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吴起野生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吴起野生沙棘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沙棘果泥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814.03 mg/100g,其次为沙棘果皮、果油、果渣等,沙棘枝中含量最少为90.39 mg/100 g,这将为吴起野生沙棘总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吴起野生沙棘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沙棘果泥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814.03mg/100 g,其次为沙棘果皮、果油、果渣等,沙棘杆中含量最少为90.39 mg/100 ml,这将为吴起沙棘总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沙棘鲜果渣在真空干燥条件下的干燥特性,进而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笔者选用了不同的干燥温度、真空度和物料厚度对沙棘鲜果渣进行脱水干燥试验,测定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下沙棘果渣的干燥特性,并对干燥后沙棘果渣的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沙棘鲜果渣真空干燥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60℃,真空度80 k Pa,物料厚度1. 0 cm.干燥后的沙棘果渣总黄酮含量最高达4. 98 mg/g,原花青素含量最高达35. 67 mg/g.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的桦树汁液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桦树液酒的最佳生产工艺及配方,生产出风味纯正,酒体丰满,清澈亮丽且具有保健功效的发酵型桦树液酒。桦树液最佳酵母发酵工艺:发酵温度为23℃,果浆酒精发酵最佳酵母接种量为1.5%,亚硫酸盐添加量为100mg/L。生成酒精度为12°,总糖为0.38g/100mL,总酸为0.70g/100mL,符合国家标准的果酒制品。  相似文献   

5.
以黄甜竹笋和糯米为原料,采用"原料—预处理—酵母菌、黑曲、醋酸菌同时发酵—降糖—搅拌—过滤—杀菌—成品"工序制作黄甜竹笋食醋,考察醋酸菌、黑曲、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的加入比例对产酸量的影响,以及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加入比例对发酵时间、醋酸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甜竹笋食醋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0.3%~0.5%,黑曲2%,醋酸菌3%,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加入量为150%,坛内温度控制在25~30℃,前7天每天搅拌一次,之后每3~5天搅拌一次,发酵60天。发酵出来的醋产品色泽淡黄,具有黄甜竹笋和糯米特有的香气,口感细腻,醋味浓稠,总酸含量可达到5 g/100 m L,发酵产酸转化率达到71%,可溶性无盐固形物≥1.1 g/100 m L,总脂为1.1 g/100 m L,还原糖含量为2.2 g/100 m L,氨基态氮含量为0.20 g/100 m L。符合果醋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深入挖掘辽西地区沙棘种质资源,筛选出果实品质好的沙棘优良单株,为沙棘野外选种及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辽西地区18个优良沙棘单株为原材料,对其果实的百果质量、横径、纵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E含量等14个主要性状及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8个优株的百果质量为11.38~26.99 g,横径长为6.21~8.35 mm,纵径长为5.46~7.91 mm,两径均值为5.84~7.85 mm,果柄长度为1.39~2.24 mm,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07~21.27、1.04~13.70和36.82~78.65 mg·g-1 FW,维生素E含量为42.43~145.61μg·g-1 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83%~18.23%FW,总酚含量为5.07~10.74 mg·g-1 FW,可滴定酸含量为1.65%~3.63%FW,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08~0.36 mg·g-1 FW,总黄酮含量为1.59~11.07 ...  相似文献   

7.
发酵型豆腐柴叶汁胶冻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酸菌发酵糖产酸,使豆腐柴叶汁形成一种胶冻食品,试验结果表明:豆腐柴叶汁浓度为鲜叶比水(g/v)1:6;发酵剂菌龄在24h;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8~12h;蔗糖添加量为8%形成的叶汁胶冻,胶凝强度适中,酸甜可口。添加适量的还原奶和Ca^2+能显著提高胶冻的胶凝强度,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咖啡果皮为原料,采用AS2.399、AS2.346、安琪果酒酵母对其进行发酵制备咖啡果酒,综合比较咖啡果酒的酒度、总酯含量、总酸、感官等指标,筛选出安琪果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通过优化条件得到安琪果酒酵母发酵咖啡果酒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25°Be,发酵温度28℃,酵母菌接种量200 mg/L,发酵时间7 d。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咖啡果酒发酵试验,测得咖啡果酒酒度为12°,总酸含量1.42 g/L,总酯为2.37 g/L;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共检测到2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以及少量的醛类、烃类和酮类。  相似文献   

9.
玉米芯经碱预处理后,采用米根霉对其发酵制备L-乳酸,同时考察分步糖化发酵(SH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两种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水洗碱预处理玉米芯酶水解性能优于未水洗碱预处理玉米芯,水洗过程可显著提高米根霉发酵性能。分步糖化发酵工艺下,米根霉于40℃下发酵48 h,可将含有31.84 g/L葡萄糖、6.38 g/L木糖的酶解液转化为14.65 g/L的L-乳酸,L-乳酸得率为0.29 g/g(以绝干物料计,下同);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下,米根霉40℃发酵36 h将底物质量浓度为50 g/L的水洗碱预处理玉米芯高效转化为L-乳酸,L-乳酸得率为0.44 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对沙棘果加工废弃物沙棘果渣中的总黄酮物质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辅助法提取沙棘果渣黄酮类物质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了酶用量、液固比、提取温度和pH值4因子与总黄酮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沙棘果渣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78.9 IU/g,液固比值25.9,温度59.1℃,pH值3.9。试验证明,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8.48±0.16)mg/g(n=3),与模型预测值8.57 mg/g基本一致。响应面模型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地预测大果沙棘果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11.
以乙二醇为液化剂对稻草进行液化和酶解预处理,经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 10011)发酵制备2,3-丁二醇。考察了温度、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时间和底物浓度对发酵产2,3-丁二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液化产物酶解后,经双膜浓缩总糖质量浓度可控制在85~95 g/L,不但为后续发酵提供充足的碳源,而且实现了工艺控制的自动化,易于提高产物浓度,降低分离成本。对其脱色发酵生产2,3-丁二醇,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总糖质量浓度94.3 g/L、37℃、pH值5.5、接种量10%、转速170 r/min、反应72 h,制得2,3-丁二醇质量浓度为36.47 g/L,2,3-丁二醇对总糖的转化率可达42.5%,生产效率为0.51 g/(L.h),对其液化产物的转化率最高为33.4%。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汽爆玉米芯酶水解及酶解液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对影响酶解各因素考察表明:在最适酶解条件下,即温度50℃、pH值4.8、底物质量浓度50 g/L、加酶量48 FPU/g、酶解时间60 h,还原糖质量浓度达34.85 g/L.利用均匀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3.91 mL,pH值4.85,接种...  相似文献   

13.
以昆明实心竹叶水溶性多糖和可溶性固形物提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温度80℃,固液比1:30,时间为4h,次数为2次,多糖提取量为71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mg/g。以竹叶提取液为原料,采用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对竹叶茶饮料的配方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竹叶茶饮料最佳配方为:竹叶澄清汁90mL/100mL,蜂蜜6mL/100mL,柠檬酸0.35g/100mL。  相似文献   

14.
为给石榴果酒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含籽石榴果浆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石榴果酒发酵工艺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石榴果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酵母接种量6%和SO_2用量70 mg/L;该条件下石榴果酒的酒精度为10.3%,总黄酮含量为65.85 trig/L.另外,以去籽、含籽和含籽并带1/3...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色素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浸提沙棘色素,在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液中沙棘色素的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沙棘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液料比22.4∶1(mL∶g),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2.9h,沙棘色素的质量浓度为33.1mg/L。对沙棘色素的抗氧化研究表明:沙棘色素对三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均明显高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在质量浓度小于6.0mg/L时,沙棘色素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高于BHT,而在质量浓度大于6.0mg/L时低于BHT。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时间、固液比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声波提取沙棘果渣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提取时间20 min、固液比为1 g:50 mL、提取液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沙棘多糖的提取量为88.09 mg/g.  相似文献   

17.
6-苄基腺嘌呤对甜柿次郎果实中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柿次郎为试材,100 ̄200 mg/L的6-BA于花后10天喷果,结果表明:均提高了果实还原糖、可溶性糖、TSS含量及固酸比;促进果实淀粉降解;对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沙棘汁为原料研究发酵工艺中各参数对沙棘冰酒品质的影响。通过L。(3)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沙棘冰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3(/V,10个/mL),pH3.6,发酵时间20d。在此条件下,沙棘冰酒的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口感均较理想,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以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杨木为原料,利用戊糖乳杆菌突变株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对酶解温度、酶解p H、纤维素酶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对发酵温度、发酵p H、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发现,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40℃,发酵p H为5.7,接种量为6%,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 FPU/g,乳酸产量为9.42 g/L,产酸量提高了83.62%。利用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的杨木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厚垣普可尼亚菌是对植物线虫有防治潜力的生防菌。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厚垣普可尼亚菌液体发酵条件,利用 Grow/Sigmoidal 模型中的非线性拟合方程 Logistic 函数和 Boltzmann 函数构建该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的孢子增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液体发酵动力学模型,并运用 Origin Pro V8.6软件拟合求解出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和500 mL摇瓶中,厚垣普可尼亚菌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是葡萄糖15.0 g·L -1,玉米粉15.0 g·L -1,大豆粉20.0 g·L -1,KH2 PO40.25 g·L -1,MgSO4·7 H2 O 0.25 g·L -1,接种量5%,初始 pH 5.0,装量40%和转速190 r·min -1。厚垣普可尼亚菌液体发酵动力学模型可描述发酵过程中孢子含量、还原糖和氨基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碳氮代谢进行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发酵过程:孢子量比生长速率在88.1 h时达到最大,最大值为0.0302 h -1;还原糖比消耗速率在86.8 h 时达到最大,最大值为0.0334 h -1;氨基氮比生成速率在110.8 h时达到最大,最大值为6.864×10-4 h -1。模型拟合和试验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反映普可尼亚菌液体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其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