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西省大型真菌的多样性研究历史已有近百年,2016年整理的江西省大型真菌名录,记载大型真菌659种,数量较多的类群为多孔菌科、红菇科、口蘑科、牛肝菌科、鹅膏科和蘑菇科等,但依然存在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被低估,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全面、不精细的问题。指出原因有:标本采集受多因素制约;仅利用宏观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失误率较高;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识等。还需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细,并实现对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块菌是陆良县最为珍贵的一类野生食用菌,近年来由于不科学的过度采集,导致共生植物的根系及菌塘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逐年明显下降。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块菌资源,项目组对陆良县的块菌资源种类、生境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陆良县重要的商品贸易块菌有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阔孢块菌(Tuber latispora)和假凹陷块菌(Tuber pseudoexcatum);共生树种有云南松(Pinus yunnanense)、华山松(Pinus armandii)、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同时针对块菌产量持续下降问题,提出了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联合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大型真菌保育区。此举对祁连山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及整个祁连山的生态功能修复、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据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主任魏生龙介绍,菌物(大型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成员,对生态平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祁连山自然保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 ,对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非常详细 ,但对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还不多。对自然保护区的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经济价值 ,可以为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开发和驯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块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块菌属真菌为地下真菌类的子囊菌 ,通常与林木根系具有共生关系。块菌又是重要的野生食用菌 ,其子囊果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商业价值为世人所瞩目。块菌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西欧地区 ,全球描述的块菌属真菌在 6 0种以上 ,其中 ,黑孢块菌TubermelanosporumVit tad、白块菌TubermagnatumPico、夏块菌T .aestivumVit tad、勃良第块菌TuberuncinatumChatin等 ,均为重要的商业块菌。被誉为林中“黑钻石”的黑孢块菌 ,是其中价值较高的一种 ,为西欧许多国家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该菌最早发现于法国的P啨rigord省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其主产区。我国自 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了块菌资源及生态学研究 ,先后发现二十多种块菌 ,其中 ,中国块菌T .sinenseK .TaoetLiu、太原块菌T .taiyuanseLiu、巨孢块菌T .gigantosporumY .Wang、刘氏块菌T .liuiA .S .Xu、西藏块菌T .xizangenseA .S .Xu等为块菌属新种。喜峰块菌TuberhimalayenseZhangetMinter、拟喜峰块菌Tu berpseudohimalayenseMorensetal.等 ,为我国特有的高山块菌 ,西南横断山区及喜马拉雅山系为其主要分布区。我国目前出口欧洲的块菌种类主要是西南出产的印度块菌 ,该菌子囊果与黑孢块菌极其相似。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分别列举了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采集的块菌属(Tuber)标本。结果表明:该"黑块菌"在形态特征上与印度块菌(T.indicum)较为相近,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位于印度块菌复合群所在的分支,但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的样品分别位于不同的亚分支,辽宁省朝阳市的样品与齐齐哈尔地区的样品亲缘关系更近。结合宿主植物与地理位置等数据,本文将其定义为印度块菌的不同地理生态型。本研究是印度块菌在黑龙江省的首次发现,拓宽了对印度块菌资源分布范围的认识,对深入研究块菌属生物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型及指导菌根合成、人工种植均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赤松林天然分布中心.为明确辖区内大型真菌资源情况,保护区自2019年开始对辖区内的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随机踏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经多次采集获得标本312份,共鉴定出大型真菌81种,隶属42个属23个科.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牛肝菌科和鹅膏属分别是保护区的优势科、属,所含物...  相似文献   

8.
2015年8-9月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选取76块样地,采用实地踏查、拍照,室内鉴定等方法,明确了该区域大型真菌资源种类。鉴定出大型真菌207种,分属于8目24科74属,其中食用和药用菌种类优势明显,在未来林下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开发前景。优势科有口蘑科(47种),红菇科(31种),多孔菌科(29种),丝膜菌科(26种)。对比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确认一种松茸(松口蘑)是易危真菌(VU)。对比以往大兴安岭真菌报道,本次调查补充大型真菌数十种。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20,(4)
2018—2019年对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菌物资源进行了物种调查和整理,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75种,隶属于2门5纲18目58科128属;大型黏菌1种。对保护区内大型菌物物种资源及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估,发现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等物种和数量较为丰富。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食用菌(102种)、药用菌(18种)。  相似文献   

10.
红菇属菌类是一类具有重要食(药)用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物种多样性高.秦岭地区的红菇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加之现有的研究手段只局限于形态学,使得秦岭地区红菇属物种的数量、系统分类学地位等尚未明确.通过梳理秦岭地区红菇属分类的现状及问题,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用菌》2012,(5):14-14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杨祝良研究组历时9年,对我国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进行研究时发现,东亚或中国是羊肚菌属的现代物种多样性中心,从而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真菌遗传学与生物学》。据杨祝良介绍,羊肚菌是珍稀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因味道鲜美,具益肠胃、化痰理气等功效而在国内外市场备  相似文献   

12.
尖顶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惠群  刘洪玉 《食用菌》1995,17(5):18-19
羊肚菌(Morchellaceae)是一类珍贵的食、药用真菌,肉质脆嫩可口,其珍贵程度在欧洲被认为仅次于块菌。近年来,野生的羊肚菌资源由于受各种因子的制约,产量距外贸的需求甚远,使之价格不断上涨。为了更好地开展羊肚菌的驯化栽培研究,我们对尖顶羊肚菌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抽样调查了四川省盐边县块菌产区的植物群落优势物种、块菌生态环境情况,用多元回归树方法系统分析了优势物种和生态环境因子对块菌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边县块菌产区的优势物种共有种子植物58种,隶属29科47属,蕨类植物4科4属,该区域植物群落结构不是十分复杂,但呈现出一定多样性,主要优势乔木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等,主要优势灌木及草本为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鬼针草(Bidens pilosa)等。该区域块菌的寄主主要为云南松、云南油杉、青冈及清香木。多元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凤尾蕨(变种)(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紫茎泽兰、云南松、鬼针草、云南油杉及清香木是关键的物种影响因子,其中凤尾蕨(变种)、紫茎泽兰及鬼针草表现为负向影响,而云南松、云南油杉及清香木则表现出正向影响。在生态环境因子中,郁闭度、坡度、海拔、乔木平均高、灌木平均高及乔木平均胸径是影响块菌发生的关键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块菌的发生表现出随郁闭度增加、坡度减缓、海拔升高、乔木平均高降低、灌木平均高及乔木平均胸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祁连山物种多样性调查情况及利用现状,进一步提出祁连山物种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建议,以期为祁连山物种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恩平市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通过全面调查恩平市植物资源,查阅相关文献,以确定珍稀濒危植物。结果表明,恩平市共有珍稀濒危植物51种,隶属于18科35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13种,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有6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有39种,被IUCN收录的有33种,由《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收录的有47种,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食药用菌》2012,(5):262+266+270+281+284+288+291+299+314
浙江省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有突破性进展日前,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专项之一"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由国内菌物知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吕作舟教授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大型野生真菌的调查鉴定与驯化利用相结合方面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组根据浙南山区资源生态类型,通过5年多时间,对山顶灌丛草丛带、阔叶林带、阔叶针叶混交林带、灌丛针叶林带和河滩湿地等6种生态系统,采集了4 000余份野生大型真菌标本。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查明浙南山区有大型真菌1 014种,分属于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5纲17目60科229属。其中310个大型真菌为浙南山区新记录,其中浅黄褐湿伞、苞脚鹅膏菌、红汁小菇等12个为浙江省新记录。确认360种为可食用真菌,209种为药用真菌,极大地丰富充实了全国大型真菌资源名录。项目组编制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名录",出版发行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一书。该书被列为2012年度浙江省农林类唯一重点出版物,是浙江省首部大型真菌图片专辑,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具有科普性与艺术性,对浙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有积极的意义。项目组在国内首次成功驯化了有很高药用和经济价值的密环纹灵芝、铜褐裸伞、假根蘑菇等野生大型真菌,为浙南山区野生真菌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是由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牵头,丽水市农作物站、丽水市林科院、丽水市农科院等单位共同完成。各项目执行单位将继续做好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挖掘浙江省大型真菌物种资源,注重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和特殊用途菌物的开发研究。省科技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鉴定会,并表示将继续支持这项涉及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公益研究事业,让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作者: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何伯伟;浙江省丽水市农作站顾新伟)"平泉滑子菇"和"海林黑木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日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2年8月3日发布的第1813号公告中,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河北省承德市"平泉滑子菇"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黑木耳"等134个农产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据悉,近年来,食用菌产业一直是平泉县县域特色产  相似文献   

17.
松茸是外生菌根真菌,分布在北半球,在温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改善植物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食用菌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在日本。根据形态特征和基于细胞核核糖体RNA基因簇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DNA条形码,已经把松茸按不同地理区域来源归为几个物种:Tricholoma matsutake(欧亚大陆),T.anatolicum(地中海区域),T.magnivelare(北美东部),T.murrillianum(北美西部)和T.mesoamericanum(墨西哥)。这些物种共同构成全球松茸复合种。本研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进一步调查松茸系统地理学,更深入的理解这种生物的全球分布和进化历史。来自北美、北欧和东亚的42个松茸样品的ITS序列和4个线粒体位点被检测。总体上线粒体DNA多位点系统分析呈现出和ITS系统发育分析一致的模式和拓扑结构,即各个地理区域的样品分别聚在一起。然而,在我们的4个被检测物种的样品间,几乎没有或没有发现所选线粒体位点的基因变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松茸物种复合体中的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度较慢,或各个物种的广泛分布源于近期的扩散。深入理解松茸复合种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关系,对制定保护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块菌及食用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中 ,蘑菇消费也很普遍 ,但美食家们对块菌则更是偏爱有加 ,块菌价格通常要高出蘑菇许多倍 ,鲜菇的价格既可达数百美元。块菌是另一类真菌的子实体 ,外观类似于马铃薯 ,通常生长于地下。这类真菌叫做菌根真菌 ,是它们常常同植株一起共生。植物可以利用菌根真菌扩大根系生长范围 ,更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 ;真菌则在那里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 ,能舒适、安然的生活 ,既有充分的营养 ,又有安全的保障 ,所以此类真菌通常称为菌根真菌 (Mycorrhiza)。也正是这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所以人工栽培便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9.
2.纯培养中的营养需要:由于已在纯培养中生长的地下真菌非常稀少,因此对其营养需要很不了解。Boulanger(1903)描述了一种不寻常的菌丝体,他声称是块菌 Tuber 的菌丝体,但没有给出营养细节。Matruchot(1903)则坚持说这不是块菌的菌丝体。Constantin(1924)宣称在人工培养中分离了冬块菌 T.brumale,他叙述了分生孢子阶段,还叙述了包括子囊和孢子的子实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牛肝菌(Boletes)是一类广泛分布的重要大型真菌,在西藏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有关西藏牛肝菌的报道,同时根据国际菌物系统分类网站(http://www.indexfungorum.org/)整理相关信息,校对名称,订正分类地位,明确了153个牛肝菌物种在西藏有标本报道或分布记载,涉及到牛肝菌目(Boletales)下的4个科39个属,其中物种名称经分类研究发生重新组合共计89个;总结了牛肝菌物种的生境、习性、用途和分布范围,发现其中的24种在国内仅西藏有报道,有88种为食用菌和12种为药用菌,包括11种药食两用菌,另有5种为有毒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