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9年7月的693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33.3%,例次感染率为42.5%。引起肺部医院感染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住院时间过长、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激素等。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监测病原菌,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4例)和对照组(86例),实验组采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对照组采用普通负压吸引球引流。术后对2组的引流量、引流时间、拔管前更换敷料的次数、术后4d体温变化、感染率、创口愈合情况、抗生素应用天数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引流时间、拔管前更换敷料的次数、术后4d的平均体温、抗生素应用天数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5例出现创口感染,8例发生创口延迟愈合,而实验组无1例发生。结论: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好,可预防创口感染、促进创口愈合及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节省住院费用,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改善重型颅脑榍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间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怍为治疗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细选择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按常规额颞骨瓣开颅术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忠苦,对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4%.其死亡率为26.04%.显著低于对照组39.52%(P〈0.05);治疗组术后颅内压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减压充分.从而碱轻继发性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顸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07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2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0%,其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和长度、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住院时间等,其中年龄≥60岁、剖腹探查手术及胆囊胆道手术、Ⅲ类切口、切口长度越长、3联抗生素用药、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就越高(P〈0.01或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预先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改良组的重残植物状态或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35.0%vs57.5%,P<0.05);有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此高危因素者(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恶化型颅内高压行减压术后二次脑损伤的预后受手术方式、体温、血压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改良术及消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进行留置胃管、胃管给药、静滴止血药、制酸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症。结果:60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61.7%;死亡21例,病死率35.0%。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玲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2):154-154,156
目的:了解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后医院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我院近3a收治的76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7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9例次(发生率2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高(14/76,73.7%);患者年龄以≥60岁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32.1%),其次为≤3岁婴幼儿(26.7%);气管切开后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62.5%),原发病以传染病和脑血管病为常见。结论: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医院感染最常部位是下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术后时间长短、年龄、滥用抗生素及原发病的病种有关。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6%~47%.早期文献报导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病出血者死亡率高达30%~50%[1],严重地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如何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有效的救治,是提高病人救治率的重要步骤之一.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8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7例,经过留置鼻胃管、禁食、西米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性静脉推注,奥美拉唑、凝血酶、云南白药鼻胃管推注及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灌胃、输血等治疗,无1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0个相关指标进行讨论.结果 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得到正确的诊疗,115例死亡.相关指标中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是否手术与病死率无关(P>0.05);而GCS评分、基底池评分、瞳孔状态、低血压、低血氧、并发症与病死率有...  相似文献   

11.
印正  陈萍  周依琳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9,39(11):1403-1406
目的 分析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效果,确保临床护理的精准性和延续性,以促进患者加快康复。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间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2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则予以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SAS评分、重返ICU概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3.33%)、SAS评分为(50.36±7.17)分、重返ICU概率(1.67%)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缓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确切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作用。方法:采用m 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5篇文献作分析。按肠内营养疗法组(EN组)与肠外营养疗法组(PN组)进行统计。结果: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组(EN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确切的疗效,同肠外营养组比较,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疗法能达到肠道外营养同样的效果,在提高淋巴细胞数水平方面还优于肠外营养,其在减少胃肠道并发症、防止肠源性感染等方面效果较好,费用低廉,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损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能量合剂+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损伤后遗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血液高粘滞状态,进而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颅脑疾病的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符合CSWS诊断金标准,患者于术后4—10d血清钠均低于130mmol/L,24h尿钠均大于8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70mmol/L.经治疗,48例患者恢复正常,2例患者入院后病情危重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于低钠血症,1例死于术后出血性脑梗死,2例为长期植物生存状态.结论脑性盐耗综合征诊断标准是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中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和鞍区、下丘脑病变患者手术后常并发此症,应该及时给予患者补钠、补液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冬小麦越冬冻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北省10站点34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越冬冻害因子权重法分析了冬小麦越冬冻害发生风险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南部的邯郸、邢台南部一带为冻害发生风险低值区,河北冬麦区北部偏东的廊坊、沧州一带为高值区,保定、石家庄、衡水等河北平原中部地区为中值区,20世纪80年代冻害发生风险最高,70年代次之,90年代及2000年以后冻害发生风险依次降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选的全部站点其冻害发生风险的线性趋势都呈下降态势。各地34年中越冬期负积温、极端最低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黑龙港区中度以上越冬冻害发生的风险概率明显高于山前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冬小麦发生重度冻害的平均风险概率为4年1遇,黑龙港区为3年1遇;2个生态类型区冬小麦发生极重度冻害的平均风险概率约10年1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具有癫痫基础病变小鼠在遭受颅脑损伤时,海马和顶叶皮质中CFOS表达与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在损伤中的意义,为癫痫后颅脑损伤复合病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法构建小鼠(2周龄)癫痫模型,饲养4周后(6周龄)采用自由落体法构建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模型和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模型,同时以正常小鼠为对照,于造模后0.5,3 h及1,3,7 d取小鼠大脑,制备切片,采用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从形态学以及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各组小鼠大脑海马和顶叶皮质中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癫痫模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及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模型均构建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癫痫合并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顶叶皮质、海马均有着色深浅不同、数目不等的C-FOS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癫痫组、单纯闭合性颅脑损伤组、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组C-FOS灰度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组小鼠海马和顶叶皮质C-F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单纯癫痫组与单纯闭合性颅脑损伤组。【结论】癫痫小鼠颅脑损伤后,海马和顶叶皮质持续高表达C-FOS,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鞍区肿瘤75例诊断、治疗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研究1987~2000年我院收治75例鞍区肿瘤的发病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内分泌学变化、定位与定性诊断、手术与放射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75例鞍区肿瘤(手术后病理证实)中,属垂体腺瘤41例(54.6%),颅咽管瘤20例(26.7%)。脑膜瘤7例(9.3%)。畸胎瘤2例(2.7%)。脊索瘤2例(2.7oA)。生殖细胞瘤1例(1.3%),其它恶性肿瘤2例(2.7%)。临床特点是:(1)视力、视野改变者25例(37.0%);(2)内分泌改变者27例(36.0%);(3)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者42例(56.0%)。术后结合放射治疗24例(35.0%).结合伽玛刀治疗2例。手术病死率为0%。平均随访3a,复发率为20.0%。大部分疗效满意。结论:首发症状 影像学检查 内分泌检查对该区域部分肿瘤可达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并对手术设计有帮助。积极手术加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微创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的早期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的肺功能改变,为术前选择患者和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测定58例接受肺切除术的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术前、术后肺功能和动脉搏血气分析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月各项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分数(FEV1%)、血氧分压(PaO2)三项指标明显好转(P<0.05或0.01);肺活量分数(VC%)、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数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对肺切除术有潜在的代偿基础,正确的术前评价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10 8例 DAI患者按纳入时间顺序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 (治疗组 ,n=5 4)和对照组 (n=5 4) ,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予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于治疗前后行 GCS评分 ,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 (除治疗后 10 d外 ) GC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增加 (P<0 .0 1) ,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 ;治疗组的病死率为 2 2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 .7% (P<0 .0 1) ,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改善 DAI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其神经功能 ,降低病死率 ,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