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组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褐菖鲉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通过分析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影响.褐菖鲉在饥饿胁迫下,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肠道萎缩,比肠长逐渐变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比肝重、比胃重、比幽门重指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比肝重下降幅度最大,饥饿21d的比肝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85.033%;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蛋白质、脂肪含量皆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饥饿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饥饿和饥饿后投喂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及消化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饥饿周期为30d。饥饿对大口黑鲈消化道指数的影响为肝体比从试验的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第20天开始保持稳定水平(P>0.05);幽门盲囊重与体重比先上升后下降;胃重与体重比始终呈上升趋势(P<0.05);肠重与体重比在第10天开始保持稳定水平(P>0.05);肠长与体长比呈上升趋势(P<0.05)。饥饿对蛋白酶活力影响为从开始到第3天胃蛋白酶活力上升,第10天开始下降;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在第10天之后持续下降(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一直呈下降趋势。饥饿对淀粉酶活力影响为肝脏淀粉酶活力、胃淀粉酶活力和幽门盲囊淀粉酶活力均呈下降趋势(P<0.05);肠道淀粉酶活力第10天之后即稳定在低水平(P>0.05)。饥饿后摄食对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饥饿后摄食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上升的速度在不同组织有差异,在恢复摄食后的第10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对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肝脏中主要脂代谢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27.56±0.19)g的褐菖鼬幼鱼225尾,随机分成5个组,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6.1%、9.5%、12.4%、15.1%和18.5%的饲料,试验周期为60d。结果表明,1)褐菖铀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脂肪水平12.4%时达到最大(P〈0.05),饵料系数则相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体指数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大(P〈0.05),成活率在各组问没有显著差异;2)鱼体肠道脂肪酶活力呈上升趋势(P〈0.05),胃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褐菖鲉的脂肪酸合成酶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脂蛋白酶活力和肝酯酶活力也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根据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回归曲线计算得出,褐菖鲉幼鱼最适脂肪需求量为12.72%。  相似文献   

4.
以鱼粉为脂肪源,设脂肪水平分别为6.1%(A组)、9.5%(B组)、12.4%(C组)、15.1%(D组)、18.5%(E组)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7.56±0.19)g的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褐菖鲉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E组最高,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呈下降的趋势,D组、E组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总蛋白(TP)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褐菖鲉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溶菌酶(LZM)活力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A组、D组和E组(P<0.05);(3)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D组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中SOD活力随脂肪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D组和E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CAT活力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12.4%)可明显改善褐菖鲉的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波纹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波纹龙虾温度对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人工饲料科学配制依据。用酶学分析方法,设计6个温度梯度(20℃、25℃、30℃、35℃、40℃和45℃),分别测定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的类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20℃~45℃范围内,波纹龙虾胃、肠、肝胰脏内的消化酶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不同消化器官中胃蛋白酶活力值出现拐点的温度不一样,胃、肠和肝胰脏的胃蛋白酶活力最大的温度分别是30℃、35℃和40℃;不同消化器官胃蛋白酶的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大小依次为胃肠肝胰脏;波纹龙虾不同消化器官的类胰蛋白酶出现最大酶活力的温度相同,为40℃,但胃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明显较肠和肝胰脏的低(P0.05),差值最大可达40 U/mg;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的淀粉酶活力在25℃均出现最大值;在消化器官中,肠道淀粉酶活力最大,与胃和肝胰脏的酶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内的脂肪酶活力最大的温度为30℃,活力最高的是肝胰脏,胃内的脂肪酶活力明显的比肠和肝胰脏的要低(P0.0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饥饿胁迫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免疫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在25℃条件下将体质量(0.8±0.06) g的日本囊对虾置于多层多格的格栅式养殖装置中,每格放置1尾个体进行0、3、6、9、12 d的饥饿胁迫,分别检测各时间点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下,日本囊对虾生长性能显著降低;各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织中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饥饿胁迫前期呈现上升趋势,并在饥饿3 d达到最高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饥饿胁迫下日本囊对虾各组织中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胁迫的3 d达到最高值。本试验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不仅会显著降低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性能,在不同胁迫时期对其各组织中免疫相关酶及ATP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饲料中n-3HUFA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血清生化指标、主要脂代谢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豆粕、酪蛋白为蛋白源,不同比例鱼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为脂肪源,配制n-3HUFA含量分别为0.36%、1.02%、1.82%、2.65%以及3.70%的5种饵料(依次编号为A、B、C、D和E)。实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31.47±0.23 g的褐菖鲉幼鱼225 ind,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5 ind),实验周期60 d。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n-3HUFA含量的饲料对褐菖鲉血清中的总胆固醇(CHO)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n-3HUFA含量的升高,褐菖鲉血清中的CHO以及LDL-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随饲料中n-3HUFA含量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2)饲料n-3HUFA水平对肝脏脂肪酸合成酶的活力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n-3HUFA含量的升高,褐菖鲉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活力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脂蛋白酶活力和肝酯酶活力虽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饲料n-3HUFA水平对褐菖鲉肝脏丙二醛(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的影响(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饲料中n-3HUFA水平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血清中SOD以及CAT活力随n-3HUFA水平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  相似文献   

8.
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豆油为脂肪源,分别以6种脂肪水平(2.83%、4.52%、6.68%、9.14%、11.35%、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初始均质量(0.78±0.05)g的白甲鱼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肠蛋白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但当饲料脂肪水平≥9.14%时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饲料脂肪水平<9.14%时无明显变化(P>0.05),脂肪水平>9.14%时显著降低(P<0.05);肠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11.35%时,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前肠淀粉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中肠淀粉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后肠淀粉酶活性则略有下降(P>0.05),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能改善白甲鱼幼鱼消化酶的活性,提高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野生和养殖鲻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野生鲻(Mugil cephalus)和养殖鲻的消化道指数及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温度和pH对离体状态下消化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鲻和养殖鲻的比内脏重、比肝重、比胃重、比肠长分别为0.043±0.001和0.0480±0.004,0.009±0.001和0.007±0.000,0.008±0.002和0.007±0.000,2.886±0.301和3.158±0.141.野生鲻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与养殖鲻间存在差异.野生鲻和养殖鲻比较,野生鲻各消化器官中淀粉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养殖鲻(P<0.01);蛋白酶活力在肝胰脏和胃中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肠差异显著(P<0.05),在前肠和后肠差异极显著(P<0.01).在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和幽门盲囊6部位,野生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5℃、45℃、45℃、40℃、45℃;养殖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0℃、40℃、45℃、40℃、40℃.野生鲻淀粉酶最适pH在肝胰脏为6.2,在其余各部分均是7.2;养殖鲻淀粉酶最适pH在胃和前肠为2.2和8.0,在其余各部分均为7.2.野生鲻蛋白酶最适温度在肝胰脏、胃、前肠和后肠均为45℃,在中肠为50℃;养殖鲻蛋白酶最适温度在肝胰脏、胃和中肠为40℃,前肠和后肠为45℃.野生和养殖鲻蛋白酶的最适pH胃部为3.2,其余各部分的最适pH均是7.2.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Bleeker)幼鱼(8.0~110.1 g)的消化道指数和不同体重组(10 g、30 g、50 g)幼鱼的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结果:(1)长薄鳅幼鱼肝指数平均为(1.400±0.004)%,比肠长平均为(0.418±0.080),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相关式为:W=0.019L2.818 1(R2=0.948,P<0.01,n=43);鱼体肥满度在30 g组中最高。(2)各部位消化酶活性均以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各体重组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高(P<0.05);蛋白酶活性在胃和中肠中较高;脂肪酶活性沿消化道从前至后升高;(3)各部位淀粉酶活性在各体重组间变化不大,胃蛋白酶、肠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本研究认为长薄鳅幼鱼为杂食、偏肉食性,其消化酶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体重30 g左右是其营养需求转变或者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大规格幼鱼(全长10.53±1.41 cm,体质量15.02±2.46 g)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以及5、15、25、30、35五种盐度对肠、幽门盲囊、胃和肝脏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下,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消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鲟消化酶活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中华鲟四种消化器官消化酶的活性,其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高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幽门盲囊>肠道>胃>肝脏,其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肠道>胃>肝脏>幽门盲囊。中华鲟幽门盲囊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较高,而脂肪酶几乎没有活性,肝脏中淀粉酶几乎没有活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也比较小;肠道中各种酶的活性都较高,而胃中各种酶的活性则居中。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点篮子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自然海水组(盐度30~32)为对照,研究了20、10、5三种盐度对点篮子鱼(平均体重86.09 4-17.99g,平均全长13.90±1.53 cm)幽门盲囊、肠、胃和肝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4天盐度20的点篮子鱼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4天和第48天,在同...  相似文献   

15.
饥饿与再投喂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华  向枭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淡水渔业》2012,42(3):50-54,73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20 d降到最低,恢复投喂后其活性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而肠蛋白酶活性饥饿过程中先升高,并在5 d达到最高值而后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达到正常水平。(3)饥饿过程中,肝胰脏和前后肠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在10 d达到最值,并显著高于饥饿前的水平,而后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脂肪酶活性仍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肝胰脏和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沙塘鳢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文英  祝尧荣  胡建伟 《淡水渔业》2007,37(3):37-39,64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分析了一定pH值下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三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H6.0时,沙塘鳢肝胰脏、胃、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25~30℃;肝胰脏和肠道pH7.5时,胃pH2.0时,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5℃;pH7.5时,肝胰脏、胃、肠道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25℃。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布是肝胰脏最高,胃次之,肠道最低;蛋白酶活性分布是胃最高,肝胰脏和肠道稍低。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幼鱼进行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d)的饥饿处理和饥饿后恢复投喂(25 d)试验。结果显示: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RNA/DNA比值不断减小。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明显,后期下降缓慢;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缓慢,后期下降明显,表明幼鱼是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其次再利用蛋白质。饥饿5、10 d组幼鱼的消化酶活性下降显著(P<0.05)。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下降显著,之后随着饥饿时间延长,下降趋于平缓;消化道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趋于平缓。恢复投喂后,饥饿5、10、15、20 d组幼鱼的消化酶、生化组成及RNA/DNA比值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饥饿25 d组幼鱼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RNA/DNA比值、消化酶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5、10 d组幼鱼体重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15、20、25 d组幼鱼体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黑尾近红鲌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8.
水温对细鳞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