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江牡蛎深水桩式吊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江牡蛎(广东、广西称大蚝,以下称大蚝)是一种浅海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其味美肉细,营养丰富。鲜蚝汤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浓缩后称“蚝油”,肉可鲜食,也可制成干品或罐头。大蚝不仅广销国内市场,而且也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大蚝的常规养殖方法主要分为滩涂插植、筏式垂下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类型。而广西合浦县廉州镇近两年来兴起了一种大蚝深水桩式吊养方法,1999年全镇引进资金600万元,大蚝深水桩式吊养面积620亩,养殖户46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廉州镇马安村养殖户林芝坚吊养6500支木桩,盈利10多万元。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2.
宫一震 《科学养鱼》2006,(12):55-55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辽宁、山东沿海称海蛎子,江苏、浙江称蛎黄,福建、广东称蚝。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但是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其敌害较多。对牡蛎的敌害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西程村蚝——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牡蛎在广东俗称为"蚝",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海上牛奶"之称。中国是牡蛎养殖大国,牡蛎养殖产量占全球的80%。程村位于广东省阳西县程村镇,是广东著名的牡蛎养殖产区,程村养蚝的历史已有五百多年,2005年11月程村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是广东省阳西县程村、织篢、溪头三镇之间的"布袋"形海湾——洋边海,那里水咸淡适中,且港湾多,水底有丰富微生物,极适宜牡蛎长。程村蚝具有体大、味道鲜甜、色泽光洁的特点。程村蚝场不但制作蚝豉,还制作蚝油、蚝  相似文献   

4.
牡蛎养殖常见敌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一震 《河北渔业》2006,(12):42-42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辽宁、山东沿海称海蛎子,江苏、浙江称蛎黄,福建、广东称蚝.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但是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其敌害比较多.对牡蛎的敌害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在其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蚝,是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近江牡蛎的俗称,其肉含蛋白质47%~55%,有“海中牛奶”的美誉,是老少皆宜的优质食品,是北部湾三大海产品之一。大蚝生活在海水比重低的半咸淡水河口浅海及滩涂,广西的主产地是茅尾海和大风江口浅海。在防城港市,主要产地是在茅岭乡大陶蛇岽江口至剖牛墩4km岸线的浅海,历史上防城江口、新六江口、榕树头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6.
广东深圳养殖的牡蛎(蚝),以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为主。沙井、南头至深圳海区是近江牡蛎生长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是广东最大养蚝场之一。沙井、南头海区所养殖的蚝,体大、肥嫩爽滑、味道鲜美。“罗湖桥”牌沙井蚝油,就是采用沙井、南头海区所养鲜蚝,取其汤汁浓缩提炼而成,  相似文献   

7.
近江牡蛎(Crossostrea ariakensis Gould)俗称蚝,属低盐度河口滤食性贝类,营固着生活,以左壳固着于外物上,具有群聚习性,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沿海。近江牡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海产品.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其干品中蛋白质含量45%-57%.脂肪7%-11%.肝糖19%-38%,含碘量比牛奶和蛋黄高200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和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牡蛎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松 《水产科技情报》2004,31(6):279-281
牡蛎是世界性的贝类,种类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全世界约有100多种,其产量居各种养殖贝类首位。太平洋牡蛎是牡蛎中个体较大的品种,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软体部的蛋白质含量为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含量高于牛奶和鸡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铁、铜、锰等微量元素。在我国,牡蛎作食品、药品和建筑材料的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9.
牡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世界许多地方正在进行人工养殖。我国广东名产蚝油、蚝鼓,就是牡蛎肉的油和干制品。为了发展我国的牡蛎养殖业,中国渔业协会于去年12月5日派遣“牡蛎考察组”,到日本实地学习养殖经验和技术。日本是世界上牡蛎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程村蚝养殖     
《海洋与渔业》2008,(3):35-36
广东阳西县程村镇的养殖户谢家贵从事牡蛎养殖已有10个年头,养殖的品种是近江牡蛎(俗名:蚝),从广西进苗,在广东吊养。广西的近江牡蛎生长速度快,蚝肉厚,肉质好,爽口清甜,这几年给他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73,(12):9-13
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同安丙州大队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狠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牡蛎(蚝)养殖,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队共有蚝石84万株,最高年产蚝肉1.8万担,一般1.4~1.5万担,是同安县主要的牡蛎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宝安养蚝     
牡蛎,俗称蚝。其肉鲜美,营养丰富,在世界上已有很多的美誉。在我国有“海中牛奶”之称;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大个儿的维他命丸”;在日本有“吃鱼活得久,吃牡蛎爱得久”之说;在台湾省把牡蛎称为“情人开胃菜”,有些国家甚至誉牡蛎为“壮阳剂和无穷精力之源”。  相似文献   

13.
正程村蚝作为牡蛎的一个地方品种,2005年11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广东省阳西县大力发展程村蚝特色养殖业,推行标准化和无公害养殖,提升程村蚝品质,打响程村蚝品牌,做大做强蚝产业。2017年11月29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南方日报社主办,阳西县海洋与渔业局、阳西县程村镇红光蚝协会协办的"程村蚝"品牌建设推广会在阳西县举行,百余位海洋渔业人士参加。中国是牡蛎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占全球的80%。牡蛎在广东被称为生蚝,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海上  相似文献   

14.
牡蛎俗称海蛎子,又称蚝,是世界上第一养殖贝类,也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历来受世人推崇,古人认为它是“水产品之最贵者”,古罗马人把它誉为“海中美味——圣鱼”,西方人称之为“神赐魔石”、“海中牛奶”,日本人则誉之为“根之源”。  相似文献   

15.
华南沿海养殖近江牡蛎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天凤 《南方水产》2006,2(6):72-75
近江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在华南沿海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根据肉的颜色,近江牡蛎通常被珠江三角洲蚝民称为“赤蚝”和“白蚝”,但它们的贝壳形态极其相似。近江牡蛎分类鉴定研究已被探讨多年,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已不能完全解决近江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近江牡蛎分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江牡蛎分类研究进展,综合有关研究报道认为华南沿海养殖的近江牡蛎可能是3个物种的混合体:“赤蚝”可能是一个新种,而“白蚝”含有香港巨牡蛎和有明巨牡蛎2个物种。  相似文献   

16.
正牡蛎俗称"蚝",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海上牛奶"之称。在广东省西南沿海、粤西要冲之地,有一个著名的中国蚝乡——程村镇,那里有数百年的蚝乡文化,有数万亩的"海上蚝田",有数千亩红树林围起来的澄碧海域,有个儿大、汁多、肉甜脆的程村蚝,美景和美食引得无数游人欣然向往。2005年11月,程村蚝获得国家  相似文献   

17.
蚝,学名牡蛎。全世界已发现有100多种,我国约有20种,主要养殖品种是近江牡蛎、褶牡蛎和长牡蛎3种。因蚝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受到各国重视并大力发展。我国养蚝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已有关于养蚝的记载,明朝郑鸿图著《业蚝考》中,对蚝的撬竹养殖法作过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牡蛎的营养保健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滕瑜  王彩理 《齐鲁渔业》2006,23(2):31-32
牡蛎俗称海蛎子、蚝,是我国著名的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栖息在浅海泥沙中。牡蛎之名,系因古人认为“纯雄无雌,独此化生”而得。古罗马人称为“圣鱼”,西方人称“海中牛奶”,日本人则称为“根之源”。我国牡蛎的主要种类有近江牡蛎、密鳞牡蛎、大连湾牡蛎、长牡蛎等,广泛分布在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产量高,适宜间种、套种等立体养殖。牡蛎肉肥味美,可鲜食或加工成干品、罐  相似文献   

19.
野生观赏鱼类资源一览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庚晋  周洁 《海鲜世界》2002,(6):48-49
1、美食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属贝类.牡蛎肉肥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据分析,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  相似文献   

20.
《渔业现代化》2007,34(6):62-63
最近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牡蛎研讨会上,近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就“牡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未来牡蛎极可能成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牡蛎被称为“海洋牛奶”,其产业化养殖和开发已遍及全球。日本最新发现,牡蛎肉内的特有物质能消除人体过多的活性氧,对防治动脉硬化、癌症等有很好的效果。日本已开发出具有保健及治疗功能的“牡蛎丸”和高级饮料“牡蛎汁”。但由于海洋污染、环境恶化和海水养殖病害频发,牡蛎的养殖和开发仍存在挑战。我国每年牡蛎产量已居全球首位,2006年养殖产量达389万吨,占我国海洋水产养殖总量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