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SDS-PACE对9,11,13,15,17日龄罗曼鸡胚尿囊液、羊水、房水中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鸡胚尿囊液中蛋白组分较少,含量低,不同日龄样品中组分基本一致.9日龄鸡胚羊水中含蛋白质极少,随日龄的增大,羊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种类呈递增趋势,13日龄后,羊水中蛋白质含量剧增;眼房水中蛋白质组分丰富,蛋白含量有随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鸡胚液中蛋白质动态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DS—PAGE对9,11,13,15,17日龄罗曼鸡胚尿囊液、羊水、房水中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鸡胚尿囊液中蛋白组分较少,含量低,不同日龄样品中组分基本一致。9日龄鸡胚羊水中含蛋白质极少,随日龄的增大,羊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种类呈递增趋势,13日龄后,羊水中蛋白质含量剧增;眼房水中蛋白质组分丰富,蛋白含量有随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孵化期间蛋内组成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鸡蛋蛋白、蛋黄及胚胎中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探讨孵化期间蛋内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提供20.2%的钙,蛋黄提供10.0%的钙,蛋白和蛋黄钙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胚胎中钙含量不断增加.蛋白中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反.除12胚龄外,蛋黄中粗脂肪含量不断降低; 18~21胚龄是脂肪代谢旺盛期.胚胎粗蛋白含量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不断增加,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鸡胚孵化过程中不同相对湿度对其孵化失重、受精蛋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方法]将120枚种蛋分别在相对湿度60%、65%和70%的条件下孵化12 d,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对孵化失重、胚胎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鸡种蛋失重及失重率逐渐降低,尿囊液量逐渐升高,其中相对湿度为70%的孵化组12日龄失重率最低,单位胚重生成的尿囊液量最多,而不同湿度对胚胎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结论]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能够有效减轻种蛋的失重,获得大量的尿囊液。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鹅副粘病毒在鸡胚中增殖的最佳条件及其致病性,将不同血凝滴度的鹅副粘病毒分别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尿囊腔,收获孵化36、48、60、72和84 h的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滴度。结果表明将血凝价为1∶64的鹅副粘病毒稀释50倍后,接种9日龄鸡胚,37℃培养48~72 h获得的尿囊液血凝价可达1∶256~1∶512,平均尿囊液量可达9.4 mL/胚。动物试验表明增殖获得的鸡胚尿囊液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将该尿囊液接种10日龄鸡胚和颈部皮下注射21日龄非免疫雏鹅,结果接种后鸡胚于30~48 h全部死亡。雏鹅平均死亡时间为62.6 h。特征性剖检病变为脾脏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点;胰脏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点;肠道出血,溃疡;病料分离培养的病毒液HA价高达28,能凝集鸡红细胞,并出现解凝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固始鸡种蛋孵化期间蛋壳中钙、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孵化期间蛋壳内钙、磷含量变化呈现不同规律。0~6胚龄,蛋壳中钙、磷变化均不明显;从12胚龄开始,钙含量突然降低,并以递增趋势持续至21胚龄;磷含量明显变化是从9胚龄开始,12胚龄达最大,随后逐渐降低,18~21胚龄保持不变,所以6~18胚龄是蛋壳中磷的主要转移期;同时,各胚龄阶段蛋壳中钙、磷比例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附植前后兔子宫和胚胎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附植前后哺乳动物子宫和胚胎能分泌多种妊娠相关蛋白,这些蛋白对妊娠的建立了维持十分重要,为了从生化角度进一步研究胚泡附植的机理,从分析附植前后兔子宫和胚胎总蛋白含量着手,探讨了非妊娠和受孕不同时期的子宫和胚胎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妊娠兔比妊娠兔子宫冲洗液总蛋白含量低,妊娠组中,胚泡附植前后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子宫冲洗兴中蛋白质量逐渐增加,妊娠前4d,增加幅度不大,从第4d到第6d增加幅度增大,从妊娠第6d到第9d,蛋白质增加特别明显,对于妊娠第9d胚泡液,大胚泡(直径1cm左右)中胚泡液总蛋白含量高于小胚泡(直径0.5cm左右),说明囊胚直径可以作判断胚胎发育的一个比较胡切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糖皮质激素(GC)对禽类的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其生物活性主要受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代谢酶的调节。本研究比较了藏鸡和肉鸡种蛋内的皮质酮沉积水平以及胚胎卵黄膜、尿囊膜的皮质酮代谢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和20-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0-HSD)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藏鸡和肉鸡种蛋蛋黄、蛋清内的皮质酮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4胚龄藏鸡和肉鸡鸡胚卵黄膜、尿囊膜11β-HSD1、11β-HSD2、20-HSD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藏鸡蛋蛋黄内皮质酮含量极显著低于肉鸡蛋黄内含量(P<0.01),而两者间蛋清内皮质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14胚龄藏鸡卵黄膜11β-HSD2、20-HSD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肉鸡(P<0.05或P<0.01);藏鸡鸡胚尿囊膜11β-HSD1、11β-HSD2、20-HSD mRNA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肉鸡(P<0.05或P<0.01)。除了藏鸡鸡胚20-HSD基因,同一品种的皮质酮代谢酶基因在卵黄膜上的表达量都高于尿囊膜内含量。[结论]藏鸡和肉鸡种蛋皮质酮沉积及卵黄膜、尿囊膜的皮质酮代谢酶的表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品种间表现性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绣球属种间杂交膨大蒴果为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组培的方法,研究了绣球属种间杂交胚拯救的时期。结果表明:胚和种子呈卵形,黄褐色或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理结构;60 d胚龄的胚透明度明显降低,90 d时种脐区域颜色加深。种间杂交的胚个数随着胚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组合21-6的萌发数在胚龄为62~93 d时相对较高;组合21-7和21-9的萌发数在62~80 d左右时较高。组合21-6的萌发率随着胚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组合21-7的萌发率在60~80 d时较高;组合21-9的萌发率在62~93 d时相对较高。综上,在62~80 d胚龄时,进行绣球属种间杂交胚拯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生长速度不同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为试验素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9、12、16、21胚龄(E9 d、E12 d、E16 d、E21 d)和出雏后7日龄(7 d)时胸肌和腿肌中IGF1R mRNA表达变化情况,并与肌肉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21胚龄时,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胸肌质量都出现了显著降低,腿肌质量持续增长。花山麻鸡胸肌IGF1R mRNA表达呈前高后低趋势,9胚龄时表达量最高,之后显著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出雏后7日龄时表达量再次下降;清远麻鸡在胸肌中的表达则呈“波浪形”,9胚龄和16胚龄表达量升高,其他日龄表达量显著降低。腿肌中,花山麻鸡IGF1R mRNA表达量在16胚龄之后显著降低;清远麻鸡腿肌IGF1R mRNA表达呈依次递减模式,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品种间各个时间点胸肌和腿肌IGF1R mRNA表达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两个品种骨骼肌IGF1R mRNA表达与胸肌、腿肌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生长发育早期不同品种鸡胸肌和腿肌IGF1R基因表达发育变化趋势和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IGF1R基因在鸡肌肉发育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了解法国番鸭胚胎发育期间钙、磷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通过对不同孵化时期法国番鸭蛋壳内钙、磷含量及比例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孵化阶段蛋壳内钙、磷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蛋壳内钙、磷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规律性。0~20胚龄,蛋壳内钙变化相对较小,20胚龄时钙含量突然降低,并持续至35d出雏;磷含量变化从8胚龄开始,28胚龄达最大,0~8和28~35胚龄蛋壳中吸收磷较少。孵化期间,8~28胚龄钙磷吸收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孵化前期,钙的吸收较低,中后期较高,出雏前4d钙吸收最多。磷孵化前期变化不明显,中期较为明显,后期趋于稳定。该研究符合禽类胚胎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2.
固始鸡孵化期间蛋黄胆固醇、粗脂肪和锌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始鸡种蛋孵化期间蛋黄中胆固醇、粗脂肪和锌含量的测定表明,胆固醇含量0~6胚龄明显升高,以后出现阶段性降低;粗脂肪含量0~6胚龄无明显变化,6胚龄以后逐渐降低;锌含量0~3胚龄和6~12胚龄明显升高,3~6胚龄和12~21胚龄降低.  相似文献   

13.
孵化期间鸡胚及蛋内营养物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孵化期蛋内营养物质作为鸡胚良好生长发育的前提和基础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孵化期间鸡胚和蛋内的钙、磷、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分别在蛋黄、蛋白和胚胎中含量的变化进行了阐述,为胚胎发育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精氨酸饲粮对肉种鸡产蛋后期蛋品质、蛋组分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选用60周龄健康、体重相近爱拔益加(AA)肉种鸡,随机分为5组(A、B、C、D、E),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羽,共210羽,A组为对照组(含0.96%可消化L-精氨酸的玉米-豆粕基础饲粮),B、C、D、E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16%、1.36%、1.56%、1.76%可消化L-精氨酸的玉米-豆粕基础饲粮(即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0.6%、0.8%L-精氨酸)。7周后,收集种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壳相对重和哈夫单位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B、C、D、E组蛋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B、C组蛋黄粗蛋白显著增加(P0.05),而D、E组蛋黄粗蛋白含量及相对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C、D组蛋清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B、E组蛋清粗脂肪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蛋清粗蛋白含量及蛋清相对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D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增加,C、E组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可消化精氨酸水平为1.36%(C组)时,可改善肉种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增加肉种母鸡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相似文献   

15.
卵黄为发育胚胎提供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直接影响胚胎发育。研究旨在探索胚胎发育早期卵黄蛋白质变化,采用2-DE结合MALDI-TOF MS/MS分析孵化0和10 d种蛋卵黄蛋白质组成。共鉴定出代表10种蛋白质的57个蛋白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8个蛋白点仅存在于0 d卵黄;24个蛋白点仅存在于孵化10 d卵黄;另有25个蛋白点共同存在于0和10 d卵黄中,其中9个点丰度上调、16个点丰度下调。首次检测出卵黄膜外层蛋白1存在于胚胎孵化0和10 d卵黄中。2-DE凝胶图像分析表明,39个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低于其理论值。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表明,4种蛋白质与脂质转运和脂质定位有关,2种蛋白质与抗原结合有关。孵化10 d后卵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脂质转运以维持胚胎发育。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卵黄蛋白质对胚胎发育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6.
对单冠乌骨鸡、复冠乌骨鸡、快羽固始鸡、慢羽固始鸡4个品种(系)种蛋孵化期间蛋黄内胆固醇含量的测定分析表明:鸡不同品种(或品系)蛋黄干样胆固醇含量孵化期间呈“升-降-升-降”的变动趋势;0~6胚龄卵黄大量富集胆固醇,富集量与入孵前蛋黄胆固醇含量呈较强负相关,6~9胚龄和15~21胚龄则被大量利用。另外,蛋黄干样胆固醇入孵时含量与出雏时含量呈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试验探讨了影响鸡蛋中钾、钠和镁含量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a.蛋鸡饲粮高钙使蛋白中钾和钠含量、蛋壳中钠含量明显降低。蛋各组分中镁含量都不受蛋鸡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b.蛋各组分中钾、钠和镁含量都不受饲粮锌水平显著影响;c.随着蛋鸡同龄的增长,蛋壳中镁含量显著升高,蛋黄中镁含量到中期后不再继续升高。蛋各组分中钠含量在后期明显降低;而蛋壳中钾含量却显著升高;d.蛋不同组分中钾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蛋白>蛋黄>蛋壳,钠为蛋白>蛋壳>蛋黄,镁为蛋壳>蛋白>蛋黄。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 ℃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在浸水后6 h吸胀,12 h萌动,24 h胚根开始快速伸长,48 h胚芽开始快速生长,72 h完成发芽。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 0~6 h和24~60 h 2个时间段表现为急速上升;吸水速 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在0~3 h时下降最快,在胚芽开始生长(吸水后48 h)后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粗脂肪含量在24 h后有所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成变化非常小。因此,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启动糖代谢,随后启动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研究结果为芝麻种子萌发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赤峰北部五旗主要野生豆科牧草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赤峰北部主要野生豆科牧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15%的有5属10种,占调查属种数的38.5%和41.7%;粗蛋白含量在12%~15%的有6属11种,占调查属种数的46.2%和45.8%;粗蛋白含量在10%~12%的有2属3种,占调查属种数的15.3%和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