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整理中国第一个海水珍珠养殖场的历史资料,详细论述了中国第一批马氏珠母贝人工养殖珍珠的诞生和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实现突破的过程,以此文致敬为中国海水珍珠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前辈.  相似文献   

2.
2、我国海水珠养殖的分布 海水珍珠母贝是热带,亚热带软体动态,养殖范围主要在我国广东、广西以及海南岛地区,统属南珠家族,以马氏珠母贝产量最大。1998年山东地区曾经有3000千克产量,目前基本没有生产(见图2)。由于产地相对集中,我国海水珍珠产量重复统计的现象较少。  相似文献   

3.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又称合浦珠母贝,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它以生产海水珍珠(南珠)而闻名于世。2003年以来,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着手进行了"珍珠贝育种规划(Pearl Oyster Breeding scheme,POBs)"  相似文献   

4.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主要用于生产规格6~8毫米的有核珍珠,其培育的珍珠被称为"南珠"。近年来,不少育苗场在马氏珠母贝育苗过程中出现浮游幼虫死亡率高、变态率低、后期贝苗"掉板"等现象,导致育苗产量低、失败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渔业》2013,(2):65-65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 Dunker,也有用Pinctada fucata Gould),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目前,我国培育“南珠”的主导品种为杂交贝或其后代,该贝虽然生长快、壳型大,但壳薄、软体部瘦小,插核后死亡率高、留核率低,不是适宜的植核母贝。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仅是一个采捕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也是人工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我国目前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是合浦珠母贝,但其个体小,养出的珍珠也小,经济价值不如大珠母贝。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生产海水珍珠的母贝主要是双壳纲、异柱目、珍珠贝科的两个属的一些种,即珠母贝属的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等。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氏珠母贝是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近年来,由于近亲繁殖,种群退化,贝体越来越小,致使培育的人工珍珠颗粒也越来越细。为了改良品种,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马氏珠母贝苗,我们从1982年起,进行激光育苗研究,并于1987年结合生产试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0,(3):65-65
近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陵水县新村港南海水产研究所陵水试验站养殖基地,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马氏珠母贝优质珍珠养殖技术与示范”课题进行了现场测试。根据试验记录,养殖选育的优质马氏珠母贝中贝和大贝30万只,  相似文献   

9.
湛江市年产海水珍珠10多吨,约占全国的2/3。主要是利用马氏珠母贝来生产珍珠。现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本人的体会,撰写本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海水培育珍珠所采用的母贝多为马氏珠母贝和珍珠贝科的一些种类。鲍鱼培育珍珠在国外虽有试验,但均未形成专业的育珠养殖。鲍鱼的珍珠层较其它贝类色泽鲜艳,美丽稚致;在医药方面又为名贵的“石决明”药材。为了促进我国北方珍珠培育业的发展,我们用皱纹盘鲍进行了育珍珠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用171个鲍鱼分三个部位施术,有51.5%的个体在珠核面上形成珍珠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贝壳珍珠质颜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小片贝的珍珠质颜色直接影响育珠贝所产珍珠的颜色。每个合浦珠母贝的珍珠质颜色都有自己的颜色特征值,即三刺激值和颜色参数。试验选择16个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用CSE成像分析色度系统测量并比较各家系左壳内侧外缘珍珠质颜色参数Lab和三刺激值,以筛选适合做插核小片贝的家系。珍珠质的颜色参数明度(L)为98.586~105.234,其中F16家系的明度最大,F3家系的明度最小;a(红绿色品)为-0.967~-6.577,b(黄蓝色品)为5.915~11.237,F14家系色品最偏向于绿色(-a),F16家系色品最偏向于黄色(b)。F3和F14家系贝壳外缘珍珠质的色差(ΔEab)最大(7.885),肉眼能明显觉察。16个家系的合浦珠母贝都属于白色系列,其中离白光中心最近(a2+b2最小)且个体颜色集中的F1家系最适合用作小片贝来选育培养。  相似文献   

12.
马氏珠母贝池塘育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0,(5):35-36
目前,海水珍珠人工养殖都在自然海区进行,受各种自然环境因子制约较大,影响了珍珠养殖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为探索池塘养殖海水珍珠技术,我们于1996年和1997年在北海市竹林海水鱼类养殖基地进行了池塘浮筏吊养马氏珠母贝育珠技术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面积220亩,一口,不规则形,池深3.0m,池底平坦,泥沙底质,池堤为石头水泥勾缝结构,设进排水门各一座,排灌方便。2.水源:靠潮差纳排自然海水。海水比重1.015~1.022,水深50~80cm,pH值8.0~8.5,水温年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马氏珠母贝养殖技术规范亲贝》广东省地方标准制订的立项背景、总体思路、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和标准的结构与准则研究。对马氏珠母贝亲贝来源、亲贝特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填补了国内珍珠养殖标准制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产生的3个子一代群体(BB1、DD1、SS1)和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产生的3个子一代群体(BD1、BS1、DS1)的11个形态性状、壳厚指数、壳重指数和肥满度。壳厚、壳重、总体重和绞合线深与壳长幂值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壳宽和绞合线长与壳长对数值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为解决我国海水珍珠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马氏珠母贝选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力,兼顾提高珍珠的质量。壳长、总体重和壳重应该在马氏珠母贝选育过程中作为指示生长速度的主要形态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湛江市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猛,育苗技术不断提高,生产上应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但是,有关马氏珠母贝育苗的技术很少报道。笔者于1994年上半年在广东海康县北和镇盐庭孵化场进行马氏珠母贝育苗技术指导,利用360米^3育苗水体培育出贝苗6000万粒(规格为1000~3500粒/克),  相似文献   

16.
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进行了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在河口内湾进行插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和后期育珠管养,在池塘进行术后休养和前期育珠管理,以避开台风和河口内湾的淡水期.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87.4%,留核率达78.2%;育珠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73.6%,收获时成珠率为29.5%,插核万贝收珠1.96 kg.与传统育珠模式相比,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及珍珠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贝龄对马氏珠母贝植核贝生长、成活率和育珠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速长系F2为材料,分析了贝龄对植核贝生长、成活率和育珠性状影响。实验设2.0龄贝植核组(A)、2.0龄贝对照组(B),1.5龄贝植核组(C)和1.5龄贝对照组(D),按照常规技术进行插核手术与海区养殖,育珠期为450 d。在插核后第15、30、60、180、270和450天,比较各组的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差异;在插核后270 d和450 d,比较A和C组留核率、珍珠层厚度、优质珠率和珍珠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插核后第15、30、60、180和270和450天,4个组的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和D组的成活率显著大于A和B组(P<0.05),C和D组的体质量日增长率显著大于A和B组(P<0.05)。在插核后第270天,A和C组的留核率、珍珠层厚度和珍珠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和C组间优质珠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插核后第450天,C组留核率、珍珠厚度、优质珠率和珍珠产量均显著大于A组(P<0.05)。结论认为,利用低龄贝进行插核育珠明显提高植核贝的留核率、成活率和珍珠层厚度,从而能够提高珍珠质量。本研究旨在为合理设计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合浦珠母贝深水浮筏式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浦珠母贝采用深水浮筏式吊养,从幼贝到插核贝成活率为38.2%,而传统的浅水立桩式平养成活率仅9.8%。深水浮筏式养的合浦珠母贝生长快,缩短了珍珠养殖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测定法对制备的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具一定抑制活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制活性.利用胰蛋白酶对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水解后,其抗菌活性消失,表明其中抗菌成分为蛋白质.将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在不同温度(37~95 ℃)和不同pH(2.5~5)保温,发现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热及酸耐受性较强.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在低浓度无溶血活性.该抗菌组分在马氏珠母贝的免疫防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黑壳病造成马氏珠母贝肉成份的变化,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正常马氏珠母贝和黑壳病马氏珠母贝肉的挥发性成份进行分析,正常马氏珠母贝肉检测出58种,黑壳病贝肉检测出59种。但黑壳病贝肉中仅有7种化合物与正常贝肉的挥发性成分相同。在黑壳病贝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二十一烷和十八醛,分别为18.52%和17.95%,但在正常贝肉未检出。其次,采用茚三酮作柱后衍生试剂测定氨基酸的方法检测正常马氏珠母贝和患黑壳病的马氏珠母贝肉中牛磺酸的含量,结果分别为72.47mg/g、72.75mg/g,牛磺酸含量基本一致。通过分析黑壳病引起马氏珠母贝体内挥发性成分和牛黄酸成分变化,为研究马氏珠母贝患黑壳病的病变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