水文和物质循环来影响陆地水文循环、碳储积、局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的影响和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开展区域湿地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阐述了三江平原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平原温地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气候恶化;水土污染等;指出三江平原湿地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区域气候的变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口的压力等。提出了该区域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建立三江平原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理好工业、农业、城市化与湿地的关系;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小禹  林叶彬  杨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25-12427,12498
针对哈泥河高山泥炭沼泽湿地退化问题,在分析哈泥河湿地的区域环境背景与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提出对哈泥河高山泥炭沼泽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相关策略。研究发现,哈泥河湿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加剧,生态和水文功能下降。干扰主要来自以下方面:盲目开发利用湿地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动植物等生物资源、泥炭和泥炭藓丘采挖严重、环境污染对生态和水质影响严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湿地恢复、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俊华  张冰  杨耀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58-9261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和自然格局受到了严重威胁。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水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关键因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针对城市湿地景观所面临的问题,以郑州市为例,计算了不同水平年维系城市湿地健康发展的最低需水量。并据此对城市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进行评价,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利用提供基础。评价内容包括水质水量、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及鸟类。结果表明:白洋淀水量是影响其水质和生物种群的重要因素;与历史资料比较,白洋淀湿地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由于近年来的生态补水,白洋淀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出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对策:建立稳定的生态补水机制,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 为“地球之肾”。我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资源来进行保护,并且十分重视管理工作。近些年,我国出台 了多项关于湿地管理的政策,对这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与规范的作用。但是,湿地仍然在不断受到破 坏,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才能防止这种情况继续加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快速城镇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宜居生存环境的方法得到推广。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客观评价绿色空间的服务功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网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选取缓解热岛效应、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娱乐6种功能指标,采用径流系数公式计算、MaxEnt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价,识别区域不同服务类型的关键绿色空间位置并提出适宜的绿色空间类型,最后通过构建游憩绿道以及生态廊道加强绿色空间联系,完善绿色空间布局。结果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提供的服务差异划定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保育绿地7种绿色空间类型,新增6条绿道(195 km)连接平原与浅山区,在温泉镇、延寿镇、十三陵镇、峪口镇等村镇构建生态廊道,建立以目标动物保护为目的的线性绿色空间。结论绿色空间能够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加强落实浅山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归纳总结了其水文、水量、水质、水生生物和景观格局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曲线回归法分别分析了各生态环境要素的相关性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蒸发量增加,水质下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小,湿地景观向非湿地景观转化的比例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水文要素、水质与水生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流域用水增加及气候变化共同导致的入淀水量减少,是水质下降、湿地面积减少和浮游动物种类减少的重要影响因子。未来应加强生态补水,优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流域水污染深度治理,实施湿地生态修复与连通性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9.
蒙河拓浚工程是淮河治理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一,通过蒙河拓浚等工程措施,使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道达到设计行洪能力。该工程也是安徽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之一,通过分析拓浚工程对湿地公园维管植物、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监测和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以有效发挥湿地调洪蓄水、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