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吉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分析法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2001年度吉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春9398、白94161、小冰麦36号是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2.
《种子》1991,(5)
1.小黑麦新品种1.1 黔中1号品种来源: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1978年以八倍体小黑麦AH485×(小黑麦59号 84 H3908)杂交选育而成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原名1421—28。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全生育期194天,熟期与小麦阿波相近或早熟3~5天。株高96~120厘米,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小麦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线性回归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法、适应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8个,占61.5%,但丰产稳产的小麦品种较少,只有微红225和扬辐麦2049,仅占15.4%。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高稳系数法与3种稳定性参数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金单999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贵州省玉米2003和2004年区试的资料和2004年的生产资料,评价金单999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金单999是一个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了解豫杂谷1号在西北、东北地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通过高稳系数法(HSC)、变异系数(CV)、基因型分组法对谷子新品种豫杂谷1号在西北、东北春谷种植地区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杂谷1号丰产稳产性较好,在东北和西北适宜地区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2006-2007年贵州省粳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滇杂35和对照品种毕粳37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5在贵州山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可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相比ROC22号,桂糖46号具有非常优良的丰产性,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增产(糖)非常明显,蔗糖分略高;在此基础上,桂糖46号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高稳系数均高出对照30%以上,蔗糖分的高稳系数也略高,分析结果用变异系数法也得到了验证.综合来看,桂糖46号是一个高产、稳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强、脱叶性好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油菜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2006-2007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B组9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与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分析油菜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贮杂交玉米品种盘江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荣  严志伟  李源念 《种子》2016,(6):108-109
盘江7号是贵州省黔西南兴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选自交系多苏65(多伊×苏湾自交选育的黄粒自交系)作母本,用自选自交系大551(478×本地大白玉米自交选育)作父本,于2002年组配而成的黄白粒玉米单交种,200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06013号).该品种全生育期131d左右,作为青贮玉米表现突出,在2年贵州省青贮玉米新品种区试试验中均居第1位,作青贮玉米,品质为一级,抗性、丰产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麦8号是201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加快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的示范推广,对其在贵州省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麦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贵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应用新品种,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