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用飞机大面积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的可行性,在上思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各部门积极配合下,我们于2003年10月在上思县蔗区用飞机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2134hm^2。同时选择旱坡地及水田对新植、宿根4块蔗地进行人工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管采用飞机喷施还是人工喷施,都能获得显著的增糖效果。经随机抽样测定,飞机喷施后30—60d与对照(未喷施)相比,甘蔗蔗糖分平均提高1.09%(绝对值);人工喷施后30—64d与对照(未喷施)相比,甘蔗蔗糖分平均提高2.12%(绝对值)。因此,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投资少,获利大,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2.
杨景  袁栋 《甘蔗(福建)》2002,9(3):58-61
以当家品种新台糖10号作对照进行新植与宿根2年的大面积表证示范。结果表明:甘蔗新品种巴西45号新植、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种增加25.32%、2.30%(绝对值)和46.09%,增产增糖效果极显著;同时该品种还表现出生长快、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等优良性状,是目前我县蔗区蔗茎产量与蔗糖分均较高的品种。应扩大示范面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准备。  相似文献   

3.
甘蔗喷施禾露增产剂,比喷清水的对照每公顷增产7.748吨,增幅7.6%;蔗汁品质得到改善,甘蔗蔗糖分提高1.5%(绝对值),增幅10.6%,增产、增糖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国家甘蔗品种第五轮区域试验广西隆安点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2008年间,在广西隆安县对12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MEX105新宿平均舍糖量和甘蔗蔗糖分最高,比对照增产增糖明显.Q170平均蔗茎产量最高,新宿平均含糖量高于两对照,比对照增产增糖较大.CP88-1762、粤糖94-128、HOCP92-648、HOCP91-555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平均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表现较好,其它品种表现不突出.MEX105、HOCP91-555、闽糖96-1409、闽糖93-730、FR93-435、CP88-1762平均甘蔗蔗糖分高于两对照.其它品种的甘蔗蔗糖分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5.
探讨纳米植物增效剂对宿根甘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宿根蔗喷施纳米植物增效剂,比喷清水的对照增产5.0%~6.4%;甘蔗含糖量得到提高,蔗糖分平均增加0.52%~0.93%(绝对值)。增产显著,增糖明显,经济效益可佳。  相似文献   

6.
桂糖51号(试验代号:桂糖06-1023)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ROC20为母本、崖城71-3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五圃制"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出苗好、宿根发株多、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中大茎,具有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好、易脱叶、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诸多优良特性。在2014—2015年广西区域试验中,桂糖51号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102.66 t/hm2)比对照ROC22增产2.49%,平均蔗糖产量(14.46 t/hm2)比对照增产5.17%;其中宿根蔗优势明显,蔗茎产量(108.74 t/hm2)比对照增产12.25%,蔗糖产量(15.59 t/hm2)比对照增产17.67%;平均蔗糖分(14.09%)比对照高0.36%(绝对值)。桂糖51号适宜在土壤疏松,中等以上肥力的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新植宿根试验结果表明,3个参试品种蔗茎产量、甘蔗糖分、含糖量等经济性状比对照优.云引42号蔗茎产量127.39t/hm2比CK1、CK2增产14.0%和57.8%,甘蔗季平均蔗糖分13.85%比CK1、CK2增1.06和1.72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6.12t/hm2比CK1、CK2增产27.0%和62.7%.云引3号蔗茎产量114.30t/hm2比CK1、CK2增产2.2%和41.6%,甘蔗季平均蔗糖分13.76%比CK1、CK2增0.97和1.63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4.17t/hm2比CK1、CK2增产11.7%和43.0%.云引15号蔗茎产量115.97t/hm2比CK1、CK2增产3.7%和43.7%,甘蔗季平均蔗糖分13.58%比CK1、CK2增0.79和1.45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4.94t/hm2比CK1、CK2增产17.7%和50.8%.  相似文献   

8.
7个甘蔗新品系种性表现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桂糖99-181等7个甘蔗新品系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含糖量表现较突出的是桂糖99-181、99-107、99-260,其公顷产蔗量与公顷含糖量均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Roc16)增产12%以上;甘蔗蔗糖分以桂糖99-137和99-268为最高,4年新植宿根平均蔗糖分分别达15.90%和15.84%,分别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高0.7和0.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在2014—2015年国家甘蔗品种第十轮区域试验中,闽糖02205(原代号闽糖02-205)表现为植株高度中等,中至中大茎,有效茎数较多,宿根性强。区域试验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105.54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略减产0.41%;平均蔗糖产量15.79t/hm2,比对照ROC22增产5.13%;平均甘蔗蔗糖分14.83%,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加0.84个百分点。中抗黑穗病和花叶病。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和隆安县金穗公司农场对11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1年新植的区域试验和1年新植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桂辐98/296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增产增糖明显。闽糖95/261、赣南99/591和B8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平均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表现较好,其它品种表现不突出。福农02/3924、粤甘18和福农99/20169早熟高糖,平均甘蔗蔗糖分高于两对照,其它品种的甘蔗蔗糖分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栽甘蔗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中国5个主栽甘蔗品种‘桂柳05-136’‘桂糖42号’‘云蔗05-51’‘福农41号’‘新台糖22号’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新植蔗和宿根蔗的伸长初期、伸长盛期、成熟期,对不同品种甘蔗叶面积指数(LAI),完全展开绿叶(+1、中部、基部)的叶面积,株高和茎径进行测定。在甘蔗伸长盛期、成熟期对甘蔗叶片总数、绿叶数进行测定,在甘蔗成熟期对产量、蔗糖分、纤维分、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甘蔗的表型发育特征与成熟期产量和糖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伸长初期各品种新植蔗株高生长速度高于宿根蔗,‘云蔗05-51’的生长速度最快;‘福农41号’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茎径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叶片LAI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伸长盛期宿根蔗LAI高于同时期新植蔗;宿根蔗叶面积在伸长初期显著高于新植蔗,新植蔗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宿根蔗较新植蔗具有更高的绿叶率,其中‘桂柳05-136’各时期绿叶率均处于最高。成熟期甘蔗产量和品质检测表明:‘云蔗05-51’产量最高,‘桂柳05-136’蔗糖分最高,‘桂糖42号’纤维分和干物质含量最高,新植蔗‘桂糖42号’产糖量最高,宿根蔗‘桂柳05-136’产糖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新植蔗蔗糖分与伸长初期株高、茎径、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宿根蔗产量与生长各时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桂柳05-136’宿根蔗具有较好的单位面积产糖量,‘桂糖42号’新植蔗单位面积产糖量较高,‘云蔗05-51’具有较高的产量,不同品种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有所差异,应结合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2.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相似文献   

13.
宿根甘蔗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陈凯  黄毓芬 《中国糖料》2004,(2):22-24,27
研究了宿根甘蔗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宿根甘蔗具有发株早、生长快、成熟早、榨季早期蔗茎较长的优势。指出了宿根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有效茎数少,其次是蔗茎较短。还重点分析了ROC16和ROC22两品种的植株生长、苗数消长及产量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引进和自育的甘蔗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甘蔗生长后期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增糖增产剂处理对参试甘蔗各品种(系)的增产作用不明显;而对甘蔗品质有明显影响,能明显提高甘蔗蔗糖分,并能抑制甘蔗早熟品种退糖,降低甘蔗工艺成熟早期的还原糖分,改善蔗汁的品质,同时还一定地提高甘蔗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对9个参试品种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6/1027和粤甘26新宿平均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高,增产增糖。福农04/2816的突出优点是早熟高糖。  相似文献   

16.
10个甘蔗品种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崇左区试点,柳城05-136出苗好,含糖量排在新品种之首,比对照稍有减少,宿根黑穗病明显少于ROC22,可示范并推广;福农1110出苗快,蔗茎整齐,抗倒伏,宿根性较强,糖分稳定,含糖量仅次于柳城05-136,可示范并推广;德蔗03-83农艺性状好,蔗茎产量高,宿根性强,但迟熟,可作为榨季后期原料蔗适量种植。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 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后期灌溉对宿根蔗蔗糖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干旱条件下对两个甘蔗品种的宿根蔗,于生长后期分别进行灌溉和不灌溉(对照)处理。结果表明灌溉处理的甘蔗蔗糖分明显高于对照。对甘蔗叶片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灌溉处理的过氧化物酶、NADP-苹果酸酶、ATP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及水生蛋白质和蔗糖含量均有所提高,还原糖含量降低。对干旱相对较敏感的桂糖11号,叶片的呼吸强度和叶绿素含量也以灌溉处理的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分别在甘蔗分蘖初期、盛期、后期,用0.17%浓度的蔗丰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3个生育时期处理都能促进甘蔗的生长,增加甘蔗茎长、茎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从而使甘蔗增产,并提高了甘蔗品质。增增效果以分蘖后期喷施了,其镒为分蘖初期,再次为分蘖盛期,而增糖效果则以分蘖初期和后期喷施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甘蔗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通过把新鲜的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蔗田施用而达到消除环境污染和变废为宝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双重目的,于2005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良种繁殖基地采用不同量酒精废液进行新植、宿根试验。据新植、宿根实产结果统计,施用酒精废液45t/hm2、75t/hm2、105t/hm2处理的甘蔗产量平均分别为95.43t/hm2、99.13t/hm2、98.81t/hm2,分别比不施肥对照(CK1,下同)处理增产12.19%、16.54%和16.17%,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CK2,下同)的增产8.69%、12.90%和12.54%。蔗糖分分析结果,施用酒精废液45t/hm2、75t/hm2、105t/hm2处理(11月至次年元月)共3次甘蔗蔗糖分平均为14.41%、14.44%和14.22%,分别比CK1提高0.26%、0.29%和0.06%,分别比CK2降低0.41%、0.38%和0.61%(绝对值)。这些结果初步表明新鲜的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蔗田上施用是可行的,尤以75t/hm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