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蜜蜂病毒被认为是主要威胁蜜蜂健康的因素之一,是引发蜜蜂蜂群大量死亡及蜂群衰竭的关键因素[1-7]。首次鉴定出蜜蜂病毒并认定其为新的感染蜜蜂的病原体是在20世纪初期。目前,已知可感染蜜蜂的病毒高达20种,其中包括18种RNA病毒,其中的某些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8-10]。蜜蜂病毒能够影响蜜蜂形态、生理和行为,并与弱群及蜜蜂死亡息息相关[11]。蜜蜂黑蜂王台病是由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引起的一  相似文献   

2.
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是一种常见的蜜蜂病毒,春季和初夏高发,主要危害蜂王的幼虫和蛹,蜜蜂患病后短时间内死亡,王台壁进而变黑。黑蜂王台病毒已在世界不同蜂种间广泛传播,常以无明显症状的隐性感染方式存在于蜂群中,与蜜蜂微孢子虫联合危害表现出极强的致病性,对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作者从黑蜂王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致病过程、检测方法及防控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黑蜂王台病毒及其防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7,(8):20-22
蜜蜂病毒是危害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性感染因素。自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发现并鉴定黑蜂王台病毒以来,为深入了解蜜蜂病毒在辽宁省的分布及感染程度的差异,分别在5个地区采集蜂样,对8种蜜蜂病毒在辽宁省主要蜜蜂饲养区的发生与流行进行调查,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病毒在辽宁省的传播与流行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更为探讨病毒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以检测蜜蜂黑蜂王台病毒,试验依据Taq Man荧光标记探针技术原理,针对蜜蜂黑蜂王台病毒编码衣壳蛋白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出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黑蜂王台病毒(BQCV)的荧光PCR方法,对2005年从12省收集到的18种蜜蜂病料进行检测,确定各地区感染BQCV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蜜蜂黑蜂王台病毒有较好的特异性,与其他蜜蜂病毒之间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2拷贝/μL阳性质粒,可对低病毒含量的样品进行准确检测;变异系数为1.3%;应用该方法对2005年从12省收集到的18种蜜蜂病料进行检测,4 h内即可报告检测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及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蜜蜂中黑蜂王台病毒的快速检疫。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9,(11):67-70
蜜蜂黑蜂王台病是一种由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引起的蜂王幼虫的疾病。该病毒的主要侵害对象是蜂王的幼虫和蛹,感染的幼虫和蛹在短时间内死亡。BQCV在世界各地蜂群中均有出现,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春季和夏季是主要发病季节。当前BQCV常以隐性感染方式存在于蜂群各型蜂中,在成蜂中不表现明显的疾病症状,常与蜜蜂微孢子共同作用,削弱蜜蜂群势的发展,对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从BQC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判断与检测方法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QCV的致病特点及其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蜂王台病毒广泛分布,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使得黑蜂王台病毒一直未受到重视。基于此,开展黑蜂王台病毒基因检测及其病害诊断防治方法研究。通过基于核酸序列的黑蜂王台病毒定性、qRTPCR定量检测、蜜蜂特殊组织病毒感染程度分析,找出黑蜂王台病毒基因特点。并通过黑蜂王台病毒病害诊断和防治,降低或避免黑蜂王台病毒对蜂群的威胁,为蜜蜂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7,(11):13-17
蜜蜂黑蜂王台病是由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引起的蜜蜂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为检测山东省蜜蜂黑蜂王台病毒在蜂群中的携带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17地市部分蜂场蜜蜂携带BQCV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首次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初步对17地市的蜜蜂样本进行了快速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的62个蜂场中有来自7个地市的13个蜂场的蜂群携带BQCV,检出率为4.769%。结合调研情况及鉴定结果,我们还提供了5条可能防御蜜蜂黑蜂王台病发生的措施。希望本研究为有效预防山东省蜜蜂黑蜂王台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自然感染蜜蜂蛹病的蜂场调查,取样及症状观察,查明患病的蜜蜂蛹体色由白色变为灰白色,后期变为干枯状色,巢房盖被咬开,呈“白头蛹”状;感染试验表明,患病死亡的蜂蛹和病蜂群中的蜂王是传染来源;取自死亡工蜂蛹的头部,中肠组织和病蜂王卵巢组织作超薄病理切片,经电镜检测发现大量直径约20毫微米的球型病毒粒子。电镜和免疫电镜诊断,均观察到大量的约20毫微米的球型病毒粒子,此外,还对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和血清学诊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7,(9):14-16
在高度社会性的蜜蜂中,蜂王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表明自己的存在并影响蜂群的多种行为,如蜂王信息素可以作为性信息素吸引雄蜂、抑制新蜂王的培育及工蜂卵巢发育、吸引工蜂在蜂王周围形成侍从圈并饲喂蜂王等。东、西方蜜蜂是亲缘关系接近的姐妹种,两种蜜蜂的蜂王信息素类似,即蜂王信息素具有保守性,但两种蜜蜂的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是否存在种间差异尚不清楚。触角电位技术是一项用来测量昆虫触角敏感性的常用技术,通过测试工蜂触角对相同的QMP混合物的电位反应,就能得出工蜂触角对QMP的敏感性大小。结果显示,西方蜜蜂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敏感性高于东方蜜蜂工蜂,说明东、西方蜜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确实存在种特异性,该研究有助于解释东方蜜蜂的工蜂卵巢发育水平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蜜蜂孢子虫病是成年蜂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工蜂、蜂王、雄蜂都能感染。患病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患病蜂王寿命只能维持2~4个月。该病是通过消化道感染。蜂群内被病蜂粪便所污染的饲料、巢脾、蜂箱、蜂具等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1.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是一种重要蜜蜂信息素,在蜂群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蜂群中化学通讯研究越来越引人关注。综述蜂王上颚腺信息素主要成分、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生物学功能、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分子机理、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引起的东、西方蜜蜂竞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蜜蜂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蜜蜂的麻痹病是由两种不同病毒引起的急性蜜蜂麻痹病和任性蜜蜂麻痹病。其中急性蜜蜂麻痹病的病毒已经从感染蜂群的大蜂螨体和感染大蜂螨的欧洲蜜蜂体内分离出来。一般来说,患急性蜜蜂麻痹病的蜜蜂多不表现明显的麻痹症状,貌似正常蜜蜂。而患慢性蜜蜂麻痹病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蜜蜂育种、遗传学和生理学研究室(简称美国蜜蜂育种室)于1997年从俄罗斯远东沿海边区引进具有一定抗瓦螨性能的远东蜂蜂王100只。1998年通过检疫以后,由美国蜜蜂育种室在隔离的蜂场用远东蜂蜂王培育下一代蜂王,并进行抗瓦螨潜力的研究。与美国意蜂的试验表明,远东蜂的抗瓦螨性能比较高,在9周时间内,意蜂的瓦螨增长指数(增长倍数)为11.4,有40只远东蜂蜂王的瓦螨增长指数在6.0以下,并且2种蜂的产蜜量相似(可以参考《蜜蜂杂志》1999年12期刊登的《远东蜂的抗瓦螨特性》一文)。美…  相似文献   

14.
旨在了解我国东方蜜蜂及西方蜜蜂中病毒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发生差异,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饲养环境对蜜蜂感染病毒的影响。2012—2013年从8省市采集东方蜜蜂50群和西方蜜蜂108群,利用RT-PCR技术检测残翅病毒(DWV)、黑色王台病毒(BQCV)、囊状幼虫病毒(SBV)、克什米尔蜜蜂病毒(KBV)、慢性麻痹病病毒(CBPV)、急性麻痹病病毒(ABPV)以及以色列急性麻痹病病毒(IAPV)等7种病毒在蜂群中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东、西方蜜蜂均被KBV之外的6种病毒感染,其中BQCV最为流行,其次为DWV。SBV对西方蜜蜂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东方蜜蜂(P0.01),CBPV、ABPV以及IAPV对两蜂种的感染率均较低,无明显差异。在东方蜜蜂的4个取样省份中,IAPV只在辽宁和海南发现,CBPV只在福建和辽宁发现,而ABPV只在广东检测到。在西方蜜蜂的7个取样省市中,DWV、BQCV及SBV均有分布,但SBV在福建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点(P0.01),在新疆、北京和辽宁检测到5种病毒,在山西、山东、海南和福建则检出4种病毒。3种类型的蜜蜂饲养区中,在西方蜜蜂饲养区检测到6种病毒,东、西方蜜蜂混养区检测到5种病毒,而在东方蜜蜂饲养区只检出3种病毒。两种蜜蜂同时感染多种病毒较为普遍,多数样品被DWV、BQCV两种病毒或DWV、BQCV及SBV三种病毒共同感染。以上结果表明,中国东、西方蜜蜂中流行的病毒以BQCV与DWV为主,感染的6种病毒在不同采样地及不同类型饲养区的分布及感染水平不同,但普遍存在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5.
擒蜂先擒王     
正蜜蜂能倾巢出动,一般都是因为一个蜂箱内的蜂王年龄大了,出现新生力量,需要分家,或者是蜂箱内出现了病毒等其他原因,蜂王不愿意在里面呆了……蜜蜂最大的特点是只要蜂王出动,他们就集体追随。在山东牟平就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怪事,焦山脚下养蜂人李大叔曾经有5万只蜜蜂集体出逃,它们在蜂王的带领下,在焦山林里的一个小村庄院子齐卧在那里,院子无人居住,可是大量蜜蜂飞来飞去影响了其他邻居的生活,居民们纷纷提出抗议,不管是大人、  相似文献   

16.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22,(3):16-17+20
<正>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相似文献   

17.
蜜蜂丝状病毒(Apis mellifera filamentous virus, AmFV)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美国发现的一种DNA病毒,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途径在蜂群中扩散。急性感染的蜜蜂,血淋巴变为乳白色,失去飞翔能力,严重的可致蜜蜂死亡。由于该病毒多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存在,养蜂生产中不易被察觉,严重影响了蜜蜂的健康和蜂群的发展。本文对蜜蜂丝状病毒的病原特征、宿主范围、地域分布、发病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蜜蜂丝状病毒的发生以及实现该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促进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合成蜂王信息素对东方蜜蜂行为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方蜜蜂(Apiscerana)营社会性生活,由蜂王、雄蜂、工蜂三型蜂组成的完整的有机群体,依靠各组成成员分泌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传递,维持群体的正常生活秩序,其中蜂王上颚腺分泌的蜂王信息素作用最大。本研究利用云南大学化学系人工合成的蜂王信息素,模拟蜂王,研究其对东方蜜蜂的群味、聚集、消除失王情绪、抑制工蜂产卵,以及抑制建造急造王台等行为的作用,效果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蜜蜂的行为(十一)李紫贤B.蜂王质说不可能有物质基础按照蜂王质理论,蜂王质必然是一种很快就消失的物质,这是蜂王质理论的核心,否则就不能自圆其说。如果蜂王质性质稳定,不易消失,将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蜂王不间断地分泌蜂王质,工蜂不间断地把它传送出去,整个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如何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下,保护和利用蜜蜂,维护蜜蜂的种群繁衍和优质育种,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方法】选择在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建立西方蜜蜂繁育隔离交尾区,栽培优质蜜粉源植物,采用地理空间位置分析、蜂场数据调查和蜜蜂生物性检测等方法,检验该隔离区内蜂王隔离交尾的可行性。【结果】 试验组织的20只处女王经过30d交尾期,蜂王交尾均未成功。【结论】将蜜蜂育种场或繁育场建设在人多地少的经济开发区,可有效隔离外场雄蜂,为西方蜜蜂定向繁育优质蜂种和蜂种区域规划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