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6S rRNA保守序列对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建立引物随机多态性扩增(RAPD)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RAPD结果显示这35株菌均可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在1~8条带之间,产物大小在350~4 500bp之间.菌株分为6个基因型,Ⅳ型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不同牛场各基因型菌株分布有明显差异,这与牛场的环境和病原菌在牛场间流行传播情况有关.研究结果为地区性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新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及药敏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耐药现状,对2009年以来新疆、浙江、山东、内蒙古和上海五省区不同地方分离的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临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新疆分离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22%的菌株对头孢西丁耐药,43%的对氯霉素耐药,64%的对环丙沙星耐药,58%的对庆大霉素耐药;其它4地区分离株耐药情况更为严重,除头孢西丁以外,对其它9种抗生素均耐药。对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分析发现,新疆分离株中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占86.1%,对10种抗生素完全耐药的占17.4%;而内地分离株的数据为100%和38.2%。此外,在试验中鉴定出3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疆19株,占新疆菌株的22.1%,内地四地区14株,占内地分离株的41.2%。结合2005~2009年间发表的相关耐药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多重耐药,且出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在不同地区分离株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研究还发现,新疆分离株与浙江、山东、内蒙古和上海四地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有较大差异。此外,在整理药敏试验资料时,发现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中,药物的选择没有遵循选药规则,试验操作不规范和试验结果的报告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供试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基因多态性,本研究利用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RAPD)体系对174株分离自贵州、内蒙古、四川、上海、甘肃等地奶牛乳房炎的S.aureus及一株标准菌CVCC2246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75株S.aureus均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为1~9个片段,产物大小为240 bp~4 500 bp。所有菌株共分为8个基因型,其中1型16株;2型和3型各37株;4型15株;5型18株;6型14株;7型13株;8型8株。2型和3型菌株占总菌株42%以上,在贵州、内蒙古、四川、上海、甘肃分布广泛,为流行优势基因型;但5型是内蒙古地区的流行优势基因型。各地区菌株基因型比例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奶牛饲养水平和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奶牛场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耐药性,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本研究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奶样89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法检测其对常用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双重PCR扩增MRSA的nuc基因和mec A耐药基因;应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REP)PCR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6株MRSA;在监测的13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到10种,其中对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和亚胺培南(IPM)耐药率高达93.75%(15/16),但未见对头孢呃酮(SCF)耐药的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株菌中都携带有mec A耐药基因,除1株外其他15株分离菌都携带特异致病nuc基因。REP-PCR把分离菌株分为13种基因型(A-M),同源性≥90%的只有6株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金黄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比较严重,分子多样性复杂,mec A是其耐甲氧西林类药物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为MRSA耐药菌的有效检测及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内蒙古部分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的330份奶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表型分析及基因型的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亲缘性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结果表明,从330份奶样共分离到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3株产色葡萄球菌,两者的分离率分别为4.24%(14/330)和6.97%(23/330);PFGE分型共获得8种不同谱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6种不同谱型的产色葡萄球菌,表明这些分离株中存在克隆传播现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对林可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67%(16/24)、66.67%(16/24)、37.5%(9/24))和25%(6/24);介导青霉素耐药的bla Z基因检出率最高,为54.17%(13/24),其次为介导林可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的Inu(A)和erm(B)基因,其检出率分别为33.33%(8/24)和20.83%(5/24)。本研究结果为控制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传播、蔓延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鉴定及RAPD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鉴定引起甘肃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掌握其基因型情况。利用16S、23SrRNA保守序列PCR扩增对乳房炎奶样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并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表明,310份奶样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株,RAPD结果显示这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在2~7条带之间,具有多种带型组成。通过聚类分析100株菌产生11个基因型,其中Ⅰ型4株,Ⅱ型4株,Ⅲ型10株,Ⅳ型13株,Ⅴ型7株,Ⅵ型24株,Ⅶ型16株,Ⅷ型6株,Ⅸ型4株,Ⅹ型10株,Ⅺ型2株。Ⅵ型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不同牛场各基因型菌株分布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说明牛场的环境与养殖条件对病原菌流行传播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结果对地区性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16S rRNA保守序列对引起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建立随机多态性扩增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69份奶样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DNA随机多态性扩增(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结果显示这3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产物在1~7条带之间,产物大小为400~4500 bp。菌株可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Ⅰ型7株(18.9%)、Ⅱ型2株(5.4%)、Ⅲ型2株(5.4%)、Ⅳ型1株(2.7%)、Ⅴ型19株(51.4%)、Ⅵ型1株(2.7%)、Ⅶ型5株(13.5%),Ⅴ型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地理和气候环境对病原菌流行传播的影响是病原菌基因型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江苏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本研究对2015-2018年江苏地区部分奶牛场的牛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和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进行了葡萄球菌D环实验,并且使用PCR技术检测了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218株细菌鉴定为葡萄菌属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0株;药敏试验表明,能耐三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64.22%,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青霉素,有82.11%分离菌株耐药,耐药率最低为头孢西丁,无分离菌株对其耐药;共有6株葡萄球菌分离株D环实验阳性,同时PCR结果显示,耐药基因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均为ermA基因。本研究为临床用药与研究菌株流行趋势提供可靠数据,对临床选择合适药物和奶牛乳房炎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湖南省部分地区奶牛场生鲜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情况,同时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基因型与溶血表型的分布情况及二者的关系。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自湖南省部分地区奶牛场生鲜乳的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8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采用绵羊血琼脂平板检测细菌溶血性,并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mecA基因及5个溶血素基因。结果显示,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谱型达21种;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最高耐药重数为9重;对青霉素耐药最严重,耐药率达85.19%,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替米考星)耐药率在20%~30%之间,对多西环素与万古霉素敏感;从24株分离菌中检出mecA基因,鉴定为MRSA。54株分离株在羊血琼脂平板上主要以β和γ溶血为主,α、β及γ溶血率分别为12.9%、44.4%和42.6%;各溶血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8.1%(hla)、94.4%(hlb)、96.3%(hld...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内蒙古地区奶牛中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生化鉴定法结合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菌浓度(MICs)。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和75.5%;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均在60%~70%之间;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0%~50%之间。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0%;对庆大霉素也比较敏感,耐药率13.2%。以上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联合用药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耐药率仅9.5%。多重耐药表型结果显示,75.5%的菌株耐2~7种药,24.5%的菌株耐8~13种药。通过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耐药表型及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有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组合在流行。分别是tet M+tet L1株(4.76%)和18株分离菌携带bla Z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5.7%。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分离菌株中有tet M、tet K、tet L和bla Z耐药基因在流行,分别编码了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地区猪鸡源沙门菌的流行分布和耐药特征,采用PCR法、药敏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及Bionumerics和SPSS软件等,对来自我国安徽、浙江、山东、新疆、江苏5省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ESBLs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数据处理。结果显示,85株沙门菌共鉴定出15种血清型;分离出25株(29.4%)产ESBLs菌株,猪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 ESBLs)沙门菌检出率(4.7%)远低于鸡源(54.8%)(P<0.01);产ESBLs沙门菌对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P<0.01);85株沙门菌中基因型检测结果为:TEM型44.7%(38/85),CTX-M型12.9%(11/85),OXA型10.6%(9/85),SHV型9.4%(8/85),有基因型共存现象;产ESBLs沙门菌中有19株携带4种耐药基因,相关性达到76%;各省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头孢噻呋、四环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青岛地区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对14个奶牛场随机采集奶样、鼻拭子、土样及水样共计1 232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PCR鉴定及药敏试验,共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6.4%,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2%、74.6%和74.6%,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恩诺沙星、头孢噻呋和泰妙菌素有较好的敏感性,介于83.1%-96.6%之间,所有受试菌株均对氯霉素敏感。分离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三耐及三耐以上菌株所占比例为42.5%,其中有1株耐10类药物。本研究对青岛地区奶牛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随机引物AP-7,建立引物随机多态性扩增(RAPD)体系对71株引起内蒙古和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为2~9条带,产物大小为240~4 500bp。菌株共分为6个基因型,其中Ⅰ型17株(占23.9%)、Ⅱ型3株(占4.2%)、Ⅲ型33株(占46.5%)、Ⅳ型15株(占21.1%)、Ⅴ型2株(占2.8%)、Ⅵ型2株(占2.8%)。Ⅰ型为内蒙古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Ⅲ型为贵州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两地区各基因型菌株比例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奶牛养殖业水平和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重庆市部分养殖场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及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基因情况,从重庆部分养殖场采集共1 371份样品,经前处理、增菌,划线接种,挑取疑似菌落,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nuc基因,对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检测菌株中携带的ESBL基因。结果显示:从1 371份样品中分离到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25株猪源菌株、32株鸡源菌株、6株牛源菌株、10株羊源菌株和16株兔源菌株。89株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最为严重,其次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除2株兔源菌株外,其余分离菌均为多重耐药,耐药数量从2种到21种不等,猪源菌株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ESBL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6株细菌携带blaTEM-1a基因,携带率高达96.6%。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耐药严重,且广泛携带TEM-1a型ESBL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云南省部分地区鸡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分子分型、抗生素敏感性,从云南省鸡蛋主产区昆明市和曲靖市采集100份样品,参照《GB 47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和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显示:100份鸡蛋样品中共分离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6.00%,昆明市、曲靖市两个地区均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采样地点仅有农贸市场和鸡场样品分离出该菌,分离率分别为13.51%、2.94%;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显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似系数在67.80%~94.40%之间,表明菌株间同源关系高、亲缘关系近;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对四环素耐药,83.33%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66.67%对头孢西丁耐药,50.00%对苯唑西林、氯霉素和头孢他啶耐药;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种及以上的抗生素呈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共有4个耐药谱。研究提示,云南省部分地区鸡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菌株间亲缘关系近、耐药情况严峻,建议加强防控以确保鸡蛋及相关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江苏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其血清型,本研究从5个奶牛场采集105份临床型和144份隐性乳腺炎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出的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7株无乳链球菌,采用多重PCR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5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74.34%和61.81%。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为大肠杆菌89株(24.25%)、粪肠球菌64株(17.44%)、克雷伯氏菌23株(6.27%)、志贺氏菌19株(5.18%)、无乳链球菌17株(4.63%)、屎球菌14株(3.81%)、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3.27%)、停乳链球菌1株(0.27%)、乳房链球菌1株(0.27%)和绿脓杆菌1株(0.27%)。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6种主要病原菌均对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达50.00%~93.75%,均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敏感,敏感率为75.00%~100%。主要病原菌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荚膜多糖336型(66.67%)和5型(33.33%),无乳链球菌主要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Ⅱ型(64.71%)和Ia型(35.29%)。本研究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临床合理用药及综合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特性,为奶牛乳房炎治疗选用敏感性药物提供依据。采集该地区奶牛场71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份奶样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分离率最高,为16.9%,大肠杆菌11株,占15.5%,克雷伯氏菌8株,占11.3%,粪肠球菌5株,占7.0%。药敏试验显示,4种主要病原菌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磺胺异唑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5.0%~100.0%,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较敏感,敏感率在60.0%~100.0%;多重耐药菌株共16株,占22.5%,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存在同时对9种和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较严重。说明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庆大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甘肃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耐药情况、基因型总体结构特征及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从甘肃省东、中和西部3个地区的3个县市采集41头罹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93份乳样,采用鉴别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采用K-B法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常规PCR方法检测mecA抗性基因和14种常见毒力基因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果显示,93份乳样中分离出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多为多重耐药(16株),多重耐药菌株占5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VRSA),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28株分离菌中共检出mecA阳性11株,检出率为39.3%;共获得9个已知ST型;有12种毒力基因不同程度被检出,其中nuc、spa和coa检出率为100%,hlb、set1、clfA、FnBPA和seb阳性检出率均大于50%,sak、seg、PVL和sea的检出率依次为28.6%、7.9%、14.3%和21.4%,而FnBPB、hla基因未检出。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评价、溯源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凉山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试验,为指导凉山地区奶牛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抗生素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采样、增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93 份患有乳房炎的乳样中有134 份分离出12 种病原菌,其中65 份检出两种及以上菌,占检出数的48.50%﹔共分离出234 株不重复菌株。分离率居前五位为:葡萄球菌63 株(26.9%)、大肠杆菌56 株(23.8%)、肺炎克雷伯菌42 株(17.9%)、肠球菌24 株(10.3%)、链球菌13 株(5.6%)。对本试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12 种菌中的10 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试验选取的17 种常见抗生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有部分菌株还表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有些菌株对部分药物耐药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青岛地区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情况,采集该地区13个奶牛场的839份牛奶和环境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839份样品中共分离出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5.24%,其中奶样的分离率最高(8.42%)。所有的分离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分别为88.6%、86.4%、81.8%、77.3%、75%和65.9%;分离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受3类及3类以上药物的菌株占40.9%,有1株耐受9类不同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