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 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 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50值在3.25~68.73 mg/L之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00株杨梅褐斑病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在0.15~2.17 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97?.22 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柑橘黄斑落叶病(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广西柑橘上发生日趋严重,导致春梢和秋梢叶片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几种药剂对该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乙蒜素、咪鲜胺、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几种供试药剂均能完全抑制菌丝生长;咪鲜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乙蒜素、吡唑醚菌酯等几种供试药剂均能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领美、吡唑醚菌酯.代森联、苯醚甲环唑的田间防效基本在95%以上,克菌丹防效为86%,硫磺的防效为79%。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得到抑霉唑、吡唑·醚菌酯、啶菌噁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室内毒力值。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菌丝和孢子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测定方法EC50值均<1μg/ml的是咪鲜胺,葡萄灰霉病对咪鲜胺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和保护药剂在生产中使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EC50值<1μg/ml的是啶菌噁唑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葡萄灰霉病的治疗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南方水稻田常与桑园相邻,在稻田施药时经常会出现因药液飘移污染桑叶,进而引起家蚕死亡的现象,给养蚕业造成重大损失.为明确稻田常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对家蚕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探究了10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 表明,98%肟菌酯原药、30%肟菌酯悬浮剂、42%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0%啶氧菌酯·丙环唑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40%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5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家蚕2龄起蚕96 h的LC50>200 mg/L,对家蚕均为低毒;98%啶氧菌酯原药、96%嘧菌酯原药及60%嘧菌酯·氟酰胺水分散粒剂对家蚕的LC50分别为123.191 mg/L、153.155 mg/L和78.424 mg/L,对家蚕均为中毒.在采桑养蚕期,低毒级药剂及其混合剂在桑园周边稻田等环境使用对家蚕均较为安全,中毒级药剂及其混剂应选择无风天喷雾,避免雾滴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嘧菌酯与三唑类农药复配制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施药两次后,75%禾技(嘧菌酯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稀释30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悬浮剂 和25%丙环唑乳油稀释1000倍液的防效;而30%福递(嘧菌酯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稀释1500倍液的防效为83.4%;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对病原菌的菌丝抑制作用最强,测试的8个浓度均完全抑制了菌丝的生长;百菌清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100%;对病原菌芽管的生长抑制率最高的是百菌清和苯甲.丙环唑,达到100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十三吗啉、异菌脲和甲基硫菌灵的毒力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3768×10﹣5、0.0432、0.2692、1.2462和4.5994 μg/ml。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对Phomosis mangiferae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及增效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P. mangiferae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 10种杀菌剂对P. mangiferae的室内毒力存在显著差异,其EC50值介0.4539~20.0690 mg/L之间,氟硅唑对P. mangiferae的抑菌效果最强、其EC50值为0.4539mg/L,丙环唑次之,与肟菌酯、啶酰菌胺、嘧菌酯等5种杀菌剂之间差异不显著;嘧菌环胺对P. mangiferae的抑菌效果较差。采用Wadley法,将丙环唑与氟硅唑进行复配,获得4个增效配比,其中以丙环唑与氟硅唑配比为8:2的增效系数最大(7.01),对药剂的混配使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5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苯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均表现出很高的杀菌活性,其EC50分别为27.78、22.51、9.05、3.52和3.17 mg/L,活性排序依次为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苯醚菌酯和肟菌酯的杀菌活性要显著高于嘧菌酯和醚菌酯。此研究结果可以为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不同化学杀菌剂对香蕉灰纹病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3株香蕉灰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和12.5%氟环唑悬浮剂(SC)毒力最强,平均EC50值均小于1 mg/L;25%丙环唑乳油(EC)、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20%戊唑醇乳油(EC)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次之,平均EC50值在1~3 mg/L之间;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和24%腈苯唑悬浮剂(SC)毒力一般,平均EC50值在9~20 mg/L之间;40%百菌清悬浮剂(SC)毒力最弱,平均EC50值为46.572 4 mg/L。80%多菌灵WP、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37%苯醚甲环唑WG、20%戊唑醇EC和50%甲基硫菌灵SC可有效抑制香蕉灰纹病菌菌丝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的防治燕麦(Avena sativa)散黑穗病(Ustilago avenae),筛选可行杀菌剂并测定其对病原冬孢子萌发及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琼脂平板培养冬孢子萌发法和培养皿滤纸发芽法测定5 种杀菌剂对散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影响以及药剂拌种对燕麦种子发芽、干物质重、根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3.5%喹啉铜悬浮剂对燕麦散黑穗病病原菌冬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且对种子发芽、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45%咪鲜胺水乳剂对燕麦散黑穗病病原菌冬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但其拌种的燕麦种子发芽、干物质积累、根系性状均低于对照;25%嘧菌酯悬浮液、40%氟硅唑乳油、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燕麦散黑穗病冬孢子萌发均具有较高抑制作用,且对燕麦种子发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均无影响,其施药剂量分别为75 g·hm-2,60 g·hm-2和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高鹏  刘琳  刘昀鑫  魏江铭  李瑶  赵祥 《草业科学》2022,38(9):1737-1744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1、0.8774、0.1180和0.002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 ≥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4、0.1184和0.005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柑橘砂皮病在国内发病面积逐渐增大,其引起的砂皮、褐色蒂腐和树干流胶大大降低了柑橘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更有效的防治柑橘砂皮病,提高柑橘果品质量和产量。本试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4种杀菌剂对柑橘砂皮病菌Diaporthe citri 的毒力。结果表明,百可得效果最好,EC50为0.0112 ug/ml。EC50在1.0000 ug/ml以下的有氟硅唑、多菌灵、咪鲜胺锰盐、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丙环唑、克菌利果、腐霉利、腈菌唑、病菌清和抑霉唑的EC50在1.0000~10.0000ug/ml之间。EC50在10.0000~100.0000ug/ml的为喹啉铜、烯唑醇、异菌脲、丙森锌、二氯异氰尿酸钠、嘧菌酯、井冈霉素、代森锌和醚菌酯。田间防控杀菌剂以氟硅唑和多菌灵为主,果实贮藏以百可得为主。本研究为田间防控砂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8种绿A生产可用杀菌剂对蓝莓炭疽病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对引起蓝莓炭疽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杀菌剂为吡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咯菌腈;排除2种对两种病原菌抑制效果均差的药剂,将其余 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250 g /L 吡唑醚菌酯 EC1800 倍液、125g/L氟环唑SC 1500倍液、25%丙环唑EC 1000倍液均对蓝莓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桃褐腐病是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8类15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很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EC50值为0.0085 礸?mL-1;其次是己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和多菌灵,EC50值分别为0.0207、0.0397、。0.0506、0.0627、0.0802和0.0840 礸?mL-1。在保护性杀菌剂中,福美双要优于代森锰锌。而新型杀菌剂嘧菌酯对褐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弱,EC50值为51.5900 礸?mL-1。  相似文献   

15.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 1、0.877 4、0.118 0和0.002 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 4、0.118 4和0.005 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以降低采后黑斑病的发生,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对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214 mgL-1,异菌脲、嘧霉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均小于3.0 mgL-1,抑制效果较强;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0790 mgL-1和1.9508 mgL-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均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建议梨果采收后使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以有效控制贮藏期黑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5,(4):13-16
为评价几种杀菌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和15种杀菌剂对蜜蜂急性经口毒性,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蜜蜂的接触毒性,氟硅唑为高毒,丙环唑和咪鲜胺为中毒,丙森锌、苯醚1甲环唑、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氟菌唑、武夷菌素和三环唑为低毒;15种杀菌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丙环唑和抑霉唑为中毒,咪鲜胺、丙森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氟菌唑、三环唑、春雷霉素、代森锰锌、腐霉利、嘧霉胺和烯唑醇为低毒。因此,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高毒杀菌剂氟硅唑,慎重选择中等毒性杀菌剂丙环唑、咪鲜胺和抑霉唑,尽量选择对蜜蜂低毒杀菌剂,以保护蜜蜂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6μg/m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2μg/m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μg/mL以下。 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橘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杧果流胶病是杧果上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杧果流胶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杧果流胶病3种主要病原可可毛色二孢、七叶树壳梭孢和小新壳梭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0.1 μg.ml-1,EC90值均低于1.4 μg.ml-1;其次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1 μg.ml-1,EC90值均低于74 μg.ml-1;最差的是嘧菌酯和醚菌酯,两者对可可毛色二孢和七叶树壳梭孢的EC50和EC90值均较高,分别在80~640 μg.ml-1和25000~750000 μg.ml-1之间,而对小新壳梭孢的EC50值均低于3 μg.ml-1,但EC90值较高,分别为635.0832 μg.ml-1和747796.1651 μg.ml-1。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均可有效抑制杧果流胶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杀菌剂椒碱烯酰胺用于蚕业生产上防治桑褐斑病的可行性,采用菌丝抑制法测定椒碱烯酰胺对其病原真菌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的毒力,采用田间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其对非靶标生/L,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田间用药2次后,椒碱烯酰胺300倍稀释液防效最高为4458%,500倍稀释液为3249%,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1 000倍稀释液为004%。椒碱烯酰胺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8166 mg/L,约为甲基硫菌灵的19倍。椒碱烯酰胺对家蚕龄期经过、茧层量和健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但会影响眠蚕的体质量。研究结果可以为用椒碱烯酰胺与化学农药配伍防治桑褐斑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