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新鲜桑椹干燥加工后不仅可以延长桑椹产品的货架期,且便于运输和贮藏。利用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对新鲜桑椹进行干制加工,研究桑椹利用真空微波干燥的特性,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微波功率、物料装载厚度)对干燥样品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理化性状及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据此确定真空微波干燥技术用于桑椹加工的最优功率为3.0 k W,最优物料装载厚度为30 mm。在此工艺条件下,干燥样品的色泽保持能力优(色差ΔE为2.265),复水性好(复水比为2.387),咀嚼性、弹性佳(咀嚼性为372.5 m J、弹性为0.696 cm),功能活性成分保留效果好(总花色苷质量比3.22 mg/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比4.78 mg/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质量比4.21 mg/g、1-脱氧野尻霉素质量比0.53 mg/g,抗氧化能力0.37μmol/g)。利用真空微波干燥技术进行桑椹采后干制加工,与热风干燥加工比较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干制产品品质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桑叶的干燥加工工艺对干燥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应用热风平穿流设备对桑叶进行低温干燥加工,以桑叶的干燥速率和复水性作为考核指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温度、风速、载料量、热烫预处理时间等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桑叶热烫时间能够提升桑叶的复水性,烘干温度和载料量是影响桑叶干燥进程的主要因素。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热烫预处理时间2.0 min,载料量0.57 kg/m~2,温度65℃,风速3.0 m/s。对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桑叶干燥耗时1.0h,干燥系数为0.059 7,复水值为3.18,说明采用热风平穿流设备及上述优化工艺条件对桑叶进行低温干燥加工,干燥效率较高,并能较好地保持桑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桑叶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是营养均衡的优质蛋白质资源。以桑叶粉为原料提取蛋白质并制备蛋白粉,选择桑叶干燥方法、桑叶蛋白浸提剂种类、桑叶蛋白提取液中的蛋白质沉淀分离方法等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将桑叶自然晾干粉碎,以5 g/L Na OH溶液作为浸提剂,设定料液质量浓度为40 g/L,经超声波处理20 min后在40℃下浸提1 h获得桑叶蛋白提取液,再以1 mol/L HCl沉淀分离蛋白质,可使桑叶蛋白质的提取率达到14.42%,其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可达49.58%,冷冻干燥获得的桑叶蛋白粉中总黄酮与多糖的质量比分别达到60.97 mg/g和12.32 mg/g。采用上述优化的工艺技术条件,可以提高桑叶蛋白质的提取率和制备出品质较优的桑叶蛋白粉。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合加工脱水桑叶菜的专用桑品种和建立脱水桑叶菜的品质评价体系,分别对15个桑品种新鲜桑叶制作的脱水桑叶菜的品质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对不同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脱水桑叶菜的11项品质性状指标中多酚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9.29%),代表色泽的L*值变异系数最小(仅为3.80%),且各项品质性状指标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其中L*值、b*值、可溶性糖含量和复水比4项指标与其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其中的7个重要品质性状指标归为感官因子、营养因子和辅助因子3个主成分;运用层次聚类法可将15个桑品种的脱水桑叶菜分别聚成色泽、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突出的3个类群。根据综合评分筛选出北东2、紫城2和英沙3共3个适宜作为生产脱水桑叶菜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5.
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桑叶多酚有消除机体内自由基毒性的作用,为桑叶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价值的成分之一。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中原料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原料的质量浓度、原料溶液pH值、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条件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桑叶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各因素中,对桑叶多酚得率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原料溶液pH值>原料的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70%乙醇作原料溶剂,原料质量浓度0.025g/mL,原料溶液pH值4。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酚的质量比为16.11 mg/g。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拓桑叶粗蛋白的食用性,筛选桑叶粗蛋白含量较高、加工性能较好的桑品种,以来自不同原产地的4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桑叶为材料,对桑叶干燥方法、粗蛋白浸提剂、粗蛋白沉淀干燥方法等制备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桑叶粗蛋白较优制备工艺是:桑叶自然晾干粉碎,按照料液质量浓度为40 g/L,用5 g/LNaOH溶液并在超声波功率40 Hz条件下常温浸提20 min,然后40℃水浴1 h,收集上清,以1 mol/L HCl在等电点(p H 3)条件下沉淀分离蛋白质。来自4个桑品种的烘干桑叶粗蛋白粉的蛋白粉得率、粗蛋白含量、总氮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桑品种大10的桑叶粗蛋白粉品质较佳,其粗蛋白粉得率为15.30%,粗蛋白和总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4.07%、8.65%。相较于烘干桑叶粗蛋白粉,冻干桑叶粗蛋白粉显现出更好的风味特性。对4个桑品种的冻干桑叶粗蛋白粉的加工特性进行比较,挑选出加工特性较好的大10冻干桑叶粗蛋白粉,其溶解指数、持水率、持油率、起泡率、泡沫稳定率、乳化活力指数及乳化稳定率分别为78.7%、64.0%、4.9 m L/g、72.0%、62.3%、4.0 m2/g、43.6%,重金属Pb、Cd含量也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用桑品种大10的桑叶可制备食用级优质植物蛋白粉。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干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人工干燥苜蓿的水分、密度、摆放方式和人工辅助干燥方式4个因素进行人工鼓风干燥处理,设计L9(34)正交试验,监测高水分苜蓿草捆的湿度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处理营养物质、相对饲用价值和经济指标.对比分析结果可知:自然晾晒苜蓿干草时,营养物质损失严重;苜蓿高水分打捆后人工继续鼓风干燥处理有利于保存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其中水分为30%~35%、密度为120kg/m3、间隔20cm摆放、两台鼓风机每日鼓风干燥3h为最优组合,所得苜蓿草捆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拉丁诺”(Ladino)白三叶为供试材料,研究NaCl对PEG(聚乙二醇6000)水分胁迫下白三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活性氧成分、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防御及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外源NaCl能显著提高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有效降低叶绿素的分解;通过增强水分胁迫下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 cycle)关键酶活性,维持了细胞内显著较低的活性氧、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缓解了胁迫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性伤害;50 mmol/L NaCl对正常水分条件下白三叶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外源NaCl预处理使水分胁迫下白三叶叶片内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NaCl显著提高白三叶的抗旱性与增强胁迫下白三叶抗氧化防御系统密切相关,并非促进了植物体内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而可能像其他旱生植物一样是通过富集Na+提高其渗透调节能力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紫一号桑树的桑椹鲜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热风、远红外3种不同干燥方式,通过测定不同干燥方式桑椹花色苷、总黄酮、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变化,旨在为桑椹的深度研究与精深加工提供理论研究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桑椹干物质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以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桑椹干果中的花色苷、总黄酮、总糖、还原糖等活性成分的保持率最高,损失最低,果形保持最好;而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的损失率则较高,对桑椹干果的综合品质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桑叶用热水烫漂后放入聚乙烯袋中立即放入冰箱内贮藏,然后将这些桑叶喂蚕以评价其饲料价值。用热水烫漂桑叶以防止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对细胞的机械损伤及细胞内含物的渗出,它也使由冷冻及冷藏而有活动的水溶性氧化酶停止活动,在100℃沸水中烫漂30秒是最适宜的,在这种情况下叶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减少。但大约20%的碳水化合物会溶于热水中。通过放在聚乙烯袋中贮藏的防干的桑叶即使冷藏120天其含水份仍可保持70—75%。作杂交用的亲本蚕用经贮藏的桑叶饲养可以成熟和产卵。对桑叶的贮藏方法,过去已有过不少研究,其中包括煮沸法(宫坂,1938;沚谷,1938)、热干煮沸法(中岛,1956),冷冻法(今井,1961),真空冷冻干燥法(鹫田,1965),压缩空气贮藏法(反田,1971),以及蒸煮粉化法(四方,1977)等。然而,这些方法除了用于制备桑叶粉混合人工饲料外,其它并没有被应用。我们做过冷冻贮藏方法的试验它能保持桑叶接近新鲜叶的状态而只需要相对少的贮藏空间。如上所述,Imai(1961)已报告过用简单冷藏桑叶的方法。可是,他的方法使经过贮藏的桑叶的颜色在解冻30—60分钟后变成黑褐色。我们在包扎冷藏之前烫漂桑叶,以保持叶质。贮藏从30天至120天,把叶从冰箱取出,每天喂蚕一次,从一龄饲养到产卵,所获得的结果总结于本报告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叶乌龙茶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对上述重要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晒青18 min、摇青3次、220℃杀青、包揉6次、90℃炒干的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保健成分保留率相对较高,香气成分形成的风味较好,具有良好的桑叶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将人参皂苷与复乳佐剂结合,制成W/O/W型人参皂苷乳免疫增强剂。利用HPLC对人参皂苷复乳中3种单体成分检测条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条件。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人参皂苷浓度为0.5 mg/m L复乳中每毫升含人参皂苷Rg1 17.82~23.68μg、人参皂苷Re 27.82~33.68μg、人参皂苷Rd 16.82~23.08μg,均符合药典对人参皂苷Rg1、Re和Rd的含量要求。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稳定可行,可有效控制人参皂苷复乳佐剂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程嘉翎  肖龙云  张波 《蚕业科学》2006,32(4):577-579
改善桑叶茶的品质,有望促进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此研究了外源硒对桑叶中硒及若干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分别对3组桑苗施用0.25、0.5、1.0mg/L Na_2seO_3溶液,并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培养1个月后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施用亚硒酸钠的浓度与桑叶中的硒含量成正相关,其中1.0mg/L Na_2seO_3处理组桑叶中的硒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桑叶鲜物质中硒的含量由0.39μg/g上升到5.36μg/g;0.25、0.5mg/L Na_2SeO_3处理组桑叶中的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以及桑叶黄酮类成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1.0ng/L处理组。  相似文献   

14.
将主要成分为ClO2的蚕用消毒剂克孢灵用作桑树叶面消毒,当药剂质量浓度在200 mg/L以下时,对桑叶叶质没有不良影响;以100 mg/L以下质量浓度药液对桑叶作浸渍消毒时未发现叶片外观出现异常。经50~100mg/L克孢灵处理的桑叶,其水分、糖、蛋白质、脂肪等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表明50~100 mg/L克孢灵用作桑树叶面消毒剂,对桑叶叶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是从桑叶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抗菌及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内生细菌。利用基于统计学的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该菌产生抗细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部分重复因子试验表明,酵母浸粉和氯化钠是培养基组分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酵母浸粉为正效应,氯化钠为负影响;结合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和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培养基中主要配方的最佳质量浓度为蔗糖17.0 g/L、酵母浸粉5.855 g/L、氯化钠4.519 g/L、磷酸二氢钾0.2 g/L。通过PB(plackeet-burman)试验发现接种量和发酵温度是该菌株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经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027 7 mL/mL,摇瓶装液量100 mL,发酵温度30.29℃,培养基初始pH6.2,培养时间42 h。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陕西省地理环境对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陕西省主栽的5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5种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通过DPPH、FRAP法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法测试其抗氧化性能和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均有显著差异。育711号中的荞麦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84和0.78 mg/g;桐乡青桑叶中的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强桑1号桑叶中的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为6.08、1.78和1.46 mg/g。桐乡青桑叶提取物的FRAP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荷叶白桑叶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经主成分分析发现这2个桑品种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品种。农桑14号桑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到了95.90%。桑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普遍较高,质量分数达到0.39%~0.61%,表明桑叶可以作为一种富含绿原酸的潜在植物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桑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桑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许多特有的天然活性物质,为桑叶生产大量安全的动物产品创造了条件。而我国丰富桑叶资源又使现代化的桑叶饲料商品化生产成为可能。1 桑叶的营养价值  桑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每100g干桑叶中含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25 g,植物蛋白15~34 g,氨基酸17.05~22.93 g,纤维素14.4 g,果胶12 g,有机酸3.5 g,阿拉伯聚糖7.4 g,戊聚糖3.8 g,粗脂肪6.15~9.8 g。1.1 桑叶中的氨基酸组成  干桑叶用6 mol/L 浓度的HCl,充氮密封,于105℃温度下24 h后,用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张军  穆莉  檀华蓉  刘朝良  夏涛 《蚕业科学》2006,32(1):142-145
探讨了不同单因子对桑叶中黄酮成分浸提效果的影响。用80%乙醇作溶剂,原料质量浓度50.00 g/L,于70℃、pH 8的条件下浸提3 h并抽提2次的提取效果较好。以毛细管电泳仪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时期桑叶中的芦丁、槲皮素等成分,湖桑9001叶片中的芦丁含量高,湖桑32号的槲皮素含量高,10月份采摘桑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最高。芦丁、槲皮素等成分在桑叶中的动态变化:以10 mmol/L磷酸二氢钠-20 mmol/L的硼砂溶液(pH 8.62)作缓冲液,在25℃,20 kV的压力下电泳,245 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在8 m in内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GB)对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匍匐翦股颖的生长调控作用,以匍匐翦股颖(T-1)成熟草皮为材料,移栽至温室适应性生长50 d后,分别用0,50,100,200 mmol/L的GB喷施匍匐翦股颖叶片,3 d后进行人工模拟干旱处理和复水处理,研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外源GB对匍匐翦股颖坪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匍匐翦股颖的坪观质量、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CAT、POD活性,而外施一定浓度的GB可使干旱胁迫引起的坪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显著降低,同时相对提高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并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复水后,各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GB处理恢复甚至优于干旱处理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GB对干旱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的抗旱性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在复水后使匍匐翦股颖积累了更多对干旱逆境的防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综合各项指标,100 mmol/L的GB处理最有利于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与5个不同钾素水平进行交互处理,以草地早熟禾品种Merit为试材,研究钾对水分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生理特性及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钾素浓度下,水分胁迫显著(P0.05)降低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显著(P0.05)增加草地早熟禾电导率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钾素浓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升高。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与0mmol/L钾处理相比,9mmol/L钾处理下Merit的POD、SOD、CAT活性分别上升了68%、35%、65%,对于缓解干旱、提高草坪耐受性和坪用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