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GGE双标图模型对区域3个不同试点的6个苜蓿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苜蓿产量最高的试验区是原州区彭堡镇彭堡三队,最低的是隆德县关庄乡前庄村,前者比后者高43.7%;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甘农7号’,最低的是‘阿尔冈金’,前者比后者高44.9%;联合方差分析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环境(E)、基因型(G)对品种产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G×E是引起苜蓿产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它引起的变异是E的1.19倍,是G的1.58倍。利用GGE双标图模型分析可知,高产稳产的品种是‘三得利’、‘苜蓿王’;3个不同区域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原州区头营镇徐河村和原州区彭堡镇彭堡三队为1个,隆德县关庄乡前庄村为1个;综合代表性和区分力,较理想的试点为头营镇徐河村。  相似文献   

2.
8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继宽  慕平  赵桂琴 《草地学报》2016,24(5):1100-1107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燕麦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对2012年甘肃省燕麦(Avena sativa)种植区域5个试点中的8个燕麦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燕麦种植区的大环境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异的影响约为品种效应的4.02倍。‘陇燕2号’和‘陇燕3号’属于高产、稳产性好的品种;‘青引1号’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5个燕麦区试点可划分为2个不同的类型区,其中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陇燕1号’,在甘肃高寒阴湿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陇燕3号’。从环境代表性和对品种鉴别能力两方面分析,5个试点中代表性最好的是通渭,鉴别力最好的是天祝。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甘肃省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小黑麦品种(系)和甘肃省最适宜种植小黑麦的试验点,以4个小黑麦种质(新品系P2,新品系P4,石大1号,中饲1048)为材料,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上述种质在甘肃省不同试验点(临洮,玛曲,夏河,合作,肃南县马蹄乡和肃南县康乐乡)开花期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干物质消化率,其中临洮点有灌溉条件,其他试点无灌溉条件,为雨养区。利用方差分析、隶属函数法和GGE(基因型和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双标图法,对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参试的4个小黑麦种质中,品系P2的干草产量最高(12.94 t·hm-2),营养评价值最高(0.67),在临洮点和玛曲点具有广阔推广利用前景;品系P4的干草产量较高(10.90 t·hm-2),营养评价值较高(0.5);石大1号和中饲1048由于营养评价值低或干草产量低,在甘肃省6个试验点表现均不理想,不适合种植。2)6个试点中,临洮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14.13 t·hm-2)较高(位居第2),营养评价值(0.51)最高;玛曲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14.07 t·hm-2)较高(位居第3),营养评价值(0.50)较高(位居第2),其他4个试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均较差;综合6个试验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营养评价值,临洮和玛曲为种植小黑麦最理想的区域。研究将为评价小黑麦种质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表现及适宜种植区域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以为小黑麦种质鉴定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因子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为准确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2002-2021年20 a的气象数据资料,依据环境型鉴定技术(ET)对2022年青贮玉米区域试验中12个试点进行生态区(ME)划分,依据品种-性状(GT)双标图和品种-产量×性状(GYT)双标图对15个参试品种的生物干重、干物质含量、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高13个农艺性状以及全株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加性主效应和积性互作效应(AMMI)方差分析被测的13个农艺性状中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位高外其余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6个省份的12个试点被划分为4个生态区,不同生态区间气象因子呈较大的变化趋势。生物干重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率、倒折率呈极显著负相关。GYT双标图与生态区结合,可以鉴别出不同生态区的优势品种。参试品种中渝单805在划定的4个生态区中均表现...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乌骨鸡的肉用性能和营养价值,满足市场对乌鸡品质与数量的需求,培育乌肤均一的乌鸡新品系。本试验对正培育的A系、C系、D系、E系、CS系五个新品系乌鸡的初生重、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头脚重,乌度(包括胸肤、腿肤、翅肤、背肤、胸肌、腿肌六个部位)仪器测量色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系初生重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品系(P0.05),A系、D系宰前活重和全净膛重+头脚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系(P0.05);NR型颜色色差仪测定不同部位乌度结果显示:各部位乌度都较好是CS系,其次是C系、D系,这两个新品系甚至在腿肤、翅肤的乌度比W系(市场上推广好的品系)表现好。而A系、E系与W系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六个品系全净膛重+头重与不同部位乌度的相关性分析,在乌鸡乌肤选育过程中,腿肤,翅肤和胸肤可以作为选育的主要指标。综合可知,D系在屠宰性能和乌肤性状表现上均良好,基本符合生产要求和市场需求,其他品系的屠宰性能或肤色有待于提高。各个品系背部的乌色均匀度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试验运用了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法,对分析资料进行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不同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v4品系互作效应的相对变异系数(CVvu)最小,说明适应性较强,稳定性较好,与对照组相比而言达显著水平,是一个有推广前景的品种。另外,v2品系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好品种。v3品系虽然变异系数较低,对各点适应性较好。但产量低,因此在栽培上没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价紫花苜蓿根瘤菌的抗盐性,采用GGE双标图对来自兰西地区、哈尔滨地区的6个紫花苜蓿根瘤菌(Rhizobium)菌株分别进行耐盐性、耐酸碱及其泌酸碱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 c耐盐性极强,在10% NaCl培养基上生长正常;兰西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Lmx-a和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b耐酸性最强,能在pH4.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耐碱性最强的是兰西地区菌株Hmx-c,可以在pH12.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Hmx-a既能抗pH4.0的酸逆境,又能抗pH11.0的碱逆境.同时,菌株耐碱性的强弱与其泌酸能力相关.GGE双标图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瘤菌的抗逆性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品种区域试验是柞蚕品种选育过程中评定参试品种和推广优良品种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探索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的丰产和稳产性能,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对辽四、辽8、四青等9个一化性柞蚕品种产茧量进行一点多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55.85%,环境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4.3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7.98%,上述一化性柞蚕品种在3个不同年份间的产茧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其中稳产性最好的柞蚕品种为四青、883,丰产性最好的品种为辽四和辽8,稳产性和丰产性均较好的品种为辽8和松黄.883、鲁黄、四青、F-F、辽四与2014和2015年的环境有正的互作效应,而与2013年的环境有负的互作效应;932、吉黄、松黄、辽8与2013年的环境有正的互作效应,而与2014和2015年的环境有负的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辽8是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一化性柞蚕品种,辽四是丰产、适应性强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S_1系(青胫快大黄麻羽)为父本,A系(青胫中速黄麻羽)、D系(青胫矮脚黄麻羽)、E系(青胫羽色偏红)、G系(固始鸡,青胫,慢速型)为母本,配套组成S_1♂×A♀(S_1A)、S_1♂×D♀(S_1D)、S_1♂×E♀(S_1E)、S_1♂×G♀(S_1G)四个配套组合,筛选最佳母本配套品系。每个配套组合随机选取公、母鸡各100只,在相同环境下饲养至14周龄屠宰,测定各配套组合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等。结果表明:四个配套组合的公、母鸡基本符合青胫黄羽肉鸡外貌特征的要求。S_1D体重较大,料重比最小,综合评价最优,生产性能较好;S_1D、S_1E的屠宰性能较好;S_1D、S_1G的肉品质较优。综合可知,以S_1系为父本D系为最佳配套母本,该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外貌和生长性能的要求,适宜于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白猪Ⅱ系是在我省第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的瘦肉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对4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表明,新品系猪保持了原四川白猪Ⅰ系高繁殖性能特性,3世代母猪产仔数13.3头,产活仔数12.4头,初生个体重1.45千克,断奶(35日龄)头数11.3头,断奶个体重8.0千克,断奶成活率91.1%,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观察四川白猪Ⅱ系母猪的繁殖规律表明,断奶至发情天数为3.84天,断奶至配种天数为5.83天,发情持续期平均为4.6天,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发情后42.4小时,一次情期受胎率92.45%。  相似文献   

11.
23个柱花草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对 2 3个柱花草品系 (含对照 )进行 3年品比试验结果 ,选出L10 ,L3,L7,L1,L8,L4 ,E11等 7个品系在产量方面与热研 2号柱花草 (对照L2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的替代种 ,其中E11,L4为早花品系 ,均可在 11月底成熟 ,适宜在海南岛及以北地区推广 ,L10的粗蛋白含量最高 ,达 18.6% (以干物质为基础 ) ,鲜草产 7次测产达 8678.2 2kg(比对照增产 10 .3% ) ,新品系的诞生将为我国热区主要豆科牧草—柱花草生产增添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12.
苜蓿新品系Dy-2006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苜蓿新品系Dy-2006等6个苜蓿品种(品系)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28个位点,106个位点显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82.81%;不同苜蓿品种(品系)SSR多态性百分率存在一定差异,在32.81%~45.31%之间.遗传相似度(F)和遗传距离(D)的变化分别范围在0.9062~0.9689和0.0326~0.076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Dy-2006与龙牧801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阿尔冈金亲缘关系较远,并与其它供试品种存在一定差异,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系.  相似文献   

13.
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在甘肃临洮灌区的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10个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枝条数、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以系统了解其在甘肃省临洮灌区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小黑麦品系中P7的株高最高为156cm,与石大1号(CK1)、中饲1048(CK2)和其他品系均有显著差异(P0.05);P1的枝条数最多,达1 050.67万/hm~2,除与P13和P22无显著差异外,与CK1,CK2和其他品系均有显著差异;P13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9.50t/hm~2,除与P22无显著差异外,与CK1,CK2和其他品系间均有显著差异;小黑麦品系的株高与枝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枝条数与干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与CK1,CK2和其他品系有显著差异;P24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CK1,CK2和其他品系有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系为P24,与CK1,CK2和其他品系均有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黑麦品系P1、P13、P22、P29和P39的综合性状优于国家小黑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CK1和CK2,应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审定登记小黑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小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6,24(6):1164-1169
论文通过研究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P1,P2,P3,P4,P5)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株高、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筛选高产稳产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系,为小黑麦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3的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P2;各小黑麦品系2014年的平均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2013年;小黑麦新品系P3在2013年的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和中(酸)性洗涤纤维(Neutral/Acid Detergent Fiber,NDF/ADF)也存在显著差异,P2的CP含量最高,P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不同年份间的CP,ADF和ND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小黑麦新品系中,P3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P2,以上2品系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申报登记小黑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标记分析狼尾草属牧草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8个品种(品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个引物共扩增出169条带,其中111条带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65.7%,表明在这8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从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象草、象草新品系、矮象草、N51、王草和桂牧1号作为一个谱系群的bootstrap值为73%,反映了它们之间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同时发现,杂交狼尾草与其他7个草种间存在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表明Pennisetum americanum遗传成分的多少及有无在这8个品种(品系)间遗传关系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对于其他6个草种,象草新品系与矮象草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0.130),从而为象草新品系与矮象草之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6.
王恬  云岚  李珍  吕玉茹 《草地学报》2023,31(2):489-497
评价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 Nevski)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生长特性的差异,可为不同环境新麦草种质材料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21份新麦草种质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GGE双标图模型等方法对6个性状在2个地点3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份种质材料在不同环境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性最大的性状为分蘖数,变异性最小的是叶长;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与年份效应对新麦草的表型影响更大;GGE双标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叶层高最高且稳定的材料是598614,株高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材料是619565,基丛径最大的材料是502573,但基丛径稳定性最好的是502572,冠幅最大且稳定的材料是502572,分蘖数最多且稳定的材料是619565,叶长最长且稳定的材料是598610;综合区分力和适应性,较为理想的试点是包头。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种植环境下适宜的种质材料,将为新麦草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3-2006年,在庆阳市的环县、西峰和宁县等地对1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甘农1号和苜蓿王是综合性状非常优良的品种,比对照陇东苜蓿丰产稳产、品质突出、适应性广,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金皇后、三得利、巨人、新疆苜蓿、大富豪和皇冠,比对照速生性好、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较好,可在当地适宜区种植推广;引种时选用国外良种可迅速提高种草初期的经济效益,选用国内良种可增加苜蓿的抗逆性,延迟高产寿命,提高种草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回归系数,回归离差方差及变异系数的方法,对6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青贮产量的稳产性进行了分析,来探讨了这些品种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结果表明,05稳产性和丰产性都好,289稳产性较好,丰产性好,而98只有在适宜条件下才能高产,同时认为,三种参数综合应用,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北京鸭品系繁殖的目的就在于供品系间杂交使用,以生产商品肉鸭。由于品系间杂交,非加性基因产生显性和互作效应,使加性基因更为完善,从而使 F_1代杂交鸭均为高产、稳产、性能一致,生活力强的群体。使肉鸭生产有较大的提高,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矮脚黄羽肉鸡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日前获该院科学技术一等奖。该成果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将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导入黄羽肉鸡中,采用以鉴定公鸡后裔为主的家系选择法,经过5个以上世代的品系选育,培育出3个各具特点的矮脚黄羽肉鸡专门化品系。筛选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京星黄鸡配套系3个。各新品系和配套系均通过了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的测定,达到了优质肉鸡生产的要求。以上新品系和配套系不仅保持了普通黄羽肉鸡的品质和风味,而且繁殖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