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为了解绿豆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分别构建了4种黑种皮与绿种皮绿豆正反交组合、3种绿种皮与黄种皮绿豆正反交组合、1种黑种皮绿豆与黄种皮绿豆正反交组合,观察并统计了各组合F1的籽粒颜色和F2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绿豆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由2对独立基因控制,且其中1对基因起显性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榆林市12个县区的大明绿豆(榆绿1号)皮中的类黄酮含量和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不同地区产的绿豆皮中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神木县,含量为3.41±0.12%,最低的是靖边县,含量为2.76±0.14%;其中神木县与米脂、清涧和靖边县产的绿豆皮中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靖边县除与米脂、清涧县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余地区产的绿豆皮中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余地区之间无显著差异;为今后开发利用榆林绿豆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种皮绿豆新品种苏绿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豆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之一,目前国内绿豆多为绿色种皮,而韩国等某些亚洲国家喜爱食用黄种皮绿豆,目前国内普遍缺少适合本地区栽培的黄种皮绿豆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苏绿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黄种皮绿豆新品种,2011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本文介绍了苏绿3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家蚕体内和丝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茧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黄、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5倍,后二者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相当;绿茧蚕品种蚕蛹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相当,比黄荧光色茧蚕品种高出1.3倍,3类蚕品种蚕蛹中该物质的含量都明显高于茧层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广东产15个品种青果果肉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分离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A为体积分数20%的甲醇,流动相B为体积分数30%的乙腈,A和B流动相用体积分数50%的磷酸调pH至3.2±0.05,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1~1.2 mL/min,柱温35 ℃,分析波长285 nm~350 nm的检测条件下,15个品种青果果肉中均含有柚皮苷和金丝桃苷,6个品种含有芦丁,并且不同品种之间柚皮苷、金丝桃苷和芦丁等3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芦丁含量以长穗赤品种青果最高,达1 858.17 μg/g干质量;金丝桃苷含量以小鸡心品种青果最高,达3 238.21 μg/g干质量;柚皮苷以红心榄品种青果最高,达6 440.84 μg/g干质量.  相似文献   

6.
提高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已成为继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两个品质性状成功改良后的重要育种目标。由于黄种皮品种种皮薄,种壳比率小,降低了纤维素含量,相应地增加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各国育种家都希望培育出甘蓝型黄种皮品种。 本文主要报道甘蓝型油菜种皮色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花青素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与其他颜色花生相比,黑种皮花生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且花青素含量更高。为了揭示花生黑种皮花青素形成和调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黑种皮花生(YH29)和粉红种皮花生(WH10)为研究对象,通过RNA-seq技术比较其转录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粉红种皮花生相比,黑种皮花生中1 539个基因表达上调,1 275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分析发现花青素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多个与色素积累相关的通路在黑色种皮花生中富集。在黑种皮花生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合成酶等5个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而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竞争同一底物的一些关键酶基因,如柚皮素和甘草素基因,则表达下调,这使得有更多的底物流向花青素合成途径,这些基因的协同表达可能是黑种皮花青素高水平积累的关键。另外,两个R2R3-MYB转录因子在黑种皮花生中也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差异的关键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理及培育高花青素含量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豆滞绿突变体后代中生理指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利用经60 Co-γ诱变的大豆滞绿突变体‘Z-94320’的诱变后代M6为试材,对后代不同种皮色不同子叶色大豆的各时期叶绿素含量、鼓粒期光合作用以及成熟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滞绿型后代的叶绿素SPAD平均最高可达41.76±0.93,平均变化率可达(12.27±0.70)%,较普通型后代在衰老时期会出现明显的延迟;绿色种皮后代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会受到抑制,但各类群之间的光合参数无显著差异;滞绿型后代较普通型后代会出现显著的品质提升,且叶绿素变化率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滞绿型类群中浅绿色种皮、绿色子叶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比绿色种皮、子叶大豆分别高出(44.35±0.16)和(21.57±0.03)g/100g,因此,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洋葱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果。[方法]采取热水浸提法、微波辅助冻融法、超声波法及乙醇溶液浸提法从新鲜洋葱和洋葱皮干粉中提取黄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试验确定槲皮素为标准品,检测波长为258nm,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洋葱中总黄酮含量是准确、可行的,平均回收率达99.54%,RSD为1.2%。不管是新鲜洋葱还是洋葱皮干粉,热水浸提法所得的总黄酮最多,洋葱皮中含量为3.965%(干计),肉质部分含量为0.376%(干计)。洋葱皮中黄酮含量明显高于肉质鳞茎,洋葱皮中的总黄酮含量是新鲜肉质洋葱中的10倍。[结论]热水浸提法是提取洋葱黄酮类物质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会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和乙醇溶液为提取介质分别提取了新会陈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验确定了提取新会陈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醇作为新会陈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介质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纯水;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影响新会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液料比1:45、温度70℃、提取时间3 h,最佳提取T艺的新会陈皮黄酮得率为0.80%,此外,罗岗橙皮、梅州蜜柚皮、芦柑皮采用最佳工艺提取的黄酮含量分别为0.94%、0.30%和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