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根颈直径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颈粗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寒性与其根颈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颈粗(3.50 mm,5.25 mm,7.00 mm)苜蓿根系进行低温胁迫(4℃,-10℃,-15℃,-20℃)处理,测定了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非结构碳氮比(Cnstructured carbon nitrogen ratio,C/N)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低温胁迫的增加不同颈粗的苜蓿根颈活力均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淀粉含量、C/N和CAT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苜蓿根颈活力大小与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及C/N显著相关(P<0.05)。研究认为,根颈直径大的苜蓿抗寒性较强,其通过调控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及C/N以适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2.
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SOD和POD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酸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不同程度老化种子的醇溶蛋白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人工老化对老芒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程度的加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老化3 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下降,老化7 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11.89 mg/g;老化处理7 d后,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增幅为79.05%;随着老化程度的加剧,SOD、POD活性都逐渐下降,老化7 d后,SOD和POD活性依次下降44.49%、32.62%;SOD活性下降大于POD活性下降。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醇溶蛋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醇溶蛋白图谱颜色在处理的第3 d开始变浅,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α,β和ω区醇溶蛋白出现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水引发对不同贮藏年限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条件下贮藏0~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水引发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活力随贮藏年限延长先增加后降低。贮藏1年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最高,是新收获种子的3.78倍和6.34倍(P0.01),此时种用价值最高。(2)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P0.05),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趋势(P0.05),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3)水引发可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以新收获种子增幅最高(P0.05),达93.54%和226%。(4)水引发后,种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CAT活性均有所上升,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0.05)。(5)相关分析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活力与S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POD活性呈负相关。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水引发后种子活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罗汉果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pH值(2.5,3,4,5)及pH 5.6(CK)对罗汉果幼苗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及CAT、POD、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模拟酸雨处理罗汉果幼苗中MDA含量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罗汉果幼苗叶绿素含量、CAT活性随pH值的减小而显著降低。当pH值大于4时,罗汉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H值的增大而显著增强,罗汉果幼苗体内POD和SOD活性随pH值增大而降低,当pH值小于4时,随pH值的减小罗汉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SOD活性显著降低。当PH值等于4时,罗汉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POD和SOD活性最强。CAT、POD、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与这三种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POD、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不同根型苜蓿幼苗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沙培盆栽法,以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 4 号杂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 (CK)、中度(M)和重度(S)3 种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加剧,各根型苜蓿根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 MDA 含量及 SOD、 POD、CAT 活性绝大部分显著升高,其中清水紫花苜蓿根系 MDA 含量增幅相对较小,这与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保护酶系统(POD、SOD、CAT)有关,且各根型苜蓿幼苗期对脯氨酸、可溶性糖、POD 和 SOD 的响应更敏感;各根型苜蓿根系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木质部导管数量、导管面积、导管直径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显著增加,而皮层厚度大多显著减小。 【结论】各根型苜蓿幼苗期根系通过对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保护酶和根系内部解剖结构的调节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抵抗一定的水分亏缺。  相似文献   

6.
我国啤酒生产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麦糟和废酵母,而屠宰行业也会产生大量的禽畜血液副产物,两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原料加以利用。以麦糟为主料,加入血粉辅料,混合接种不同益生菌,通过测定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指标,分别评价不同主辅料配料比、发酵时间、酵母菌及乳酸菌接种方式及接种量等因素对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生产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血粉辅料添加量为15.00%、发酵温度为30 ℃、接种酵母菌单一菌种且接种量为2.00%、发酵时间为5 d的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产物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达到50.36%,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升幅度达到75.53%;利用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发酵时,先接入1.00%乳酸菌发酵2 d后,再接入1.00%酵母菌继续发酵至7 d时,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9.27%,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高幅度达到106.59%。利用上述2种发酵方式得到的产品可作为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7.
AMF对土壤压实胁迫下高羊茅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孟  郭绍霞 《草业科学》2018,35(6):1378-1384
在土壤压实胁迫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壤压实梯度下,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高羊茅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不同程度高于未接菌处理,而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EC)较低。同一土壤压实处理下,接种AMF处理的脯氨酸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接种处理能有效地增强高羊茅的抗土壤压实能力,以混合接种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钾肥种类及用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北极熊’为供试紫花苜蓿品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秋季施用不同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及不同施用量(0,50,100,150,200 kg·hm-2 K2O)对越冬期苜蓿根颈在不同温度(4℃,—20℃)处理下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i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温度处理下,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中,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和SP含量及POD,SOD,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但经—20℃低温冷冻后,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下,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含量下降,SP含量增加,POD,SOD,CAT活性增强,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变强,且硫酸钾效果强于氯化钾;两种钾肥均在150 kg·hm-2(K2O)钾肥处理下,MDA含量最低,POD,SOD,CAT活性最强,SP含量最高,表明苜蓿受伤程度最小,抗寒保护能力最强。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秋季施用300 kg·hm-2K2SO4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江涛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15,23(1):143-150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害的抗性生理机理,测定了不同牛角花齿蓟马虫口密度下抗蓟马苜蓿无性系R-1、感蓟马苜蓿无性系I-1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无性系在低虫口密度(1, 3头·枝条-1)下,SOD, GPX活性升高,在高虫口密度(5, 7头·枝条-1)下,SOD, GP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SOD, GPX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二者各接虫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增加,CAT活性均下降,且在牛角花齿蓟马为害过程中,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可溶性蛋白的减少量、游离脯氨酸的增加量及CAT活性的下降速率均小于I-1无性系.说明SOD, GPX活性的升高是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诱导抗性的一种表现,R-1无性系在低虫口密度下其SOD, GPX活性持续升高而表现为抗蓟马,I-1无性系对蓟马为害的诱导抗性反应滞后于R-1无性系而表现为感蓟马.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在种子液培养基中添加腐植酸钠,探讨腐植酸钠对酵母菌发酵特性的影响。将腐植酸钠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酵母菌种子液培养基中,以活菌数为指标筛选腐植酸钠的最适添加量;再将含有最适比例腐植酸钠的酵母菌种子液接种到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固态培养基中,测定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真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为:种子液中添加1%~4%的腐植酸钠对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当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时,酵母菌活菌数最高(P0.05)。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明显改善酵母菌在固态培养基中的发酵特性: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提高4种固态发酵基质中酵母菌的活菌数,且在豆粕中提高量最大(P0.05);可显著降低精料、豆粕、统糠发酵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稻壳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统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最为明显(P0.05);可显著提高精料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对稻壳粉、豆粕和统糠三种培养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显著增加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培养基中真蛋白质含量(P0.05),其增加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壳粉、精料、统糠、豆粕。结果显示,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影响酵母菌固态发酵的特征,进而提高发酵效果,改善发酵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根瘤菌共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对低温胁迫下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的相对电导率(-6℃,4~6 h)显著低于不接种紫花苜蓿(P < 0.05),且其MDA含量低于不接种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的SOD比活力、CAT活性、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不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具有更强的膜稳定性、活性氧防御以及渗透调节能力,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r(0、0.5、1.0、2.5、5.0、10.0 mmol·L-1CrCl3)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胁迫显著抑制了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胚芽长、胚根长和干重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发芽势的抑制程度大于发芽率,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程度大于胚芽。在低浓度Cr胁迫(0.5和1 mmol·L-1)下,苜蓿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水解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CK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升高,当Cr胁迫浓度达到2.5 mmol·L-1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蛋白质水解酶、SOD、CAT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APX、GPX活性也显著下降。随着Cr胁迫浓度的增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低浓度Cr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上升,高浓度Cr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这是苜蓿幼苗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紫花苜蓿对重金属Cr胁迫产生的适应性是有一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对钴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寇江涛  师尚礼 《草业学报》2015,24(9):146-153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o2+(0,0.25,0.50,1.00,2.50,5.00 mmol/L CoCl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Co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胚芽长、胚根长、根系活力和干重均显著降低,而且Co胁迫对发芽势的抑制作用大于发芽率,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低浓度Co胁迫(0.25和0.50 mmol/L)下,苜蓿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水解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CK均无显著差异,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随着Co胁迫浓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蛋白水解酶、SOD、APX、GPX、CAT活性均显著下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羟自由基(OH·)浓度、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高浓度Co胁迫使得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下降,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从而抑制了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3个紫花苜蓿品种耐盐突变材料的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珺  柳小妮 《草业科学》2011,28(1):79-84
选取国外耐高温高湿的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维多利亚"、"盛世"和"CW787",用NaCl作选择剂,采用一步和多步正筛法,筛选出耐盐愈伤组织变异系,对其再生植株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耐盐突变材料的抗盐性进...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秸秆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乳酸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以及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藜麦秸秆在饲用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微生物发酵以期改善藜麦秸秆的营养价值。乳酸菌单一发酵时,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菌剂添加量3个试验因子,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发酵藜麦秸秆试验中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混合比例3个试验因子,均采用L9(34)正交原理设计试验,对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指标做响应面法处理。同时做了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对比试验。1)相同发酵条件下,混合制剂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比单一发酵剂明显;2)发酵处理后的藜麦秸秆饲料较未发酵的藜麦秸秆粗蛋白平均含量提高了约2.70%;3)发酵过程中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在0.24%~0.31%;4)发酵处理后,藜麦秸秆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约3%;5)黑曲霉具有明显的降解纤维素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但黑曲霉发酵的饲料感官品质较差。微生物发酵对藜麦秸秆饲料品质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一定条件下,混合菌协同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发酵。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中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浓度0.1mg/L、1.0mg/L处理后,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增加,达到50mg/L时,显著下降(P<0.01);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过氧化氢酶(CAT)在Cd浓度为10.0mg/L、1.0mg/L时活性最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在Cd浓度为50mg/L时达高峰。适度镉胁迫下,苜蓿依赖于SOD、GPOD和CAT清除体内活性氧,在重度胁迫下,叶绿体内主要依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来抵御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7.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经过0,8和32 h的晾晒,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进行青贮。结果表明,不同干物质含量的苜蓿青贮时,乳酸菌 纤维素酶的添加均能使青贮pH值快速下降;苜蓿半干青贮(干物质含量为38.45%)可使青贮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并保存有较多的粗蛋白质,生成较多乳酸,其中以添加乳酸菌106cfu/g 纤维素酶0.05g/kg的青贮效果最好,其青贮综合评定得分最高,达93分。  相似文献   

18.
添加剂对西藏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添加糖蜜、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钾+糖蜜对西藏地区燕麦(Avena sativ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7:3)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设对照组(C),4%糖蜜组(M),0.15%山梨酸钾组(S)和山梨酸钾+糖蜜(S+M)4个处理,青贮后第30,45,60 d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他青贮窖在发酵60 d后全部打开,暴露于空气中5,10,15 d后取样分析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组及S+M组pH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有效地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S组改善效果不显著.有氧暴露过程中,对照组和M组pH值迅速升高,乳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S组和S+M组的pH值、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含量相对稳定.表明S+M组既能提高燕麦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又能改善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法研究外施不同浓度水杨酸(0,0.02,0.10,0.50,2.50 mmol·L-1)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轻度胁迫-60%田间持水量,中度胁迫-40%田间持水量,重度胁迫-20%田间持水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分枝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水杨酸处理的紫花苜蓿与正常供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0.10和0.50 mmol·L-1水杨酸可显著(P < 0.05)提高紫花苜蓿株高、茎粗、分枝数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同时,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可见,适宜浓度水杨酸可增强紫花苜蓿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粗蛋白质含量高而含糖量较低,按常规方法单独青贮不易成功,与禾本科(Gramineae)牧草混播混贮,则可提高含糖量从而改善青贮效果。试验采用紫花苜蓿单播播种量(15kg·hm-2)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单播播种量(30kg·hm-2)的各60%,80%和100%组成9个混播处理,以单播为对照,探讨不同混播组合对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播紫花苜蓿相比,混播可提高可溶性糖和乳酸含量,降低NH3-N/TN含量,且随无芒雀麦混播比例的增加,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其中100%无芒雀麦单播播量(30kg·hm-2)+60%紫花苜蓿单播播量(9kg·hm-2)的混播组合,可溶性糖含量达1.23%,乳酸含量达3.82%,分别比单播紫花苜蓿提高了192.86%和178.83%,NH3-N/TN含量为4.94%,比单播紫花苜蓿降低了30.62%,感官评定得分最高达19分,在各混播组合中,综合评价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