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类病牛在2次钙剂治疗后24h仍不能站立。该病常发生于产犊后2~3 d的高产母牛,其发病率虽然小于2%~12%,但此病导致死亡率和淘汰率相当高,占发病牛数的60%~70%,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夏季和初春较为多发。1病因高产母牛分娩前后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代谢变化较大,不仅可以发生以急性低钙血症为特征的生产瘫痪,而且同时伴有低磷  相似文献   

2.
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牛在2次钙剂治疗后24h仍不能站立,常发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是随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1发病原因1.1代谢性病因主要是血钙浓度过低,凡引起生产瘫痪的原因均可造成本病的发生。对生产瘫痪治疗不及时,钙剂量不足,并且又未及时追加钙用量时,常可发展为本病。生产瘫痪病牛卧地4~6h以上,就可引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受影响的主要是后肢,表现为肿胀、僵硬。另外,低磷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并发低血钙时,也可造成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4.
<正>1病因分析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临床症状以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消失、头颈转向一侧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第3~6胎的高产奶牛,在产后3天内多发,少数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数小时发病,初产母牛则几乎不发生此病。一般认为引起生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分娩前后血钙浓度急剧降低而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产后瘫痪 ,又叫生产瘫痪、乳热症 ,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此病常发生于高产母牛 ,特别是 3~6胎多发 ,且常发生于分娩后 12~ 72h。其临床特征为体温降低 ,卧地不起 ,四肢瘫痪 ,知觉丧失 ,伴有咽、舌部及肠道麻痹。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娩前后体内钙的代谢紊乱 ,血钙浓度急剧下降。1 血钙降低与生产瘫痪的发生实验研究表明 :患产后瘫痪的病牛血钙浓度都有明显下降 ,健康奶牛血钙浓度在 9~ 12mg ,而患病奶牛血钙一般在8mg以下 ,多为 2~ 5mg。目前普遍认为 ,分娩前后血钙急剧降低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多发于高产奶牛分娩时的代谢性疾病.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奶牛自身合成乳汁消耗,妊娠后期钙摄入量不足和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本病的典型表现是母牛分娩后无法站立.治疗方法以补充钙制剂为主,预防此病可以在妊娠后期与围产期增加钙的摄入.本文对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进行了阐述,以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1病因分析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临床症状以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消失、头颈转向一侧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第3~6胎的高产奶牛,在产后3天内多发,少数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数小时发病,初产母牛则几乎不发生此病。一般认为引起生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分娩前后血钙浓  相似文献   

8.
母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容易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缺乏钙、磷等矿物质造成的。母牛产后瘫痪主要发生于高产母牛,且该病全年四季皆可发生,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牛产后瘫痪一般发生在母牛分娩后3 d以内。一旦出现该病,母牛会表现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呼吸减慢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母牛被淘汰,对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母牛分娩后瘫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的综合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瘫痪是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四肢瘫痪而卧地不起,此病常发生在5-8岁高产母牛的分娩前后,且群体发病少,多呈散发性,它的发病率约占成年母牛的3%-7%,经过治疗康复的奶牛,产奶量减少10%,寿命缩短3-4年,此外生产瘫痪还易发酮病、难产、胎衣滞留、乳房炎等多种围产期疾病,给奶牛业的发展造成很  相似文献   

10.
吴曦 《广东奶业》2004,(3):27-27
奶牛产伤性瘫痪是奶牛躺卧不起综合症的一种。它多由妊娠后期饲喂精料过多,胎儿生长过于迅速体重较大或胎位不正,产道开张不完全,分娩时强行拉出胎儿,以致胎儿压迫产道,使坐骨神经、闭孔神经、胫神经损伤,而导致母牛产后发生瘫痪。此病多见于初产牛。本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常因治疗不当、疏于护理,淘汰率极高。笔者近年临床治疗11例,其中治愈7例,淘汰4例。现将诊治情况及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舍饲养高产奶牛更易患此病,一般发病率为母牛总数的3%~5%,2008年某镇共发生13例,下面就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4.
母牛产后瘫痪中兽医称产后风,即胎风,是母牛在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代谢性疾病。本文从病因、症状、诊断、预防治疗等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母牛肥胖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牛肥胖综合征是由于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母牛妊娠期过度肥胖,临床上以食欲废绝、衰弱、喜卧、心率加快、昏迷、严重的酮血症、高病死率等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分娩前的肉用肥胖母牛或分娩后的乳用肥胖母牛多发。此病又称为牛妊娠毒血症或牛脂肪肝病。与母羊妊娠毒血症相类似。  相似文献   

16.
奶牛卧地不起综合症是指奶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它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个症候群。最常发生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发生率约2%-12%,但此病导致的死亡率和淘汰率约占发病奶牛总数的60%~70%。临床上遇到的奶牛卧倒不起综合症,按生产瘫痪进行治疗后多可痊愈,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用药后,精神状态虽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站立。奶牛分娩前后由于胎儿生长迅速,对营养需求较高,而此时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体内矿物质代谢障碍,尤其是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糖血症等与该综合症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对41例卧地不起综合症的奶牛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进行诊断时发现有34例是由于代谢性因素所导致的,约占奶牛总数的82.93%。其中单纯低血钙症11例,  相似文献   

17.
牛产后瘫痪症在临床上是常见病。此病多见于胎次较多(第三胎以上)、较瘦弱的母牛。病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是因分娩前后血钙浓度剧烈降低所致。在中兽医认为是因产后外感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此病以急性型多见,如不及时治疗,牛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8.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常见营养代谢疾病。病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走路不稳,常卧地不起,甚至四肢瘫痪或者昏迷等特征。奶牛多数在产后三天患病,高产牛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体温降低、食欲不振、精神忧郁、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并伴有咽、舌以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病。阐述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及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中兽医称为产后风,是奶牛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病牛主要临床特征是精神沉郁、肌肉无力、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体温下降,消化道麻癖及血钙降低,少数病牛发生瘤胃臌气,此病常发生在3~5胎次的高产乳牛,产后48h多发,但二产奶牛在72h后也有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