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来  赵子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178-1182,1200
[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塘培育大鳞副泥鳅亲鳅,采用人工催情注射、产卵、授精,水泥池网箱孵化、培育等方法,催产大鳞副泥鳅5 200组,人工繁殖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在70%以上,繁育大鳞副泥鳅鳅苗2 600万尾。  相似文献   

3.
于2009年5月17日至6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5次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催产种鳅314 kg,约21 980尾,获受精卵2 340万粒,得泥鳅水花苗1 850万尾。其催产率为68.3%~95.5%,平均值为84.2%;孵化率为56.8%~93.3%,平均值为81.21%。对种鳅筛选、抓捕器具、催产激素剂种配伍、产卵水流及水温等影响泥鳅人工繁殖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沙塘鳢室内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沙塘鳢繁育技术,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了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方法对沙塘鳢天然捕捞成熟个体进行室内繁殖研究。人工繁殖分别用催产剂HCG、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自然繁殖选择性腺成熟雌雄鱼按1.0∶1.2比例放入塑料箱中交配产卵,定期收集卵粒、统计产卵雌鱼数。[结果]注射HCG人工催产沙塘鳢雌鱼易发生流产现象,获得的受精卵在卵巢中分散粘附,孵化第2天卵粒开始发白、脱落,未孵化出鱼苗;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未获得受精卵。自然繁殖组中沙塘鳢自然产卵率70%,受精卵在鱼巢上粘附规则,经孵化获得鱼苗,孵化率50%。[结论]沙塘鳢宜采取自然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大刺鳅的规模化繁殖、生产和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注射催产激素对亲鱼进行催产,在一定水温(24~27℃)条件下对亲鱼进行人工挤卵,分析积温对大刺鳅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积温对大刺鳅的人工繁殖效率的影响非常大.若积温高于1 101.0℃ ·h或低于985.5℃·h,均不利于大刺鳅的繁殖;当积温介于1 027.5 ~1 046.0℃·h时,大刺鳅产卵量超过600粒/尾,受精率超过90%,孵化率超过80%.[结论]在进行大刺鳅人工繁殖时,应尽量控制催产积温在1027.5~1046.0℃·h.  相似文献   

6.
一、鱼苗生产 所需要的种苗,可采集自然繁殖的,经1年生长,全长约5厘米,体重2~3克的泥鳅.采集时间一般在3~4月份.若自行培育种苗,可进行人工繁殖. 泥鳅一般在2龄性成熟,5~8月份陆续产卵数次,每尾怀卵量在2 000~15 000粒之间,每年5~7月份(水温在25℃左右),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在8厘米以上的亲鱼进行自产或人工催产.成熟的雌体肚大柔软,略带红色,胸鳍短圆.  相似文献   

7.
张诚  张晓玲 《新农村》2007,(5):21-21
泥鳅营养丰富,素有“动物人参”之称,人工养殖前景看好。养殖技术要点如下。1·苗种繁殖(1)亲鳅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鳅4~9月分批产卵。人工繁殖鳅苗水温宜在22℃左右,选择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较多的个体作亲鳅。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  相似文献   

8.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达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000组,获卵5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 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0.
为贵州山区规模化生产台湾泥鳅种苗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6年采用人工催产技术对规格为17~19尾/kg和12~14尾/kg的雌亲鳅505.5kg进行了人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繁育台湾泥鳅种苗4批共840万尾,平均受精率70.25%,孵化率73%,种苗成活57%;2016年繁育种苗5批共1 640万尾,平均受精率93.40%,孵化率96.8%,种苗成活70%;2年共繁育泥鳅种苗2 480万尾,实现种苗销售产值224万元,利润89.6万元。在一定的亲鳅标准(8~10尾/kg)、科学合理的孵化设施(一槽一系统)以及育苗池(单池面积1 200~1 300m~2,池深1.4~1.5m,水位保持1.2~1.3m)条件下,贵州山区能较好地对台湾泥鳅种苗进行规模化人工繁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云南盘鮈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盘鮈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野生云南盘鮈采用混养驯化和单养培育方法,对比筛选4种催产剂组合,统计分析批量繁殖效果,并观察产卵行为和仔稚鱼发育情况。【结果】云南盘鮈卵大、数量少,繁殖力低,绝对怀卵量(F)与体质量(W)呈线性关系,拟合关系式为F=15.336W+103.01(R2=0.6267)。亲鱼培育的适宜温度为年水温7~25℃,注射催产剂(LHRH-A2+HCG+DOM)可使亲鱼自然产卵受精,11批次催产云南盘鮈929组,产卵201 866粒,孵化出鱼苗96 049尾,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68.47%、76.86%和53.1%;效应时间8~14 h;最适催产水温15~19℃。【结论】人工驯养条件下,云南盘鮈性腺可自然发育至成熟,人工繁殖增殖是云南盘鮈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野生泥鳅资源日益减少,台湾泥鳅养殖兴起,为满足市场对台湾泥鳅苗种需求,西双版纳州开展了台湾泥鳅人工繁育试验。采用注射鱼用类似物(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采集精、卵子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授精卵8 kg,640万粒;用孵化桶微流水孵化和静水两种方式进行孵化,孵出台湾泥鳅苗水花450万尾,孵化率70.3%;培育出5 cm台湾泥鳅苗343万尾,成活率76.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尾副鳅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雅安市青衣江段红尾副鳅的可量性状、年龄组成、繁殖特性等生物学进行初步研究。红尾副鳅的体长范围为6.98~15.41 cm,体重范围为2.10~21.00 g;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0.0184L2.5112,r=0.933。年龄可分为5个龄组,以3龄和4龄个体占绝大多数。红尾副鳅雄鱼的体长范围为6.95~15.41 cm,雌鱼体长范围为6.98~13.68 cm,体重范围为2.10~17.30 g,平均绝对怀卵量为340粒/尾。产卵前期Ⅲ期和Ⅳ期卵巢卵粒半径平均值分别为0.686和1.052 mm。  相似文献   

16.
对大鳞副泥鳅和青鳅秋季繁殖性能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得出了生长方程。结果表明,肥满度在两种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发现大鳞副泥鳅雌雄差异不显著(P0.05),而青鳅雌雄差异显著(0.01P0.05);性成熟系数分别为:大鳞副泥鳅6.56%、青鳅11.36%;相对怀卵量分别为:115.70粒/g、147.69粒/g;受精率分别为:90.62%和97.52%;而孵化率为92.45%和97.16%;结果显示:在秋季繁殖季节,青鳅在繁殖性能方面比大鳞副泥鳅要好。  相似文献   

17.
泥鳅稻田原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养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的稻田环形沟中,架设简易的泥鳅产卵孵化箱和育苗箱,进行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稻田原位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泥鳅人工催产率78.6%,受精率84.5%,共孵化出苗约18.24万尾,孵化率60.8%。经过13 d的培育后,获得规格5 cm左右的鳅苗2.90万尾,育苗成活率16.0%。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繁殖期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颡鱼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对繁殖期雌、雄鱼形态学特性,雌鱼的怀卵量、繁殖力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锦江河黄颡鱼在繁殖期的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重、体长均呈直线相关,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757粒/尾,平均相对繁殖力为74.38粒/g.  相似文献   

19.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20.
铁凌  华香 《农家科技》1999,(6):22-23
<正> 一、苗种繁育 1.亲自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因此人工繁育鳅苗宜在这段时间进行。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某部有一骨质薄片,集市上销售的泥鳅,粘液不多或蓄养囤积时间太久的均不宜作亲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