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生长因子 1.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包括IGF-Ⅰ和IGF-Ⅱ,是一类广谱的促生长因子,化学结构与胰岛素类似,为同源的单链多肽。生长激素(GH)的许多生理学作用是间接的,期间主要经由IGF—Ⅰ介导。IGF—Ⅰ的作用由一系列至少6种结合蛋白质所调节。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及其受体(IGFR)mRNAs在绵羊发情周期早期卵巢、子宫和输卵管中的表达,探讨绵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其发育环境——生殖道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泌及其作用,取绵羊发情周期早期卵巢、子宫和输卵管,经固定、切片、免疫染色,观察IGFs mRNAs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同时用RT-PCR技术研究了各组织中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 m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s mRNAs在绵羊发情周期早期的卵巢、子宫和输卵管中都有表达,4种因子表达模式相似:在卵巢中,IGFs主要定位于卵泡颗粒细胞,间质细胞亦有少量表达。在输卵管中,上皮细胞免疫染色呈阳性;在子宫中,腺细胞及上皮细胞的阳性信号强于固有层。RT-PCR检测表明IGFs mRNAs在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s),主要包括 IGF-Ⅰ 和 IGF-Ⅱ,是一类广谱性的促生长因子,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原类似,为同源的单链多肽。 IGFs在组织或血液中均与 IGFs结合蛋白( IGF- binding proteins,IGFBPs)相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IGFs有许多生物学功能,同时, IGFs生物学功能的发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以及营养状况,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 调节 IGFs的水平,从而使其适应生理状况的需要。 1 IGFs的生物学功能 1. 1 IGFs对代谢的影响 有关 IGF-Ⅰ 的蛋白质代谢效应报道很多…  相似文献   

4.
机体的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轴由GH系统和IGFs系统构成,可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生长发育、调控生理代谢,在机体生长发育调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明确棘腹蛙GH/IGFs轴的功能结构和进化特征,为棘腹蛙生长发育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对棘腹蛙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与两栖类模式动物的多重序列比对发现,棘腹蛙GH、IGF-Ⅰ和IGF-Ⅱ的功能结构域严格保守,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IGF-Ⅱ的N端呈简缩进化趋势。2)遗传进化聚类分析发现,棘腹蛙IGFs与两栖动物聚为一支,并与硬骨鱼相对近缘,说明IGF-Ⅰ和IGF-Ⅱ进化地位相对原始;棘腹蛙GH则与蛙类、鱼类等水生动物相对近缘,暗示该基因具有趋同进化趋势。3)为进一步明确上述基因的特异性功能位点,利用Swiss-model server软件解析其蛋白质结构,最终确定IGF-Ⅰ的THR52、LEU53、PHE72、PHE73、SER74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IGF-Ⅱ的TYR81、LYS82、LYS83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GH的PHE208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由此可知,棘腹蛙GH/IGFs轴的主要基因相对保守,但与已知模式物种相比,存在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可作为后期棘腹蛙GH/IGF轴功能研究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s-Ⅰ)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家族成员之一,是生长激素发挥促生长作用的主要介导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家禽IGF-Ⅰ基因的结构、IGF-Ⅰ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IGF-Ⅰ与体重体型、屠宰性能、产蛋性能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家禽IGF-Ⅰ基因与经济性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1)肝脏中IGF-Ⅰ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表达量均是90日龄时最高;肝脏中则出现品种差异,长白猪180日龄时最高,而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2)肝脏中IGFBP3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IGFBP3基因表达量均是1日龄最高,蓝塘猪1日龄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日龄与90、150和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表达规律出现品种差异,蓝塘猪90日龄时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与1、27和150日龄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50日龄最高,各阶段差异不显著。(3)各阶段肝脏中IGF-ⅠR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大,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长白猪27日龄时最高。肌肉中表达规律基本一致,均是出生时最高,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4)3个基因比较,蓝塘猪肝脏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和肌肉中IGF-Ⅰ基因均是9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肌肉中IGF-ⅠR和IGFBP3基因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长白猪肌肉中3个基因表达规律相似,表现出生长前期表达量较高,后期下降的趋势,而肝脏中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IGF-Ⅰ表达和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之间的关系,采用qRT-PCR检测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培养、qRT-PCR、MTT法检测IGF-Ⅰ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春期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量最高;添加IGF-Ⅰ后,乳腺上皮细胞IGF-ⅠR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提高,β-酪蛋白表达增加。研究结果表明,IGF-Ⅰ可通过促进IGF-ⅠR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提高乳中β-酪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包括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两个基因.IGFs在调控动物胚胎期生长、动物生后期生长以及生殖系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IGFs的生长介素假说、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等.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肽(BioactivePeptide,BAP)是一类分子量较小,在构象上较松散,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肽类物质。活性肽分布广泛,例如动物的乳汁、胸腺、脾脏、胰腺等均含有丰富的活性肽。许多研究表明,乳中含有大量自然存在的生物活性肽眼1演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胰岛素,IGFs是一类刺激生长发育和细胞分化的调节因子,包括IGFⅠ和IGFⅡ。EGF是一种强有力的细胞分裂促进因子,能促进多种类型的细胞分裂和增殖。TGF包括TGFα和TGFβ两种,TGFα对皮肤厚度、胃肠道细胞、血管…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于1978年被正式命名,并且明确了它由IGF-1和IGF-2两部分组成。IGF-1是一种受生长激素调节的单链多肽,由7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7649,其结构有45%与胰岛素相似。IGF-1有种系稳定性,所有哺乳类动物的IGF-1结构与组成基本相同。人类IGF-1的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由6个外显子和多个内含子构成,可在全身各处表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二因子试验设计,饲粮中不同水平蛋氨酸(0.45%、0.60%)和赖氨酸(1.00%、1.20)对0~4周龄农安籽鹅生长性能、肝脏中的IGF-Ⅰ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胰岛素(INS)的影响,利用最佳蛋氨酸和赖氨酸组合设计出饲粮氨基酸模型。不同蛋氨酸水平对鹅的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中的GH、IGF-Ⅰ和INS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脏中IGF-ⅠmRNA表达量影响不显著(P〉0.05)。0.60%蛋氨酸水平时,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血清中IGF-Ⅰ的含量最高。不同赖氨酸水平对鹅的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清中的GH、IGF-Ⅰ和INS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脏中IGF-ⅠmRNA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1.0%赖氨酸水平时,血清GH、IGF-Ⅰ、INS的浓度及肝脏中IGF-Ⅰ表达量最高。蛋氨酸与赖氨酸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料重比、血清中的INS浓度影响显著(P〈0.05),对肝脏IGF-Ⅰ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0.01)。0~4周龄农安籽鹅最适宜生长发育的饲粮氨基酸模型为:赖氨酸100、蛋氨酸60、胱氨酸27、苏氨酸69、异亮氨酸70、亮氨酸161、精氨酸115、缬氨酸81、组氨酸47、酪氨酸65、苯胺酸92、色氨酸7。  相似文献   

12.
前体脂肪细胞是定向的干细胞系,其增殖与分化受诸多因素影响,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意味着可能成功控制脂肪发育。本文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前体脂肪细胞,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用细胞计数、生长曲线绘制、细胞倍增时间测定以及MTT比色的方法研究IGF-Ⅰ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控制脂肪发育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IGF-Ⅰ可以显著促进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缩短倍增时间。IGF-Ⅰ浓度80ng/mL为适宜浓度,倍增时间由67.49h下降到44.24h。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49-155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鹿茸软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分别添加IGF-1重组蛋白、IGF-1受体抑制剂(PQ401)和IGF-1重组蛋白,同时构建IGF-1过表达载体并合成siRNA,转染鹿茸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去分化标志分子ColⅠ表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IGF-1重组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增加,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下降,添加PQ401后,IGF-1抑制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减弱;转染IGF-1过表达载体后,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转染IGF-1siRNA后其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果表明,IGF-1可能在鹿茸软骨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讨无血清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将UC-MSCs和BMECs按1:2直接共培养,对比单纯培养的两种细胞,48 h时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IGF-Ⅰ浓度水平,再利用Transwell小室将两种细胞分离培养,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各组细胞IGF-ⅠR、IGF-Ⅰ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共培养中IGF-Ⅰ浓度显著高于UC-MSCs组(P < 0.05),极显著高于BMECs组(P < 0.01);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 mRNA表达值均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1),BMECs/UC-MSCs组显著高于UC-MSCs/BMECs组(P < 0.05);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R mRNA表达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5;P < 0.01),BMECs/UC-MSCs组较UC-MSCs/BMECs组差异显著(P < 0.05)。综上,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UC-MSCs和BMECs共培养可显著提高IGF-ⅠR及IGF-Ⅰ mRNA表达,IGF-Ⅰ浓度水平和IGF-ⅠR m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IGF-Ⅰ主要存在于UC-MSCs中。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s—I)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家族成员之一,是生长激素发挥促生长作用的主要介导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家禽IGF—I基因的结构、IGF-I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IGF-I与体重体型、屠宰性能、产蛋性能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家禽IGF—I基因与经济性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讨IGF-2及IGF-1R蛋白质在子宫蓄脓的表达及与子宫蓄脓发病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19例子宫蓄脓(试验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GF-2及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IGF-2和IGF-1R在蓄脓子宫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P<0.01)。对子宫蓄脓组中IGF-1R与IGF-2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GF-1R与IGF-2之间低度相关(=0.4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GF-1R与IGF-2之间高度相关(=0.927)。结果提示,IGF-2阳性表达上调及IGF-1R的异常高表达,在子宫蓄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水貂皮肤和毛囊发育机理,试验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水貂毛皮成熟期皮肤及毛囊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Ⅰ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貂皮肤表皮细胞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都有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的强阳性表达,3种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呈空泡状未见到阳性染色,呈苏木精复染的蓝色,皱褶区域和表皮下胶原结缔组织出现了阳性染色为非特异性阳性结果。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在水貂皮肤表皮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广泛表达,直接参与调控皮肤和毛囊的发育。表明EGF、IGF-Ⅰ和IGF-ⅠR基因在水貂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皮层颗粒(CG)单层分布于质膜下做为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标志,利用CG荧光染色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组合对水牛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影响。结果发现:(1)添加不同浓度的EGF(10、20、30、50ng/mL)都可以提高胞质的成熟率,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皮质颗粒的分布随着EGF浓度的升高逐步由中间分布向皮层分布转变;(2)在成熟液中添加IGF-130ng/mL时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胞质的成熟率;皮质颗粒的分布随着IGF-1浓度的升高逐步由中间分布向皮层分布转变,在添加IGF一130ng/mL时,在皮层分布最好,随着IGF-1量的进一步增加,皮质颗粒又向中间分布转变;(3)添加20ng/mL EGF+30ng/mL IGF-1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高于添加30ng/mL的IGF-1组,显著高于添加20ng/m LEGF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EGF和IGF-1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长试验、免疫放射分析和定量PCR方法,观察了生长猪血液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3)数量的变化和IGF—Ⅰ基因在肝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每1kg饲料中添加125-250mg铜,能够上调IGF-Ⅰ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促进生长猪循环血液中IGF—Ⅰ浓度的增加。试验结果证实,铜是通过促进生长激素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相关因子的合成和分泌来发挥促生长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IGF-Ⅰ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代谢过程,而其表达是受STAT介导的,该通路最终受到生长激素(GH)的调控。生长激素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激活JAK家族,使得STAT家族成员,特别是STAT5磷酸化。磷酸化的STAT5进入细胞核内,与IGF-Ⅰ基因上的STAT5结合位点结合,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IGF-Ⅰ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的局部组织,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作者对动物生长轴中STAT和IGF-Ⅰ的组成、功能以及STAT调控IGF-Ⅰ表达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