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于2005年对上海市场上居主导地位的“杜长大”等“三洋”杂交品种肉猪的216份猪肉样品进行了5个肉质参数(肉色、pH值、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和肌肉嫩度)的调查和测定,滴水损失和肌肉嫩度基本符合指标要求,但肉色、pH值和肌内脂肪含量3个指标显然偏低,远远低于目前市民期望的理想猪肉品质,促发我们应关注和科学利用地方猪种的优良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7):10-11
选择50头巴克夏公猪×荣昌母猪、50头杜洛克公猪×荣昌母猪的二元杂交后代分别于90 kg和100 kg体重时各一半进行屠宰测定其肉质指标。结果表明利用荣昌猪的高肌内脂肪特性进行杂交配套生产,能够获得较好的肉质优良的商品猪。使用DR杂交组合生产的杂交后代在100 kg进行屠宰可以获得肉色好、机内脂肪含量高的商品肉猪。  相似文献   

3.
科技短波     
《畜禽业》2003,(2)
浙大研制成功安全型肉质改进剂由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安国教授主持的安全型肉质改进剂课题组潜心研究,运用现代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和营养调控技术,研制出一种既能提高猪生产性能,又能改善肉质的安全型肉质改进剂,经过2000余头生长肥育猪7场次的研究试验和约32万头商品猪的生产性应用试验,表明:育肥猪日粮中添加该肉质改进剂,商品猪的屠宰率提高1%~2%,眼肌面积提高7%~10%,滴水损失减少20%~30%,背膘厚降低3%~5%,肌肉脂肪含量提高1%~2%,肉色显著改善,无毒无残留。该研究成果日前在杭州通…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9,(11):6-9
目的研究涪陵黑猪Ⅱ系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肉质性状。方法利用太湖猪作为母本、杜洛克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随后进行横交固定,测定杂交后代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肉质品质以及胴体特性。结果涪陵黑猪Ⅱ系日增重0.56±0.08 kg,料重比3.44±0.51,屠宰率73.07%,瘦肉率51.87%,胴体背膘厚28.25 mm,眼肌面积29.45 cm~2,肌内脂肪含量3.11%±0.16%,平均产子数12.1头。结论涪陵黑猪Ⅱ系具备高产子性,肉质品质高,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瘦肉率高的优点,显示此次杂交产生了较大的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效应,杂交利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很多地方猪种表现出国外猪种所没有的优良特性,本文报道了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部分中国地方猪种的与肉质相关的肌内脂、肌纤维等相关的性状及与抗病相关的MHCII型基因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提供了一定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及营养调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在我国,由于外来猪品种的引入和选育,猪的瘦肉率不断提高,但肉品质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肉色偏白,失水率高,肌肉脂肪下降.在目前的鲜肉市场和将来的鲜肉超市,猪肉的外观品质及品牌信誉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虽然猪肉市场不可能如肉鸡市场那样,存在地方品种与外来白鸡品种悬殊的价格差异,但肉质好、信誉高的猪场将会是市场的真正赢家.本文将在此简要介绍影响猪肉品质的各种因素及营养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7.
猪肉脂肪含量和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飞  杜海燕 《畜禽业》2006,(23):14-16
在养猪业中,如何能用较低的饲养成本饲养出肉品质较高的猪,一直是养猪业科研工作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而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度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本文就有关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猪肉脂肪含量和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飞  杜海燕 《畜禽业》2006,(12):14-16
在养猪业中.如何能用较低的饲养成本饲养出肉品质较高的猪,一直是养猪业科研工作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而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度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本文就有关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9,(11):10-11
目的研究盆周山地猪肥育性能。方法在盆周山地猪纯繁选育的同时连续5年开展的肥育性能测定,仔猪阉割后在中等营养水平条件下,测定了育肥猪体重20~90 kg阶段的日增重、料肉比、体长、体高、胸围、倒数3~4肋膘厚、倒数3~4肋眼肌面积等生长发育指标,抽取部分猪屠宰,测定屠宰率、三点均膘、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等胴体指标,肉色、pH_1、肌内脂肪等肉质指标。结果盆周山地猪日增重400 g,料肉比4∶1~4.28∶1,90 kg体长112~120 cm,体高56.5~58.3 cm,胸周围102.53~106.20 cm,倒数3~4肋膘厚3.40~3.89 mm,倒数3~4肋眼肌面积11.90~16.25 cm~2,屠宰率71%~74%,瘦肉率38%~49.8%,肉色3.9以上,pH值6.2以上,肌内脂肪含量3.61%以上。结论盆周山地猪体高中等,背膘较厚,眼肌面积小,是典型的脂肪型猪种,具有肉色鲜红、肌肉系水力强、肌纤维细嫩、肉质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浙江省自身条件,开展了对外来引进猪种-斯格猪繁殖、肥育、屠宰和肉质性状的研究。斯格猪较杜长大母猪繁殖性能有所提高,其父母代平均窝产仔数高达11.09只,日增重839.08g,料肉比为2.60,屠宰性能提高,瘦肉率为72%,眼肌面积达80.64,其猪肉所含氨基酸和无机矿物质含量不同程度有所提高,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为7.367g/(100g),肉质性能有显著改善。研究发现:斯格猪较适合在浙江地区饲养,且繁殖、肥育、屠宰和肉质指标均优于杜长大母猪,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特种野猪的圈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种野猪是由国家级特种野猪种 源基地--浙江宁波南方野生动物养 殖有限公司从1989年开始进行野猪 的人工训养,并将纯种野猪做父本,以 英系大白猪、杜洛克猪等不同的优良 家猪做母本进行杂交培育出来的一种 新的猪种.它具有野猪和家猪的双重 优点,改变了纯种野猪肉质粗糙,口感 差等不足和家猪肥肉多、脂肪多的缺 点.与野猪相比产仔率高,脂肪少,瘦 肉率高,肉的品质好,一年可产两胎以 上,每胎8~10头,多可达16~18头. 与家猪相比,具有背膘薄、肉颜色深、 板油少等特点,显现出明显的杂交优 势.具有肉质脆嫩,瘦肉率高、脂肪少、 营养丰富、野味足、风味好等特点,非 常适全现代人的口味,肉中人体必须 的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出0.5~1倍以 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非常理想的 特色野味保健食品,是农民朋友发展 特种养殖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11)
火鸡体型大、生长快、产肉率高,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胆固醇含量低,繁殖力强、易于管理,具有养殖投入少、效益高的优势,是增加农民养殖收入的重要途径。对火鸡的养殖技术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7)
研究以荣昌猪保种核心群群为基础,对荣昌猪不同组合的两系杂交后代在同等饲养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繁殖、生长、胴体及肉质性能方面的指标测定。二杂后代测定结果表明,美系长白公猪×荣昌母猪的杂交后代90kg日龄可达195.5kg、日增重为665.9g,肥育性能高于其它品系的杂交组合后代相应指标。丹系长白公猪×荣昌母猪的杂交后代三点均膘为2.8cm,瘦肉率达55.42%,滴水损失为1.14%,肌内脂肪含量达5.69%,胴体肉质性能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相应指标。二杂母猪繁殖统计数据表明,加长×荣杂交和丹约×荣组合在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上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以上几方面性能测定数据,我们最终选择了美系约克、美系长白、丹系约克、丹系长白与荣昌猪的杂交组合母猪,作为生产三杂猪的母本组合。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5)
<正>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杂交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是选用优良雄性野种用公猪与优良瘦肉型杜洛克等家母猪交配繁育而出的后代,使其克服了野猪原有的野性,又保持了野猪原有的外形和具有管理粗放、得病少、抗病力强、野味的特点。又具有家猪的温驯和优良猪种饲料报酬率高、生长快的优点。特种野猪野味浓郁、肉质鲜嫩、瘦肉率高、脂肪少、营养丰富等优良特性而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绿色食品,开展野猪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6,(10)
正荔波瑶山鸡是贵州省荔波县瑶山地区白裤瑶民族在长期自然封闭状态下育成的一种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优良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该鸡种具有抗病性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含量低等优良性状;外观体型紧凑、美观,毛色鲜亮;易饲养、适应性强等优点。主产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毗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环江等县(市)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3)
中国猪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在世界种质资源中的占比达到1/3左右。而随着进口大型猪种的不断引入,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市场占有率受到严重冲击。为了能够有效应对进口猪种的冲击,中国在地方猪种的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尝试与外来品种进行杂交利用,而且在新品种套系培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由此产生了大批新的品种,甚至一些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已经成为动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模型图。  相似文献   

17.
二元杂交猪肌纤维面积生长规律及其与肉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设高、低两个营养水平,并于20kg、35kg、50kg、80kg、100kg时进行屠宰,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及性别的长X荣二元杂交猪肌纤维面积随体重变化的生长规律,同时对肌纤维面积与肉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00kg阶段肌纤维面积累积生长曲线呈线形,绝对生长曲线呈“S”形。(2)同体重阶段肌纤维面积累积生长,高营养水平组略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肌纤维面积绝对生长,50kg前高营养水平组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50kg后高营养水平组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3)性别对肌纤维面积生长规律也有一定影响。(4)肌纤维面积与肌肉水分含量呈负相关(P<0.01),与失水率(P<0.05)、肌间脂肪含量及次黄嘌呤含量(P<0.01)呈正相关,与胶原蛋白含量和肉色评分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养殖大黄鱼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以及水分、脂肪等指标的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法,并对大黄鱼的肥满度进行分析。养殖大黄鱼体长和体质量的自然对数值成正比;无论是养殖还是天然大黄鱼,其肌肉中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成反比;肥满度的大小与脂肪含量成正比,但两者的变化范围以及变化速率都不尽相同。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主要差别在于其脂肪的变化,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重点在控制其脂肪含量上。  相似文献   

19.
红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含量高于猪、牛、鱼肉,且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全面,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糖类、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养殖鱼类经常吃红虫,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丰满度明显增大,抗病能力也明显增强;家禽吃了红虫产蛋又多又大,猪  相似文献   

20.
彭世才 《内陆水产》2008,33(1):19-20
牛蛙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低的特点,现已成为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牛蛙进入我国养殖以来,已经几起几落,我地1993年开始引进养殖,至今也有所“发热”,从各县市养殖户经营现状来看,由于诸多关键技术尚未掌握,养殖结果不大一样,成功与失败者并存。为使更多的养殖者少走弯路,提高养殖效益,经过笔者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要想牛蛙养殖成功,必须把握好下列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