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对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肽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原料(由豆粕和麸皮组成)中豆粕含量为95%,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8,发酵时间102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达62.77%。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豆粕为原料,采用枯草茅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对豆粕进行液态发酵,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初始pH、温度为因素,水解率为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不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O%,pH值为5,40℃培养48h,豆粕的水解率达78.80%。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对组合菌种发酵豆粕过程中蛋白酶活及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方法,以24℃、26℃、28℃、30℃、32℃、34℃、36℃设计7个温度点,每个设计3个重复,自48h起每隔12h测定发酵培养基的蛋白酶活和大豆肽转化率。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温度试验组对混合菌种发酵豆粕过程中蛋白酶活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温度为30℃处理组的蛋白酶活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在大豆肽转化率上,发酵温度30℃处理组极显著地高于24℃、26℃、28℃、36℃、34℃处理组(P0.01)。  相似文献   

4.
对黑曲霉AS3.350和米曲霉A-9005双菌种混合发酵产大豆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较优工艺为:黑曲霉和米曲霉的菌种比为2∶1,初始pH为6.0,温度32℃,发酵时间144h,结论得到在最佳条件下的大豆肽转化率为89.61%。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选用碱性微生物蛋白酶,研究得出酶解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参数:豆粕预处理条件为90℃水浴加热10min,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5%(W/V)、加酶量5万单位/g蛋白质、温度50℃、pH值10、酶解时间5.5h。蛋白质水解率达到25%,平均肽链长度为4.0。制得大豆肽粗蛋白质含量66.83%(DM)。并对制得大豆肽和原料豆粕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B-2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最佳培养基为麸皮50%、玉米芯50%、硫酸铵2%、尿素3%,发酵温度为30℃,料水比1:1.2,自然pH值,培养48h,木聚糖酶可以达到8500U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豆粕粉为原料。筛选优良微生物为发酵菌株进行发酵,将豆粕中大分子蛋白降解成小分子肽。通过双缩脲法测定小肽含量,并以其为指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黏红酵母为发酵菌株,在豆粕粉6%,氯化钠0.3%,葡萄糖2%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7%菌龄为18h的液体种子,于30℃、220r/min条件下,摇瓶发酵48h,发酵液中小肽含量达56.96%.比优化前提高了36.09%。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发酵豆粕生产的最适条件,本研究测定不同的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水分、发酵时间、辅料等几种因子对豆粕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乳酸菌的添加比例分别为3‰、2‰、1‰,蛋白酶添加量为2‰,菌种活化时间为0.5 h,发酵的初始水分为38%,温度保持在30~42 ℃时,发酵豆粕的理化指标最优,其中小肽含量可达20%以上,乳酸含量可达3.5%以上,并且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培养基组成、pH值、接种时间、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的研究,优化了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含量为2%,豆粕含量为12%,初始pH值为6.5,接入4%的菌龄为15h的液体种子,发酵时间为48h的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达60%。  相似文献   

10.
固态生料发酵棉籽蛋白制备小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曲霉生料发酵棉籽蛋白粉制备植物小肽,研究了温度、时间、pH值单因素对小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时间为36 h、pH值为5.5时,小肽含量可以达到35.44%。  相似文献   

11.
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构建复合菌发酵牦牛血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发酵组合为黑曲霉与酵母菌组合,在发酵时间为50h、温度为30℃、酵母与黑曲霉之比为0.4、接种量为0.3%的条件下,发酵后牦牛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提高8.25%,实测值提高8.40%,且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13.
固态复合发酵剂用于苹果渣蛋白饲料发酵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0种固态复合发酵剂对苹果渣发酵饲料纯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种固态复合发酵剂均能提高苹果渣中蛋白质含量,接入10号发酵剂48h发酵产物纯蛋白增率较对照提高86.1%;②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增加,48h为较适宜的发酵时间;③灭菌处理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不灭菌发酵,平均提高幅度39.1%;  相似文献   

14.
15.
<正>近年来大豆肽的营养及其功能性质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现代研究发现,许多小分子量肽在经人体消化道时不被水解,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功能,能消除疲劳,使肌肉变得结实有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发酵类型青贮菌制剂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许多国家,青贮饲料是牲畜的重要饲料形式.不同发酵类型的青贮菌制剂会对青贮发酵产物的营养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动物采食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就青贮发酵菌制剂的筛选标准,同型、异型乳酸发酵菌种组成做了介绍,主要就同型、异型和混合3种乳酸发酵对青贮产物的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酸浆中嗜酸乳杆菌发酵豆腐废水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嗜酸乳杆菌,并对其发酵豆腐废水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等都影响嗜酸乳杆菌发酵产酸。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发酵豆腐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值6.0;接种量6%;时间48h,在最佳条件下的产酸量可达到0.5514g/100ml。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作为生物兽药已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它具有良好的防治消化道疾病和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和中和毒素、促进康复等功能。并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残留的优势。但常规的生物制品方法使其代谢产物中的氨基酸、维生素、抗菌肽、有机酸、各种酶系等没  相似文献   

19.
采用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温、高压后的动物性蛋白原料——血粉、羽毛粉、猪毛粉和蹄角粉进行了联合发酵效果研究。动物性蛋白原料中添加10%的麸皮,调整料水比为3:2,接种0.1‰的米曲霉,在有氧条件下发酵36h后,再接种0.1‰的乳酸杆菌进行厌氧发酵,设立动物性蛋白原料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样品的酸溶蛋白、粗纤维以及胃蛋白酶消化率观察联合发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发酵极显著提高发酵物料中酸溶蛋白的含量(P<0.01),其中血粉增长幅度最大,比对照组提高10%左右;联合发酵极显著提高了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胃蛋白酶消化率(P<0.01),血粉提高了大约15%,羽毛粉、猪毛粉和蹄角粉则均在4%左右;联合发酵对动物性蛋白原料粗纤维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