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的微生态制剂,大多是将农业部允许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的部分微生物作为其微生态制剂的出发菌株。而由于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中从动物生活环境到养殖动物的生理状态均存在极大的差异,将这些原来在陆地上或者畜禽消化道中生存的微生物直接用于水产动物或者直接泼洒到养殖水  相似文献   

2.
《河北渔业》2006,(4):63-64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决定从2006年起组织实施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为配合这次行动,以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为契机整体提升我省水产健康养殖水平,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处对“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认真的谋划:一是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数字水产”是一项利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对水产养殖全过程实行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现代新型水产养殖业技术。“数字水产”通过提升养殖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均衡、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预防水质突变和鱼病爆发,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按照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养殖水体水质微生物改良剂,用于改善池塘底质和水质;另一类为养殖动物体内微生态改良剂,主要用于改善养殖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养殖水体调控等方面微生态制剂的作用逐渐被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也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养殖国,绿色、低碳发展是21世纪发展理念,中国水产养殖业已经逐步开始转为以生态优先的养殖模式。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在指导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要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随着水库整治、网箱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类型,有酵母菌制剂、乳酸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硝化细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和EM菌剂。分析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效果。指出,随着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水产品被病原菌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微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研制的微生态制剂是目前在改善养殖水质、代替抗生素防治疾病、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提高营养利用率等方面应用较好的无毒害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为了维持养殖业的绿色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态制剂产品应用到水产养殖中。但是由于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大大影响了微生态制剂使用的有效性。本文从养殖操作中常见的几个因素着手,根据微生物的特性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发挥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水质调节剂在水产养殖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意识的提高,寻找替代抗生素、消毒剂等化学药剂的无残留、无污染、高效的环保型产品,成为水产养殖领域人们争相研究的热点。微生态水质调节剂正是基于此目的研制开发的,它是人们根据水产养殖业自身的特点,利用从养殖环境或自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或经过对现有的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或修饰获得的微生物,经过一系列特殊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微生物态水质调节剂也被称为微生态环境改良剂、微生态环境修复剂等,它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下面对微生态水质调节剂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8,(4):78
近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建立清洁养殖模式,是保持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地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提高养殖动物机体免疫力;作为饲料添加剂能促进生长,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因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和成本低,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养殖对象自身的免疫力,维持养殖生态平衡等特点,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本文就目前微生态制剂在生产中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但疾病的暴发和药物残留影响了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增长和水产贸易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在水产养殖中减少抗菌药使用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生态制剂是经过定向筛选的有益菌株配合而成,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拮抗致病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等来达到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从食品的安全性、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微生态制剂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渔业》2008,(3):25-25
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生物技术、免疫技术等高新技术,使用绿色生态的微生物生态制剂、无公害渔药、优质饲料和绿色水产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环保产品,进行集成组装运用于池塘养殖生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养殖环境友好,逐渐改变过去以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养殖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26日~27日,农业部渔业局在山东省荣成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海水生态养殖现场会暨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研讨会,水产养殖行业内的各级主管部门领导、有关专家、海水生态养殖示范区的负责同志共计70多各代表与会,大家献言献策,认为大力推进和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方式是新形势下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山东省寻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启胜:寻山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海水养殖为主的大型乡镇企业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国,长期单品种高密度的养殖,造成了水质恶化,养殖品种生长缓慢等问题。如何解决养殖品种生长缓慢和养殖业与周围环境矛盾等问题是水产养殖研究重点之一,贝类和其他种类的混养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前景广阔的养殖方式,优化养殖生态体系,最终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贝类混养技术日益受到了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业中,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以及对鱼类健康、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和品质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污染,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水产养殖业者的认可,不少地方把目光注视在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上来,利用微生物制剂的辅助作用建立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实现无公害化养殖。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域的水质日趋恶化,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此,有关渔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所谓健康养殖,就是通过投放无疫病苗种,采用合理养殖模式并加强对投入品的管理,控制养殖环境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良好的生长和发育状态,以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使用微生态制剂是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解剂、益生素、促生素、增生素、生菌素等,它是在微生…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不断发展的同时,抗生素在水产饲料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水产疾病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抗生素的应用也给人类和养殖业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并且日益严重,已受到许多方面的关注。一、抗生素抗生素是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肿瘤细胞作用的有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设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2011年养殖水产品产量已达4023.26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1%,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70%左右.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设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带动作用是分不开的.设施水产养殖业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和重要途径,具有节地、节水、节能、高产、高效和可控的优势,代表着一个国家渔业科技水平,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施水产养殖业的本质是渔业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齐鲁渔业》2009,(9):62-62
青岛围绕海水养殖业、水产种苗业、资源增殖业、远海捕捞业、水产加工业五大主导产业,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作为,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一是海水养殖业,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池塘规模化养殖、浅海筏式和底播养殖、深海网箱养殖四种养殖模式,重点抓好10处工厂化集约养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区水产养殖业一直是以发展池塘养殖占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人类生存需求的发展,以池塘养殖占发展主导地位的水产养殖格局将被打破,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以提高自然资源生态利用和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大水面养殖开发,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面对新的水产养殖发展方式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