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倒刺鲃的临界水温和临界溶氧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倒刺鲃鱼种的临界水温和溶氧量.倒刺可生存的水温范围约是4℃~37℃,开始致死的临界上、下限水温分别为3℃和38℃;鱼开始浮头和窒息时的水溶氧量分别为1.84mg/l和0.96mg/l.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卷口鱼的临界水温和溶氧量,卷口鱼可生存的水温范围约是7-36℃,开始致死的临界上、下限温度分别为37℃和6℃,鱼浮头和窒息时的水溶氧量分别为1.72-2.04mg/L。和0.64-0.78mg/L。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12℃、20℃、28℃)测定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幼鱼(6.5~8.6cm/p,3.953~8.407 g/p)的耗氧状况,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V,mg/g.h)与溶氧量(DO,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28℃时两者分别为0.3183、0.2750 mg/L;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4.
四种常用药物对中华倒刺鲃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使用高锰酸钾、敌百虫、强氯精和漂白粉对中华倒刺鲃鱼苗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药物依次对中华倒刺鲃鱼苗的96hLC50分别为2.20mg/L、1.64mg/L、4.68mg/L、1.28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220mg/L、0.164mg/L、0.468mg/L、0.128mg/L。  相似文献   

5.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使用高锰酸钾、敌百虫、强氯精和漂白粉对中华倒刺,钯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药物依次对中华倒刺鲍鱼苗的96hLC50分别为2.20mg/L、1.64mg/L、4.68mg/L、1.28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220mg/L、0.164mg/L、0.468mg/L、0.128mg/L。  相似文献   

6.
淡水珍珠池(Ⅰ号、Ⅱ号)与养鱼池(Ⅲ号)昼夜平均水温分别为32.9℃、33℃、32.9℃,表、底层温差在0.3~1.6℃之间.无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昼夜平均透明度I号池为42.1cm,Ⅱ号为23.6cm.Ⅲ号池为48.8cm.两个珍珠池都距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适宜值较远(30cm)。昼夜平均pH值分别为8.54、8.53、9.05,略高于育珠蚌的最适pH值范围的上限8。昼夜平均溶氧量分别为5.26mg/L、6.06mg/L、7.56mg/L,与一般要求的夏季养殖池含氧量大于5mg/L基本吻合。Ⅰ号、Ⅱ号、Ⅲ号养殖池昼夜平均氨氤含量分别为0.4135mg/L、0.990mg/L、0.280mg/L,亚硝酸氮含量分别为0.0040mg/1.、0.0080mg/L、0.0012mg/L,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0.015mg/L、0.034mg/L、0.063mg/L,与一般珍珠培育池要求的适宜范围0.1~2mg/L(氨氮)、0.01~0.1mg/L(亚硝酸氮)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红姑鱼是洄游性鱼类,具广盐性,可在淡水中存活、生长,一年内可多次成熟产卵。最适宜孵化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5℃和30‰。该鱼可存活于2-33℃的水温中,最宜生长水温为18-30℃,在10℃以下水温红姑鱼几乎停止生长。溶氧量降至2.2mg/L以下时,开始死亡。红姑鱼亩产可高达1600公斤,病害少。  相似文献   

8.
虾青素的CO2超临界流体萃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CO2超临界流体技术从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CO2流最等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夹带剂存在时,其最佳条件为温度80℃,压力4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量20kg/h,虾青素提取率为20mg/kg。  相似文献   

9.
水温对倒刺鲃仔鱼发育生长及饥饿致死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人工催产、干法人工授精的受精卵在25.0~27.2 ℃条件下孵化的正常初孵仔鱼为对象,参照倒刺鲃繁殖期的水温状况,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条件(23 ℃、25 ℃、27 ℃、29 ℃、31 ℃)对仔鱼发育进程、生长、存活和饥饿致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对倒刺鲃仔鱼的发育进程、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仔鱼发育的适宜水温和最适水温范围分别为25~31 ℃和27~29 ℃;水温23~31 ℃时,倒刺鲃仔鱼的饥饿半致死时间为21.0~12.8 d,仔鱼50%、100%饥饿致死时间与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对倒刺鲃苗种培育生产的适宜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鲢鳙幼鱼临界游泳速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鱼类的游泳能力,为鱼道建设和鱼类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在(20±1)℃水温下,使用丹麦Loligo System公司的鱼类行为视频跟踪系统,采用Brett流速递增法,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研究对象,体长作为划分依据,分别测定不同体长组鲢鳙临界游泳速度。结果表明:(1)鲢鳙绝对临界游泳速度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大,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减小,鲢体长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拟合方程为:Y1=0.10X21-0.11X1+55.86(R2=0.85),与相对临界游泳速度拟合方程为:y1=0.02x21-0.87x1+12.86(R2=0.94),鳙体长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拟合方程为:Y2=0.03X32-1.29X22+21.04X2-29.21(R2=0.85),与相对临界游泳速度拟合方程为:y2=0.02x22-0.87x2+14.81(R2=0.98);(2)相近体长组鲢(10.11±0.24)cm和鳙(10.78±1.34)cm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65.50±2.08)cm/s和(80.89±4.03)cm/s,可知鳙鲢,且差异性显著(P0.05);(16.90±0.55)cm鲢和(15.39±0.62)cm鳙的临界游泳速度为(83.92±3.03)cm/s和(91.62±3.54)cm/s,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比较鲢鳙临界游泳速度与突进游泳速度能力,发现鲢的突进游泳速度大于鳙,而临界游泳速度小于后者,可知鲢鳙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权衡作用,临界游泳速度与突进游泳速度不一定呈现正相关关系。鱼类能否顺利完成上溯需求取决于鱼道内水力条件和自身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6,(1):31-32
在气温22-23℃.水温25-23.2℃范围内.体重40.8—44.1克的罗非鱼.当水中含氧量下降至1.2-1.0毫克/升时,鱼感不适.进而挣扎窜跳(鲮、鲩鱼、小虾、野杂鱼相继死亡)。继续下降至0.42-0.3毫克/升时失去平衡.死亡。呼吸频率也随水中氧量的减少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凌剑  华香 《内陆水产》1999,(12):20-21
虹群鱼因成体沿侧线具有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人工繁殖简便易行等特点,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虹鳟鱼生活水温为2-25℃,最适水温为12-20℃,其适应性很强,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能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尤其在流水中饲养1年四季都可生长,产量可高达3万-3.5万kg/667m2。1鱼场修建凡常年水温保持在7-20℃,溶氧量在5mg/L以上、pH值在6.5-8、水质清新的地方均可修建虹鳟鱼场。地形要有一定坡度,以利于进、排水。…  相似文献   

13.
3种鲟鱼的临界水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史氏鲟、俄罗期及小体鲟3种鲟科鱼类的生存和摄食水温范围,试验表明,史氏鲟的生存水温0 ̄33℃,摄依水温4 ̄31℃;俄罗斯鲟的生存水温0 ̄33℃,摄食水温3 ̄32℃;小体鲟的生存水温0 ̄32℃,摄食水温3 ̄31℃。  相似文献   

14.
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相似文献   

15.
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1)。随水温和溶氧含量升高,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均逐渐增加。水温(T,℃)与临界游速(U_(crit),cm/s)和最大游速(U_(max),cm/s)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095T 2+5.450T-47.79,R~2=0.995(P0.01)和U_(max)=-0.018T 2+2.204 T-12.27,R~2=0.981(P0.01)。溶氧含量(DO,mg/L)与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也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230DO2+1.561DO+5.84,R~2=0.995(P0.01)和U_(max)=-0.806 DO2+11.10DO-3.919,R~2=0.985(P0.01)。不同盐度下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耗氧速率与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爱敏 《齐鲁渔业》1997,14(2):37-39
以罗氏沼虾蚤状幼体V与IX期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8.5±0.2℃条件下测定其瞬时耗氧速率;并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量下降而递减;蚤状幼体V与IX期昏迷点分别为2.18mg/L,1.34mg/L;窒息点分别为1.85mg/L,1.26mg/L。  相似文献   

17.
不同规格兰州鲇耗氧率随着个体重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尾重1.09g和10.6g兰州鲇苗种,在水温17.7~22.0℃时,昼夜的平均耗氧率分别为209.82mg/kg·h和158.91mg/kg·h,窒息点分别为0.6531mg/L和0.8108mg/L。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幼鱼对若干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实验装置的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以每批100尾大黄鱼幼鱼进行光照强度、水温、溶氧量、盐度等的单因子适应性实验以及对温度、溶解氧和盐度正交适应性实验。其结果是:全长29~44mm,平均全长为39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520~5500lx,最适范围为780—1830lx;适宜温度为21.4~24.9℃,最适温度为22.4~24.9℃;适宜盐度为25.5~28.8,最适盐度为26.8~28.8;适宜溶氧量为4.70~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6~5.15mg/L。全长为59~86mn,平均全长为75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620~5500lx,最适光照强度为850~1820lx;适宜温度为22.3~25.0℃,最适温度为22.3~24.3℃;适宜盐度为26.5~28.5,最适盐度为26.7~27.8;适宜溶氧量为4.65~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5~5.21mg/L。温度对幼鱼的影响极为显著,盐度和溶解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9.
单环刺螠增养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环刺螠个体鲜出肉率大致为冬季39~47%,春季17~27%。食性为滤食性,以水中悬浮性颗粒为食。气温7℃,干露时间持续72h.均能成活。生活水温是0~30℃,临界高温32.5℃,临界低温-4℃。生活的盐度范围是15~36,适宜盐度范围24.94~35.77。pH值的耐受范围是4.46~9.5,适宜范围7.5~9.42。在溶解氧含量达1.14mg/L时,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时,中华绒螯蟹对二氧化氯在24、48、72、96h的LC50值分别为6.5、6.0、4.8、3.6mg/L,安全浓度值为1.58mg/L。中华绒螯蟹对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耐受性强于二氧化氯水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