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肉牛粗饲料高效利用方式不断深入研究,如何高效利用粗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成为肉牛养殖业的重点。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玉米秸秆,但由于玉米秸秆的粗纤维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较高,导致其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目前,玉米秸秆利用处理方式主要是干制、青贮、益生菌发酵等,不同加工方式导致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国内玉米秸秆利用的相关研究中多采用青贮、益生菌发酵等加工方式降低玉米秸秆粗纤维含量,从而使肉牛能够利用玉米秸秆中的营养物质。文章综述了常规玉米秸秆、全株青贮玉米秸秆、黄贮玉米秸秆、膨化和菌酶协同发酵玉米秸秆的饲喂效果,展望了玉米秸秆饲料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玉米秸秆在肉牛养殖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是重要的非粮饲料资源,因粗纤维含量较高不宜直接饲喂动物。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降低玉米秸秆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饲用价值,因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玉米秸秆饲料化生产中。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对调节动物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动物养殖中应用前景广阔。文章综述了玉米秸秆生物发酵前后的营养特性、生物发酵玉米秸秆的方法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玉米秸秆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饲料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粉饲喂育肥猪的效果韩淑芬(青海省饲料总公司,西宁,810003)刘禹宏(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较低,除部分经青贮喂牛外,大部分玉米秸秆都作为燃料烧掉。若将玉米秸秆的青绿部分制成粉,运用饲料酵母发酵技术发酵后喂猪,可...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7):133-136
玉米秸秆在畜牧生产中主要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单胃动物由于自身的生理消化特点,对玉米秸秆的利用有限。但经过研究学者的不断努力,玉米秸秆也逐渐开始应用于猪、禽类等单胃动物,改善其胃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省成本。作者就玉米秸秆的基本现状、玉米秸秆的营养特点以及玉米秸秆在畜禽生产中的一些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概述,旨为玉米秸秆在畜牧生产中充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应用EM发酵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以观察两种方法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用EM发酵的玉米秸秆饲喂奶牛较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采食量提高1.03%,平均产奶量提高2.02%,经济效益提高0.13元;EM原液发酵的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1∶1混合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采食量、平均产奶量、经济效益分别比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的奶牛提高2.85%、2.99%和1.15元。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发酵原理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是玉米生产的副产物,在我国北方玉米种植面积大,面广量多,它作为家畜的粗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已经干硬,适口性降低,营养成分减少,利用率不高,为改善这一现状将其发酵饲喂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发酵原理及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在青贮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采用不同压实密度的方法设置不同处理组,青贮60 d后,对各处理组玉米秸秆青贮进行色泽、气味和质地的感官评价,同时测定各处理组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指标和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在压实密度为700 kg/m3时,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组,能够获得优质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本研究可用于指导玉米秸秆优质青贮饲料的制备加工过程,为有效提高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时间,延缓青贮饲料变质,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北方主要玉米秸秆、羊草和玉米秸秆青贮不同组合比例体外发酵特性,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羊草和玉米秸秆组合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再与玉米秸秆青贮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进一步筛选出粗饲料最优组合。试验利用体外发酵测定不同粗饲料组合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L)、pH值、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羊草与玉米秸秆按不同比例组合后,产气量各组间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点产气量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少;DML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0∶100比例组合极显著高于其余比例组合(P<0.01);各比例组合间pH值差异不显著(P>0.05);MCP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各组合间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而NH3-N浓度随玉米秸秆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除丁酸外,其他VFA各组均随玉米秸秆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黄贮技术,是将玉米成熟后掰去玉米棒子的秸秆,利用厌氧菌发酵的办法,通过加工,以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营养水平,贡献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山东饲料》2006,(12):28-29
一,玉米秸秆发酵养鹅 用发酵玉米秸秆粉养鹅,如从1月龄到4月龄出栏,每只鹅可节约粮食3千克,如喂后备母鹅3个月,每只鹅可节约粮食13.5公斤。而且鹅生长的速度也较快。其饲喂方法是(按发酵100千克秸秆饲料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玉米秸秆调制新技术,用不同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后,与普通玉米秸秆进行对比,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物理结构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膨化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营养价值,使得秸秆细胞被破坏,易于消化,提高瘤胃内干物质消化率|本试验使用的菌制剂发酵效果不明显,虽然用电镜扫描发现秸秆纤维素束结构形成明显沟壑,以及其瘤胃中干物质消化率比膨化发酵玉米秸秆高,但差异不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2.
将玉米秸秆经粉碎,利用“饲源神”微贮素发酵制成高营养价值的颗粒商品饲料。秸秆发酵颗粒饲料,改变原始利用方法,经80℃温度及重挤压,可杀灭痛菌,可长期贮存(贮存3年未发生霉变),生产中也无三废排放。秸秆发酵颗粒饲料可使粗蛋白质含量达12.5%以上。增重较对照组提高130.5%,日增重达537g。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接种剂和酶制剂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在25℃室温玉米秸秆厌发酵时添加了复合产乳酸菌、酶制剂及益生菌,以评价其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玉米秸秆调制试验分为一个对照,甲酸,复合产乳酸菌、纤维素酶、固体发酵剂、液体发酵剂等5个处理组,除甲酸处理组外,其余4个处理组又分为2个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纤维素酶或复合产乳酸菌对玉米秸秆PH值无明显影响(P>0.05),但使得其发酵质量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纤维素酶组在整个发酵期,复合产乳酸菌组(高剂量)在20d,40d时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固体发酵剂、液体发酵剂在上发酵期显著降低了PH值,NH3-N及丁酸含量(P<0.05或P<0.01),大大增加了乳酸含量(P<0.01),全面改善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4.
对玉米秸秆采用4种不同程度的粉碎处理,研究粉碎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粉碎处理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影响显著。其中,粉碎粒度为0.5cm的秸秆粉末,发酵前后纤维素变化差异显著,最终产气量最高;1cm粒度的玉米秸秆发酵后纤维成分变化和最终产气量低于0.5cm粒度,但显著高于5cm、10cm粒度处理组。本研究为玉米秸秆干发酵技术的完善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筛选试验对酵母茵发酵处理玉米秸秆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秸秆舍量为65%,含水量为70%时添加5 mL酵母菌液,发酵时间48 h,能明显改善玉米秸秆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收获籽粒后的玉米秸秆为实验材料,笔者将未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与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进行密闭发酵处理。13个月后室温贮藏开封,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实验组发酵秸秆的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及体外培养等指标来评定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的添加不但改善玉米秸秆的色泽、气味和质地,而且显著减少(p <0.05)了NDF、ADF含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态氮含量明显提高。乳酸菌的添加可以保证玉米秸秆发酵初期对乳酸菌数量上的需求,使玉米秸秆能尽早进入乳酸发酵阶段,pH值迅速下降,蛋白分解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发酵玉米秸秆中的氨态氮浓度增加,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使干物质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碱处理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的影响,对玉米秸秆采用2%、4%、6%、8%4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OH处理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影响显著。其中,4%-6%NaOH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前后纤维素变化差异显著,最终产气量和混合气体中甲烷比例最高。因此,4%-6%NaOH预处理是玉米秸秆干发酵较优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玉米秸秆对马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以确定马粪堆肥适宜的玉米秸秆添加量。以马粪为试验原料,比较添加不同含量的玉米秸秆(CK组:马粪中不添加玉米秸秆;A、B和C组分别于6 kg马粪中添加1.0、1.5和2.0 kg的玉米秸秆)对马粪堆肥发酵中温度、含水率、pH值、种子发芽指数及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B组发酵过程中的高温持续时间最长,最高温度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5),pH值处于弱碱性的时间较短;种子发芽指数各组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出现增长的趋势,且试验B组在相同的发酵时间段,种子发芽指数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进行马粪堆肥发酵时,加入适当比例(马粪与玉米秸秆的重量比为4∶1)的玉米秸秆有利于发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及瘤胃降解特性。首先测定玉米秸秆、全株玉米青贮及发酵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然后采用尼龙袋法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消失率与瘤胃降解参数。结果表明:秸秆经酒精清液发酵后,其CP、EE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玉米青贮(P<0.05),且NDF、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玉米秸秆各种营养成分72 h瘤胃消失率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5),而DM、CP和ADF的72 h瘤胃消失率与全株玉米青贮水平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玉米秸秆DM、CP、NDF和ADF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6.93%、58.35%、36.41%和36.01%,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5)。CP的有效降解率略低于全株玉米青贮;CP、NDF和ADF的潜在可降解部分(a+b)值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5)。因此,经酒精清液发酵后,秸秆的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改善,部分营养成分及瘤胃利用效率与全株玉米青贮相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各组精饲料相同,对照组粗饲料为羊草和未处理秸秆,试验1组为低量菌发酵秸秆,试验2组为高量菌发酵秸秆。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60 d)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经济收入净增127.09元,试验2组净增124.0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