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摸清鹿寨县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有效控制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对鹿寨县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计算出鹿寨县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以及个体流行率。结果显示:鹿寨县南北地区之间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差异显著,北部地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南部地区;小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最高为14.84%,中型猪场、大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依次降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均可感染PRV,母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57%,仔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6.15%,育肥猪的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0.35%。本课题研究表明:鹿寨县北部地区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形势严峻,应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地制定种猪高效免疫计划,强化定期监测防控意识,果断淘汰病猪,净化猪群,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鹿寨县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免疫抗体水平及野毒感染情况,有效控制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通过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猪伪狂犬病gB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鹿寨县规模猪场所采集的992份血清样品按照不同地区猪场、不同规模、不同生长阶段3个方面进行gB与gE抗体检测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在鹿寨县南北地区的不同猪场都有所流行,在北部地区平山镇流行范围广,流行率高,平山镇有伪狂犬野毒感染的猪场共计6家,占采样比的75%(6/8)。大型猪场gB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6.46%, 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13%;而小型猪场gB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6%,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4.84%; PRV g B抗体阳性率与PRV g E抗体阳性率呈负相关。在不同生长阶段,母猪群的gB抗体阳性率为96.2%、 gE抗体阳性率韦24.57%,其两种抗体阳性率都明显高于育肥猪和仔猪;育肥猪、仔猪PRV gB、 PRV gE抗体阳性率的相关性与不同规模猪场PRVgB、 PRVgE抗体阳性率的相关性相似。表明:鹿寨县平山镇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形势严峻。而母猪群及后备猪群的野毒清除情况是决定规模猪场PR净化的首要关键点;母猪群的伪狂犬病免疫工作也是整个猪场伪狂犬病免疫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制定种猪高效免疫计划,强化定期监测防控意识,果断淘汰病猪,净化猪群,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了解广西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株的流行情况,为指导猪场防控和净化伪狂犬病(P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3年采集广西地区300个规模化猪场的3950份猪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PRV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地区、种类猪群的PR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2010~2013年抽检的300个规模猪场中有23.00%为PRV阳性猪场,3950份猪血清样本中有5.16%为阳性样本,且二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RV阳性猪场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的5个地级市分别为北海(75.00%)、百色(42.86%)、崇左(35.71%)、南宁(25.17%)和柳州(25.00%),PRV样本阳性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的4个市分别是崇左(9.71%)、百色(9.09%)、南宁(6.50%)和钦州(6.12%).从不同地区来看,感染猪场以桂西和桂南地区较高,PRV阳性猪场率分别为30.00%和27.23%,PRV样本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80%.种猪的PRV感染率(6.45%)明显高于肉猪(2.52%).[结论]广西猪群已普遍存在PRV野毒株感染,感染率逐年上升,且以种猪感染风险较高,实际生产中可采取实时野毒抗体监测、淘汰PRV阳性种猪、强化疫苗免疫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集肥育猪的血清和扁桃体,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RV-gE蛋白抗体,用常规PCR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与扁桃体中的PRV-gE基因,比较分析猪群PRV野毒感染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与扁桃体中的PRV-gE基因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PCR方法,gE基因在扁桃体中的检出率高于血清,而gE蛋白抗体检出率高于gE基因检出率.[结论]PRV-gE蛋白抗体检测敏感性高于gE基因检测,荧光定量PCR对gE基因的检测敏感性高于常规PCR,gE基因在扁桃体中的检测敏感性高于血清,为猪群PRV野毒感染快速检测方法的选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情况,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今年4月份和7月份随机采集于该场的395份血清样本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规模化猪场两次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0,说明猪场现阶段不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两次检测基础猪群伪狂犬病病毒g...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闽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应用ELISA方法对2012-2014年闽西南地区的859个规模化猪场22324份血清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猪场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21.8%,场阳性率为57.0%;母猪、公猪、哺乳小猪、保育猪、育肥猪及后备猪的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2.0%、23.7%、16.7%、15.6%、19.2%和27.2%,不同阶段的猪群PRVgE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2012年-2014年猪场阳性率分别为46.7%、45.4%和57.0%,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20.5%、18.4%和25.4%;血清样品阳性率在30%以上的猪场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14.8%、19.9%和32.2%;不同地区猪场PR野毒感染情况不同。结果表明近年闽西南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依然很大,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张婕  李增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548-2549,2553
[目的]对猪伪狂犬病毒野毒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76 bp,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检测PRV野毒的PCR方法.[结果]利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疑似PRV野毒感染的临床送检组织病料34份,阳性样品18份,阳性率达52.94%(18/34),选取6份阳性病料PCR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序列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均为PRV gE基因特异性序列.[结论]该方法敏感、特异、可靠,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是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了解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本研究采用IDEXX公司的阻断ELISA试剂盒对2015年7~11月采自辽宁省3个规模化猪场的103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猪场1没有感染猪伪狂犬病,猪场2和猪场3猪伪狂犬病的感染较严重,阳性率分别达56%和78%,而且猪场2和猪场3不同猪群的感染情况也有所不同。结果说明,规模化猪场间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对于了解辽宁省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进而制定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对养猪业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为了解猪伪狂犬病在汝南县的发生与感染情况,对汝南县内的49个主要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临床发病和野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平均个体发病率达36.55%,平均致死率达75.82%,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5.51%,平均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为49.59%。这些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临床发病和野毒感染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应用乳胶凝集试验,对江苏省兴化市的135个养猪场(户)的225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58份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8.13%,其中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和非免疫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22%和5.95%;未免疫的规模猪场和散养户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和4.74%.部分免疫猪的PRV抗体水平较低,应及时进行强化免疫;部分未免疫猪的血清抗体呈阳性,存在PRV感染现象,而且规模猪场感染程度比散养户严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广西猪群主要疫病的感染状况。[方法]2015年,从发病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猪组织样品276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结果]发病猪场中,CSFV、PRRSV、PEDV、PCV2、PR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98%、11.36%、0、28.98%和4.55%,而屠宰场猪CSFV、PRRSV、PEDV、PCV2、PR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1.00%、2.00%、0、29.00%和3.00%。对猪群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发现,PCV2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率最高。其中,发病场二重感染率最高的为PRRSV+PCV2,达到5.11%,其次为PCV2+PRV和PRV+PRRS,阳性率均为0.57%。屠宰场二重感染率最高的是PCV2+PRV,阳性率为1.00%。[结论]在发病猪场和屠宰场中,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最高,且常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伪狂犬病毒感染率较2014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公猪精液CSFV、PRRSV、PCV-2、PRV和PPV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技术对采自广西6市12个种猪场的441头(份)公猪精液进行CSFV、PRRSV、PCV-2、PRV和PPV的带毒情况检测,结果有75%的猪场公猪精液存在带毒现象,被CSFV、PRRSV、PCV-2、PRV和PPV污染的精液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0.20%、2.04%、7.48%、0.45%和0.45%,总阳性率为20.63%,表明精液传播病毒仍然是当前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对公猪精液的管理和公猪疫病的控制与净化,从源头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猪病毒病抗体及病原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猪场猪病毒病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为猪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样采集各类猪只血液和组织样品,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及猪圆环病毒病(PCV-2)的抗体、病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猪场存在CSF、PR野毒感染;PRRS免疫抗体水平不太理想,阳性感染率为3.3%~17.3%;PCV-2阳性感染率为0~9.6%。[结论]试验猪场病毒病,应采取完善的综合措施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猪伪狂犬病(PR)目前在广西的流行情况,于2006~2008年对广西13个市122个不同规模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163份病料及61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63份病料经PCR检测出阳性病料6份,阳性率为3.7%;对6株广西PRV gE胞外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广西PRV毒株变异不大,6株广西PRVgE基因与国内外其他毒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很高,介于96.4%~100.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3.6%~100.0%,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应为同一毒株遗传进化而来;61份血清经gE—ELISA检测出阳性血清7份,阳性率11.5%,表明部分猪场存在PRV隐眭感染。调查结果肯定了广西在PR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提出做好免疫、加强监测、淘汰隐性感染猪、提高猪体免疫力、净化种猪群是今后PR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猪伪狂犬病gpI 抗体ELISA试剂盒对广西10个种猪场2004~2007年的3253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gpI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猪进行淘汰.结果10 个种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率从2004年的17.06%下降到2007年的0 64%.证实在广西种猪场用猪伪狂犬病 gpI抗体ELISA试剂盒定期监测猪伪狂犬病,淘汰带毒种猪,能有效控制与净化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6.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用PCR技术,对2005年1~6月间广西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提供的肝、脾、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瘟(CSFV)、猪伪狂犬病(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47%;CSFV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1.9%,阳性场6个,场阳性率22.2%;PRV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3%,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表明广西规模猪场主要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对广西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WG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E-EL ISA法对陕西省部分地区6个集约化猪场的187份猪血清进行了伪狂犬病毒(P seu-dorab ies v irus,PRV)野毒感染检测,并对疑似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内脏及脑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陕西省猪PRV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8.76%,最高为48.98%,最低为0;分离毒株可致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连续传代后,CPE出现的时间稳定在20 h左右;细胞培养物和病料混悬液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奇痒症状,PCR反应扩增出PRV gE基因中长度为612 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本试验分离的病毒为PRV,并将其命名为PRV W G株。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死亡并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查清山西该病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58个规模化种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调研。结果表明,山西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广泛存在,用PCR试剂盒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朔州,为28.57%,最低的地区是晋中,为2%,平均为9.12%;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感染gE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朔州,为14.86%,最低的地区是吕梁,为1%,平均为3.20%;山西大部分种猪场都免疫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疫苗免疫gB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晋城,为94.82%,最低的地区是长治,为41.26%,平均为79.33%。调研查明,山西种猪场普遍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该病的防疫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9.
常洪涛  姚惠霞  李鸿雁  陈陆  杨霞  赵军  王川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21-19522,19525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养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流行情况,为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相应的猪繁殖障碍性疫病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南部分猪场送检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疫病检测诊断中心的血清进行监测,其中6 825、2 609、1 177、123和53份血清分别用于检测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和衣原体病抗体。[结果]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血清中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和衣原体病相应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8%、61.44%、25.49%、39.84%、5.66%。[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的防疫工作亟待加强,猪伪狂犬病的防治需要进一步强化,衣原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猪伪狂犬病毒在江苏省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2016年1-12月江苏不同地区42家规模猪场采集或者送检的共2365份病料组织进行PCR检测,分析不同季节、猪场规模以及地区的检测结果,并把检测出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猪伪狂犬阳性样品364份,阳性率为15.4%;夏、秋两季的病原阳性率均低与春、冬两季;苏北以及苏中地区的病原阳性率高于苏南地区;不同规模的猪场病原阳性率随着猪场规模的扩大逐渐下降且趋势明显.11株分离株中PRV-6分离株与Barthak61疫苗株属于同一个分支.[结论]该研究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