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1951-2011年世界茧丝生产规模和主产国生产地位变化,发现世界茧丝生产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特征,蚕丝业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的发展规律.而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产业链各环节的转移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针对中国“东桑西移”和茧丝原料基地与丝绸加工重心空间分离的现状,建议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科技创新及蚕丝业的多元化来推进蚕丝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蚕丝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拓展蚕丝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1蚕丝业管理科学发展现状 1.1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蚕丝业发源于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在汉、唐时期形成了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文明传播史上的一颗明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蚕丝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蚕茧、生丝产量1996年分别占世界的70.2%、63.29%,分别达到47.1万t和4.0万t.由于蚕丝业生产主要为出口产品,据统计,1949年到1996年间,我国蚕丝创汇累计达363.5亿美元,约占我国现有外汇贮备的1200亿美元的30%,可见该产业对我国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作为一个传统产业,蚕丝业是一项资源可以再生、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效应、符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风波,造成全球经济动荡,对我国外向型的蚕丝产业造成严重打击,蚕丝产品市场严重下滑,动摇了部分蚕丝产业发展者的信心。如何度过此次难关,维护与稳定中国在世界蚕丝业的中心地位,推动世界茧丝绸事业进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西蚕丝产业特点、优势与困难所在,提出了增强蚕丝业综合实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克服暂时困境,促进我区蚕丝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四川蚕业》2011,39(4):47-47
<正>2011中国国际蚕丝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浙江桐乡举行。在商业全球化的时代,蚕丝业作为一个相对年轻并相对独立的产业,其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多实际问题需要探讨,同时,还有更多的商业应用领域需要探索。"2011中国蚕丝业发展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发源地,蚕业生产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蚕业科学知识;首先是中国人民,接着是世界各蚕业国家的科技人员,为发展蚕丝业生产更多的蚕茧和更美丽的丝绸,在科学技术上辛勤努力,加之蚕业本身的产业特点,使之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技术,从而形成基础和应用学科齐全、理论和实践体系完整的专门科学,对发展整个生物科学作出卓越贡献,成为人类文化知识宝库之  相似文献   

6.
1 正确认识我国蚕丝业的当前形势我国蚕丝业总的形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低迷。目前,我国的茧丝价格仍在低位运行,未见反弹迹象。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蚕丝业错误估计世界蚕丝市场形势、企业盲目乐观、应对“入世”的战略研究不够有关。许多人认为蚕丝业是我国入世的第一受惠产业,市场配额的降低和取消将极大的促进我国蚕丝业发展。但入世几年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国际丝绸市场一直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容量有限的市场,丝绸占世界纤维生产总量的比例一直比较稳定在0 .1 8%左右。所以配额的取消对我国蚕丝业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蚕业科学基础学科近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蚕丝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蚕丝业在我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从古至今,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蚕丝生产遍及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蚕业科学形成了具有产业特色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对蚕丝业以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发  相似文献   

8.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郑新忠 《蚕学通讯》2001,21(3):41-43
当前 ,蚕丝业已发展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重要骨干项目。蚕茧商品在我区农村多经项目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居第三位。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 ,蚕丝产业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垄断或数量优势的行业 ,仍将是中国的一项优势产业。据可靠资料表明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纺织产业 (包括蚕丝业 ) ,在我国仍将具有支柱性作用。加入WTO后 ,纺织包括蚕丝绸是受惠最多的产业。机遇大于挑战。进入新的世纪 ,区委、区府决定继续坚持把蚕丝业作为加快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目前 ,蚕茧深…  相似文献   

10.
敬德  童立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2,(3):529-536
应用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中心-边缘"理论,对近代(1840~1919年)中国蚕丝业国际地位由中心走向边缘的种种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中国蚕丝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近代以前,中国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中国的蚕丝业也一样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并在世界蚕丝业占据重要位置。自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之后,中国的蚕丝业也随之被边缘化,沦为中心区国家的丝绸原料生产者与成品销售地,蚕丝业的外贸权与产品价格被中心区国家操纵,蚕丝生产技术的发展亦被限制,其原因在于世界体系下"中心-边缘"关系的制约。至今,中国蚕丝业仍在为走向中心而努力,其唯一之途径,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推动蚕丝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蚕基因资源持续保存的重要意义与我国的任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代方银  鲁成 《中国蚕业》2001,22(3):8-12
1家蚕基因资源是蚕丝产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1.1庞大而重要的蚕丝业归根到底以家蚕生物基因资源为支撑生物基因资源是农业及相关产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家蚕基因资源是其中极其重要而颇富特色的部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具有5000年以上悠久历史,对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播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具有杰出贡献,故蚕丝业有"功勋产业"之誉.中国作为蚕的故乡,自1970年蚕茧产量超过日本而跃居世界首位以来,又一直是蚕业生产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2.
关于稳定发展蚕丝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黎静 《蚕桑通报》2009,40(2):57-58
1蚕丝业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一,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茧丝绸产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茧丝产量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蚕丝产品75%以上用于出口。浙江省是我国蚕茧生产加工和丝绸出口大省,近年来,桑园面积保持在7.33万hm^2以上。蚕茧年产量维持在7.5~9.5万t,蚕桑产值在20—25亿元,蚕桑产业位居全国领先,桑园面积约占全国9%,居第5位;  相似文献   

13.
山西是中国蚕丝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西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蚕桑科研、技术推广和蚕茧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阳城县蚕桑产业走在了创新发展的前沿。本文回顾总结了山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与产业发展成就及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并就山西蚕业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蚕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2%,蚕丝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蚕丝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强的优势垄断地位。四川蚕丝业源远流长,有6000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是蚕丝发祥地之一,素称“蚕丛古国”。四川是全国三大茧丝绸产区之一,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基地,资源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造福人类的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已被世人公认。然而,对于传世久远的蚕丝业迄今仍未找到源头,蚕丝业的起源成为业界学者一直追踪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年届七旬的周晦若先生(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和年方二十的陈建先生(现任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潜心搜集、梳理客观史料的基础上,以生物、文物、神话传说、文化、技术和对外传播等方面的追溯为逻辑起点,粗略勾勒出蚕丝起源的轮廓,著述《蚕丝溯源》,这对于继续研究蚕丝起源,厘清蚕丝业形成机制,诠释中华蚕丝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的缘由以及了解世界蚕丝业的兴起和发展,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本刊将连载《蚕丝溯源》的主要内容,期望以此引导业界年轻学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使21世纪我国蚕丝起源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能与快速发展的蚕业科学技术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蚕丝产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巴西蚕丝生产和贸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7,23(4):226-229
以巴西茧丝生产和贸易的统计及相关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巴西蚕丝生产条件,经营规模,技术体系,蚕茧和生丝的供求关系及其出口市场。巴西蚕丝业是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巴西蚕丝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世界茧丝绸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向仲怀教授谈当前蚕丝业的发展与对策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农业大学校长、著名蚕桑专家向仲怀教授对当前蚕丝业如何走出困境、重振丝绸业雄风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稳定、巩固蚕桑基础是整个茧丝绸产业长期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环。回顾蚕丝业发展的历史,处于蚕业科技...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业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主要蚕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蚕丝主产国和主要供应国,丝绸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80%,蚕丝产品成为我国极少数能控制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纺织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蚕丝业亟需从科技和管理同时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大力促进蚕业产业化经营,加强蚕丝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才能确保我国蚕丝业稳定持续发展。1 我国蚕业生产的分析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蚕丝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49年桑蚕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蚕丝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蚕业科技的繁荣与进步,推动我国蚕丝业稳步发展和扩大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我国不仅是世界蚕丝生产中心,而且成为世界蚕丝科技研究和教育中心.经国家科委国科外审字(95)2157号文批复,由浙江农业大学主办,中国蚕学会、  相似文献   

20.
江凌 《蚕学通讯》2002,22(3):58-61
蚕丝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丝绸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本概括介绍了中国丝绸生产与对外贸易的发端,并通过大量数据对近代中国丝绸对外贸易及建国后中国丝绸对外贸易的发展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